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园林创新与设计初探

2020-06-04 07:58王婧婕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2020年3期
关键词:现状创新设计

王婧婕

【摘要】城市居民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环境中度过的,因而室内环境的科学化、生态化、人性化建设也日益受到重视。室内与园林相结合,为城市居住建设带来了新的理念。本文通过室内园林景观的现状分析,对室内园林景观营建的依据和方法展开探讨, 探索室内园林景观的设计新方法与创新思路。

【关键词】室内园林;现状;设计;创新

笔者进入景观设计行业十年,先后在新加坡和国内从事园林景观管理和设计工作,经历了房地产业的高速发展期和平稳期,见证了国内园林景观行业与国际接轨的过程,随着人们的审美情趣和生活观念也在不断提高,传统的园林设计也向不同层面延伸拓展,内容也更为丰富。如何将大自然引入室内,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考空间与方向。本文对于室内景观的营造加以展开并寻求一些思考和探索。望对营造健康舒適的生活空间提供一些理论依据,也满足人们接触自然、亲近自然、提升生活品质的渴望。

1、室内园林景观营造的现状

1.1室内植物品种单调,生长状况差

可供室内园林景观应用的植物种类繁多,但实际应用的植物品种只有十多种,究其原因,首先由于国内市场上的植物品种单调,导致实际应用的种类少;其次,大众对室内植物及其应用的知识贫乏,很多植物得不到合理利用。其中,公共场所常见的种类主要有棕榈竹、散尾葵、夏威夷竹子、非洲茉莉、棕榈、鹅掌藤、铁树、夏威夷椰子、一叶兰、富贵竹等。同时,很多场所的植物配置千篇一律,设计构思局限而守旧,缺乏个性与特点。

大多数的室内场所都缺乏合理的植物布置和养护管理,有的放置在光线阴暗的楼道中,或放置于人流密集的通道,使植物生长得不到应需的光照、水分和保护,生长状况差,难以达到植物在室内空间中的生态效果及美化功能。

1.2绿化面积小,重视程度低

大多数的公共场所几乎没有植物的踪影,或者就是简单的放上几盆花,缺少对环境的关注,哪怕是大型的购物中心、超市、星级宾馆的室内布置,均缺少植物因素,更不用谈室内园林景观的营造了。

1.3室内植物配置缺乏科学性和艺术性

很多场所的植物配置缺乏科学性和艺术性,仅仅由一些业余的从事经营的非专业人员随喜好简单的配上几盆植物。更有甚者,加上一些人造植物以求在室内布置中简单的加入塑料植物达到所谓的室内美化,却丝毫不考虑植物的生态作用,使本应富于生趣的室内场所显得造作,远离了人们对自然情趣的期盼,流俗于追求表象与时髦, 难以满足城市生活中人们对优美、自然、舒适环境的渴望。

2、室内园林景观营造的依据

2.1生态作用

人的呼吸作用使室内空气中聚集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引起大脑供氧不足,不利于人们工作和学习。绿色植物可以有效缓解这些问题,在利用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的过程中,对空气进行了有效净化。植物蒸腾作用产生大量水蒸气,在干燥季节里,可有效提高室内空气湿度。而在潮湿的环境中,植物又具有吸湿性,可以使整个室内空气变得清爽宜人。有的植物也能将粉尘吸附在叶片和枝干上,纯净空气。植物还能有效的阻断太阳直射,柔化光线,减少噪音传播,减少热量向周围环境散发,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也行一定程度地减少噪音传播,促进室内微循环。

2.2美化作用

植物在室内环境中可以创造绿色空间,给人以心理上的舒适感和亲近感。另一方面可以在室内相对有限的静态空间中,创造意境,引发联想。在较大的空间中,植物配置的方式较为丰富、自由,根据业主和设计者的要求和构思,刻印造出风格各异的室内景致。而在较小的空间中,则应以精简之笔,达到流畅大方的装饰效果。

