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辣椒番茄斑萎病毒引发的思考

2020-06-08 10:51李明远
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 2020年3期
关键词:蓟马病株温室

2019年9月25日笔者到北京某蔬菜基地考察,据管理人员介绍,在一栋面积约952 m2温室的尖椒上见到一种“新病”,希望我给诊断一下。

进到温室我看到一些定植不久的辣椒(育苗期8月中旬)。有些植株的上部叶发浅、皱缩, 有些叶片还生密集枯斑或局部枯死(图1),其中,有的植株茎的一侧下陷。我将它带到实验室,用解剖镜进行了观察,没有发现虫子或病原菌。但是发现扁的茎的皮层断面呈现水浸状,好像有些坏死(图2)。初步认为这些枯叶与皮层坏死相关。但是, 仅茎皮层坏死,在没有发现病原时,仍不能区分是生理病害还是侵染性病害。于是将采回来的病株存入冰箱,想再请栽培方面的专家给看看,但是几位专家看后也都说不出所以然。只好请该基地的技术人员配合,继续观察这种情况是否传播和发展。如果不传播、发展,有可能是在定植时茎部受到不良环境伤害所致。

10月16日,为了解病害发生的情况我又去了该基地,仔细地观察了这棚辣椒的发病情况。发现这10多天来病株明显增多,几乎每垄都有几棵病株。为掌握病情我在该温室共调查了3个点,第一个点104株,其中有病株31株,即病株率为29%;第二个点78株,有病株36株,发病率为46%;第三个点78株,有病株21个,发病率为26%;平均发病株率33.67%。此外,病株在病情上也比上次严重多了。其特点一是植株一旦发病都是整株性的,一棵病株一般仅下部有几片正常叶,越往上部叶片越发黄,枯斑越多(图3);二是植株明显矮化,严重的病株仅有健株的一半高(图4);三是黄叶上还有环斑及褪绿斑驳的枯死斑(图5、图6);四是花蕾枯死,即在病株上没有果实,仅看到很多枯死的花蕾及落蕾(图7)。综合这几个特点,都说明在辣椒病株上看到的是典型的病毒病。这么严重的病毒病在辣椒上真的很少见到。

这时我想到首先应排除一下辣椒番茄斑萎病毒(TSWV),这种病毒是由蓟马传播的,调查一下育苗棚和发病棚是否有蓟马就可以知道是不是这种病毒了。但是,调查结果表明没有发现蓟马。

由于我已退休,多年来没参加过植病方面的学术会议,不了解辣椒病害的最新变化。便向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同志打听辣椒上又发生了哪些新的病毒病。后来知道中国农业大学的周涛先生是这方面的专家,也许让他检测一下能够说清楚是什么病害。于是我就将辣椒病样寄了过去。没过几天结果出来了,说是“番茄斑萎病毒”。他认为蓟马传播番茄斑萎病毒的能力很强,目前没有查到蓟马不能说明这种传毒介体没有存在过。

对番茄斑萎病毒我并不陌生,这几年多次见到过。据文献报道它已被排为十种世界为害最大植物病毒中的第二位。据我所知目前其防治起来难点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寄主范围广泛,且发生在有些寄主上是毁灭性的灾难

该病可为害八十多科、一千多种植物[2]。其中包括许多种蔬菜。我已见到过被“番茄斑萎病毒”侵染的栽培植物有:番茄、辣椒、莴苣、菊花、香菜、蛇目菊等[4],其中前4种一旦发生都是毁灭性的。

在中国抗病的品种还很少,难以使用抗病品种应对这种病害

由于中国抗病育种工作起步较晚,例如番茄,有人从442份材料中仅筛出24份可用的材料(占5.43%)。而且因果实小、产量低、品质和风味差等原因,很难有可用做育种的材料[1]。最难的是这种病毒容易变异,当新的株系出现后,抗病品种有可能不再抗病。再加上这种病为害的寄主多,就算有几种蔬菜有抗病品种,但做到多种蔬菜都抗病难度更大,甚至有的育种家不愿轻易介入。

