“据象定脏”中医取象比类的藏象思维解读

2020-06-04 09:48周千艺裴海新杨海芯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0年5期

周千艺 裴海新 杨海芯

摘 要:藏象,又称“脏象”是指脏腑生理功能、病理变化表现于外的征象。通过观察外在的征象便可得知内在脏腑的功能活动,从而探求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规律。本文重点从象思维的角度分析中医的取象比类与五脏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加明确中医学象思维与脏腑之间的相应关联。

关键词:藏象思维; 取象比类

中图分类号:R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5-147-001

1.取象比类思维的内涵

象思维,是指运用带有直观、形象的符号、图片以及其他工具来揭示世界的本质,通过观物取象、据象推类、取象比类等手段来对脏腑反映于外的各种征象的观察。“藏象”首见于《素问·六节藏象论》,其中罗列了脏腑的生理活动和相关的形体官窍的关系,《类经·藏象类》中记载:“象,形象也。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由此可见,取象,就是利用能够切身感知的现象通过联想、推导等方法来解释问题。藏象思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它贯穿了中医学的方方面面,无论是中医基础理论中的气、阴阳、五行、藏象病机,还是中医临床基础中的诊断、治则、方药等。

2.象思维在五脏中的解读

2.1肝是具有阴中之阳本质特征的器官,肝系统包括:肝藏魂,在志为怒,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窍为目,在液为泪,与春气相通应。肝藏魂,是指肝主意识、思维以及睡眠活动。肝血不足,血不养魂,则易出现狂乱、失眠多梦、幻觉等症状。故临床上可以从肝治疗情志、精神等疾病[1]。怒以肝之气血为生理基础,肝气过亢时,常表现为情绪失控,易于发怒。《素问·注证发徵》提到:“吾身有筋,肝则合之。吾身有爪,肝则荣之。”筋、爪的灵活强韧有赖于肝气血的濡养。“肝受血而能视”肝的气血通过经络与目相通,而出于目之液体称为泪。肝气通于春[2],春三月,阳气始发,春季人体之肝气升发,喜调达而恶抑郁,故与春气相通应。

2.2心是具有阳中之阳本质特征的器官,心系统包括:心藏神,在志为喜,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窍为舌,在液为汗,与夏气象通应。心具有对各种精神活动的统领作用,心神失常,则会波及其他脏腑产生变动。心的生理功能和情志活动与“喜”相关,心情舒畅,则气和志达。全身的血液都归属于心,血脉充盈,则面色红润有光泽;心血不足,则面色黄白无华。心主血脉、藏神功能正常,则舌体活络荣润;若心血不足,则舌质暗淡。“汗为心之外液”心血充盈,津液充足,则汗化有源。夏季是一年四季中最炎热的季节,属于阳中之阳的太阳,心为火藏,阳气最盛,同气相应,故心与夏季相通应。

2.3脾是处于阴中之至阴本质特征的器官,脾系统包括:脾藏意,在志为思,在体合肉,主四肢,其华在唇,在窍为口,在液为涎,与长夏相通应。意念是五脏精气所化生的情志活动之一,被脾所主。思虑过度,脾的运化功能减退,出现食欲不振,胸腹痞满等病症。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是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脾气健运,化源充足,气血旺盛,则思考等精神活动正常。全身的肌肉依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的营养滋润,脾气健运则四肢营养充足,活动轻劲有力。口唇受水谷精微以及化生气血的滋养,脾气健运口唇红润,反之则口唇淡白。“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脾气健运则食欲旺盛,口味正常。涎为口津,由脾气布散脾精上溢于口而化生,辅助食物的咀嚼和消化。长夏之季,万物华实,合于土生万物之象;脾主运化,化生精气血津液,以奉生身,因此脾与长夏同气相求而相通应。

2.4肺是处于阳中之少阴本质特征的器官。肺系统包括:肺藏魄,在志为悲,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在窍为鼻,在液为涕,与自然界秋季相通应。魄藏于气,由肺所主,肺气充盛则体魄健壮;肺气虚弱则言语无力。悲为肺气化生而成,肺气虚时,机体抵御外界刺激能力下降,易产生悲忧的情绪。皮毛是指抵御外邪侵袭的屏障,包括皮肤、汗腺等组织。肺气宣发有利于滋润温煦皮毛;皮毛宣散肺气,以调节呼吸。鼻是肺之门户,为气体出入之通道,鼻的功能主要依赖肺气的作用。肺气调和则鼻腔通畅,肺气失宣则鼻塞不闻香臭。涕为鼻窍的分泌液,有润泽鼻窍,利于呼吸的作用,肺气充足则鼻涕润泽不外流。秋季暑去而凉生,草木皆凋,属于阳中之阴的少阴;人体之肺气清肃下降,同气相求,应秋而旺。

2.5肾是处于阴中之太阴本质特征的器官。肾系统包括:肾藏志,在志为恐,在体合骨,其华在发,在窍为耳和二阴,在液为唾,与冬气相通应。志指志向,属于精神活动,肾精充足,志乃坚。恐惧是人体对外界刺激的生理与心理的反映,过度的惊恐,则损伤脏腑精气,导致肾气不固,神不守舍。肾藏精,精生髓,髓居于骨中称为骨髓,骨髓生化有源,则骨骼坚固有力;骨髓生化无源,不能营养骨骼则易出现骨软无力。发的生长,赖血以养,经血旺盛则毛发粗壮润泽;精血亏虚则毛发枯脱。耳的听觉功能灵敏与否与肾精、肾气密切相关。二阴主司二便,尿液的贮藏和排泄虽在膀胱,但必须依赖于肾气的蒸化和固摄作用。唾由肾精化生,经肾气的推动作用分泌而出。冬季属阴中之太阴,是一年之中气候最寒冷的季节,而肾为阴中之陰,故与冬季相通应。

3.结语

综上所述,中医学是在中国传统哲学理论体系指导下应用取象比类思维来对人体生理病理进行研究的学科[3],而中医取象比类思维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通过类比,在医学实践中可以由此推彼,触类旁通,不断加深我们对中医五脏理论体系的认识和拓展理解[4]。研究和发展好中医藏象思维,对于中医的教育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曹幽子.肝藏象与肝藏象证候相关性的文献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

[2]佘燕达.基于知识发现的《黄帝内经》肝藏象理论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8

[3]李宗润,李炜弘.论取象思维方式在中医藏象理论建构中的价值及其局限性[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2):236

[4]倪菲,王彩霞,李可大,于睿,崔家鹏,李思琦,袁东超,杨茗茜,李德新.论中医象思维在脾脏象理论构建中的应用[J]辽宁中医杂志,2017,44(10):2074-2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