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土空间规划研究进展与展望

2020-06-04 17:41李积普
台湾农业探索 2020年2期
关键词:空间规划国土文献

李积普

摘 要:【目的/意义】国土空间规划对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梳理国土空间规划研究网络,可理清不同时期的研究内容及热点演化趋势,并对后续研究者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利用CiteSpace知识图谱和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国土空间规划进行计量统计分析,探究当前发展情况,进而分阶段探讨国土空间规划研究内容。【结果/结论】结果表明:(1)1992年以来国土空间规划文献发文量显著上升,多学科交叉日益加强,其中地理学和城乡规划学排在前两位。(2)研究人员和研究机构多集中在东部大城市地区,研究者之间合作较少,合作化程度较低。(3)国土空间规划研究分为缓慢发展、快速增长和日趋成熟三个阶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研究内容不断深入,由分散趋向统一,但政策导向性明显,生态理念逐渐凸显。

关键詞:国土空间规划;研究进展;展望;CiteSpace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37-5617(2020)02-0057-07

Abstract: 【Objective/Meaning】 The national territorial space planning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y sorting out the research network of national territorial space planning, the research contents and the evolution trend of hotspots in different periods can be clarified, and the references can be provided for the subsequent researchers. 【Methods/Procedures】 By using CiteSpace mapping knowledge domains and biliometric analysis method, the quantitative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the national territorial space planning to explore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then the research contents of the spatial planning of national land was discussed in stages. 【Results/Conclus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1)Since 1992, the number of published literatures on the spatial planning of national land h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interdisciplinarity has been increasingly strengthened, among which geography and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ranked the top two. (2)The researcher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we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eastern metropolitan regions, and there was less cooperation among the researchers.(3)The study of territorial space planing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slow development, rapid growth and increasingly mature, with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The contents of research continued to deepen and tend to unify from decentralization, but the policy orientation was obvious, and the ecological concept was gradually prominent.

Key words: national territorial space planning; research progress; prospect; CiteSpace

国土空间规划事关国家未来发展与资源统筹安排。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国土空间规划日益受到重视,相关战略政策不断增多(如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雄安新区建设等),使得国土空间规划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国土空间规划研究成果正在逐渐增多。另一方面,随着文献计量学的发展以及CiteSpace和VOSviewer等引文分析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软件的兴起,文献计量学常常与知识图谱分析技术一起被用来分析学科或研究领域的演进趋势和研究动向。目前,在国土空间规划范畴利用相关软件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的研究较多,但更多的是偏向于三生空间和城镇化建设,如黄金川等[1]对我国三生空间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整理,并探讨三生空间研究范式,进而基于三生空间研究来实现我国的国土空间优化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王云等[2]利用CiteSpace和HistCite对国内和国外城镇化进行分析,分别探究国内外城镇化发展特点,并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预测;王梓懿等[3]专门针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状况,揭示当前城镇化研究热点与进展;等等。由此可见,在国土空间规划领域利用分析软件进行的研究虽在逐渐增多,但更多的是涉及到具体领域,对国土空间规划研究进行系统归纳和综合分析的报道较少。特别是2019年5月我国颁布《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后,国土空间规划必将迎来新一轮发展热潮。因此,利用CiteSpace对国土空间规划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可理清不同时期的研究内容及热点演化趋势,为后续研究者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数据收集与整理

本文分析使用的期刊文献皆源自中国知网数据库(www.cnki.net)。利用该网站的专业检索功能,以“SU=国土空间+空间规划+国土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对期刊文献进行精确检索,搜索时不设置时间限制。由于检索出来的文献质量参差不齐,且研究内容重复报道较多,难以真实反映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研究状况,因此将期刊来源选定为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并删除如卷首语、会议通知与总结、信息、通讯等无关文献,最终得到有效文献1524篇。检索出的期刊文献时间跨度为1992年到2019年5月,检索日期为2019年6月1日。在此基础上,将文献分批下载并导出为Refworks格式,以便利用CiteSpace进行后续分析。

