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条件下会计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协同研究

2020-06-05 12:47赵润华
商业会计 2020年9期
关键词:新经济协同

【摘要】   新经济与传统经济相比具有很多不同的特点,新经济的变化对会计也提出了多方面挑战。会计需要应势而变,新经济需要会计的更多参与。文章在回顾了新经济的特征、会计面临的困境和新经济对会计的期望之后,提出會计需要超越反映职能,服务于宏观经济、政治文明、道德文化和生态文明,实现会计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协同。

【关键词】   新经济;会计发展;社会进步;协同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812(2020)09-0023-04

会计因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产生,并伴随着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当今社会已由工业经济形态过渡到新经济形态,企业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会计理论与实务均受到重大影响,甚至有人认为会计未来会走向消亡。会计学是一门职能学科,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活动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作为“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会计学,具有核算和监督、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等职能,其中核算和监督是两项基本职能。在新经济条件下,会计将何去何从?实践需要理论探索与指导,会计的发展是适应性的。本文以新经济为前提,对会计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协同加以研究。

一、新经济的特征

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产业决定了社会经济形态。“新经济”一词源于美国,最初是指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生物、材料等新兴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美国实际GDP和人均收入史无前例地长期强劲增长的现象。“新经济”不仅被理解为经济质量和结构的变化,还包括市场运行、社会运转、生产过程和产业组织等发生的巨大变化。发展至今,新经济具有了不同的内涵,人们普遍认为新经济主要是一种持续高增长、低通胀、科技进步快、经济效率高、全球配置资源的经济状态。我国经济在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依靠要素投入的“传统经济”逐渐淡化,依靠知识和技术投入的新经济勃然兴起。新经济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知识、信息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

在长达几百年的工业经济时代,资本一直是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资本的所有者出资组建公司,资本的所有者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公司的所有者,手中缺少资本的劳动者成为公司的雇员(包括管理者与员工)。在这样的劳资关系中,体现着资本支配劳动力的逻辑关系。由于当时人在财富创造中的作用相对较低,资本是财富的主要贡献要素,资金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会计核算的主要对象。因此,工业经济是资本驱动的经济。在新经济时代,资本和劳动力仍然是生产经营的必需要素,但是,经济发展的模式发生了变化,资本和劳动力之间的逻辑关系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作为活劳动的人的作用显著增强,取代了过去长期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成为社会财富的最大贡献要素。资本不再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知识、信息技术成为经济发展强劲的驱动力,经济社会实现了更高层次的发展。

(二)新经济模式是一种绿色的、先进的、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在传统经济条件下,自然资源相对充裕、人力资本相对廉价,加之知识与信息技术相对落后,企业粗放经营,经济难以按照科学的理念去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人类创造出了巨大的财富,但付出的成本代价也是巨大的,比如生态环境的恶化、土地资源的浪费等。因此,传统经济一定会被更高级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所取代。在新经济条件下,社会发展方式、资源配置方式以及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会发生重大变化。

(三)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升

传统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物质生活不够丰富,也放松了对精神层面的高层次追求,有人为了追求物质利益而降低了道德水准,甚至道德沦丧。在新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物质生活已经达到较为富裕的程度,加之人们的文化水平较之前有了大幅提升,人们不禁要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等高层次的人类终极问题。虽然物质财富是生活所必需,但精神层面的享受要远远高于物质层面的享受,精神享受才是人类最大的幸福。在新经济时代,人们精神文化层面的消费明显增长,物质层面的消费中也渗透着不同程度的文化内涵,文化的发展对于社会、组织和个人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精神文明层次的提升使经济呈现出高质量的发展,使整个社会处于高质量的良性发展状态。

二、会计面临的困境

经济社会的变迁决定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方向。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自给自足的经济、物物交换的经济、简单的商品交换和发达的商品交换几种经济形态,在每一种经济形态中,会计都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会计由“结绳记事,刻木计数”、由简单的会计实务发展为完整的会计学科体系,由单式记账发展到复式记账,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一方面,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会计做出相应的变革;另一方面,会计的变革反过来又会推动经济社会的再一次进步。会计总是在新时代来临之时重塑自身,去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与每个时代共同进步,在协助经济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发展。可以看出,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也是会计变革的过程。新经济条件下,会计面临的困境如下:

