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琼花的概念隐喻分析

2020-06-08 15:43周燕
青年文学家 2020年11期
关键词:概念隐喻

周燕

摘  要:概念隐喻有助于认识抽象而复杂的人性,是充分揭示和阐述人物性格的核心机制。本文借助百花样态与海南杰出女性内核同质性呈现,赋予海南女性丰富意象。于此程度上,鲜花成为文本重要意象,荣升隐喻性符号加深文本指涉,通过对鲜花到海南女性的映射完成女人如花、花样人生的想象性书写。

关键词:概念隐喻;女人如花;海南女性

一、序言

女人如花,花一样的美丽,女人如花,花一样的脆弱,女人如花,花一样的智慧,女人如花,花一样的胸怀,女人如花,花一样的人生。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赋予花深厚的文化底蕴,用花隐喻女人是其中最闪亮的部分。自古以来,文人骚客爱把女子比作花朵,如“闭月羞花,国色天香,如花似玉,人比花娇,人面桃花,出水芙蓉……”翻开海南历史的画卷,一页页记载着海南琼花的璀璨人生。

二、海南琼花的概念隐喻分析

海南女性一直蜚声在外,一个个杰出女性浓墨重彩地书写着海南灿烂的历史,如巾帼不让须眉的冼夫人,救死扶伤的妈祖,发明先锋黄道婆,秀外慧中的明清女诗人,女中豪杰红色娘子军以及现代千锤百炼的琼中女中。以花喻人是人们常用的认知机制,花似乎就是女人的化身,太多的共性让女人如花的映射水到渠成,浑然一体。海南的女人就是花界五颜六色的琼花,她们用花一样娇嫩的身躯,但花样智慧和花样胸怀,扛起保家卫国,服务人民,为国争光的重担,历经风吹雨打仍然花开不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 铿锵玫瑰-冼夫人

铿锵玫瑰意为积极向上、有激情的、拥有毅力的女性。玫瑰花本娇艳然带刺,让人不可轻易折损。被周总理称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的冼夫人如一朵骄傲带刺的玫瑰,铿锵有力。她是最早的花木兰,文武双全,文能提笔安天下, 武能上马定乾坤。为了俚汉两族的友好关系,安定地方,冼夫人选择嫁给太守冯宝,在她的帮助下,冯宝把高凉治理得很好,俚、汉两族人民相处也更为融洽。“侯景之乱”时,高州(今广东阳江西)刺史李迁仕认为,这正是割据称雄的好机会,于是趁乱造反,为了把当地的俚族人煽动起来,参加叛乱,就需要取得冼夫人的支持。但是主张维护国家统一的冼夫人,计取李迁仕,打碎了他的如意美梦。之后冼夫人以俚族首领和太守夫人的身份,安抚各州,劝告那些起兵的首领,让他们停止叛乱。在她的儿子被欧阳纥囚禁,以此要挟冼夫人参加反叛时,冼夫人认为冼冯两家世代忠于国家,不能因为儿子被扣而有负于国家,她毅然组织兵马准备讨伐欧阳纥。冼夫人以舍子取義的爱国行动,又一次维护了祖国的统一。陈朝灭忙后,为了稳定岭南,保境安民,冼夫人归顺隋朝,从此海南开始走进人们视线,被纳入中国版图。玫瑰的刺是冼夫人带兵打仗,出奇制胜的有力武器,而维护祖国统一,爱护子民,为当地百姓安居乐业奋斗终生是玫瑰的温柔。

