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下新生儿科诊疗防控预案

2020-06-09 13:30广东省新生儿ICU质量控制中心
实用医学杂志 2020年9期
关键词:收治疑似病例病区

广东省新生儿ICU质量控制中心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武汉流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暂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并采用2020年2月11日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的命名,将新型冠状病毒正式命名为“严重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将其所致疾病正式命名为COVID-19[1-2]。目前COVID-19 已作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3]。目前COVID-19是否存在母婴垂直传播尚不明确,未排除通过胎盘垂直传播给新生儿的可能[4]。以往孕妇罹患病毒性肺炎的资料显示,早产、胎儿生长受限及围产儿死亡率增加[5]。为预防新生儿感染,规范和加强管理,特制定《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下新生儿科诊疗防控预案》。本防控预案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有关规范性文件、指南和标准,结合我省当前疫情形势和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生发展的认识而制定。

一、总体防控原则

(一)新生儿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儿的治疗场所[6]

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孕产妇需在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定的定点医院诊治,出生的新生儿根据病情需要可以在出生医院或当地新生儿救治中心治疗。

2.收治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诊室、病区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应当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等有关要求。

3.接诊病区需预留单间病房以保证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的救治;病区需保证配备数量充足、符合要求的消毒用品和防护用品。

(二)医务人员分级防护要求[7]

1.一级防护:适用于预检分诊、发热门(急)诊、感染性疾病科的医务人员。(1)穿戴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和工作服(白大褂)、一次性隔离衣,必要时戴一次性乳胶手套;(2)戴口罩前和摘口罩后须进行手部消毒;(3)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2.二级防护:适用于在感染性疾病科门诊患者留观室和感染性疾病科收治患者的隔离病房从事诊疗活动的医务人员。(1)进入隔离留观室和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必须穿戴一次性工作帽、护目镜屏、医用防护口罩(N95)、防护服或工作服(白大褂)外套一次性防护服和一次性乳胶手套,穿一次性鞋套;(2)严格按照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的划分,正确穿戴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鼻腔黏膜及眼睛的卫生与保护。

3.三级防护:适用于为患者实施吸痰、呼吸道采样、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有可能发生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体内物质喷射或飞溅的工作时的医务人员。(1)应穿戴一次性工作帽、全面型呼吸防护器或正压式头套、医用防护口罩(N95)、防护服或工作服(白大褂)外套一次性防护服、一次性乳胶手套和(或)一次性鞋套;(2)同时必须达到二级防护的所有要求。

二、新生儿科患儿的流程管理

(一)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产妇的新生儿收治流程(图1)

1.产科与新生儿科保持沟通,如发现产前疑似病例,通知新生儿科,告知高危产妇信息。

2.产科如产时发现产妇疑似病例,至少提前30 min 通知新生儿科医师到产房或手术室[8],使其有充足的时间完成全面防护措施及设备、器材的准备,新生儿科医师在产房进行复苏准备,进入前要做好全面防护:帽子、护目镜、防护服、手套、N95 口罩。复苏过程按产房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预案。

3.如疑似感染的产妇随后新型冠状病毒检测为阴性,新生儿一般情况好,可随产妇进行母婴同室;如新生儿有其他临床表现需要住院治疗的,进入新生儿科观察治疗。如疑似产妇随后新型冠状病毒检测为阳性,新生儿进入隔离病房进行隔离诊疗。

图1 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产妇的新生儿收治流程Fig.1 Admission process of suspected SARS-CoV-2 infected mother′s newborn

(二)新生儿科门诊分诊及收治患儿流程

所有门诊新生儿患儿需经医院统一分诊,如有发热,进入发热门诊通道就诊。

1.新生儿科门诊就诊流程:(1)患儿全部网上预约挂号,严格控制挂号就诊人数;(2)患儿来院后经门诊预检分诊,填写就诊预检分诊筛查表(流行病学史、体温、症状等),按照预约时间携带预检分诊筛查表至诊区候诊;(3)进入诊室就诊前再次由诊区护士核对预检分诊筛查表,核对无异常后方可请患者进入诊室就诊,诊室要求做到“一人一诊一室”;(4)如预检分诊时发现发热或有流行病学史患儿,则引导其至发热门诊就诊,由发热门诊筛查后通知新生儿科专科接诊。

2.新生儿科门诊收治患儿建议:(1)收治患儿需经科室负责人或2名门诊医师(其中至少1名为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共同核对收治指征及排除疫情相关情况并签字后收治;(2)门诊拟收治患儿全部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有呼吸道症状尽可能行胸部CT检查,结果阴性者可收治入院;(3)疫情期间尽可能不收治新生儿外科择期手术患儿,限期手术及限期治疗患儿经充分评估后收治,急诊患儿按急诊流程执行。

