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烧伤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及有效性分析

2020-06-05 13:17周伶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年10期
关键词:烧伤科护理效果优质护理

周伶

【摘要】目的 研究优质护理在烧伤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接收烧伤科患者52例,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优质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各26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 烧伤科患者采用优质护理能改善预后且提高护理效果,值得推荐。

【關键词】优质护理;烧伤科;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10..01

经研究显示,烧伤科患者病情复杂,是指物理化学因素急性损伤机体皮肤与黏膜,烧伤程度较重者危及骨骼、内脏与皮下组织等部位,长期治疗导致其承担身心痛苦,皮肤损坏、形成瘢痕或生活不便等因素造成患者产生焦虑或自卑情绪,因此以烧伤程度为基点早期配合对症护理很重要,改善预后且避免发生感染情况,具时效性。本研究分析烧伤科患者利用优质护理的效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5月~2019年7月我院烧伤科患者52例,观察组(n=26):男15例,女11例,年龄19~38岁,平均(34.41±6.12)岁;对照组(n=26):男14例,女12例,年龄21~36岁,平均(34.52±6.23)岁。比较年龄等基线资料无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给予患者病情监测、按摩、放置尿管与静脉给药措施。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①疾病宣教与心理指导:将责任制与排班制落实到实处,由临床经验较丰富的护士担任租场,观察管辖区域患者的病情,给予健康宣教阐述治疗流程与注意事项等内容,给予同伴教育讲解典型的治愈成功案例与护理配合要点,采用肢体接触或语言沟通等形式改善心理应激反应,主动交流沟通搭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尽量满足提出的合理需求,定期告知其与家属治疗进展状况,缓解心理压力且重建信心,提高依从性。②休克期与创面护理:实时监测病情,轻度烧伤者给予敷料处理,中度烧伤者搭建静脉通道处理,重度烧伤者需采用电解质或者胶体溶液措施,对呼吸、脉搏与中心静脉压等指标测定,确保体征处于正常状态,有异常及时告知医师处理,同时利用高空物体抬高肢体进行包扎,对关节功能位进行维护,分解肢体末尾的血管循环,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处理,确保敷料干净,定期做好病房消毒,每日在创面部位涂抹适量烧伤膏,利用无菌纱布对创面进行包扎,避免发生创面损伤情况。③饮食指导:待体征稳定给予营养指导,增加蛋白质或维生素摄入,对机体氮平衡与营养情况观察,禁忌食用辛辣与刺激性较强食物,提高免疫力。

1.3 观察指标

护理效果:显效:疼痛症状消失且未发生感染;好转:症状改善且未发生感染;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SPSS 22.0软件对数据分析,计量资料(x±s)t检验。护理效果-计数资料[n(%)]x2检验。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护理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

3 讨 论

烧伤科是目前临床较为特殊的科室,患者病情复杂且需要长期接受治疗,其身心受到摧残导致其易产生焦虑或紧张等不良情绪,机体发生心理应激反应导致后续发生皮肤感染或形成瘢痕等情况,因此治疗时配合对症护理很重要,便于达到远期疗效目的,具可行性。

有研究报道,在烧伤科内应用优质护理能提高护理效果,主动交流沟通转移疾病注意力,阐述诱因与治疗流程等内容,实时监测身体情况,搭建和谐的护患关系,缓解心理压力确保患者具有归属感,结合烧伤程度实施对症处理措施,定期测定呼吸、脉搏与中心静脉压等指标,分解包扎肢体末尾血管循环,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实施敷料更换,涂抹烧伤膏在创面避免发生损伤,同时给予饮食指导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与抵抗力,控制刺激性较强食物的摄入避免机体发生氮液黏性,利用无菌敷料包扎避免发生感染情况,尽量满足合理需求推动护理流程能顺利进行,并且强化专科护理的培训与指导很重要,将各项护理措施落实到实处,强化护士工作顺准与责任感,具时效性。

本研究观察组护理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具统计学差异),说明本研究与熊静,朱熹熹等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烧伤科患者采用优质护理能改善预后且提高护理效果,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 熊静,朱熹熹.优质护理服务在烧伤科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J].当代临床医刊,2017,30(1):2876-2876.

猜你喜欢
烧伤科护理效果优质护理
PBL联合EBL教学在临床外科教学中的效果研究
PDCA循环法在烧伤科护理实习生临床带教中应用效果
烧伤科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方式及价值评估
前列腺增生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探析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双导师制带教模式在烧伤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