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疗效分析

2020-06-05 05:06高丽萍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28期
关键词:性休克体征成功率

高丽萍

(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500)

0 引言

严重创伤性休克是急诊科中最为常见的急重症,主要是由于机体受到强烈撞击,导致体内器官受到损伤,体内血量循环降低、微循环灌血不足,出现大出血,进而导致剧烈疼痛现象的发生,且在焦虑及恐惧等负面情绪下,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1]。在救治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过程中,为提高抢救质量及有效率,临床上需要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本文研究特选取我院收治的80 例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对其进行常规护理与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其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8 年4 月至2019 年4 月我院接诊的80 例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 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 例。所有患者均了解急救护理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排除严重肝肾疾病、心肺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药物过敏史等患者。对照组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男25 例,女15 例,年龄19-74 岁,平均(40.05±0.35)岁,其中因车祸受伤10 例(25.00%),跌落受伤12 例(30.00%),锐器伤18 例(45.00%)。观察组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男26 例,女14 例,年龄18-75 岁,平均(40.14±0.75)岁,其中因车祸受伤11 例(27.50%),跌落受伤13 例(32.50%),锐器伤16 例(40.00%)。对照组和观察组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相关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可对比。

1.2 方法。对照组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行常规护理,在患者入院后,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及脉搏等生命体征,且在患者抢救过程中保持患者呼吸通畅,出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并根据抢救情况及时补充血容量。观察组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综合护理干预,常规护理措施同对照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如下:①制定抢救方案: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开通绿色通道,根据患者创伤部位的不同,及时为患者留置尿管及胃管;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建立静脉通道,并及时清理口腔异物,使患者保持呼吸通道。②无缝化救护环节: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死亡率较高,在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密切配合手术医生,保持各个环节的无缝衔接,缩短患者的救护时间。同时,可安排一人对救护环节进行调度,密切衔接各环节,提高救护效率。③情绪护理:在抢救过程中,家属的关心等因素会对各救护环节的有效衔接造成影响,应安排一人对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平复患者家属的焦虑情绪,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对于需要抽血化验环节,避免因缺血造成抢救的不及时,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④建立静脉通道: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及时建立静脉通道,并对患者进行补液治疗,保持体内各项指标正常,在患者输液期间,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输液速度,防止输液期间出现静脉炎。⑤并发症护理:患者因外力外伤会影响腹腔脏器及其他器官,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较大。因此,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对外伤伤口及内脏损伤等情况进行处理,例如,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病情加重,对于胃肠受损的患者进行减压,对于胸部应力受伤患者的及时对症处理。

1.3 观察指标。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抢救时间,并对比两组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文中计数(卡方检验)、计量(t 检验)资料用SPSS 20.0 软件处理,P<0.05 表示对比数据有很大差别。

2 结果

表1 观察组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满意度评分

表1 观察组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满意度评分

组别 例数 抢救成功率 抢救时间(min) 满意度评分观察组 40 92.50%(37/40) 47.25±4.59 96.35±2.41对照组 40 70.00%(28/40) 68.43±7.62 68.42±3.31 P - <0.05 <0.05

3 讨论

严重创伤性休克作为因创伤引起并发症的一种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重等特点,致残率及死亡率较高,若抢救不及时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2]。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多伴有大出血、疼痛,造成患者及家属心理上的压力,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因此,对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来说,除了抢救以外,护理干预对抢救成功率具有积极意义[3]。

在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过程中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救护措施,对缩短患者的救护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作用[4]。并对患者进行无缝化救护,与各科室建立密切的联系,由专门人负责调度,实现各个环节的无缝连接救护,并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做好患者的呼吸管理,保持呼吸通畅,使患者生命安全能得到保障;同时,通过加强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缓和患者家属的焦虑情绪,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能够使患者得到更优质及有效的救护[5]。在患者抢救期间,需及时建立静脉通道,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在输液过程中,根据患者的情况及时调整输液速度,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同时,对患者进行并发症处理,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在本文研究中,将所有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及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后可知,观察组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且观察组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的,P<0.05。由此可知,给予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综上分析可知,在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中使用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同时可有效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猜你喜欢
性休克体征成功率
成功率100%,一颗玻璃珠入水,瓶子终于坐不住了!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探讨
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综合护理应用效果
血清NGAL联合乳酸及APACHE Ⅱ评分对脓毒性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病死的预测价值
观察建立急诊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绿色护理通道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病人体征缓变监护方法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