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导入法

2020-06-07 10:44彭建红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导入法创新教学小学数学

彭建红

【摘 要】新課改下,加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严密逻辑思维的人才成了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因此,小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开展多种教学活动,更好地导入小学数学课程。基于此,本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方法进行探讨,提出四种有效导入方法:巧用旧知识导入新知识,营造学习氛围;创设数学情境,激发兴趣快速导入新课;进行游戏导入,结合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教学。有效的教学导入方法能帮助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课堂质量,提升课堂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教学;导入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34-0232-02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为学生导入新课,不单是让学生打开数学教材学习新知识。在进行新知识学习的时候,教师应精心备课,在课上为学生的学习进行铺垫,通过铺垫导入新课程。教师在进行教学导入的时候,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有兴趣,以一种愉快的态度开始新课程的学习。这种良好的开端,能够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使他们更主动地接受新知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   巧用旧知识,营造学习氛围

小学数学是一个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学科,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新课程学习的时候,应该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帮助学生进行铺垫,然后让学生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总结数学学习模式,在数学学习中建立数学思维。通过这种旧知识的复习,能够营造一种学习新课程的氛围,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既巩固旧知识,也明白旧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联系[1]。

如在教学《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时候,应让学生了解一公顷有多大,一公顷和一平方千米之间是怎样进行换算的,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到公顷和平方千米在生活中的运用,并对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由于公顷和平方千米都是面积单位,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旧知识的复习引入这节课的新知识。如向学生提问:“我们都学习过哪些面积单位?这些面积单位代表着什么?”然后让学生简单地描述学过的面积单位的大小或者让学生对身边事物的面积进行比较。在复习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了解各个面积单位,通过旧知识的迁移,为学生学习本课的新知识做好铺垫。教师在课堂中还可以选用身边的物品向学生提问:“测量类似橡皮这种小物体的时候应该用什么样的面积单位?测量黑板时,应该用什么样的面积单位?测量体育馆、操场这类面积很大的地方,又应该用什么样的面积单位呢?”有的学生可能会说用“平方米”表示大面积的地方。教师可以继续问学生:“这种情况下,如果用平方米做单位会不会太小了,有没有更大的面积单位呢?”从而引导学生认识新的面积单位——公顷,再通过平方米、平方千米与公顷之间的换算,让学生感受到公顷到底有多大。这样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就能让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有更清晰的认识。

2   创设数学情境,激发兴趣快速导入新课

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工具或其他方式帮助学生创设一种适合数学学习的情境。在这种情境中,教师可以自然而然导入新课,让学生逐渐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中,这样的过渡会使学生自然地进入学习,不会使他们对学习新知识感到吃力。创造这种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有动力学习新知识[2]。

如学生学习《角的度量》时,先让学生准备好量角器,然后在教材中找出一些角,让学生在估算这些角的度数后利用量角器进行测量。在学生测量后,应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并将自己的测量结果分享给其他人,在交流中得知自己的测量结果是否正确。由于学生可能是第一次使用量角器,所以会存在一些不规范的情况,他们量出的角度也会存在一些差异。所以教师教学时就应该按照教材上的角度测量方法,规范学生量角器的使用。教师也可以向学生展示直角、锐角、钝角,让学生在对新角度的测量中,探索不同角度之间的关系。在学习这些新角度的时候,虽然学生容易产生学习兴趣,但教师仍要通过学生的测量创设情境。教师可以在教室内寻找一些与角度有关的东西,如学生身边的物品,让学生进行测量;也可以说出一个角度,让学生去画角,或者展示一个边很短的角,量角器放上去后无法精确地看准读数,然后让学生思考如何测量这个角。在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学习之后,教师应总结量角器的使用,让学生明白角的测量实际上就是“两重合,一读数”的过程。

3   进行游戏导入,结合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由于年龄特点,小学生更活泼,一节课的时间,如果只是单纯地学习知识,他们会感到枯燥无聊,难以进入学习的状态。所以教师在进行小学新课程导入时,应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和数学有关的故事,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3]。

如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工具的使用,让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准备七巧板,或者是一些类似的有着各种形状的教学工具,然后通过讲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让学生明白平行四边形是什么。教师应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图形拼出平行四边形,通过拼图这种小游戏,让学生感知平行四边形的具体形状,加强对平行四边形的直观体验,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学习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回想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然后让学生举出例子分享。教师也可通过课前的精心准备为学生讲解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梯形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或者是编一些与图形相关的小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在课堂上通过平行四边形游戏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

4   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教学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进行展示教学。教师在展示中要注意与学生互动,可以向学生提问或是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交流。这样的交流,能使学生在互动中,产生好奇心,挖掘数学知识,并且在讨论中开发学生思维,使其对数学产生更多思考[4]。

如在学习小学数学《条形统计图》的时候,教师应利用多媒体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可让学生思考发放校服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学生会回答需要测量每位同学的身高,然后统计学生的尺码,最后根据各尺码需要的数量去拿校服,最后进行校服的发放,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快速地统计出每位同学的身高和尺码,对全校学生的具体情况有一个了解。教师可以将范围缩小到本班中,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对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和描述,并得出结果。然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学习制作条形统计图。教师先在多媒体上展示条形统计图,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条形统计图及其必备的要素,接着让学生学习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步骤和方法。通过在多媒体上展示条形统计图,学生能较好地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纵轴和横轴各表示什么,应该如何用条形统计图的格子表达信息。通过这样的训练就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相关知识。

实践证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想要导入新课,就应该精心备课,在课堂上为学生做好铺垫,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多样化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教师也要将新课标的理念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渴望,这样学生才能有学习的动力,教师也才能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更好地导入新课。

【参考文献】

[1]邱月亮.用正确的数学观指导小学数学教学[J].湖南教育,

2011(2).

[2]邱丽华.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

[3]张载胜.小学数学课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J].上海教育教研,2015(4).

[4]杨文.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践探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导入法创新教学小学数学
浅析导入法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英语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初探
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实施才情个性化教学
课堂细心雕琢,提高教学效能
在英语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教与学”的最佳方式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