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地区唐代墓志四神纹饰研究

2020-06-08 10:02王宁鑫周鸣勇
艺术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关中地区

王宁鑫 周鸣勇

摘 要:“关中自古帝王州”的说法反映了关中墓葬遗址在中国的重要地位,有着13朝古都的关中大地前后有89位帝王安葬于此,留下了大量陵墓,尤其以唐代都城长安为中心的关中墓葬遗址。本文从唐代不同时期墓志四神纹饰的发展变化探寻四神纹饰背后的含义,反观整个唐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变化,这对当代纹饰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关中地区;唐代墓志;四神纹饰

中图分类号:K87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06-00-04

0 引言

唐代是我国发展史上最辉煌鼎盛的时期,中国“事死如事生”的丧葬文化对于研究唐代文化及后世具有重要意义。丧葬习俗反映的是一个地区、一个群体、一个民族在长期社会发展中形成的一种思想意识。墓志是丧葬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和载体之一,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墓志记录了死者的生平事迹,通常由上层和下层组成,上层称“盖”,下层称“底”。一般情况下,底部刻有墓志铭,盖上刻有名称和标题。墓志四周雕刻有精美的装饰图案,其中四神纹饰就是最常见的一种纹饰。

1 关中地区唐代墓志

唐代建都长安城,天子、大臣等在此生活起居,固帝王陵墓、皇亲贵族、大臣等的陵墓多集中于长安城周边的关中地区。陵墓数量众多,建筑宏伟。墓志石刻是随葬物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隐藏在地下的石刻作品。沈睿文在《唐陵的布局:空间与秩序》一书中对帝王唐陵分布作了阐述,关中地区共有18座帝王陵墓,分别位于乾县、礼泉、泾阳、三原、富平、蒲城6个县境内,呈斜线状分布。唐代墓志作为丧葬礼仪大量产生,墓志的形制和雕刻的内容是由前朝沿袭而来。社会上层的墓志规格、装饰、样式、藻饰更加精美华丽,墓志反映的是身份的象征。唐代墓志纹饰侧面反映了唐代国势强盛的面貌。

2 四神纹饰

四神纹饰又称“四灵纹”,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4种神兽形象组成的纹饰,它们形态各异,具有一定的宗教色彩。唐代墓志中装饰纹饰大致可分为花草变形纹饰、动物纹饰、云纹、水纹、几何纹等。其中,动物纹饰中以十二生肖和四神纹饰居多。通常情况,墓志上的四神纹饰主要装饰于“盖”的四周,和“底”呼应,希望能够起到驱邪、驱恶、避灾、祈福等作用。[1]四神兽原是天上的四星宿,后人用四神兽代表春夏秋冬4个不同的季节,东南西北4个不同的方位以及青红白黑4种不同的颜色。四神纹饰作为中国的一种传统纹饰,也常出现在壁画、瓦当、画像石、青铜镜等载体上。

2.1 青龙纹饰

青龙是由蛇演变而来,相传青龙可以呼风唤雨,古人通过对龙图腾的崇拜祈求风调雨顺,希望来年五谷丰登。由于龙图腾具有神通广大的强大力量,后被作为帝王的象征。四神纹饰在发展变化中,人们赋予了其季节、方位、色彩和属性等不同含义,其作为一种图像符号,是古人时空观、安全观的延伸,也是人类精神意识层面的延伸。[2]青龙纹饰在季节中代表春,在方位中代表东方,在色彩中代表青色,在五行中属木。

2.2 白虎纹饰

白虎作为一种祥瑞之兽,现在我国的土家族等一些少数民族还把白虎作为信奉的图腾之一。白虎紋饰在季节中代表秋,在方位中代表西方,在色彩中代表白色,在五行中属金。

2.3 朱雀纹饰

朱雀作为一种神鸟,造型似孔雀,又似鸵鸟,多刻于墓志、墓门中,也常装饰于铜镜、墓室壁画等载体之上。朱雀纹饰在季节中代表夏,在方位中代表南,在色彩中代表红色,在五行中属火。

2.4 玄武纹饰

玄武作为一种龟和蛇的合体,且具有鳞甲,寿命极长,具有先知先觉的本领。玄武纹饰在季节中代表冬,在方位中代表北,在色彩中代表黑色,在五行中属水。四神纹饰中四神兽的代表如表1。

3 四神纹饰的演变过程

3.1 不同时期墓志四神纹饰的造型特点

汉代刻画的四神纹饰简练有力,线条流畅奔放。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赋予了四神纹饰守护的功能,刻画得相对威武,具有一定的震慑力。隋唐时期,四神纹饰更加盛行,尤其是唐代,对于四神纹饰的运用,整体造型丰满细腻。例如,青龙纹饰,在唐朝开始四肢躯干开始呈腾飞状。发展到宋代,四神纹饰呈现出一种秀美的特点,相较于隋唐时期出现频率明显变少。[3]