1.2 研究方法

1.2.1 自然斷点分级法 “自然断点”分级法(Natural Breaks)能根据数值统计分布规律存在的一些自然转折点、特征点对分类间隔加以识别,从而将不同类别之间的差异最大化,并设置集群边界,将不同要素分成性质相似的群组[4]。因此,本文将1524篇文献利用自然断点分级法划分为3个阶段,即缓慢增长阶段(1992-2007年)、快速发展阶段(2008-2016年)和日趋成熟阶段(2017年至今)。通过对文献进一步研究发现,自然断点分级与国土空间规划的重大政策密切相关。2007年前后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等法律法规来指导国土空间规划相关工作。而2017年,中共十九大、雄安新区和新一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颁布则昭示国土空间规划进入新阶段,由此北京和上海等城市颁布了新一轮总体规划以及我国开展了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因此,2007年和2017年是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1.2.2 知识图谱分析法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变革,基于网络分析的新型研究方法不断增多,不同学科之间相互贯通联结,研究方法相互引申借鉴。图书馆和情报学领域的以CiteSpace等软件进行的知识图谱分析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到多个领域。本文首先利用文献计量方法和CiteSpace软件,对国土空间规划进行计量统计分析,探究最新发展情况,并对目前研究分布和学科之间的相互关联进行分析,以便对该领域进行全方面了解。其次,结合自然断点分级法,对国土空间规划文献三个阶段进行深度分析,以准确掌握每阶段的研究特征与研究主题演化,从而判断该领域的研究动向,科学预测未来研究方向。

2 文献计量分析

2.1 年度发文数量分析

年度论文发表数量可以反映出研究人员对相关主题的关注度与重要程度。由图1可知,国土空间规划期刊文献年发表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012年以后,发文数量迅速增加,可见相关学者对国土空间规划的研究不断加强,相关成果也愈加丰富。从发展阶段来看,在第一阶段(1992-2007年),发文数量比较稳定,波动范围较小。虽然从1992年开始就有关于国土空间规划的论文发表,但由于基础薄弱,相关研究不足,国土空间规划研究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发表论文数量较少,处于起步阶段。在第二阶段(2008-2016年),随着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启动和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颁布,国土空间规划研究迅速发展,研究成果大量增加,除2012年发文量下降之外,其余年份发文量迅速上升,国土空间规划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第三阶段(2017年至今),随着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力度的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具体规划实践经验的增加,国土空间规划研究已日趋成熟。

2.2 文献作者和研究机构分析

CiteSpace可以对文献作者进行分析,从而探究关于国土空间规划研究的核心作者以及这些研究者之间的合作关系。由文献作者共现图谱(图2)可知,目前从事国土空间规划研究的相关学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呈“大分散小集中”特点,即总体比较分散,但在小范围内联系紧密。发文量在10篇以上的只有林坚、蔡玉梅和樊杰3人,5篇以上的有甄峰、石楠、胡序威、郝庆、何子张、肖金成、高延利和黄征学等人,可见核心作者相对较少。在这其中蔡玉梅的影响期限最长,其文献发表时间从2003到2018年。但到2010年之后,林坚和樊杰影响力逐渐加大,其所带领的研究团队逐渐成为中坚力量。从作者之间的相互联系来看,以林坚、蔡玉梅、石楠和高延利等人形成的关联结构之间规模最大,联系最紧密;其余人员之间联系较少,且规模也较小。由此可见,目前关于国土空间规划核心研究人员较少,并且缺少新生研究力量,国土空间规划后续力量不足;研究者之间沟通联系较少,难以形成统一的理论与共识。

对研究机构进行分析可以了解进行国土空间规划研究的科研机构以及这些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由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图谱(图3)可知,发文量较多的有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等单位。发文量排名前10位的科研机构多集中在东部经济发达区域的中心城市,其中北京有7所,上海、南京和广州各1所,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从合作关系上来看,发文量排名前10位的科研机构除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之外,彼此间都有合作关系联结。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的对外合作最为密切复杂以外,其他机构之间的学术合作网络较为简单,科研院校机构之间需进一步加强合作。从研究机构的二级研究单位来看,多是建筑学与城乡规划学等学科领域,地理学科并没有得到较好的体现。2.3 期刊和学科特征分析

