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思考 局部推敲
——“学写读后感”升格训练示例

2020-06-06 02:22文周国安
初中生世界 2020年18期
关键词:小亮读后感泥土

文周国安

技法指点

我们阅读时,常会心有所感,发而为文,这就是读后感。读是感的前提和基础,读无所得,感自然肤浅;感是读的提炼和升华,在写作读后感的过程中,我们常需一遍遍回读、品咂,加深对原作的理解。因此,要写作读后感,须扎实地读,真切地感,使二者有机结合、和谐交融。而且,常用“引”“议”“联”“结”的四步式结构,让读后感契合读而感的思维逻辑。

原文呈现

不是科学的,却是诗意的——读《甜甜的泥土》结尾有感

作家黄飞的小小说《甜甜的泥土》,广受赞誉。但有同学却说小说的结尾并不科学,他的理由是:前文写道,王小亮的亲妈妈把糖放在“大襟棉袄口袋里”,“掏出一包裹得很紧的、还带着体温的糖”,奶糖放在棉袄口袋里尚未能融化,地温回升难道能超过人的体温吗?那可是37摄氏度啊!

粗看,这位同学的理由很在理。确实,地温的上升一定是渐进的,不可能是突然发生的,不可能一夕之间,超过37摄氏度,由冬天变成了夏天。

开头应引述一点小说相关内容,为下文的感悟做铺垫,否则,没读过这篇小说的人会一头雾水,感觉很突兀。

但我们要看到这是文学作品,是小说。小说是虚构的艺术,个别情节不符合生活实际是可以理解、可以原谅的。

我们还要看到,这个结尾表现了小说的主题。那甜甜的泥土寄托着“过去的妈妈”对儿子王小亮的至爱至情,滋润了小亮伤痛的心田;那甜丝丝的泥土,也包含着学校老师、传达室老头对小亮的爱心……这些人的爱,让这些离异家庭的孩子获得了应有的爱和幸福,从而产生生活的渴望和动力。

这段表述不够科学。小说情节虽可虚构,但也要符合生活的逻辑。虚构不等同于胡编乱造。

我们中华民族历来认为“坤为地,为母”“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地生万物,没有偏袒。母亲的胸怀就应该像大地那样宽广,那样慈爱,那样公正。她会给每一个孩子以温暖和热爱,使他们幸福成长。

引用应善于截取,与论述主题无关的前半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应果断删去。

所以,这个看起来不科学,却是诗化的结尾,其实蕴含了作家黄飞创作这篇小小说想要表达的主题,这实在是一个意蕴丰富,给人无穷联想的结尾。

这两段阐述既有一定的说服力,也有层次感,但还没有准确回答第一段的问题——为什么这个不科学的结尾,恰恰是一个精彩的结尾。

我们如果只是从科学性的角度质疑这个结尾,显然就没有很好地把握小说虚构的特点,也没有很好地体会作家的用心。

综合点评

这一篇习作,虽然感悟有一定的说服力,但缺点也很明显:一是结构不完整,开头没有引述小说内容,让读者莫名其妙;中间没有联系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读者的共鸣感不强。二是议论不够深入,还没有准确地击中靶心。

升格指津

1.完善“引”“议”“联”“结”的四步式结构,使结构逻辑更严谨。

2.继续追问“为什么”,挖掘出这篇小说的结尾不科学却精彩的真正原因。

3.表达上再推敲,一是论述时不偏颇,二是更突出遣词造句的前呼后应。

佳作出炉

淡淡的童话意味

——读《甜甜的泥土》有感

“不想,一夜之间地温回升,冰雪消融了,糖浆和雪水混在一起,渗入大地。潮湿的地面上,歪躺着几张皱巴巴的糖纸和那根作为标记的小棒棒。

“小亮眨巴眨巴眼睛,忍不住滚下泪来。他伤心地蹲在地上,呆呆地凝视着。一会儿,又情不自禁地伸出冻裂的小手指,抠起一点泥土放在舌尖上——

“他,又笑了:那泥土,甜丝丝的。”

先引述小说结尾部分,便于后文感悟的展开。

这是小说《甜甜的泥土》的结尾部分。对这个广受赞誉的结尾,有同学提出质疑:前面写道,王小亮的亲妈妈把糖放在“大襟棉袄口袋里”,“掏出一包裹得很紧的、还带着体温的糖”,奶糖放在棉袄口袋里尚未能融化,地温回升难道能超过37℃的人的体温吗?

其实,如果我们能把握这篇小说淡淡的童话意味,质疑就迎刃而解了。

读完这篇小说,我的脑海里自然地跳出一篇著名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

见解独到,感悟深入,可谓一针见血。

联系对《卖火柴的小女孩》的阅读体验,加深对这篇小说的感悟,可谓借力打力。

它们在有些方面是相似的。塑造的人物都是在现实生活里有着不幸遭遇的孩子,又都心地纯洁善良,有着金子般的童心。故事的色调也大体相似,都是悲剧性的。小女孩最终冻死街头,王小亮在后母的虐待中艰难讨活。

但作家在描述时,并不采用压抑的灰色调,而是尽量弱化悲剧的悲惨过程,尽量把它写得非常唯美,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

小女孩在除夕的夜晚,冻死、饿死在距烤鹅橱窗咫尺之遥的街头。但她是在美好的憧憬中死去的,在美丽的天堂,她是那么的幸福、快乐!

王小亮“照例先把全家的便盆倒掉、涮净,再淘米、添水、捅火、坐锅”,然后才能“背上书包拿块冷馍悄悄溜出门”。但在梦境里,他又回到了幸福的生活中。

这种强烈的对比手法,更深刻地揭示了现实的残酷,激发了读者强烈的同情心和怜悯心。

“寓悲于美,寓悲于快乐,寓悲于理想”,显然比原作的借结尾阐述主题,感悟更进了一层。

寓悲于美,寓悲于快乐,寓悲于理想,是它们共同的表现方法。

读懂了童话意味,我们才不会用科学的逻辑来苛责《甜甜的泥土》里的浪漫主义色彩;我们感受到的也才不是荒诞可笑,而是一种感动,一种对真善美的憧憬。

我们也才会真正理解这个诗化的、意蕴丰富的、给人无穷联想的结尾:甜甜的泥土寄托着“过去的妈妈”对儿子王小亮的至爱至情,滋润了小亮伤痛的心田;甜丝丝的泥土,也包含着学校老师、传达室老头对小亮的爱心;甜甜的泥土,蕴涵着“人间的至情至爱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的深远立意。

综合点评

升格文从结构到感悟到表达,都有了扎扎实实的提升。在结构上,开头多了一个引述,感悟有了根基,中间多了一个联系,助力感悟向深处推进;在感悟上,从美学上,从童话色彩上去理解,显然比“诠释主题说”更有说服力;在表达上,表述得更绵密细致。

小试牛刀

选择你喜爱的一部小说,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读后感。要求:(1)不少于600 字;(2)感情真挚,不得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猜你喜欢
小亮读后感泥土
春意盎然——《春》读后感
泥土
抉择——《给我一个拥抱吧》读后感
“读后感”等十七则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翻开一块泥土
泥土中的功臣
翻看一块泥土
小亮答疑
小亮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