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2020-06-08 07:40叶丽宜赖晓凤曾映云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瓣膜置换术心脏

叶丽宜,赖晓凤,曾映云

(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广东 肇庆 526060)

临床心脏瓣膜置换术是治疗心脏瓣膜首选方案,能改善心脏功能,有效挽救患者生命。但术后患者需终身服用抗凝药物,但部分患者不了解抗凝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我管理能力差,严重影响患者治疗效果[1]。本研究对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74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因采取不同护理方案给予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74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临床资料,按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男19例,女18例,年龄39-83岁,平均年龄(52.24±7.16)岁,高中17例,大专以上20例;研究组37例,男20例,女17例,年龄37-79岁,平均年龄(53.44±6.88)岁,高中16例,大专以上21例。纳入标准:患者经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是心瓣膜病;临床资料完整者;无手术禁忌症者。排除标准:存在神经障碍者;无法配合此次研究者;临床资料缺失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与批准,所有患者签署同意书。比较两组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方 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如饮食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和药物指导等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延续护理,具体措施如下:护理前:为患者建立基础信息,并在科室内选取2名经验丰富的护士负责患者出院之后的护理工作;护理内容:患者准备出院时,统一发放科室自制“心瓣膜置换术后自我管理指南”手册,主要内容为:测量心率、血压的方法,如何识别异常心脏瓣膜音;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遵循少食多餐原则,每日钠盐摄入量控制于6g内,戒烟戒酒,以清淡饮食为主,多进食营养丰富且易消化食物,多喝水,降低体内血液粘稠程度;生活护理:嘱咐患者勿进行剧烈运动,不适宜过度劳累及过度兴奋,适当进行散步等运动,若在活动过程中出现心慌、气短等现象,立即停止运动休息;药物指导:教会患者如何正确服用抗凝药物,家属在患者每次服药前后检查一次,避免发生错误服药现象,告知患者及家属服用相关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告知患者外出时必须将健康信息卡随身携带,利于发生不良事件及时进行抢救;延续护理: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定期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病情状况,并在随访过程中评估患者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指导,及时纠正患者存在的问题。

1.3 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

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分数越高代表患者负面情绪越重;使用自我管理量表(0-100分)和健康行为量表(52-208分)评估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健康行为,分数越高代表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行为越好;根据生活质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主要包括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心理功能和躯体功能,得分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2-3]。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两组自我护理能力与健康行为评分对比

研究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健康行为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自我护理能力与健康行为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自我护理能力与健康行为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对照组 37 59.20±13.15 85.38±11.30研究组 37 118.49±6.47 172.44±3.52 t-24.6083 44.7436 P-<0.05 <0.05

2.2 两组心理状态对比

研究组患者SAS评分与SD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优(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SAS、SDS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SAS、SDS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SAS SDS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37 62.71±6.62 51.23±4.72 63.50±5.93 51.69±5.84研究组 37 63.63±9.60 42.20±3.69 64.32±9.91 41.92±4.61 t-0.4799 9.1680 0.4319 7.9874 P->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n)

2.3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

研究组物质生活、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评分比对照组优(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s,分)

表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例数(n) 物质生活 社会功能 心理功能 躯体功能对照组 37 75.28±1.22 75.80±1.98 74.69±1.77 74.53±1.82研究组 37 90.33±1.95 91.46±1.39 91.81±1.19 90.81±1.20 t-39.7990 39.3751 48.8255 45.4254 P-<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心脏瓣膜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心脏疾病,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目前,临床对心脏瓣膜患者多采用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该方式可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有效挽救其生命[4]。但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成功不代表患者之后不需进行治疗,术后患者出院后仍需终身服用抗凝药物,但目前,大部分患者对抗凝治疗严重缺乏认识,不了解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且自我管理能力差,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5]。为探讨延续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本研究针对本院收治74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临床资料给予分析。

本研究显示:研究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健康行为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研究组患者SAS评分与SD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优;研究组患者物质生活、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评分比对照组优。表明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可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有效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分析原因:以往,临床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多采用常规护理,虽有一定护理效果,但该模式仅重视疾病,并未从患者身心方面进行考虑,导致患者负面情绪严重,临床配合度和依从性低,严重影响患者治疗效果[6]。在本研究中,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建立患者基础信息,在科室选取2名经验丰富的护士负责患者出院后的护理工作;患者出院时,科室统一发放自制的“心瓣膜置换术后小科普”手册,内容:测量心率、血压的方法,识别异常心脏瓣膜音;为患者制定饮食方案,少食多餐,每日钠盐摄入量控制于6g内,戒烟戒酒,清淡饮食为主,多进食营养丰富且易消化食物,多喝水,降低体内血液粘稠程度;此外,告知患者勿进行剧烈运动,不宜过度劳累和过度兴奋,可适当进行散步等运动,活动过程中出现心慌、气短等,停止运动立即休息;教会患者正确服用抗凝药物,家属在患者每次服药前后检查一次,避免出现错误服药,并告知其服用相关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嘱咐患者外出需携带健康信息卡,利于发生不良事件能及时抢救;患者出院后,定期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病情状况,随访过程中评估其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指导,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7-8]。因此,护理人员实施以上护理措施均能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临床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实施延续护理,不仅能缓解患者不良情绪,还能有效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瓣膜置换术心脏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有髋关节手术史的全髋置换术与单纯全髋置换术比较
高分子介入瓣植入,是创新也是颠覆
防压疮被架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分析
评价X线、CT及MRI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诊断意义
“烂”在心里
了解心脏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
心脏移植小史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