3.2 唐代不同时期墓志四神纹饰发展变化过程

唐代墓志四神纹饰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唐代的富贵之气,但在长达300多年的统治中,从关中地区出土的墓志四神纹饰的变化不难看出,唐代不同时期四神纹饰细节、装饰等都有所变化。初唐时期四神纹饰的艺术风格整体上沿袭了隋代的特点,比较纤细;盛唐之后,四神纹饰细腻大气;中唐时期更是精美华丽;晚唐之后,造型稍显笨重。四神纹饰的变化实质上跟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有很大的关系,如表2中的四神纹饰源自雷婧的《唐代墓志四神图像纹饰论析——以陕西关中地区为例》。

初唐时期的四神纹饰仍具有隋代的特点,青龙纹、白虎纹造型接近,四肢和头部位置造型很像,较难区分。但能从纹饰、头部等细处看出区别,青龙纹身体有鳞片,而白虎纹身体呈条纹状。朱雀纹有华丽的羽翼,和孔雀相似,呈现欲飞状。玄武纹则是龟蛇合体的一种纹饰,具有坚硬的龟壳和盘绕的蛇身,龟头和蛇头相对。[4]

盛唐时期的四神纹饰中,青龙纹和白虎纹呈腾飞状,躯干更加轻盈,整体装饰性更强,整体造型相较于初唐时期更加圆润大气。青龙纹有满身的鳞片,有蓄势待发之势。白虎纹呈现张牙舞爪之势,更具威慑力,当然这与四神纹饰的驱邪避灾寓意密不可分。朱雀纹则增加了更多卷曲优美的羽毛和尾巴,疏密有度,朱雀相比初唐时期更加活灵活现,神采奕奕。玄武纹作为龟蛇合体的造型,在龟头和蛇头部位刻画得更加凶残,两头四目相对,蛇身布满蛇纹,更加紧密地缠绕在龟背四周。龟的四肢前后幅度更大,有种朝前爬行的灵动感。

中唐时期的四神纹饰中,青龙白虎纹的造型与盛唐基本一致,但细致观察可以发现,更具有跳跃的动作,在墓志中都是腾云驾雾状。朱雀纹头部开始朝向右侧,并且布局更加饱满,具有很强的装饰性,身体肥胖硕大,两侧翅膀张开朝向天空,羽毛丰满有力,线条流畅有度。玄武纹的龟头和蛇头刻画不再那么凶残,蛇身具有一定的装饰性,龟的四肢一前一后,刻画了一个正在走动的玄武形象,蛇身缠绕之下的龟背中有清晰可见的龟壳纹路。

晚唐时期的四神纹饰在刻画中更具抽象性,四神也从腾云驾雾的空中回到地面上。这一点可以从四神的四肢中明显看出,躯体更加狭长,造型上更加大气。青龙纹饰的身体内部装饰减弱,体形变短,依稀可见一丝拙气。白虎纹饰中前脚右侧离开地面,剩下三肢站立于地面。而朱雀纹饰变成完全正面的形象,明显感到装饰性减弱,呈现轴对称,硕大的身体比例明显加大。玄武纹饰中,龟头和蛇头的雕刻线条感更强,更加抽象,威慑力较中唐时期减弱,刻画不再惟妙惟肖,装饰性逐渐降低。[5]

3.3 表现形式

唐代墓志中四神纹饰常雕刻在棺椁四周,在坚硬的石质材料表面采用平面线刻的手法描绘。四神纹饰并不是单独出现,常与其他纹饰组合出现,如常与十二辰纹、云气纹、花卉纹等组合出现。例如,关中地区唐代赵王妃宇文修多罗的墓志,出现了四神纹和十二辰纹的组合。又如,关中地区唐代韦承庆墓志中出现了四神纹、云气纹、花卉纹的组合。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唐代墓志中的四神纹饰在尺寸大小、绘画载体、艺术风格、表现形式、色彩等各方面都表现出唐代的大气、华丽之势。同时,唐代墓志四神纹饰对现代民间艺术品、室内设计、家具设计等各个绘画领域都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用流畅的线条刻画图案的形式无一不是唐代墓志线刻纹饰一脉相承的产物。

4 唐代墓志四神纹饰和其他文物中四神纹饰的对比分析

四神纹饰作为一种图腾崇拜,也常常绘制于墓室墙壁四周;作为一种装饰纹饰,也出现在瓦当、画像石、铜镜中。四神纹饰在不同载体上表现形式都不相同,但它们之间又紧密联系。

4.1 唐代墓志四神纹饰与壁画四神纹饰的对比分析

壁画,顾名思义,指墙壁上的画。我国壁画大致可分为地上壁画和地下壁画。地上壁画一般出现在大型建筑墙体表面,如宫廷寺庙的墙体四周,受人为和自然灾害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较大,流传下来的较少。地下壁画一般指墓室中出现的壁画,墓室壁画中绘制的内容一般是墓主人生前的相关事迹,或绘制一些具有辟邪的图腾,保存相对较好,受人为破坏的程度较低。本文重点对唐代墓志中四神纹饰和墓室壁画中绘制的四神纹饰进行对比分析。