(一)会计前提受到挑战

现代会计成型于近代工业社会,在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循环、财务报告等方面,无不体现着工业社会的诉求,会计也的确为工业社会的发展、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会计主体假设、货币计量假设、会计分期假设与持续经营假设的提出在工业社会具有高度的科学性,没有这四种假设,会计理论与实务将无法开展。然而,在新经济条件下,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这四种假设受到了重大冲击。虚拟企业的出现使得企业主体的可见性、稳定性不再明显,对会计主体假设形成冲击;虚拟货币的出现对货币计量假设形成冲击,况且企业经营中还出现了不能用货币计量却十分重要的事项,如客户资源;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会计分期假设,人们随时随地都需要且能够得到财务信息;企业风险变大、不可知因素增多,用未来12个月内预计企业不会破产作为持续经营假设也变得过时。会计假设是会计存在及运行的前提,会计假设决定了会计核算的每一个方面。前提受到冲击,那么会计应该往哪里去?

(二)会计要素设置不科学,影响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是会计的核算对象。我国把会计核算对象进一步细分为六大会计要素,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会计要素分类反映了会计核算的广度。新经济条件下会计要素设置得不够科學,表现如下:首先,会计要素的定义表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资产、负债、收入、利润的定义都是传统意义上的内涵,没有反映出新经济的发展要求,这种局限性影响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其次,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出现了不能用货币表现的交易或事项,比如自创商誉、人力资源等,影响了会计核算的全面性。最后,会计核算对象的货币属性,降低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在新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是信息与知识,是具有工作知识的人,已不再是传统的资本,关于资金的会计信息所受到的关注度大大降低,而那些对企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信息,比如公司战略,却由于不能使用货币计量,而没有体现在财务报表中。

(三)会计局限于微观层面,影响了会计价值的进一步实现

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自会计诞生之时就一直在为不同的管理者提供财务信息。会计的历史变革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经济发展是会计变革的根本动因。会计的产生不只是为了服务于某一个企业,而是整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会计的产生从一开始就属于宏观范畴,而不应隶属于微观。随着社会分工和经济发展模式的变化,会计理论、会计实务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说明宏观的经济发展决定了对会计的需求。反过来,一旦会计理论与实务应经济发展之需而产生之后,就必然会通过政策工具效应、资源配置效应、交易费用效应等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然而,现实中会计系统被视为“决策有用”的定价系统或者作为一种普通的具有“噪音”的业绩评价系统,企业的发展与治理并没有真正反映在财务报告之中,这就导致了会计信息没有被充分利用,会计信息供给显得相对过剩,会计的职能也就不能得到真正发挥。

(四)会计视野局限于经济领域,没能反哺政治、文化

从总体来看,最初会计的诞生不是为了经济,而是具有非物质性目的。目前会计学科属于管理学,也曾被归类为经济学,足以见得人们把会计当作是经济管理的一部分,定性为属于经济管理学科。这也许是因为近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在追求经济的发展。事实上,经济生活仅仅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除了经济生活以外,还有精神生活、文化生活。随着社会的进步,精神生活、文化生活的重要性最终会超过经济生活。政治对会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政治影响经济环境,通过经济环境影响会计的发展与变化。其次,不同的政治模式,对会计的目标、职能等的要求不同。再次,不同的政治模式下,人们的行为方式不同,也会影响到会计实务的具体操作。会计的目光应该超越经济,关注政治文明、文化建设。

三、新经济对会计的期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无疑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方向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也会对会计产生深刻影响。

(一)宏观经济调控需要会计参与

宏观经济调控是一个国家为了国民经济发展而制定的经济调节手段,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实施对经济资源的配置。谈论宏观经济,人们往往会联想到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即消费、投资与出口。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有利率、税率、汇率、存款准备金率等。这些宏观调控手段与工具的运用效果如何,则建立在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相关性基础上。经济发展正在由低水平向高质量转型,高质量的经济发展、高质量的经济决策,必然要有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会计信息做支撑。会计学中的基本理论问题与国际宏观经济以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政策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目前,我国会计准则往往较多关注与国际趋同,而没有切实结合我国具体的经济、历史与文化的实际情况。另外,会计造假问题依然存在,会计信息质量也有待提高。我国调控经济依据的信息来源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部门的CPI、PPI、海关、税务系统以及企业提供的财务数据。会计是连接微观企业行为与宏观经济政策之间的纽带。