2.3空间有限性

由于建筑因素的影响而相对有限,各种室内空间因素交叉存在,如功能、位置、人流状况等,因而对室内空间特点的把握显得尤为重要。应利用植物的合理布置,让空间具有延伸感。可以营造风格各异的局部空间,但应求得和谐统一;也可以对室内风格总体把握加以设计创意,适应不同主题和功能的要求。同时室内的空间大小、陈设、装饰色调应与植物体量、冠幅、外形、色彩相匹配。

室内空气是相对稳定而不易流动的,植物配置时应对空气特点加以考虑。水份供给也是室内植物配置的关键因素,在室内环境中适合栽植浅根系的植物,在墙壁上宜种植藤本植物,以获得大面积的绿化效果。

2.4根据采光布置植物

在室内环境中,光照条件往往受到限制,植物布置需要根据室内的窗口位置,光照条件等情况而定。通常窗口的朝向对植物的正常生长有很大影响。南向窗口通常光照充足,多数喜阳植物均能长势良好,但养护时应注意避免强光照射;北向和东西向的窗口多适宜选用耐荫、喜荫和半喜荫的植物。同一室内环境中,不同位置所布置的植物也因光照水平不同而存在差异。如图,新加坡克拉码头假期酒店的室内采光做到的白天的有效利用以及夜晚的照明协调。

3、室内园林景观营造的方法

利用植物材料来营造室内园林景观是比较常见而广泛的应用模式。这种模式灵活多变,易于实施,在现今室内园林景观营造中属于主流。在植物配置方面,可以利用盆景,以创造室内空间的微缩景观;或利用常绿小灌木,获得四季常绿的景观效果;也可以利用水生植物和水景创造充满活力与生机的室内氛围;还可以利用藤本植物或竹类,增加空间的利用率,以简洁明了的设计风格给人以舒适自然的心理感受。总之,植物配置应相互交错、情景交融。

植物色彩的象征意义及给人的心理感受都很重要。植物外形体量对于室内布置的影响也很明显,合理的应用可以改造室内设计的缺陷,拓宽室内空间的延伸感。

一般情况下,植物材料的配置形式主要有以下三大类型。

3.1点状植物配置形式

将植物以单个或整体的形式独立放置。可置于地面、墙壁、屋顶、桌面、柜架、墙角和门前等位置,成为室内空间的绿点。其放置可灵活而不拘于形式,固定或移动,但应注意色彩、体量、形态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室内绿色陈设的方式较为普遍的有盆栽、盆景、插花等。除了利用不同种类植物的叶、花、果及其姿态的变化外,还可利用盆景和插花个体形式的变化,来突显室内绿化的个性与特点。同时,点状配置可以多点呼应的方法,达到对称、线形或环形的效果,在室内空间中起到突出主体,引导方向,阻隔空间,界定范围等功能。

3.2线状植物配置形式

把数盆植物或盆景列植于线形花槽或花坛中,或以壁挂及吊挂形式展现其延续感。配置时,直线比较规整,一般适合布置于庄严、秩序的场所;而曲线较为流畅,通常适合置于优雅、浪漫的室内氛围中。但曲直应用不要流于形式,而随不同场合而变化,以达到不同的视觉感受。线形布置能起到引导视线、组织及分隔空间的作用。植物应用还要注意植物体形、颜色、大小的一致性或规律变化性,使总体效果变化统一而富有韵律感。如图,新加坡西西利亚街158号大厦的垂直绿化既是宽副线状植物种植的优秀案例。

3.3面状植物配置形式

将植物群体配置成规则式或自然式的几何图案、片状图形或意境画面,而且富于变化,成为空间的视觉交点。面状配置中植物群体的高低错落会产生动态感和节奏感,产生意境、诱发联想,达到特殊美化效果,使室内空间生动自然。如图,深圳深业上城大堂休息区,每面绿墙通过叶面形状各异、色彩不一的植物,透过恣意舒展的自然流线自由铺陈,营造出一种美轮美奂的室内景观效果。

