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强化心理素质训练教学实践

2020-06-08 15:43马红梅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0年6期
关键词:教学实践体育教学

马红梅

[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体育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强健体魄,也要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强化心理素质训练,需要启动挫折教育,展开鼓励教育,开展竞争教育,渗透思想教育。这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学生的抗压能力和心理調节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关键词]体育教学;心理素质训练;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18-0049-02

小学生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而体育活动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保障。体育教学具有课堂开放、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多样的特点,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开展体育运动,在增强体魄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摆脱不良情绪,形成坚强意志,对于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启动挫折教育,培养学生自信心

挫折教育是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抗挫能力。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地为学生设计挫折和障碍情境,适当增加体育训练的难度,让学生独立克服困难,从而塑造和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教师也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在合适的时机加以干预,帮助学生战胜挫折,树立信心。

教学三年级体育《技巧障碍跑》时,教师先组织学生进行30米快速跑,并且要求学生一定要跑成一条直线,因为,只有直线跑才能充分提升速度。教师将学生分为两横队,按顺序排队,进行加速跑的练习,让学生彻底活动开。随后,教师示范了前滚翻交叉转体180度的动作,以及障碍跑中需要用到的钻、跳、跨、绕等动作,让学生分小组练习,逐渐掌握动作要领。之后,教师又组织学生开展“勇闯森林”的游戏,教师利用道具布置了简单的“森林”场地,要求学生以个人为单位,运用学过的直线加速跑和跨越障碍的动作来完成游戏,看谁能以最快的速度闯过“森林”。学生跃跃欲试,纷纷进行闯关。但“森林”中有一些跨栏架高度有些高,大部分学生过不去,还有平衡木的长度过长,很多学生中途就掉到了体操垫上。经过一次次的重新尝试,有的学生愈发着急,甚至直接弃权,但还是有少数运动能力较好的学生成功闯过了“森林”。教师将过关的学生作为榜样,直接进行嘉奖,又帮助遇到困难的学生纠正动作,调整心态,在最后通过了难关,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显著提高。

教师先让学生练习直线加速跑,然后教给学生动作技巧,又特意在障碍跑中设置了一些较难的关卡,让学生经受挫折和困难,不断尝试突破难关。教师则抓紧时机,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安抚。学生得以突破难关,充分提升了学习的自信心。

二、展开鼓励教育,提升学生积极性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经常使用激励性的语言,特别是在学生有了进步时,应对学生进行夸奖,给其他学生树立榜样。即便学生犯了错误,也要谅解,进行正确的引导,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蹲踞式跳远》时,教师先为学生进行示范,从助跑、踏跳、腾空、落地几个方面依次进行教学,每个技术动作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练习,让他们理解消化。教师在学生练习过程中进行观察,选择几位跳得比较好的学生作为榜样,组织其他学生共同观看,其他学生都给予赞许,纷纷鼓掌。跳得比较好的学生主动要求指导其他学生跳远,而其他学生也以跳得好的学生为榜样,自我鼓励,开始踊跃地练习。但有些学生心理上比较害怕,不敢主动去跳远。教师对这些学生进行安抚和鼓励,表达出对他们的期望,其他学生也受到鼓舞,纷纷上前帮助这些学生。最后,学生集合列队,教师进行课堂总结,表扬了全体学生,并且总结了一些学生存在的不足,鼓励他们要勤加练习。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了有效提高。

教师发挥榜样的作用,选出几位表现好的学生作为榜样,还鼓励不敢做的学生挑战自我,这无疑对所有学生产生了良性影响,从而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开展竞争教育,发挥学生能动性

竞争教育有助于合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胜负观。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组织学生参与体育竞赛、游戏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在竞争中不断克服困难、思考对策、应付复杂的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保证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

教学《换物接力跑》时,教师先组织学生沿操场跑道慢跑一圈进行热身,随后引出“换物接力跑”的比赛。教师向学生讲述比赛规则和方法后,将学生分成人数相同的几个纵队,排在起跑线后,让排头的学生手持小皮球,要求跑过本队跑道上的标志物,再返回,将皮球交给下一个学生。学生十分感兴趣,先每队各自开展练习,然后进行正式比赛。在正式比赛中,有的队出现学生跑得太激烈,球掉落的情况,在教师说球掉了就不算的时候,整队都乱了套。而有一个队,在掉球后没有一丝迟疑,迅速捡起来并重新开始,整队节奏没有被拖慢,最后赢得了比赛。教师嘉奖了赢的小队,让输的小队自己总结失败的原因。输方小队成员互相讨论,分析做得不好的地方,达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教师通过开展“换物接力跑”竞赛,让学生在竞赛中学会开动脑筋,冷静处理意外。对于犯错的学生,也进行积极的疏导,使其形成良好的竞争心理。最后,让失败的小队自己总结经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

四、渗透思想教育,磨炼学生意志力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有利于学生在养成强健体魄的同时,形成优秀的思想品质。教师应把握好时机,选择特定的体育项日,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渗透。比如,通过训练学生的耐力,磨炼学生坚毅、顽强的意志;创设思想教育情境,让学生体验真情实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教学《原地侧向投掷垒球》时,教师对课堂纪律提出非常严格的要求,要求学生提前五分钟就要集合列队,没有正当理由迟到的学生要罚做俯卧撑.并且在课堂结束前五分钟,要将体育器材都收拾好,再集合。学生来得非常早和齐,迅速投入课堂学习中。教师先教学生投掷垒球的手臂动作,再引入原地侧向投掷垒球的身体动作,随后组织学生进行空手原地投掷的动作练习,在不断练习中保证学生动作的连贯性和身体的协调性。有的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稍加练习便开始偷懒。教师见此状况,用粉笔在投掷区域内画了一条线,远处放置标志物,让学生扮演“小军人”,手中的垒球是“炸弹”,对面的标志物便是“敌人”,要打中标志物,才能消灭“敌人”,若没有打中,便要罚做俯卧撑。学生对此设定很有兴趣,都积极参与,抱着消灭敌人的决心,进行投掷垒球的训练。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教导学生要热爱祖国,学习军人叔叔的英勇顽强精神。

教师对体育课堂纪律管理十分严格,让学生养成了自觉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随后,教师在原地侧向投掷垒球的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促成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达到了磨炼学生意志的教学日标。

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应不断进行创新探索,选取合适的时机,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日常体育训练,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强大的心理素质,并以良好的心理素质迈向未来。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教学实践体育教学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