通过对1534篇国土空间规划研究文献进行来源期刊统计,并从知网上获取各期刊影响因子,得到图4。根据统计结果,其中载文量排名前20位的期刊多属于城乡规划学、建筑学、地理学、土地资源管理和经济学等领域。城乡规划学领域中的《规划师》《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学刊》《国际城市规划》《现代城市研究》和《城市发展研究》刊文量都名列前茅,且平均影响因子为2.638,这说明国土空间规划更多是以城市为研究对象,并日益成为城乡规划学研究的重点问题。关于地理范畴的期刊种类最多,包括《经济地理》《地理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人文地理》《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地理学报》和《地理科学》等期刊,且平均影响因子较高,为3.946,这说明国土空间规划与地理学密切相关,涉及到地理学各个分支学科,对国土空间规划研究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都发挥着重大作用。相较而言,经济学、建筑学和工程学领域期刊种类较少,影响力较小。由此可见,国土空间规划是多学科交叉内容,需要不同学科之间人员加大交流合作。

3 研究热点的演化

关键词是对论文主题的高度概括和凝练表达,其最能反映出文献的中心内容。因此本文利用CiteSpace分阶段对国土空间规划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得到图5、图6和图7三阶段关键词共现图谱。

3.1 缓慢增长阶段(1992-2007年)

从1992到2007年,关于国土空间规划的研究文献较少,因此关键词类型也比较单一,多为规划和资源类词语。在图5中可以发现,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有:国土规划、空间规划、环境规划、规划、区域规划、国土资源、国土资源管理、国土资源部、长远计划、都市圈规划、市场经济、中国、国土开发和日本等。在这个阶段,虽然总体研究文献较少,但无论是政府还是学者们都在进行初步探索,逐步形成国土空间规划萌芽。1992年,李文彦等[5]对济南市综合国土规划进行评述,并认为该规划充分结合实际特点,规划具有战略性、内容全面;肖清宇[6]则根据武汉市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对该市国土地域开发宏观环境进行探析,进而为武汉地域国土开发提供理论支撑。此后,李志刚等[7]将研究面从大城市规划拓展到郊县县域规划,开始探讨普适性的郊县县域规划的编制工作。与此同时,由于我国的国土空间规划研究刚刚起步,国内相关理论与实践缺乏,因此一些学者尝试将国外先进的规划经验与开发模式借鉴到中国。如蔡运龙[8]、周尚意[9]、李国平[10]、王静[11]、张松[12]等学者都着重介绍日本土地资源管理经验,揭示国土规划与地域规划的关系,并对其结构演化进行探讨,以期在我国得到应用与实践。在这基础上,后续学者开始进行深层次思考,如开始探索国土规划、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三者之间的关系[13];关注绿色空间[14]和绿色游憩空间[15]建设,从而出现城市绿色开发萌芽。由上可知,本阶段的研究者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通过介绍日本的国土开发经验,对我国大城市及郊縣规划进行探讨,并出现绿色开发理念,为后续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2 快速发展阶段(2008-2016年)

在这一阶段,国土空间规划研究领域大幅拓展,呈现快速多元化的研究趋势。从关键词图谱(图6)来看,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空间规划、国土规划、空间规划体系、国土空间、主体功能区、环境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多规合一和地下空间等方面,研究主题日趋多元化。该阶段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3.2.1 空间规划与具体规划迅速发展 空间规划与具体规划迅速发展,范围包括空间规划、主体功能区、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规划体系、荷兰和土地规划等,即在整个国土空间规划范围下,主体功能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三足鼎立局面开始显现。在主体功能区方面,樊杰[16,17]将主体功能区战略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相结合。进而对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4类区域区划方案进行探讨。在城市规划方面,王世军[17]将对社会需求与社会公正的关注纳入传统空间规划,对城市规划的社会学转向赋予更深层次的含义与政策理解。而王兰[18]则更多关注于城市空间发展,通过对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城市规划,进而探讨不同城市化带来的不同后果。在土地利用规划方面,相关学者加大对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研究[19]、土地利用规划模式研究[20],进而对土地利用分区进行科学化探讨[21],这极大地丰富了土地利用规划理论。

