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直观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2020-06-08 15:43姜丽娜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0年6期
关键词:空间观念直观培养

姜丽娜

[摘要]空间观念与空间知觉、空间表象、空间想象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课堂中,教师可基于学生思维的直观性、具体性,引导学生从直观材料、动态呈现、沟通联系等方面感知与理解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关键词]直观;培养;空间观念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18-0028-01

所谓空间观念,指物体的大小、形状、各部分之间的位置关系等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留下的表象。空间观念是数学新课标提出的十大核心概念之一,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核心教学内容。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

一、丰富直观材料,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表象,实际上就是初步的感知。空间表象就是指物体的形状、大小及位置等在学生头脑中的形象,主要是在人们空间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教师可从学生熟悉的直观材料人手,帮助学生建立直观表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例如,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时,建立面积的表象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为了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教师先用尺子量出一个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让学生感知1平方米的大小,然后让学生站在这个正方形里,数一数在这个1平方米里可以站多少个人。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家里用不同种类的物品拼出一个1平方米大的图形,再用数学语言描述这1平方米到底有多大。这里,教师引导学生借助直观材料,在头脑中形成面积的表象,既为接下来学习面积的知识奠定基础,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动态呈现直观,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数学教学中,直观材料在学生头脑中建立的表象是静止的,而在演示、操作等活动中,学生建立的知识表象则是动态发展的。因此,教师要善于通过丰富生动的动态展示,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教师出示下面一道练习题(如下图),旨在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三角形的三条边不是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促进学生对三角形特征的理解,为接下来学习画三角形的高埋下伏笔。

教师先以表格中下面的三个点为起点,让学生分别标上A、B、C,然后提问:“以A、B、C三点为顶点,能不能面出三角形?”在学生回答“不能,因为这三个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后,教师追问:“那么,怎样才能画出一个三角形呢?”学生经过思考后回答:“把其中的一个点移动一下位置,只要它们不在同一直线上就行了。”“移动哪个点合适呢?”学生认为移动B点合适,于是教师让学生尝试,并把它们连成一个三角形。最后,教师让学生说说这些三角形有什么不同之处。上述教学,教师以画三角形为教学起点,然后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产生移动的想法,最后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三角形。这样从静态直观到动态呈现,从空间知觉、空间表象逐步到空间想象,使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更加深刻,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直观沟通联系,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知识之间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图形之间也如此。因此,教学《图形与几何》时,教师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人手,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形成一个整体,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例如,教学《梯形的认识》一课时,教师从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人手提问:“你们能用长方形、正方形纸分别剪出一个梯形吗?”在学生操作后,教师用课件展示一学生的作品(如右图)并提问:“这个图形是梯形吗?为什么?”学生经过观察后回答:“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而这个图形的两组对边平行,所以它不是梯形。”在想一想、剪一剪的过程中,学生依据自己的想法剪出了各种不同的梯形,在比较中丰富了空间表象,培养了空间观念。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做数学”,通过自己的“再创造”获得知识与能力。上述教学,教师从复习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人手,让学生剪出梯形,这里的动手操作其实就是学生“再创造”的过程。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对梯形的特征有进一步的认识,还帮助学生沟通了梯形与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认识更加全面。

总之,数学教学中,教师借助直观这一手段,引导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能使学生的认识更全面、思考更深入,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特約编辑 木清)

猜你喜欢
空间观念直观培养
简单直观≠正确
根据计数单位 直观数的大小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几何直观,相时而动有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