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发展心理学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

2020-06-08 09:48张馨
成才之路 2020年14期
关键词:教师教育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张馨

摘 要:发展心理学是高校心理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是教师教育课程中的重要内容。教师需研究发展心理学课程教学模式,重点关注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学以致用的能力。教师要抓住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条主线,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并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关键词:高校;发展心理学;教师教育;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4;G64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14-0010-02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个体每个阶段的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状态都密不可分。发展心理学介绍了人类个体从受精卵到长大、变老的整个生命中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以及在每个年龄阶段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学、心理咨询、班主任管理工作等都息息相关,可见,发展心理学不仅具有理论性,还具有很强的应用性。林崇德曾提出中国的发展心理学必须面向中国的社会现实需求,面向各种实际问题的解决,加强应用研究和研究成果的应用。因此,学习这门课程时,既要注重理论学习,又要注重如何应用。师范类学生只有学好这门课程,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才能在将来的教育工作中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

一、高校发展心理学的教学现状

1.学生所学知识在实际中难以应用

学习发展心理学这门课程时,师范类学生会发现,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教育教学中存在一定困难。为此,他们就会问教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不少教师回答这一问题时通常是从理论角度解释。其实,这个问题最好的答案,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实践和运用,这样才能让问题迎刃而解。从当前来看,将教材作为这门课程的唯一知识来源是不合理的,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课堂上缺乏将教材知识与专业领域内最新研究动态、学生兴趣点相结合的内容,忽视了对社会教育资源的利用,使得实际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存在差距。

2.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虽然一些教师在发展心理学课程中融入了讨论式、启发式等教学模式,但仍需要不断改进,需要多样化的、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很多学生喜欢利用网络学习知识。他们思维活跃,喜欢接触新事物,但在网络上接触到的知识大多属于碎片化知识,不利于构建完整的知识體系。因此,教师需要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习,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二、高校发展心理学课程教学模式

1.抓住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条主线,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

首先,教师应正确认识发展心理学这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抓住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这两条主线,基于问题解决的主旨来开展教学。其次,教师要帮助师范生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师范生在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时,才能了解和尊重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情感、人格等心理发展特点,并结合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学生制定“跳一跳”就能够到的学习目标,进而有效开展教学,才能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融洽相处,更好地开展教育管理工作。最后,在教学发展心理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将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比如,社会上有很多早教中心及心理咨询培训机构等,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社会教育资源,梳理出与发展心理学相关的教学内容,从应用的角度让学生了解这门课程在社会中的作用和运用。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方面,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发展心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如运用微课、翻转课堂、慕课等教学手段。教师只有不断更新知识体系,不断探索,才能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微信、QQ等信息平台加强与学生的交流,采用多种渠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四种教学方法,并以撰写学习收获和小组答辩为两个抓手,将教学落到实处。

四种教学方法:第一种,教学研究对象与研究任务、心理发展中遗传和环境的影响、各种学派观点时,教师可以采用讲授法。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整理课程的整体框架,让学生清楚地掌握发展心理学的脉络。同时,教师应让学生建立合作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在课下收集资料、在课上进行讨论,最后让小组代表进行总结发言,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第二种,教学研究方法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项目式教学法(PBL)。学生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后,教师可以创设一系列教学情境,并提出相应任务及要求,引导学生进行研究。研究内容如下:其一,验证性的项目。即了解前人做这项研究的过程,自己体验一次,探寻做这项研究应该考虑的问题及重难点等,多进行思考。其二,分析日常生活中自己感兴趣的一些问题,利用课下或见习时间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研究。其三,参与学校心理学实验室的项目研究。可以给项目负责教师充当助手,参与到研究中。比如,运用核磁共振(FMRI)、相关电位(ERP)等进行与发展心理学相关的脑机制研究时,学生可以接触到最前沿的信息,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第三种,教学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时,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梳理出主线,整理每个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观看视频(热门的影视作品),分析收集的日常生活中的个案等,引导学生多分析、多总结、多内化,将所学理论知识构建成知识体系,并灵活地运用在案例中。第四种,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感性认识的方式了解个体的心理发展特点。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观察儿童做游戏,观察儿童在游戏过程中的亲社会行为等。教学皮亚杰理论知识时,可以让学生针对儿童进行“守恒”实验;教学道德发展知识时,可以让学生与幼儿、中小学生等个体进行交流,了解其道德发展水平是否与教材介绍的内容相符。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见习、实习等方式,与幼儿、中小学生、大学生建立起联系,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

两个抓手:以撰写学习收获和小组答辩为抓手,确保学生能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掌握发展心理学的重点知识。撰写学习收获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考和总结能力。从学生撰写的学习收获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已有知识和实践内容相结合的程度及内化的程度。小组答辩可以检验学生是否开展了研究。首先,应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研究过程及结论(展示形式不受限制,文字配图、PPT、视频等均可)。其次,班级评委会为各小组的答辩打分。

4.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教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准确评价学生掌握及应用知识的水平。评价方式采用6+3+1的模式:期末考试成绩占60%,通过期末闭卷考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考勤+作业(研究报告+学习收获+期中小测)情况占30%,了解学生对知识活学活用的情况及日常的学习状态;实践情况占10%,即学生对所做研究的展示、答辩情况。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评价学生,既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崔玉玲,徐芳芳,李雪梅.PBL教学法在发展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观察,2015(04).

[3]罗光华.影视案例教学的功能与教学策略[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2).

[4]俞国良,张伟达.发展心理学对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07).

[5]林崇德,辛自强.发展心理学的现实转向[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01).

猜你喜欢
教师教育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谈外科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我国教师教育实践研究综述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嵌入式系统课程“中断、异常与事件”教学实践及启示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