3.2.2 在国土空间规划中融入生态文明理念,注重环境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该范围关键词主要包括环境规划、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等。该范围领域的研究学者强调对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在自然环境可承受的基础上加以开发规划,而不是盲目利用,最终实现国土空间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和谐共生。如温全平[22]将国内外不同城市的绿色开敞空间规划对比结合,并概括为园林花园范式、城市公园范式和生态规划范式城市等类型。之后,张杨[23]融合我国新型城镇化背景,尝试建立国土生态文明战略框架,为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和参考。念沛豪等[24]则基于生态位理论,以湖南省为研究区域进行探讨,对生态文明理论下的国土空间予以功能划分。

3.2.3 学习对象由日本转为欧洲 在这阶段,更多的是学习欧美国家国土空间规划策略与经验,尤其是引入了荷兰、德国和英国等国的规划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发展情况探讨国土开发规划[25-27]。这些国家已进入后城市化阶段,而我国则处于快速城市化阶段,他们的国土规划经验与模式值得我们借鉴与思考。

3.2.4 国土空间规划范畴内的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主体功能区划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日益加强 汪劲柏等[28]认为空间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必须统筹考虑,对空间资源加以管制。林坚等[29]也认为空间规划要做好权力协调,实现多规合一。魏广君等[30]通过指出目前我国空间规划协调研究不足,认为国土空间规划不同主体单位不同研究所需积极应对。由此可知,学者们认为土地利用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和主体功能区划的矛盾正逐步扩大,亟待建构统一的管理框架。统筹的国土空间规划成为必然趋势,这也是第三阶段重要的理论来源。

3.3 逐渐成熟阶段(2017年至今)

2017年以后,国土空间规划进入一个新阶段,各种规划理论日趋统一。空间规划、多规合一、空间规划体系、国土空间和生态文明等词成为这时期的研究主题。各种规划间的矛盾越来越大,导致生产、生态、生活空间无法完美融合[31]、协同发展。该阶段的国土空间规划研究呈现以下趋势:

3.3.1 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不断深入 王旭阳等[32]对市县多规合一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进而提出解决路径。林坚等[33]则基于博弈论,深入分析在市县级规划中政府间、政府与企业间、政府与社会之间的权利博弈,明确职责,加强对话,解决冲突。

3.3.2 生态空间地位显著提升,三生空间协同发展 在这阶段,生态空间已被提到和生活空间、生产空间同等重要的地位,如何将生态、生活和生产三者结合成为研究者思考的重点。其中,高延利[34]对生态空间保护和用途管制进行研究,从而对国土空间不断进行开发与保护。刘志超[35]对三生空间布局以及“三线”划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县级空间规划。魏小芳等[36]基于“三生功能”,利用熵权法和功能评价法对长江上游城市群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优化方案。

3.3.3 国土空间规划研究内容不断深入 岳文泽等[37]对国土空间规划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之间的逻辑问题进行探讨,并认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只有充分做好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才能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撑。匡文慧等[38]根据21世纪我国国土空间格局变化的时空特征,并对实现“山水林田湖草”协同发展等问题进行探讨。此外,对具体区域的研究也不断增加,研究地域范围进一步扩大。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1.1 研究作者和研究机构之间合作力度偏小 1992年以来,国土空间规划研究力度不断加强。从研究者来看,林坚、蔡玉梅和樊杰是国土空间规划研究的领军人物;但研究者之间交流较少,缺少合作化的学术共同体。从研究机构来看,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发文数量位居前两位,呈现出较强的中心性,发挥了关键作用。但研究人员和研究机构分布不均衡,多集中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导致中西部地区国土空间规划研究力量不足。