2. 医者仁心-芍药妈祖

芍药被美誉为花中皇后、花相、花仙、花神,其花团锦簇,鲜艳欲滴,雍容华贵。一切高贵美好的词都用来形容芍药。妈祖,又称天上圣母、天后、天后娘娘、天妃、天妃娘娘等,如此盛誉充分说明了妈祖在人类心中的地位无比崇高,贵不可言的妈祖不正是一朵人间富贵花芍药,同样受到人们的极致推崇和万分喜爱的。因此,芍药和妈祖都称为中华传统文化中最高的存在-神仙。芍药不仅具有极大的观赏价值,其最大的价值是药用价值,芍药可以入药,治病救人。巧合的是,妈祖的最大的贡献之一便是悬壶济世,治病消灾。妈祖自小钻研医道,妙手回春,教人防疫消灾。相传妈祖在世时,有一年,莆田瘟疫盛行,县尹全家也染上了疾病,有人告知县尹妈祖有解难之法力。于是,县尹亲自拜请妈祖,妈祖本着医者仁心又念他平时为官不坏,加上他是外来官,告诉他用菖莆 九节煎水饮服,并将咒符贴在门口。县尹回去后遵嘱施行,不日疾病痊愈。妈祖学医的初心就是为了治病救人,而芍药与生俱来的能力就是治病救人,与妈祖的志愿不谋而合,若女人如花,妈祖就是有着绚丽外表但治病救人的芍药。

3. 创新能手-棉花黄道婆

有一种花,朴实无华,无味也无香,可现代诗人叶千华曾作诗赞美她:“花开不为人赞美,花放不求谁闻香。只是献花送温暖,只是用花作衣裳 。”这就是棉花,只为给人间送温暖而开放。棉花自然是与众不同的,她在生长中从不娇气,不劳累别人,丰收时却把自己最美丽的果实献给人们。连干枯的棉枝也奉献给人们当柴火。棉花这种把自己一生献给人们,却不求回报,默默无闻的精神不正是黄道婆的一生写照。黄道婆为了生存逃难到海南岛,被当地淳朴热情的黎族同胞收留。黎族同胞,不仅在生活上给她以照顾,而且把她们自己掌握的先进的纺织技术也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她。黄道婆心灵手巧,非常虚心,加之从小受苦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好品质,因此在不长时间里就掌握了这些技术,并且还融合黎汉两族人民的纺织技术的长处,对之有所发展。时光流逝,黄道婆逐渐成了一名出色的纺织技术能手。年老时,黄道婆怀念家乡,到了元贞年间,她终于按捺不住自己的思乡之情,辞别依依不舍的黎族同胞,带着黎族人民创制的先进的纺织工具,搭顺道海船回到了阔别三十多年的上海。她为了适应松江地区棉纺织业发展的需要,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套棉纺织技术的完整的新工艺。黄道婆对家乡人民的贡献是无私的。古时候的师傅教徒弟总会留一手或藏私,害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情况。黄道婆只知贡献,不求回报,她以她博大的胸怀,把她所掌握的一切新技术,全部无偿地奉献给了家乡的人民。她就是一朵朵为了人们需要而存在的棉花。

4. 追求自由-三角梅明清女诗人

三角梅有着人们无法想象的生命力。有人曾经形容道,三角梅是一种热烈奔放的花卉,又是一种倔强顽强的植物,她不需要,也不喜欢人们溺爱与怜悯,更不喜欢人们左右她。她向往自由自在的生长,反对人们的摆弄。三角梅不拘束缚,敢向天空争自由、向大地要生存、向四周求发展,所展现的是何等倔强和旺盛的生命力。在父权夫权为天的封建社会,饱受精神压迫和束缚的海南明清女诗人渴望自由。因此,她们寄情于诗歌,用笔间的诗文抒发郁气,从而获得片刻的宁静和自由。例如冯银的《暮春》:“绿暗红稀春已深,东风吹渡小墙阴。凋荣何限人间事,独倚幽窗数过禽。”表现出她们对父权统治的逃避,以及她们希望跟男性一样,出类拔萃,建功立业。这种想法在当时极具先进性,是早期女性意识觉醒的表现。在封建制度极端控制压迫下,明清女诗人用自己的努力好学在文学界有自己的代表作并得到社会的认可,无一不佐证她们的顽强生命力,就像那一簇簇盛开的三角梅,不经意、不夸张、默默地在秋阳中怒放,在芸芸众生的大自然里充满着勃勃生机,舒展出旺盛的生命力和挣脱束缚追求自由的勇气。

