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新害虫

2020-06-08 09:41魏玉红罗进仓刘月英
植物保护 2020年2期
关键词:研究概况形态特征黄芪

魏玉红 罗进仓 刘月英

摘要 黄芪根瘤象Sitona simillimus Korotyaev(我国于2013年首次报道该虫时误鉴为Sitona ophtalmicus Desbrochers)为我国近年在黄芪上新发现的一种优势害虫,在我国黄芪主产区的甘肃陇西、岷县、临洮等地均有分布,以成虫、幼虫为害黄芪的根、叶,严重影响黄芪的产量与品质。本文概述了黄芪根瘤象的研究概况,对其各虫态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提供了成虫、幼虫、卵、蛹及雌雄生殖器的特征彩图,为该虫的正确鉴定提供资料。

关键词 黄芪根瘤象; 形态特征; 研究概况; 黄芪

中图分类号: S 435.672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6688/j.zwbh.2019028

Abstract Sitona simillimus Korotyaev, misidentified as Sitona ophtalmicus Desbrochers first reported in China in 2013, was found as a dominant pest of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It was distributed in the main producing area of A.membranaceus in Gansu province. The adults and larvae feed on roots and leaves,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A.membranaceu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summary of S.simillimus, describes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stage of the pest, and provides color pictures of the adults, larvae, eggs and pupa (including male and female genitalia).

Key words Sitona simillimus; morphology; research summary;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黃芪麻口病是严重影响黄芪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病害,在对其发病成因的研究中,发现黄芪根瘤象Sitona ophtalmicus Desbrochers是引起该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1-3]。我们在对该根瘤象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其形态特征与文献中对S.ophtalmicus 的描述不符[4]。后经进一步鉴定,确定该根瘤象应为S.simillimus Korotyaev[5],为我国新发现的害虫,而文献报道中的学名“S.ophtalmicus”应属误鉴。经田间采集及室内饲养,我们获得了S.simillimus 4 种虫态的标本,并对其各虫态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以便为其正确鉴定及其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技术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观察标本来源于甘肃省陇西县首阳镇。老熟幼虫标本全部来自田间,卵和蛹通过室内饲养获得,成虫标本一部分采自田间、一部分通过饲养蛹而获得。在解剖镜下观察并描述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并对外生殖器进行解剖。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类鉴定及研究概况

经我们及俄罗斯科学院动物研究所Boris Alexandrovich Korotyaev 博士对黄芪根瘤象标本进行进一步鉴定,确认我国以往文献报道[1-3]中的黄芪根瘤象其学名应为S.simillimus Korotyaev,而“S.ophtalmicus”应属误鉴。经过我们查阅相关文献资料,S.ophtalmicus目前在我国没有分布记载。

S.simillimus于1979年由Korotyaev首次发表在《Insects of Mongolia》上,模式标本(1♂,1910)采自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同时观察的标本有采自中国哈尔滨的标本(1 ♂,1911)[5]。

S.simillimus分布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基、滨海地区)[5]、朝鲜(长白山地区)[6-7]和中国(哈尔滨)[5],但其寄主与生物生态学特性不详。我国于2013年首次报道该根瘤象(误定为S.ophtalmicus)为害黄芪,发现其以成虫、幼虫为害黄芪根、叶,田间虫口密度在7月上旬— 9月上旬维持在70头/m2,是陇西黄芪上的优势害虫[3],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1]。作者在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岷县、临洮县)黄芪上均发现该虫为害。

作者在室内用黄芪、红芪及苜蓿叶片饲养成虫,发现成虫很少取食红芪及苜蓿叶片,黄芪为其最嗜食寄主,另因其种名“simillimus”也无特殊含义,故建议该根瘤象中文名仍称为黄芪根瘤象。

2.2 形态特征

2.2.1 成虫

体长(不含喙):雌成虫6.56 mm±0.24 mm,雄虫6.05 mm±0.07 mm。体型较大,刚羽化时为乳白色,后渐变为黑色。全身被覆白色或灰褐色的针形或长卵形鳞片,侧、腹面鳞片多为白色;体背有3条由白色鳞片组成的不甚清晰的条纹,有些个体条纹不明显(图1a、1b)。

喙粗短,具刻点,宽是长的1.1倍,两侧近于平行,侧脊自喙端几乎到达眼前缘;中沟宽而深,自口上片中脊处延伸至额窝;口上片前缘浅凹状,中部微弱隆起,中脊明显(图1c)。额窝深,向前接中沟,向后延伸至头顶。眼睛适度凸出。触角柄节顶端角状突出;第1索节端部显著膨大变粗,长是索节3-7的3倍;棒节3节,呈梭形。

前胸背板宽略大于长,最宽处位于中间或中间稍后,中区隆起不明显,侧缘呈强圆弧,后缘宽是前缘的1.2倍。前足基节窝几乎与前胸腹板前缘凹线相接。前、后足胫节上的刺明显远离胫节顶端。

鞘翅具肩,宽于前胸背板,长是宽的1.8倍,基部至近端部1/3处两侧平行。行纹刻点大而深,着生单个的针状鳞片;行间刻点小于前胸及头部,但较密,密布呈覆瓦状排列的卵形鳞片,其间杂生针形鳞片;背面鳞片多为灰褐色,外侧缘(9-11行间)多为白色;有些个体在奇数行间上有由较密集的黑褐色针形鳞片组成的小黑斑。