4.1.2 国土空间规划多学科交叉内容日益显现 从发表期刊和学科特性来看,国土空间规划文献主要集中在城乡规划学、地理学、建筑学、经济学和土地管理等学科领域,多学科之间交叉日益加强。其中城乡规划类期刊发文量最多,地理类期刊影响因子最高,这说明城乡规划学和地理学在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同时,经济类、土地资源管理类和建筑类期刊也有发表一定文献,多学科交叉逐渐显现。

4.1.3 国土空间规划研究内容由分散走向统一,多规合一格局逐渐形成 结合具体发展阶段,从具体研究内容上讲国土空间规划研究具有以下特点:(1)国土空间规划研究政策导向性明顯,政策前瞻性不断加强。学者们的研究与国家政策紧密结合,研究内容随政策变动而变化。同时学者的研究成果在政策中不断体现,对政策的制定产生了一定积极影响,政策前瞻性不断加强。(2)研究内容主题深入,深究范围更加广阔。从第一阶段单纯研究国土规划,到第二阶段空间规划领域下土地利用规划、主体功能区划和城市规划三足鼎立、蓬勃发展,再到第三阶段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理论逐渐形成,研究内容和范围都有了质的飞跃。(3)始终学习发达国家国土规划经验,取其之长,为我所用。从日本到欧美,学习过程贯穿始终,学者们不断摸索前进,力求得出适合我国国土规划的方法模式。(4)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中生态理念贯穿始终,逐渐凸显。从最初的绿色空间,到环境规划、生态文明建设,再到三生空间,始终紧密结合生态思想,生态规划地位不断上升。

4.2 讨论

未来国土空间规划应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4.2.1 加强理论和方法研究,在国土空间规划方面形成理论共识 目前虽然强调多规合一,但是具体如何去做,概念如何界定还是个问题。只有理清国土空间规划的价值与本质,才能更好地指导后续国土规划。与此同时,要加强研究方法的研究,更大程度地实现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构建统一的环境承载力评价和国土资源开发适应性评价体系,优化评价标准。

4.2.2 加强不同领域和地区规划研究,建立不同领域的规划标准 在我国不同地区(如乡村地区与城市地区、大城市与中小城市、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矿区及其他特殊地区),各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不可能完全适应统一标准。因此,在空间规划中,要结合自身特点,建立适用于该领域的标准,并在该标准之下设置不同分级策略。

4.2.3 加强综合知识素养,将生态文明建设更好融入国土空间规划研究 国土空间规划研究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要建立多学科思维交流,多理论深度交叉,多区域联结合作,培育综合素质人才,因势利导建立紧密的学术合作网络。要加强国土空间规划范围下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对不同的主体功能区、三生空间等实行分区管制,加强监管,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黄金川,林浩曦,漆潇潇. 面向国土空间优化的三生空间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进展,2017,36(3):378-391.

[2]王云,马丽,刘毅. 城镇化研究进展与趋势——基于CiteSpace和HistCite的图谱量化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2018,37(2):239-254.

[3]王梓懿,沈正平,杜明伟. 基于CiteSpace Ⅲ的国内新型城镇化研究进展与热点分析[J]. 经济地理,2017,37(1):32-39.

[4]孙威,毛凌潇. 基于CiteSpace方法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演化[J]. 地理学报,2018,73(12):2378-2391.

[5]李文彦. 评《济南市综合国土规划》[J]. 经济地理,1992(4):63.

[6]肖清宇. 试析武汉地域国土开发的宏观区域环境[J]. 地域研究与开发,1992(2):26-29,63.

[7]王兴平,李志刚. 略论县域规划的中心镇战略与选择——以南京市江宁县为例[J]. 经济地理,2001(1):61-65.

[8]蔡运龙,杨容. 日本国土资源管理经验谈[J]. 中国土地,1999(2):37-38,46.

[9]周尚意,张国友,徐香兰. 日本新国土规划与地方规划的相互关系[J]. 地理研究,2000(4):400-406.

