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资产处置过程中资产流失问题及应对策略

2020-06-08 09:54谢魏
市场观察 2020年5期
关键词:国有企业

谢魏

摘要:国有资产是特殊的经济资源,是伴随国家发展而形成的资产类型,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在新经济形态下,国有企业在资产处置的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资产流失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本文结合国有企业在资产处置中的资产流失现状及表现形式,探析资产流失的形成机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国有企业;资产处置;资产流失

国有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我国经济水平的支柱型产业集合,在新经济形态下,优化并配置国有产业结构,推动国有资产的有效利用,是我国国有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内容。然而在实际的国有资产处置中却存在着严重的资产流失问题,不仅影响了我国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更对我国经济增长形成了阻碍。对此,加强对资产流失形式的研究,能够有效提升国有资产的利用率,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一、国有资产流失现状及表现形式

1.跨国投资中的资产流失

国有企业在经营管理及开展跨国投资活动的过程中,所投入的资产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致使国有资产受到影响,导致资产流失。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三个层面:首先是国有企业在出资时,明显低估了现有资产的价值。即在实际的合资企业构建中,我国国有企业可以通过无形资产、固定资产、货币形式及原材料等方式进行出资。但在非货币形式的投资活动中,我国国有企业由于缺乏充足的投资经验,导致未按规定对现有的资产进行评估,从而导致商誉、专利、土地等资产无法入账,形成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其次是跨国企业高估现有资产的价值,导致资产价值下滑。即在我国国有企业不了解海外市场的前提下,通常听信跨国企业的虚高报价,从而导致跨国企业的出资价值被严重高估。此外,国有企业租金过低及关联交易时利润发生转移等问题,都是国有企业在跨国投资中所形成的资产流失问题。

2.企业改造中的资产流失

在我国股份制国有企业改造时,存在着严重的股权管理问题,从而导致国有企业在资产处置时出现资产流失问题。具体表现为:首先是低价转让所导致的资产流失。部分国有企业在股份制改造的过程中,没有经过科学合理的评估工作就将资产根据账面价值进行折股出售。而另一部分企业虽然对资产进行了详细的评估,却缺乏公正性、科学性与合理性。譬如不对商誉或土地使用权进行评估等。最后,职工股管理缺位所造成的资产流失。部分国有企业在开展股份制改造时,存在职工股的账面价值通常要少于公允价值的现象,从而导致分红“派息”价值高于企业普通股利息。此外,还有逃避债务、产权交易不规范等问题,也是股份制国有企业资产流失的重要体现。

3.内部控制所导致的资产流失

部分国有企业的内部管理与控制工作相对薄弱,甚至存在部分企业没有构建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造成国有企业公款私存的问题。根据2005年我国财政部门所颁布的质量检查报告发现,国有企业的财政基础存在严重的不规范问题,数据失真现象过于严重。财务管理工作整体水平有待提升,其中,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问题主要体现在财务要素的计量方法与确认标准的随意更改,投资管理活动混乱、人为操纵经营利润等。在财务管理层面上,存在账外资产管理不清,倒卖公有资产等问题,从而形成保管纪律缺位、退款机制不严谨等现象。

二、资产流失的形成原因

1.所有者的界定与缺位

授权经营是资产管理的重要形式,其主旨是利用授权的方式实现经营权与所有权的有效分离。理清经营者与所有者间的辩证关系,增强国有资产经营者的管理责任,确保国有企业资产的增值与保值。然而授权经营在实际的落实中,却存在着形式化的倾向,部分国有企业过分强调授权与被授权主体的责任,从而忽视了国有资产授权方的监管责任。而部分國有企业在海外企业合资后,彻底转变为股份制企业,虽然经营效益取得了显著的增长,然而由谁代表相关部门在企业中应用所有者权益,却是国有资产处置中主要面临的问题。

2.企业监管体系不健全

在体制改革背景下,我国国有企业逐渐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经营者所行使的经营权与管理权得到有效的加强。然而针对经营者的体制改革却非常缓慢。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依旧采用传统的厂长负责制,从而导致针对经营者的改革力度相对较小。虽然民主管理体系能够有效提升国有企业的管理效用,然而在改革经营体系与机制的过程中,却使企业经理或厂长的权利得到逐渐的加强。在外部层面,我国相关部门虽然构建了监察管理机构,却对企业内部的管理情况一无所知,进而在保护经营自主权的理念下,造成监察管理机构难以发挥应有的效用。

3.现行法律体系的不完善

在我国大力推行租赁经营、承包经营的过程中,相应的政策法规没有对租赁、承包国有企业的财产保障、经营资格及行为作出规定。而在全面推行租赁、承包的运动中,大部分国有企业并没有做好应对租赁承包浪潮的准备。从理论层面来分析,租赁承包是构建在政策法规的基础上的,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将导致租赁承包者对国有资产只有管理权力,缺乏经营义务。加之租赁承包前缺乏资产保障,导致资产清算机制缺位,使得国有企业在资产处置过程中出现资产流失问题。即租赁承包者在经营国有资产时,呈现出“包赚不亏”的态势,进而使国有资产的所有人承担一切的经营风险与责任。

三、国有资产流失的应对策略

1.构建财务内部控制机制

内部控制在消除隐患、堵塞漏洞、防止舞弊、保护财产、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层面上有着较为积极的作用。在资产流失的犯罪案件方面,犯罪形成原因较为复杂,但内部财务监管体系的不完善、控制与管理的弱化,是引发经济犯罪的关键因素。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发生经济犯罪的国有企业,普遍缺乏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通常由特定的个人保管并管理与支付款项相关的票据与印章。所以,国有企业必须加强对内部控制机制的构建力度,提升内部控制对岗位工作及经济业务的控制,以此实现相互制约、相互分离及相互监督的经营管理目标。

2.规范国有企业的交易行为

为有效规范国有企业的产权交易活动,必须要积极创新产权交易机制,落实产权交易的责任主体,构建规范化的运作制度和交易决策。从而通过产权交易提升市场服务职能,建设实力强大的交易队伍,切实实现综合产权信息体系及资产处置合理化的运作试点,以及推进科技产业创新的服务试点。此外,还要提升产权交易的管理与监督力度,构建规范化的文件,形成产权监管会议机制,以此引导产权市场的健康发展。

3.构建国有企业的运作体系

从实践角度出发,我国相关部门应构建完善的法律体系,转变传统的厂长责任制,提升国有企业的所有者对国有资产的干预作用,进而在弱化经营者权利的过程中,提升产权监察机构对国有企业的监督作用。此外,构建针对跨国投资的资产评估机制,以法律法规为抓手,明确要求国有企业经营者在出资过程中,提升对无形资产的评估力度,从而规避国有企业在资产处理中所存在的资产流失问题。

结束语

国有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是影响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集合,对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针对国有企业在资产处置过程中所存在的资产流失问题,相关部门及国有企业所有者应从构建法律法规的角度出发,加强内部控制力度,明确产权交易关系,构建科学合理的资产经营体系。

参考文献:

[1]齐岳,孙博,廖科智,刘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背景下国有企业反腐与公司治理完善——基于中央巡视组公告的事件研究[J].金融理论探索,2018(04):13-20.

[2]石韵.国有企业资产管理风险及其控制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11):33+62.

猜你喜欢
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推进“科改示范行动”的实践与思考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致力增强“十感” 推动国有企业党支部建设更“走心”
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 落实“一岗双责”
国有企业改革之路上的“国退民进”
新时期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创新思考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