4、室内景观营建应体现人性化、生态化、意境化

室内景观营造要求具有较大的室内空间并模拟室外环境进行室内建设。这种模式所需的条件要在建筑设计之初就予以考虑,特别是室内景观营造的环境条件,比如丰富的光照,水源供给,地形改造,温度调节和空气流通等。这些与传统的室内景观营造有所区别,从植物适应室内环境条件的概念中跳出,变为如何营造适合植物生长的室内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这给室内园林景观营造带来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挑战,让植物的生态和美化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科学的营造健康、自然的生活空间,满足人们对自然和美的真正追求。

4.1人性化

室内空间应模拟自然生态环境,同时布置适当的服务设施,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在大型购物中心、图书馆、展览馆、候机大厅或火车站等公共场所地都可在休息设施周围种植大量的绿化带,绿化的比例随室内空间的具体情况而变。特别在空间允许的情况下,大面积种植大型树种和地被,真正实现室内空气净化,创造舒适的人性化空间。

同时,园林化的室内建设可以给人们带来回归自然的快感,补充城市生活中所缺少的自然风景、新鲜空气及运动休闲场地,缓解人们紧张压抑的精神状态,使城市居民在近在咫尺的自然美景中陶冶情操,得到心灵的慰藉和宁静。

4.2生态化

较宽的室内空间、良好的光照以及较丰富的地形变化,提供了室内园林景观建设的基础,进而有条件来创造多样性的室内景观,也能有效地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同时室内的园林景观建设也可以此为依托,与室外建设接轨,在与人们联系最为密切的室内空间中创造生态化的室内环境,呈现中国文化传统理念中的“天人合一”。

4.3意境化

境由心造,换句话说,这也是一种意境的体现。这种意境化需要因地制宜的建设并按不同功能要求加以区分。

意境化的景观创造颇为丰富,可以在室内空间营造面积相对较大的水景,在水面创造小型的植物配景,水景布置要丰富而富有艺术性;可以把插花艺术的元素与水景建设相结合,显示个性与活力;室内置景和室外借景的结合能创造特殊的意境,利用已成型的室外景观与室内环境相映成趣,达到富于延伸感的视觉感受。

意境化的探索应不乏对营造模式的思考,采用的方式需要设计者反复斟酌而得出结论,同时对其人文内涵的探索亦尤为重要,最终的设计需要对各方面因素予以综合考虑,而富于创造性的予以细化。

结语:

室内环境的园林化营建是一种趋势,是一种应该逐渐将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和环境设计相融合的理念。这要求设计者不仅仅停留于简单的室内绿化,而是去营造广阔园林化空间,以真正改善室内空间的种种不健康因素为目的,达到审美与自然的完美结合。植物应用也可抛开传统意义上的“室内植物”,大大丰富室内园林景观中植物应用的种类,以求创造更为丰富的室内园林景致。

当然,这种园林化的建设需要极大的资金投入、科技条件及建设水平,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范畴,是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才能达到的。而最關键的是建设决策者和人民大众观念上的彻底转变和意识上的不断深化,从而共同建设美好健康的城市室内环境。

有了这种园林化营建的依托,对于不同功能场所的室内园林化建设,也就有了更为广阔的思考空间。这其中可以融入地域性、民族性的元素,以不同场所的功能建设为基础,展现本土特色、文化传统及时代特征,也可利用科技元素丰富设计构思。同时还有艺术化的抽象表现,或是室内外的景观融合等等。换句话说,这也就是传统意义上广博的园林建设的室内化缩影。

参考文献:

[1]纳尔逊·哈默.室内园林[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2]王磊.浅析室内环境设计中的生态绿化设计[J].美与时代(上旬刊),2016

[3]陈昕.金市敏. 室内景观植物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0.03.

[4]宋纯智.景观实录-室内花园[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5] George Sedden. Your Indoor Garden: The Comprehensive Guide to Living Plants, 1980.

猜你喜欢
现状创新设计
BUBA台灯设计
有种设计叫而专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