[10]李国平. 日本国土结构演化及其方向的初步研究[J]. 人文地理,2001(5):66-71.

[11]王静. 日本、韩国土地规划制度比较与借鉴[J]. 中国土地科学,2001(3):45-48.

[12]张松. 21世纪日本国土规划的动向及启示[J]. 城市规划,2002(12):62-66.

[13]牛慧恩. 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论三者关系及其协调发展[J]. 城市规划,2004(11):42-46.

[14]王保忠,安树青,宋福强,等. 美国绿色空间理论、实践及启示[J]. 人文地理,2005(5):38-42.

[15]闫红霞. 城市绿色游憩空间规划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生态经济,2006(5):306-308.

[16]樊杰,王亚飞,陈东,等. 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开发结构解析[J]. 地理科学进展,2015,34(11):1336-1344.

[17]樊杰. 中国主体功能区划方案[J]. 地理学报,2015,70(2):186-201.

[18]王世军. 论城市规划的社会学转向[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2(2):45-50.

[19]王兰. 区域和城市空间发展[J]. 城市规划学刊,2012(1):119-120.

[20]袁敏,王三,刘秀华,等. 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0(11):92-97.

[21]高平,蔡玉梅. 科技创新:国土规划的支撑点[J]. 中国土地,2010(12):23-26.

[22]温全平. 论城市绿色开敞空间规划的范式演变[J]. 中国园林,2009,25(9):11-14.

[23]张杨,严金明,石义.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国土生态文明战略框架设计研究[J]. 中国土地科学,2013,27(11):11-17.

[24]念沛豪,蔡玉梅,张文新,等. 面向综合区划的国土空间地理实体分类与功能识别[J]. 经济地理,2014,34(12):7-14.

[25]于丽娜. 荷兰空间规划做法及对我国的借鉴[J]. 中国土地,2015(4):33-34.

[26]孙莹炜. 德国首都区域协同治理及对京津冀的启示[J]. 经济研究参考,2015(31):62-70.

[27]姜允芳,石铁矛,赵淑红. 英国区域绿色空间控制管理的发展与启示[J]. 城市规划,2015,39(6):79-89.

[28]汪劲柏,赵民. 论建构统一的国土及城乡空间管理框架——基于对主体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空间管制区划的辨析[J]. 城市规划,2008(12):40-48.

[29]林坚,林曦怡,吴佳雨. 生态保护红线与“两规”禁限建区衔接分析[J]. 中国土地,2015(9):13-15.

[30]魏广君,董伟,孙晖. “多规整合”研究进展与评述[J]. 城市规划学刊,2012(1):76-82.

[31]刘耀林,张扬,张琰,等. 特大城市“三线冲突”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J]. 地理科学进展,2018,37(12):1672-1681.

[32]王旭阳,肖金成. 市县“多规合一”存在的问题与解决路径[J]. 经济研究参考,2017(71):5-9.

[33]林坚,乔治洋,吴宇翔. 市县“多规合一”之“一张蓝图”探析——以山东省桓台县“多规合一”试点为例[J]. 城市发展研究,2017,24(06):47-52.

[34]高延利. 加强生态空间保护和用途管制研究[J]. 中国土地,2017(12):16-18.

[35]刘志超. 新型空间规划体系下的县级“三生空间”布局与“三线”划定[J]. 规划师,2019,35(5):27-31.

[36]魏小芳,赵宇鸾,李秀彬,等. 基于“三生功能”的长江上游城市群国土空间特征及其优化[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9,28(05):1070-1079.

[37]岳文泽,代子伟,高佳斌,等. 面向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的资源環境承载力评价思考[J]. 中国土地科学,2018,32(12):66-73.

[38]匡文慧. 新时代国土空间格局变化和美丽愿景规划实施的若干问题探讨[J]. 资源科学,2019,41(1):23-32.

猜你喜欢
空间规划国土文献
叶子国漫游记
信息化背景下的智慧国土空间规划思路探索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分析
做优国土调查 建设美丽河南
浅析当下国土空间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强化国土资源管理,调控土地交易行为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