传毒介体难以消灭,难以控制病害的传播蔓延

研究表明,这种病毒主要通过蓟马传播,据报道有8种蓟马都可以传毒[2],尤以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最甚。它们传毒效率较高,在带毒蓟马很少时,就会出现大量病株。西花蓟马对化学农药较易产生抗药性,虽然乙基多杀菌素(艾绿士)是防治它的好药,但每一季节只能连用两次,第三次使用时防治效果即有所下降。蓟马能飞会跳,更为可怕的是它小而轻,趴在一小片草叶上就可以借助风力如同坐飞船一样地远距离传播。还有文献建议使用网孔为280 μm的防虫网,来阻挡蓟马的入侵。实际上对蓟马的若虫来说这样的孔径仍偏大,而这样高目数的防虫网透气性会很差,用纱网防治蓟马实际并不現实。记得2016年在北京的一个花木公司有一个7.5亩(5002.5 m2)的大温室,种植切花菊出售,有不少的品种发生了番茄斑萎病。该公司曾用过多种对蓟马有效的农药,也没能防治住。后来还花了5万多元试图用换土的方法,将其彻底清除,但是一直到2019年夏也没能解决问题,番茄斑萎病毒仍然不断地发生。

病残株处理困难,被清理掉的病株容易将病原扩散开来

限于目前应对番茄斑萎病的办法少,一旦发生为了切断病源,多采取拔除病株的办法。但实际上在拔除的病株里会隐藏很多病毒和传毒介体。在发病植株小的时候,因生物量不大,拔除后,病残株还较好掩埋和烧毁。但是,多数棚室在发现时植株已很大,将一个温室(或大棚)的病残株都掩埋掉实属不易,而用火烧掉又会污染环境(有些地方完全不允许)。实际上目前大都将病株倾倒在地边路旁,任其扩散,结果会引发更为严重的病害。例如这次见到的辣椒上的番茄斑萎病毒,由于十分严重,他们采取了全部拔除的方法处理掉了。为了避免其在该基地的蔓延,我反复强调了一定做好病残的处理。但是由于比较费工,仍将其丢在温室旁的粪场里,任其扩散……

检疫难度大,易通过市场等流通渠道迅速传播到全国甚至世界各地

2006年中国已将该病列入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但是实行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例如上文所述的2016年在某公司的切花菊上就检测到过番茄斑萎病毒,由于菊花的插穗是由荷兰公司在非洲某国培育的[3],出现了这种病害理应由荷兰公司负责。但是,荷兰公司认为北京报道过有这种病,而受害苗发病时已不是他们发来的插穗,即拿不出种苗带病的证据,最后此事便不了了之,造成的损失还是由中方自己承担。北京的这家鲜切花公司为减少损失,带病的切花菊在显出症状前及受害轻时,仍然不断地出售。可想而知这样一来这种危险的病害定会通过产品传播开。2019年11月上旬我接到电话说甘肃武威已有番茄斑萎病发生,向我咨询如何控制。加上这几年我在北京发现该病的频率也在增加,长此以往这种病会越来越普遍和严重,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综上所述我认为番茄斑萎病毒的蔓延,对我国设施园艺的威胁是十分严重的,后果有可能是灾难性的。面对这种情况,仅靠我们个人的力量是难以应对的。呼吁国家的职能部门出台相应的办法,将其控制在局部,并通过立项研究拿出有效的防治措施,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 邱树亮,王孝宣,杜永臣,等.番茄斑萎病毒TSWV的鉴定及抗病种质的筛选[J].园艺学报,2012,39(6):1107-1114.

[2] 曹金强,谢学文,柴阿丽,等.李宝聚博士诊病手迹(九十三)番茄斑萎病毒在宁夏的发生与防治[J].中国蔬菜,2016(4):87-89.

[3] 李明远,陈东亮,李雪梅,等.李明远断病手迹(八十五)菊花上发生的原来是番茄斑萎病毒(TSWV)[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18,38(1):61-64.

[4] 李明远,陈东亮,李雪梅,等.李明远断病手迹(八十六)北京蔬菜上的几种番茄斑萎病毒[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18,38(2):59-61.

[引用信息]李明远. 李明远断病手迹(九十二)由辣椒番茄斑萎病毒引发的思考[J].农业工程技术,2020,40(07):65-67.

猜你喜欢
蓟马病株温室
蓟马防治难的原因及综防措施
昆明地区危害苹果的蓟马发生初步调查
如何防治大棚茄子葱蓟马
谁困住了热先生?(一)
对捕食螨在蓟马生物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山东省近期蔬菜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山东省小麦病虫草害发生情况
中国温室网会员一览
中国温室网会员一览
中国温室网会员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