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水》:人格结构转变引导故事化叙事

2020-06-08 15:43布轩华
青年文学家 2020年11期
关键词:人格结构自我香水

布轩华

摘  要: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来对影片进行读解.对电影《香水》进行自我、本我、超我人格的影像叙事分析,深挖十八世纪的法国,神权解除下的等级秩序重新洗牌,人最为本能的欲望与罪恶的产生。在遗传本能的驱使以及对香味追求的原始欲望下,让格雷诺耶的寻香之路变成了一场无知的杀戮。并在这场荒诞的旅程主题下,放弃理性枷锁,迷失自我回归到人类本能的快感。

关键词:人格结构;自我;本我;超我;补偿

前言:

电影《香水》改编至帕特里克·聚斯金德长篇小说《香水》,由汤姆提克威指导,描述了十八世纪中叶法国巴黎的制香者格雷诺耶凭借其超常的嗅觉,以女性体香制造香水,最后征服世界并在征服中自我毁灭的故事。

1.识香:格雷诺耶的自我“把他本我的意愿变成行动”

格雷诺耶的出身让他未对香味产生科学的认知。遵循着本我的行动力,异常的嗅觉让他对身边的气味进行了放大。遵循着这种心理,在他遇到李子姑娘之前都没有产生越界的行为。影片只是带领着观众进入到这样一个奇幻的人物世界,对格雷诺耶有了初步的感知。

直到卖李子姑娘的出现激发了格雷诺耶自我的感知。特写镜头下,姑娘的红发,暴露于空气中的皮肤,对于他而言都极具吸引。他面对这份吸引,自我的本能让他跟随。他甚至不清楚自己的这种尾随是凌驾于社会的道德标准,这是他价值观内的自然行为。姑娘在温暖柔和的烛光下,诱惑着格雷诺耶不断的靠近,闻着她的气味,逐步靠近。被姑娘发现后,姑娘本能惊呼求救,他的无意识行为是去捂住姑娘的嘴巴,不要让她的惊呼招致别人的介入。这里的自我存在于社会的批判标准。但是他的杀害行为却抛却于这一标准之上。少女死后,他产生了惊慌,却只是暂时的,少女的体香再次吸引他归于平静和对香味的沉醉中,他的初衷也仅仅是对于气味的追寻。“他是一个完全活在自我愈识空间里的人,他的人格结构是由本我,自我主宰超我,这就造成了人格结构失衡”这也就可以说,他的第一次杀人我们可以理解为误杀,理解为无意识犯罪。但他的迷恋和执着已经在逐渐的掌控他从无意识向有意识的转变。

2.杀人制香:补偿机制,格雷诺耶的本我自我占据超我

标志格雷诺耶本我自我占据超我的关键性节点出现在他渴望学习如何保留香味,甚至不惜将老板的猫蒸煮试炼,他的无意识残忍已经渐渐演变成了有意识的杀害,并转化成他脑中的主宰意识。

当他的努力并没有获取应有的气味时,他踏上了前往香水圣地格拉斯的旅途,美丽的景色仿佛告诉观众他已经沉浸于在自我世界之中,全然没有了外界的侵扰。可是这场暴风雨前的宁静成为压死他超我的最后一根稻草。山洞中,纯粹的 环境下,他初知自己没有气味。发现这个缺陷后,让他的寻香之路变的愈发激进,他必须感知自我的存在。他接下来的行为都应证了“弗洛伊德的补偿理论:个体利用某种方法来弥补其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来掩盖自卑感和不安全感。”他渴望造出世界上最诱人的香水为我所用。格雷诺耶开始了制香前的试验,从杀害制香厂的女员工到再到妓女,他的人格已经 完全向他的本我、自我倾斜。在他的意识中完全没有了杀人的罪恶感,他平静的对待一切,深陷于他的香水试验。影片将他的制香经过进行了完整展现,将油脂涂抹于少女的身上,虔诚的用布裹起来,解开,将油脂刮下来,整个过程带着他的诚心与真挚。杀害行为与这场艺术化的制香格格不入,格雷诺耶的谋杀仅仅是他用来证明自己存在的手段,我们甚至无法他定罪。“这是纯粹的嗅觉,无关语言和行为;这也是纯粹的谋杀,无关乎道德和恐惧。”

3.用香:格雷诺耶的香水引导无意识世界的本能活动

格雷诺耶用他研制成功的香水主宰了人类世界,台下人们的膜拜证实他不再是不存在的个体。它的用香过程笔者通过香水的前调、中调、后调来展现。香水前调:格雷诺耶在出来监狱后,取出香水抹了一滴在两腮后,香水就将广场中呐喊着要将这个残忍杀戮了多名女子的杀人犯处决的人民,产生了莫名感动,气氛回归宁静。香水的中调:他将洒上香水的手绢挥舞在空中,香味迅速扩散,人们像被施了咒法一样拼命去抢。随着手绢的掉落,人类最本能的爱欲被激发了出来,他们在此刻忘我的拥抱亲吻,在香水的面前,法规教条也不复存在,主教大人张开双臂说道“他不是凡人,他是天使。”人们的超我被香水所湮灭,幻化出他们剧烈的原始欲望,秩序伦理不复存在,“使人异化和扭曲不再无能为力,不再是盲目服从理性的奴隶,不再狂热的追逐名利。”香水后调,格雷诺耶凭借自己的记忆,回到他脏乱的出生地,完成最后自我肉体的抽离,实现本我精神的升华。他将瓶中所剩的香水倒在了自己身上,市场上的人们受到香水的感召,蜂拥而至,将他吞入腹中分食,“展现了人性本能中对于爱的渴望和占有。”实现了他一生所追寻的超脱世俗之外的理想。

参考文献:

[1]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自我与本我》[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2]璐璐.在寻找中迷失—分析电影《香水》人物的精神世界[J].《大众文艺》,2007(12).

[3]王大亮.电影《香水》的心理分析[J].《校园心理》,2008(10).

[4]张思忆.嗅寻人性之美—对电影《香水》的解读[J].《视听》,2017(11).

[5]邹斌.一個反讽的张力故事—电影《香水》的“非理性”叙事[J].《电影评介》,2017(11).

猜你喜欢
人格结构自我香水
香水
一款畅销21年的现代+经典香水——点评贝丽丝1997香水
做桂花香水
我家的香水白掌
真实的人生,完整的人性
探讨私小说中的“自我”
科幻中的美与自我
成长中的“自我”
文学作品中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初探
从人格结构理论看人物的性格与命运:解读《岛》中索菲娅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