墓室壁画中的四神纹饰和墓志上的四神纹饰的相同点在于都是起到对墓主人的保护,祈求墓主人能够得到永生,到达极乐世界,同属于墓葬文化的组成部分,表现风格相似。表现手法上,都能在有限的空间中营造气氛。不同点在于唐代墓志中的四神纹饰雕刻在石质的棺椁上,属于三维空间,但绘制尺寸较小;而墓室壁画中的四神纹饰是绘制在二维平面中,比墓志中的四神纹饰更能够营造一种宏大的气氛,四神兽的绘画也更加栩栩如生,细致精美。从绘制工具看,前者使用硬度高于石头的材质凿刻,后者使用画笔绘制。从色彩方面,前者无色彩,多用流畅的线条表现,而后者色彩更加绚丽。从保存时间看,石质的保存时间较后者更长。

4.2 唐代墓志四神纹饰与瓦当四神纹饰的对比分析

瓦当通常指汉代保护建筑物檐头的建筑附件,兼具功能性和美感。具有保护建筑物免受日晒雨淋之效,且纹饰带有装饰性。瓦当中四神纹饰的寓意也有驱邪镇宅的作用。汉代瓦当中最常见的纹饰就是四神纹饰。长安作为汉代的都城,与唐代地理位置相同,有利于文化的延续。两者的不同点,从时间维度上看,汉代瓦当中的四神纹饰早于唐代墓志中的四神紋饰;从材质上看,前者是在硬度较高的石质上,后者是在陶土制成的瓦当上;从表现手法上看,前者使用平刻的手法刻画,后者使用立体浮雕的方式刻画;从使用对象上看,前者存在于墓室棺椁表面,为墓主人使用,而后者存在于建筑物的檐头上,为世人居住所用;从风格上看,前者雕刻在棺椁上,纹饰造型有修长蜿蜒之势,后者雕刻在圆形画面中,围绕圆中央的大乳钉构图,有一种圆润饱满的效果。

4.3 唐代墓志四神纹饰与画像石四神纹饰的对比分析

画像石是指墓室或庙宇建筑中雕刻画像的砖石,是丧葬祭祀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画像石的题材很多,瑞兽等图案纹饰较为常见。四神兽作为常被刻画的对象,出现时间早于唐代墓志中的四神兽。两者都属于石刻材质,两者的保存时间都较长;都出土于当时发展较为富庶的地区,这是由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之后人们追求更高的精神需求;两者都是墓葬品,都有祈求祥瑞之意。但不同的是,两者的雕刻手法不尽相同,前者使用阴线刻,后者使用平面减地和阴线刻结合;从造型特点来看,前者使用线的元素刻画,后者使用面、块的元素刻画。

4.4 唐代墓志四神纹饰与铜镜四神纹饰的对比分析

铜镜是一种铜制品的镜子,一般呈扁平状,正面用来照面,背面通常都雕刻着图案、花纹、铭文等。与瓦当相似,中间有一纽扣,用来支撑或悬挂铜镜。通常情况下,铜镜背面被刻画得极其精美,装饰纹样多种多样,四神纹饰就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两者的使用场景存在较大的差异:前者是为墓主人在墓室中存在,后者主要是古人在日常生活起居中的物品;从雕刻材料看,前者雕刻于石材,后者雕刻于青铜;从雕刻空间看,前者雕刻在长方体四周,后者雕刻在面积较小的圆形二维空间;从雕刻方法看,前者使用线刻法,后者使用线雕法。

5 结语

本文所涉及的四神纹饰的发展变化中,论述了唐代墓志中的普遍性和共性问题,对于个别墓志中存在的特殊性尚未谈及,有待进一步研究。唐代墓志中四神纹饰不仅是一种装饰纹饰,更是整个朝代发展的缩影。从造型特点、纹饰发展变化过程、表现形式等各方面,唐代四神纹饰都是一种艺术品的呈现形式,同时,四神纹饰与其他纹饰相结合,共同刻画了一个极乐世界。从每一个雕刻精美的墓志四神纹饰的石刻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到雕刻者的用心,它诠释着一种开放、包容、自由的大唐精神。

参考文献:

[1] 李星明.隋唐墓志四神十二生肖装饰图案中的易理[J].装饰,2003(07):45-46.

[2] 周刘冰.“纹”以载“道”:作为媒介与讯息的汉代四神纹研究[D].兰州大学,2019.

[3] 柴晓敏.四神纹饰的文化内涵及造型特色[J].中国包装工业,2014(24):85+87.

[4] 董淑燕.隋唐墓志四神十二辰纹述论[J].碑林集刊,2006(00):93-112.

[5] 雷婧.唐代墓志四神图像纹饰论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王宁鑫(1993—),女,山西长治人,研究生,硕士,西安石油大学教师,从事艺术设计、图像研究。

周鸣勇(1974—),男,陕西西安人,研究生,硕士,西安石油大学副教授,从事艺术设计、历史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关中地区
羽翼与转化:朱子学在关中地区的接受和传播
关中地区农用地流转对农户福利影响的调查研究
关中流动重力测网的中小地震映震能力分析
农户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陕西关中马嵬驿民俗旅游开发存在问题探讨
刍议马嵬驿历史民俗旅游现状及发展策略
浅谈汉代关中地区主要水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