(二)政治文明提升需要会计支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基础,除了对经济基础的天然作用,会计的发展对上层建筑也有积极影响(周守华和刘国强,2014)。政治文明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积累的政治成果的总和,政治文明需要优秀的会计来推动。会计是一系列的规则,也调节着政治的方方面面,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对公众利益的调整具有强大的作用,会计监督客观上可以起到实现权力制衡、揭露腐败的作用。国家政治文明进程与会计的发展相辅相成,国家的政治制度结构影响着会计的需求与供给、影响着会计目标的确立、影响着会计的地位。反过来,会计的发展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基础条件、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动力,会计的国际化甚至可以倒逼一国的政治文明建设。

(三)社会文明的改善需要会计配合

诺思认为,制度环境是一个社会最基本的制度规则,是决定其他制度安排的基础性制度(North,1991)。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乔帕利所著的簿记论是文艺复兴的文化产物(葛家澍,2012)。会计准则的科学化总是涉及价值观、管理理念和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更是彰显了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性。目前国家强调的反腐倡廉、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企业管理者的担当都是政治问题。近年来,国内外会计舞弊案件频繁发生,会计行业遭遇诚信危机,人们已经意识到不能仅从法规制度层面寻找会计行为异化的原因,还应该从道德文化等更本质的层面进行反思。会计信息的有效利用,可以有效克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因此,会计应跳出经济范畴,登上更广阔的历史舞台,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会计同步

工业社会虽然给人类社会积累了财富,但也使生态环境付出了巨大代价。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人们为了获得足够的利润,总是在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虽然获得了利润,却没有考虑对自然环境承担的责任,很多企业开山毁林、大量排放废水废气,导致环境不断恶化。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发展模式发生了新的变化。人们在获得财富的同时,也看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这方面,会计准则应该承担自己的责任,这是生态文明建设对会计提出的挑战,也是会计未来发展的动力与方向,会计学界与业界应该认真对待这个问题。目前企业财务报告中的会计利润是多方面事项的综合,并没有真正反映企业的收入、成本与费用,特别是生态环境补偿问题。

四、会计职能拓展的领域

《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了会计理论研究工作的目标,即“紧紧围绕社会发展和财政会计中心工作实际,深入开展会计学术研究和理论创新,加快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实现重大理论突破并彰显国际影响力的中国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在过去几年的研究中,会计理论研究凸显了“宏观”色彩,从微观视角研究并服务宏观经济管理,政府会计改革、会计促进政府治理问题相关研究取得了突破,会计为管理服务、会计促进新常态经济发展、会计助力生态文明建设迈出了重要步伐,环境资源会计基本理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等相关研究初步达成共识。会计的发展要与社会进步相适应,满足环境的需求,相互促进,美美与共。

(一)宏观经济

罗红等(2016)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汇总的会计盈余与未来GDP增长率显著正相关,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盈余信息具有明显的宏观预测价值,股权分置改革以及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显著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进而改善了会计信息的宏观预测价值。会计准则在制定过程中,应进一步关注宏观经济决策的需要,为宏观决策制定会计制度、设置报表项目。会计计量与宏观经济问题非常值得深入研究,比如投资问题、资产负债表问题、各类经济行为问题、宏观经济变化趋势问题等都取决于会计如何计量。在实际会计工作中,首先要保证会计信息的及时性、真实性、可比性,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其次,要不断强化会计语言的通用性,扩大会计信息的公开披露程度,以有利于宏观经济决策。最后,要进一步结合宏观经济发展的需要设置会计科目。