雄虫第1腹板中部凹陷较深,第5腹板末端呈截形;雌虫第1腹板仅中部后缘略凹陷,第5腹板末端呈弧形。

雄性阳茎从腹面观,末端呈梯形;阳茎突细长,末端扁平(图1g)。雌性第8腹板具两弧形的骨化片,交合刺端部粗、基部细(图1h);受精囊如图所示(图1i)。

2.2.2 卵

椭圆形,长约0.45 mm、直径0.35 mm,有光泽,表面光滑。初产时乳黄色(未受精卵不变色),后颜色逐渐加深,约1d后变为黑色(图1d)。

2.2.3 幼虫

龄期不详。初孵幼虫长约1.0 mm,乳白色略带黄色,体多皱褶,头部及褶皱突起上具長刚毛。老熟幼虫体长约6.5~7.0 mm,乳白色,呈“C”字形,无足;体壁多皱、有光泽,刚毛短;头略小于身体,头顶黄褐色,口器褐色(图1e)。

2.2.4 蛹

蛹为离蛹,体乳白色,大小及形态与成虫相似,器官分化明显,眼睛由刚化蛹时的白色渐变为黑色。体上多瘤状突起,每1突起上着生1长刚毛。喙中部、两眼之间及头顶各有2个突起,刚毛长,其中头顶突起十分突出。每一腹节背面有一排突起,刚毛较短,腹末有2突起(图1f)。

3 结论与讨论

我国于2013年首次报道黄芪根瘤象时,可能由于所掌握资料的原因,误将其鉴定为Sitona ophtalmicus Desbrochers[1-3]。作者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发现,S.ophtalmicus和S.simillimus的形态特征明显不同,S.ophtalmicus体长3~3.5 mm,体背密覆圆形的鳞片,身体两侧有1条从头侧延伸至腹部的清晰条纹,条纹细且在腹部两侧不明显;口上片呈深凹状,中部没有隆起;触角柄节端部呈圆形扩展;眼睛尖锐凸出,呈圆锥形突,眼中间最突[4]。而S.simillimus 体型大,体侧无条纹;口上片浅凹状,中部隆起,眼睛适度凸出,不呈圆锥形[5],二者很容易区分。因此已报道的黄芪根瘤象的学名应为Sitona simillimus Korotyaev。

在国外,已知黄芪根瘤象分布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基、滨海地区)和朝鲜(长白山地区),对其寄主及生物生态学特性不详[5-7]。我国目前已知其分布于黑龙江(哈尔滨)和甘肃(陇西、岷县、临洮),根据该虫在俄罗斯及朝鲜的分布情况,推测该虫在黑龙江、吉林应该有分布。在生物学方面,我国学者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表明黄芪根瘤象在甘肃陇西1年发生1代,以成虫和幼虫越冬,产卵盛期出现在5月、幼虫为害高峰出现在7月中旬;化蛹盛期出现在7月下旬、羽化盛期出现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10月后开始越冬[1]。但据作者连续几年的调查,黄芪根瘤象仅以成虫越冬,与上述报道不符。因此其生物学特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建军, 周天旺, 张新瑞, 等. 黄芪根瘤象的生物学特性[J]. 西北农业学报, 2014, 23(8): 205-209.

[2] 李建军, 李继平, 周天旺, 等. 黄芪麻口病发生原因探析[J]. 西北农业学报, 2013, 22(8): 112-117.

[3] 张新瑞, 李继平, 李建军, 等. 黄芪麻口病的成因及防治技术研究[J]. 植物保护, 2013, 39(6): 137-142.

[4] VELZQUEZ de CASTRO A J. Sitonini del Norte de áfrica (Coleoptera: Curculionidae: Entiminae)[J]. Boletín Sociedad Entomológica Aragonesa, 2009, 45: 73-89.

[5] KOROTYAEV B A.To the knowledge of the weevil fauna (Coleoptera, Curculionidae) of Mongolia and adjacent territories. I [J]. Insects of Mongolia, 1979, 6: 135-183.

[6] HAN K, HONG K J, PARK S, et al. Insect fauna of Korea, Vol. 12 (20), Arthropoda: Insecta: Coleoptera:Curculionidae: Entiminae Weevils III [M]. Incheon: National Institute of Biological Resources (Republic of Korea), 2014: 105.

[7] HONG K J, KOROTYAEV B A.On some species of Curculionidae (Coleoptera) from North Korea [J]. Korean Journal of Applied Entomology, 2002, 41(3): 151-169.

(责任编辑: 杨明丽)

猜你喜欢
研究概况形态特征黄芪
黄芪枸杞茶补气血虚弱
黄芪茶,泡不如煮
黄芪当归汤益气又补脾
针灸治疗耳鸣耳聋研究概况
活血通络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概况
永德县乌木龙彝族传统服饰文化的形态特征
浅析对嫌疑立体足迹形态特征的提取技术与生物特征辨析
网络互动类综艺节目的形态特征
浅谈黄芪在宠物临床上的运用
戏曲舞蹈表演的形态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