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翰抒怀以书入画

2020-06-08 10:46张春华
书画世界 2020年4期
关键词:碑帖书法家书法

张春华

陕西历来是文人荟萃之地,书画领域更是名家辈出,各具风流。当今,中青年书画家鲁建就是以其独特的书法风貌和他在绘画、文学领域里取得的一系列成绩,而引起人们的关注。

鲁建是土生土长的蓝田人,因其自幼受家庭的影响,而始习书法。他从篆书入手,后又诸体皆涉。特别是近年来,他书画相融,用篆法书写草书并以此入画,在山水画中注入石鼓文的古趣,由此形成了既蕴传统功力,又有自己元素的个性风貌。

探寻鲁建的艺术发展之路,尽管他早年主攻李斯、李阳冰等,并对“二王”有着较深的研究,但是他近期以秦篆为主,兼取李阳冰之精神、石鼓文之气韵的篆书作品,用笔以圆笔中锋为要,行笔缓慢,却收放自如,取舍有度而工稳典丽。其结体以方正扁平为主,宽博而精严,灵动而俊逸。确如中原书法网冯剑星先生所评:“其篆书既有李斯端庄工稳之体式,又有唐人法度严谨、笔笔不苟的特点,更兼石鼓文圆融浑劲、风致楚楚之韵。”初步形成了其典丽端庄、俊逸刚健的书法艺术风格。其笔下的铁线篆,结体优美、铁画银钩、玉树临风,读来赏心悦目。

鲁建的行草书则以篆法写之,兼取“二王”雄秀之神采。因此,冯剑星先生又有“能强其骨,畅其韵,焕其精神,骨力洞达而生神采,骨力雄健而窥晋唐风流”之评。此外,他的魏碑,金石味浓,拙朴大气。其隶书,稚拙天真,蕴藉高古。

作为中青年书画家的鲁建,可以说正是有了对古代书法和绘画作品的通解能力和日甚一日的临池之功,才一步步走向书坛,走向成功。

值得关注的是,鲁建在学习书法的道路上,既追求时代感而又不与时弊流俗相混同。尤其是在临习古人经典中,他注意将自己的性情和当代的审美趋向结合起来,一边精心研阅、眼观神会,一边又细加分析,在取舍中进行理解吸收。

不可否认,鲁建在对古代经典碑帖的技法临摹中,系统地、理性地、客观地对待古帖的方式,也是其成功的关键。他认为:临摹古代经典碑帖,要从摹开始学习,再到临。所以,首先要像,就是形要像,渐渐地在书写过程中就会发现用笔、用墨的细微变化,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有了进步,并有一种和古人对话的感觉。

众所周知,中国书法和中国画,都是“写意”“写心”的艺术。它不光依赖技巧,更依靠学识和胸襟。所以,有深厚学养的文化人便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更容易成功。

其实,作为蓝田县文艺界的领头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早在18岁时鲁建就曾公开发表过文学作品,21岁时出版过散文集。进入中年后,鲁建在朴实的生活状态中,更喜欢读夏丏尊、李叔同、丰子恺、沈从文、董其昌等人的散文以及一些古书籍、古书论等。因此,冯剑星先生在谈到鲁建的文学修养时说:“鲁兄之学养丰赡,文字娴雅,其笔下所流露之文学,大有终南烟霭之气息、冲和散淡之风骨。”

我想,鲁建正是以此为基点,通过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大量的阅读转化为知识能量来滋养自己,从而书其精神,写其气息,以达神态。

鲁建深谙,历来书法与人格相结合,互为表里,是书法的至高境界。所以他一直奉行作书先做人,再做学问,最后作文写字的原则。

生活中的他,既善于把功夫转化为艺术的创造,又将学养、人格和性情转化为形式美的內涵;既十分重视自己作品格调和做人的信誉,更重视人格魅力的提升。

面对书法的普及和书法家队伍的不断壮大,鲁建由衷地感到高兴。然而,对于当代“书法家”这个名词,有时成了挣钱的工具和出名的方式,他颇表忧虑。他觉得,这样不利于身心健康,更不利于作品格调的提高,和喜欢读书的书法家的创作初衷相去甚远。

他说:“那种凡事紧张的功利心态,不知要距离孔夫子的从容淡定有多远。关键是有些人太注重面子上的东西,而丢掉了作为人本身的高贵和尊严,不是吗?眼睛太关注一些面子上的东西,胸襟自然就会变得狭窄了。如此,也就丢掉了一些本该继承的优良传统。”鲁建坦言,若一定要注重面子,那就要有足够的文化底子,这样言谈举止中才能流露出文化人所特有的儒雅大方。

不过,作为国展获奖书家,鲁建主张,学习书法应分两个层面。第一是书写技巧的学习。核心是临摹传统碑帖,临帖是关键,也是初学者学习书法的最重要环节,更要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反反复复地临习。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及时向身边参加过全国展的专业书法家请教,切不可向江湖流派的书写人士学习,以免受其影响。第二是书写品位的学习。要通过读书,逐渐提高认识水平,在生活阅历中积累,将其转化为一种能量,体现在书法中。

不可否认,作为一个书法家,其作品所透出的气息也至关重要。鲁建曾经写道:其作者应该具有一身正气,阳刚之气(女书家应有柔美之气)和学贯中西的儒雅之气,归根结底就是要有正气。“正”是一种风格、一个高度,就书法而言是继承传统的一脉正传,也就是反映一个时代的正大气象,其表现在书法上便体现出一种大书法的大气象。

学习中,鲁建在技法上善于运用历代碑帖的书法语言,以及具有运用这些书法语言来表达其思想情感所必备的知识;另外,他有着较高的文艺批评价值取向,并怀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情怀和对自然界万事万物的悲悯之心,循着书法艺术的发展规律进行创作。

此外,鲁建的山水画虽不多见,但其用线功力深厚,清新秀逸中又不乏雄浑厚实,尤其是融入石鼓文笔法,使画面更添古趣。

作为读书人,鲁建的生活十分充实,因为书法之于他,只是寄情、审美以及提高素养、完善自我的手段。你看,他经常和朋友在一起享受艺术创作所带来的乐趣,追求平淡、简易、朴实的生活状态,既重视自己作品的格调和做人的信誉,更重视人格魅力的提升。他说:“作为一个书家,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一杯茶水,晒晒太阳,读书,思考,写字。一个人静静待着,闲看外面大千世界,自己心中便是高山流水。”是啊,他的这种生活状态,让我们看到了他平和儒雅的后面蕴藏着怎样的一个精神世界。

唯其如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正值创作旺盛期的鲁建在对书法艺术的探研与创作中,通过他一如既往的坚持自守,努力拓展书法文化的深度与广度,必将进入他自己向往的书法世界。

猜你喜欢
碑帖书法家书法
别去碰它
李金亮 身处闹市,竟收藏了600多件古籍碑帖
小小书法家
小小书法家
小小书法家
碑帖 亿元时代
小小书法家
诗书画苑
“高冷”吉金碑帖收藏
书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