(二)政治文明

会计学家杨时展先生曾指出,“天下未乱计先乱,天下欲治计乃治”,由此可见会计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会计准则的制定者应该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使会计准则服务于国家的政治文明建设,形成会计与政治的联动与耦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会计实务工作者也应具有高度的政治自觉性,在企业内部控制、会计政策选择、会计的估计与判断等方面,都要注重政治的平等、公正、法治,通过政治文明的不断改善,最终实现社会的长期发展目标。作为一系列契约的会计规章制度的制定,实际上是一个政治博弈的过程。权力寻租是导致腐败的最重要原因。应建立和完善政府会计与预算体系,建立健全政府财务报告制度和政府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加强政府部门内部控制,完善经济责任制度,完善相关准则和标准的制定模式。“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建立完善政府绩效报告体系,打造透明政府,推进政府高效化建设。完善会计信息披露与公开制度,促进政治公开化。

(三)社会文化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会计看成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然而,会计与文化一直是密切联系的。几千年以来,人类积累了丰富的文明,包括物质文明,也包括精神文明。会计是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同时,会计的产生也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的文化可以产生不同的会计。“盎格鲁-撒克逊”会计文化的稳健性就是会计受文化影响的一个很好的例证。同时,作为文化范畴的会计,也同样会对社会文化产生反作用。利特尔顿(A.C.Littleton)认为,把客观、诚信的价值观当作不懈的追求,必须对数字进行如实的分类、正确的浓缩和充分的报告。在新经济条件下,要全面创新会计理论,完善会计的财富计量功能,通过对社会财富公正允当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为社会财富的合理分配提供可靠的基础;完善会计方法,为社会财富的高效合理流动提供有效途径,发挥财富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完善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文化建设,不断提高人们的诚信意识、培养人们整体利益重于局部利益、长期利益高于当前利益的意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表明,文化是会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反过来,会计的发展对于推动社会文明建设也具有重要影响。在会计的发展过程中,要注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会计准则中的体现;在会计实务中,要注重优秀文化与会计实务的结合;要注重会计从业人员文化涵养的不断提升。

(四)生态文明

由于资本的贪婪,加之人们认识的局限性,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很多国家的发展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企业为了追逐高额利润,大量消耗能源、矿山,排放废水废气,会计利润增加了,可人类生存的环境被破坏了。企业积累了财富,公众却因为环境的恶化,身心健康受到了很大危害。企业的这种做法与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背道而馳。美好的自然环境是人类千百年以来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人类为之奋斗的目标。为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在制订会计准则的过程中,要将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纳入会计准则研究范围,注重环境会计的研究。在考虑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重新定义资产与负债、费用与利润的内涵,使会计真实核算企业的费用,真实反映企业的利润。从会计制度设计、成本核算,到利润的形成,都要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会计工作者也要在实务工作中认真贯彻绿色发展的理念。

五、结语

会计是环境的产物,同时又反作用于环境。回顾历史,会计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新经济条件下,会计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挑战也是机遇,会计未来的发展是摆在会计学界面前的崭新课题。总之,会计应顺应时代发展需要,服务于宏观经济、政治文明、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将会计职能与社会需求有机结合,从而实现会计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良性互动。

【主要参考文献】

[ 1 ] 葛家澍.会计·信息·文化[J].会计研究,2012,(08).

[ 2 ] 干胜道,杨微.未来会计之“变”与“不变”[J].会计之友,2016,(08).

[ 3 ] 列夫·B,谷丰.会计的没落与复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 4 ] 朱加麟.新经济 新金融[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6.

[ 5 ] 周华.法律制度与会计规则[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 6 ] 赵润华.会计职能、会计目标与会计流程再造[J].商业会计,2017,(05).

[ 7 ] 刘明辉,刘雅芳.会计越发展 政治越文明[J].会计研究,2014,(07).

[ 8 ] 姚文韵,崔学刚.会计治理功能研究:分析与发展[J].会计研究,2011,(02).

[ 9 ] 张俊瑞,苏洋,王海洋.转型经济背景下杨纪琬先生中国会计改革思想:继承与发展[J].会计研究,2017,(11).

[ 10 ] 谢志华.论会计的经济效应[J].会计研究,2014,(06).

猜你喜欢
新经济协同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家校社”一体化的德育协同长效机制探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
空海协同的立体防线
新经济形势下解析电力经济营销管理策略
新经济形势下解析电力经济营销管理策略
中国GDP或增加“新经济”成分
论新经济时代下泡沫经济形成的原因
协同软件市场的演进和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