5. 女中豪杰-木棉花红色娘子军

木棉花被称为“英雄花”,因为她开得红艳但又不媚俗,她的壮硕的躯干,顶天立地的姿态,英雄般的壮观,花瓣的颜色红得犹如壮士的风骨,色彩就像英雄的鲜血染红了树梢。 “出生入死破囚笼,海南岛上起狂飙。满腔热血祭山河,丹心书写琼崖春。巾帼不必让须眉, 一朵琼花分外红。”这首诗描绘出海南红色娘子军为了革命,为了光明,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悲壮的画面,也侧面证明了她们就像一朵朵傲然挺立的木棉花,反抗压迫,不惧强权,无畏牺牲,用燃烧自己的方式与敌人斗争到底。“入伍时我知道这支队伍是要打仗的,但也没感觉害怕,只知道被枪打中了才会死,打不中就不会死。”质朴的语言却折射出不怕流血,不怕牺牲的高尚品质。“晚上又冷又饿,从马鞍岭到母瑞山的路很不好走,我和战友们光着脚走在坑坑洼洼的山路上,脚底被山间碎石扎得多处流血,一路上由于疲劳,山蚂蟥有时叮到嘴边吸了很久都未曾察觉。”革命环境艰苦卓绝,战士们缺衣少食,但是红色娘子军在恶劣的情况下,不怕吃苦,坚持斗争,像男人一样坚韧,强悍,这不正是一棵棵坚韧不拔的木棉花树,顽强抗击风雨。

6. 千锤百炼-太阳花琼中女足

太阳花的花语是积极向上、热情奔放。她不畏艰难,迎着太阳生长,因此得名太阳花。“四月晴和雨乍晴 ,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 葵花向日晴。”太阳花俗称“死不了”,是因为她顽强而又旺盛又令人惊叹的生命力。她不如牡丹名贵,却能在贫瘠的土地上生长;她不如玫瑰那么美丽,却能向人们展示出她那蓬勃向上,堅强不屈的性格。 琼中女足就是在艰苦的条件下,不妥协不气馁顽强拼搏的太阳花,向着光明向着胜利前进。从在国内比赛中难求一胜到将世界老牌足球俱乐部的女足青少年队伍斩落马下,琼中女足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起早贪黑,刻苦训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足球场上小伤小痛,她们咬牙坚持,饱尝艰辛;经费紧缺,装备匮乏,她们缝缝补补;甚至不被看好,忍受闲言碎语,坚强的她们却用成绩证明了自己。土生土长的琼中女足身上,凸显了海南人敢打敢拼的奋斗精神,显露了海南开拓进取、不畏困难和失败的精神,这恰好也是太阳花的精神,无论环境多艰苦,向着太阳向着梦想奋进。

三、结语

海南琼花千姿百态,各有性格,但她们身上却存在着许多的共性,她们吃苦耐劳,坚忍能干,勤劳勇敢,不论条件多么艰苦卓绝,绝不退缩,一定想尽办法迎难而上,克服困难。海南琼花抛却了花的娇嫩,保留了花的坚强,花的智慧,花的包容。一朵朵海南琼花正在盛开绽放着,为海南岛的美丽建设发光发热。

参考文献:

[1]近十年国外隐喻能力实证研究主体脉络梳辨——以伯明翰大学Littlemore博士的研究为视点[J]. 陈朗. 外语界. 2013(03).

[2]当代隐喻学在中国(1994—2013)——一项基于CSSCI外国语言学来源期刊的文献计量研究[J]. 孙毅.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5(03).

[3]英汉“花”的隐喻认知对比与翻译[J]. 陈静,许先文. 阅江学刊. 2016(05).

[4]The metaphorical structure of the human conceptual system. George Lakoff ,Mark Johnson. Cognitive Science . 1980.

[5]Metaphors We Live By [A]. George Lakoff  & Mark Johnson.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3(04).

猜你喜欢
概念隐喻
中国外交语篇中的概念隐喻分析
中美政治演讲中隐喻对比分析
汉语证券类报道中概念隐喻的认知分析
浅析概念隐喻的运行机制
概念隐喻在构建语篇连贯中的作用探析
从文化角度看中英化妆品广告中概念隐喻的差异
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认知构建
动画电影《冰雪奇缘》中多模态隐喻的认知研究
中国日报英语经济新闻标题中的隐喻研究
徐志摩与叶芝诗作中“爱”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