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方法构建高效的小学音乐课堂

2020-06-08 00:01林娟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22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优化高效课堂

林娟

摘  要:随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教育理念的推进,音乐逐渐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成为小学生的必修课程。但是,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却无法显现出音乐课程的独特魅力和价值,不能发挥太大的效用。因此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就要根据音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来优化教学方法,努力构建高效课堂,从而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方法;高效课堂;优化

音乐是一种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学习音乐,可以丰富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生活情趣。但是,音乐不同于其他艺术,它有较强的抽象性。而小学生认知水平较低,对音乐的理解十分肤浅,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重重阻碍。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就要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的学习困境来设计教学方针。争取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地实现小学音乐教学的育人价值。

1.构建生活图景,优化课前导入

小学生平日里所接触的音乐基本都是儿歌和流行歌曲,这些通俗音乐对他们来讲自然是简单有趣的。但是在接受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对音乐产生枯燥、晦涩的印象,进而对音乐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很多学生不愿意主动走进课堂。然而音乐艺术源于生活,并且小学阶段的音乐内容也是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不妨根据音乐内容给学生构建相应的生活图景,借此呈现音乐课堂亲切有趣的面貌。从而优化课前导入,促使学生主动走进课堂。

例如:在学习《春景》一课时,我先借助多媒体展示抽芽的柳条、解冻的小河、青青的草地等图片,并配以优美的背景音乐,给学生营造一幅美丽的春景。然后我向学生提问:“同学们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给出很多答案,比如:万物复苏、鸟语花香等等。然后我在屏幕上展示“鸟语花香”这一成语,并做引导性提问:“春天阳光明媚,树林里花香四溢,那么小鸟在春天里会做些什么呢?”当学生沉浸在想象中时,我便顺势引出歌曲《小鸟,小鸟》。而在前面生活情境的陶染下,学生对这首歌曲产生兴趣,认真地聆听和欣赏,从而为接下来高效课堂的构建打开良好开端。

2.拓展音乐背景,促进情感理解

每一首音乐都是特定时期下的特殊产物,它往往反映着一个时代的特点,以及创作者的心境。如果我们了解音乐产生的背景和原因,那么在理解音乐内涵时便会更加轻松容易。并且,小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较差,他们很难仅仅通过聆听就准确地判断音乐的含义和情感。如果教师不能帮助学生解决这一困境,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不妨为学生拓展音乐背景,让学生了解音乐背后隐藏的故事。从而引导学生从侧面去探索音乐的内涵,促进学生对音乐情感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雨花石》一课时,我先向学生说明这首歌曲是电影《红红的雨花石》的插曲,然后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给学生介绍这部电影所讲述的故事。通过这一过程,可以给学生酝酿一种悲伤、壮烈的情绪。之后,我再给学生播放歌曲《雨花石》,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仔细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而后我向学生提问:“这首歌表达的是怎样的感情?你是怎么感受到的?”学生结合之前了解的这首歌的背景,说明这首歌表达的是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最后我再让学生学唱这首歌,并让学生分析应该以什么样的情绪和节奏来表达这首歌。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拓展学生的音乐文化,帮助学生把握音乐的情感基调,从而促进学生对音乐内涵的深刻理解。

3.注重倾听感受,培养审美感知

审美感知是指对音乐特性、表现形式、表现要素等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这是最基本的音乐素养之一。只有具备这种素养,我们才懂得如何欣赏音乐,才能做到对音乐的透彻理解。但是,小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十分浅薄,并且在成长过程中缺少音乐的熏陶,所以他们很难对一些稍微复杂的音乐产生正确的感知。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就要让学生注重倾听和感受,并通过有效的手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音乐所表达的内容。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渔舟唱晚》时,我先给学生播放这首筝曲,并让学生静下心来,认真聆听、欣赏。筝曲播放结束后,我向学生提问:“同学们觉得这首曲子的旋律、情绪有何特点?”学生有的认为旋律缓慢,比较抒情;有的认为旋律较快,表达的情绪是欢乐的。接着我继续问道:“大家知道《渔舟唱晚》是用什么演奏的吗?”学生给出猜测,有的认为是古筝,有的认为是古琴,最后我为学生揭晓答案,并为学生介绍古筝的特点。而后,我再给学生播放一遍《渔舟唱晚》,并在播放的同时展示夕阳西下、渔夫荡浆归舟等画面。同时提醒学生根据曲子的旋律、情绪为其分段,并说明每一段的特点。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感知音乐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4.加强音乐实践,提高表现能力

艺术表现是重要的音乐素养之一,是小学生在接受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形成的品质。并且,音乐作为一门抽象性较强的艺术,学习者必须加强实践,丰富音乐表现的经历,才能受到更好的音乐熏陶,才能在实践过程中深刻领会音乐的内涵和魅力。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音乐表现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去演唱或演奏音乐。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获得成就感,进而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学习《京韵》一课时,我先给学生播放一些著名的京剧选段,让学生体会京剧的韵味,并借此介绍一些京剧文化常识。然后我再给学生介绍现代音乐元素与京剧相融合的“京歌”,以激發学生的学习兴致。之后,我给学生播放戏歌《我是中国人》,让学生体会歌曲的特点,并体会歌词所表达的精神。接着,我鼓励学生跟唱。而在学生熟悉歌词和旋律后,我则让学生跟着伴奏演唱,最终鼓励学生独唱。并且,在此过程中,我会对学生多加鼓励和指导,让学生随时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以及自己在演唱时遇到的困难,我则和学生共同分析和探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升学生表达音乐的自信和勇气,最终促进学生艺术表现能力的发展。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围绕学生各方面的特点和需求来设计教学方针。争取构建亲切、有趣、活泼的音乐课堂,培养学生各方面的音乐素养,最终打造学生的艺术人生。

参考文献

[1]  冯文娟.小学音乐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8(35):149-150.

[2]  吕远红.让音乐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J].名师在线,2018(16):81-82.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优化高效课堂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 优化初中化学复习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