3.新生儿科急诊管理流程:(1)严格排查急诊患者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的流行病学史和临床症状,对所有急诊患者进行就诊前的筛查,填写就诊预检分诊筛查表;对于病情危重,做好防护前提下一边处理一边向家属及密切接触者详细询问相应情况;(2)对诊断后需收住院治疗患儿,尽快完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必要时行胸部CT检查;(3)对无流行病学史及临床症状的患儿,医务人员执行一级防护,按照新生儿科常规收治;(4)对于发热或有流行病学史患者,详细评估患儿情况,一般情况可以建议先到发热门诊就诊;对于病情紧急或危重,无法转至发热门诊者,立即启动院内会诊;若无时间排除相关情况,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疑似病例处理;(5)对需急诊分娩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疑似或确诊孕妇,按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产妇的新生儿收治流程处理;强调医护人员处理新生儿时必须先采取相应防护措施,胎儿分娩后转至隔离病区进一步治疗。

三、转运患儿流程

由于医疗技术及医疗设备差异较大,危重新生儿救助在全国范围内属于分级救助,新生儿转运是必需的。同时转运新生儿往往病情危重,建议进行双向转运,即有条件的上级医院派遣医护人员及抢救设备到当地医院进行转运,以确保转运途中患儿安全。

(一)院外转运

1.转运前详细询问患儿有关病史,特别是有否接触有COVID-19 流行病史的患者和家属聚集性发病史,以及有无相关的临床症状(新生儿不一定有咳嗽、发热、腹泻等症状)。

2.如有疑似COVID-19的患者接触史,且症状体征疑似,建议就地隔离治疗。如需帮助,可安排高级别医师前往协助诊疗。

(二)院内转运

1.为减少新生儿暴露感染,疑似或确诊孕产妇分娩的新生儿应尽早结扎脐带,及时清洁母血和羊水,不进行脐带挤压、不延迟脐带结扎,尽早评估后转运至新生儿科,转运过程需注意防护隔离,建议使用婴儿暖箱[9]。

2.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产妇分娩的一般情况良好的新生儿转入新生儿隔离留观病室;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产妇分娩的新生儿需隔离观察或救治时转入新生儿隔离观察病区;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产妇分娩的重症新生儿以及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新生儿转入新生儿隔离诊治病区[9]。

四、新生儿病房探视制度

(一)在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暂停新生儿病房探视。

(二)所有进入新生儿科区域的家长(等候区域),需经医院统一监测排查方能进入。

五、病房管理

(一)新生儿入院时必须进行分诊,询问并记录COVID-19 相关接触史,传染病接触病史采集表见图2。

图2 新型冠状病毒流行病学病史采集表Fig.2 Collection form of SARS-CoV-2 epidemiology history

(二)新生儿科划定过渡病房、隔离病房、普通病房。患儿入科前根据分诊情况,确定进入何种病房。

(三)疑似病例置于温箱中,不使用开放式抢救台。物品专用。

(四)NICU 内医护人员严格洗手,隔离室NICU医护人员要穿隔离衣和戴手套,如果新生儿有呼吸道症状,还要戴N95 口罩,进行吸痰等操作时佩戴护目镜;使用辅助通气的疑似病例加用头罩,头罩内放置负压吸引管,呼吸机出气端连接过滤器并接入负压吸引器,吸痰时使用密闭吸痰管;用于人工通气的复苏囊连接过滤装置。

(五)疑似病例原则上隔离观察或诊治的期限需14 d 以上;若母亲解除隔离,患儿一般情况良好亦可提前解除隔离;若母亲仍在隔离期间,新生儿可出院家庭护理[9]。

(六)疑似和确诊病例,暂停母乳喂养,但建议定期挤出乳汁,保证泌乳,直至排除感染或治愈后才可行母乳喂养[4];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可以正常母乳喂养。

六、临床诊疗常规

(一)如患儿有COVID-19患者接触史,且临床有咳嗽、发热表现,胸片提示有肺部浸润影像学改变,则为疑似病例(关于疑似病例的界定或定义目前有争议。有观点认为,有密切接触史或产妇确诊的新生儿,无论有无症状体征均作为疑似病例;COVID-19 不单指肺炎,把肺部有浸润影像学改变作为一个条件不合适)。进行流感、呼吸道相关病原、血培养等检验进行相关疾病排查,并进行新型冠状病毒PCR检测确诊。

(二)如母亲为新型冠状病毒PCR检测阳性患者,所生新生儿需进入新生儿病房隔离、监护,并进行新型冠状病毒PCR检测确诊。

(三)治疗方面:目前尚无特异性抗病毒治疗,临床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维持内环境平衡。

1.无症状感染、轻症感染患儿:应尽早收入新生儿病房进行监护,根据患儿情况进行对症支持治疗,维持内环境平衡,预防出现并发症。

2.重症感染患儿:进行高级生命支持,对患儿进行有效的器官功能支持,出现“白肺”伴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建议大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一氧化氮吸入,高频振荡通气可能有效。特别危重病例必要时需要实施持续肾替代治疗与体外膜肺治疗[10],时刻警惕新生儿突然出现脓毒症休克情况。

猜你喜欢
收治疑似病例病区
医院跨科收治患者服务模式及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抗组胺药在皮肤科病区的应用现状分析
CT室-病区一体化护理模式在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患者检查前准备中的应用
PDCA循环法在基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隔离病区职业防护中的应用研究
疑似一起潜伏期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案例分析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应急病房筹建策略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急腹症患者收治与防控体会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的发现与报告
答一位征集抗疫诗的朋友
曲靖市连续多次核酸检测阴性的一例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患者的诊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