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足下”的新中国巨变

2020-06-08 15:33东方也辰
共产党员·上 2020年4期
关键词:里程轿车高铁

东方 也辰

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反映着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对于普通百姓而言,交通出行翻天覆地的巨变,是让他们感触最深的变革之一。

個人出行工具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交通非常落后,公路等级低,通达里程短,深度十分有限。1949年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只有2.2万公里,铁路大都分布在东北和沿海地区。偌大的西北、西南地区,铁路网几乎为空白。在北方广大农村地区,人们靠畜力车出行。南方则因水运系统发达,人们出行大多走水路。而在大多数时间,人们出行的方式主要是步行。地理距离的重重阻隔,限制住了人们的活动范围,靠“双脚丈量”的时代,人们的活动半径大多不超过5公里。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受经济社会发展的局限,在城市与城市、农村与城市之间,人们的自然流动还很有限。在城市里,人们出行除了用双脚行走之外,可以代步的交通工具基本只有公交车和自行车。当时购买自行车得凭票,每年一个单位最多能分到十几张购车票,能有幸分到票的人自然不多。到了80年代,大街上随处可见庞大的自行车流,中国被称为“自行车王国”。中国共有自行车制造厂60余家,基本上形成了完整的生产体系。

在改革开放之初,价格昂贵的摩托车是家庭富裕的象征。20世纪90年代,摩托车风靡全国。以广州市为例,1988年市区摩托车上牌数量首次突破10万,到1992年突破20万,到1997年又翻一番,达到40余万辆。

私家汽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长时间累积到快速发展的过程。1956年7月14日,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辆汽车——“解放”牌载货汽车在长春一汽成功下线,中国的汽车时代由此起步。1958年5月,中国成功研制了首部“东风”金龙轿车。在此基础上,1958年8月,第一台红旗CA72高级轿车试制成功。但是,当时中国的大多数工薪族月薪只有四五十元,攒钱半辈子也买不起一辆轿车。中国的轿车千人保有量不足0.5辆,在全世界排名最末。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开始购买汽车。1995年以后,汽车的私人购买量在北京及深圳、广州、温州等沿海经济发达城市日益增多。2001年,中国启动了电动汽车重大科技项目研发,中国电动汽车从无到有,技术持续进步,逐步建立起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动汽车全产业链技术体系,一些国产自主品牌的电动汽车畅销全国。今天,轿车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寻常百姓生活、出行、谋生的必备工具,轿车产业已成为中国最市场化的产业。国家统计局最近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年末,全国民用轿车保有量达14644万辆,比上年增加1193万辆,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13701万辆,比上年增加1112万辆。

公共交通的变迁

社会在不断进步,公共交通也越来越发达,人们的出行方式更是越来越多样。进入21世纪,中国的交通工具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人们的出行更快、更便捷。

铁路建设与共和国的发展紧密相连。1949年12月,中共中央西南局常委办公会议决定,要以修建成渝铁路为先行,带动百业发展。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全线通车运营。这条铁路由我国自行设计施工,完全采用国产材料修建,仅用两年时间即建成通车,为新中国铁路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此后,我国以沟通西南、西北为重点,修建了大量铁路干线、支线和枢纽。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先后建成铁路干支线6100公里;到1978年铁路总里程增加到5万多公里,全国铁路网骨架基本形成。

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没有窗户、咣咣响、慢腾腾的“闷罐车”和因车体外表呈墨绿色而得名的“绿皮火车”,成为万千旅客难忘的记忆。2008年8月1日,我国第一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随着高铁不断提速,中国已经迈入时速两三百公里的高速交通时代。

1979年,中国春运历史性突破1亿人次,“一票难求”成为此后每年春运的焦点。2018年春运,全国旅客发送量约为30亿人次。40年间,中国春运规模扩大了30倍。

到2019年年末,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3.9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营业总里程超过3.5万公里,占全球高铁里程2/3以上;高速公路里程超过14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英国广播公司(BBC)曾在一篇文章中将高铁建设看作是中国正在开展新工业革命的标志。文章说:“中国特有的文化和中国人的勤劳创新使得中国高铁技术得以迅速应用,并引领世界。”韩联社的报道则更加直白:“坐上高铁,你能真切地感受到‘中国速度!”从纯数字编号到“K字头”“Z字头”,再到“D字头”“G字头”,从绿皮车到红皮车,红皮车到子弹头,从“和谐号”到“复兴号”,中国铁路不断提速,这在无形中缩短了城市间的距离,也提高了人们出行的效率与舒适度。

20世纪80年代初,公交车开始在全国普及。到了90年代,公交车已经成为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如今,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城市从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节约能源、交通安全等方面出发,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公交车的线路和车辆的数量都在不断增加,公交车的作用日益提升。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农村公路的总里程已超过400万公里,99.99%的乡镇、99.97%的建制村通上农村公路。到2018年6月,全国已经有55.5万个建制村通了客车,建制村通客车率提升至96%。党中央则进一步要求,到2020年“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客车”。广大农民“出门硬化路、抬脚上客车”的梦想将全部实现。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民航业也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目前人类最方便最快捷的交通方式——坐飞机,对以前的绝大部分中国人来说,还只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如今,2019年,中国民航运送旅客6.6亿人次,老百姓对乘坐飞机出门旅行已经司空见惯。

在轨道交通方面,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内地累计有40个城市开通城轨交通(包括地铁、轻轨、单轨、市域快轨、现代有轨电车、磁浮交通、APM等),运营线路总里程达6730.27公里。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互联网、新能源、共享经济等不断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共享单车横空出世。飞机与高铁以速度取胜,地铁与私家车以便捷深入人心,共享单车则更像是城市的毛细血管,解决了人们出行“最后一公里”甚至“最后一米”的问题,与其他交通工具实现了很好的互补。

时光自然流转,社会不断变迁,生活悄然变化。曾经,自行车的脚踏板,踩不出故乡的月影;现在,高铁风驰电掣,日行八千里程。曾经,在站点久站苦等只为搭上一辆长途车;如今,打开手机,随时能叫到网约车。这70多年,中国老百姓经历了马车的颠簸、自行车的轻便、摩托车的拉风,到如今不少家庭甚至拥有两三辆小汽车,与之同时发展的,是公共交通体系越来越完善便捷,为人们出行提供了立体化、全方位的选择。老百姓70年出行方式的变迁史,勾勒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和国家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壮丽征程。

猜你喜欢
里程轿车高铁
中国高铁再创世界纪录
羡慕
被劫轿车消失之谜
信用卡积分如何 兑换航空里程数?
第一次坐高铁
数学(一)
被劫轿车消失之谜
新疆主要城市与景区公路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