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互动的研究热点与演进趋势

2020-06-09 12:20杨静李玉斌
软件 2020年2期
关键词:研究趋势文献计量研究热点

杨静 李玉斌

摘  要: 社会互动作为影响国家、社会与个人等存在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已受到国内外研究者与实践者的广泛关注。为明确我国社会互动研究热点与趋势,本文基于CNKI的文献计量工具和CiteSpace软件,从研究学科、期刊来源、研究机构、核心作者等方面对我国社会互动的核心期刊刊文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研究表明,我国社会互动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社会互动、学校、互动、社会与社会资本等方面;研究趋势主要以社会互动理论、类社会互动等为主。最后根据研究发现对我国社会互动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社会互动;研究热点;研究趋势;文献计量;知识图谱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003-6970.2020.02.058

【Abstract】: Social interaction, a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society and individuals, has attracted widespread attention from researchers and practitioners at home and abroad. Suggestions on social interaction in China are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finding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research hotspots and trends of social interaction in China, based on CNKI's bibliometrics tools and CiteSpace software, this paper conducts a visual analysis of the core journals of social interaction in China from the research disciplines, periodical sources,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core authors.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research hotspots of social interaction in China mainly focus on social interaction, school, interaction, society and social capital, etc. Research trends are mainly based on social interaction theories and social interactions. Finally, based on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we put forward some constructive opinions on social interaction in China.

【Key words】: Social interaction; Research hotspots; Research Trend; Bibliometrics; Knowledge Graph

0  引言

“開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只有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各个国家各个团体相互尊重、平等交流,和谐互动,人类才能长久生存,各国之间才可达成共赢。由此可见,社会互动是一种有意义的交互过程,对人类社会的日益进步、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和生活质量的持续改善具有重要作用。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交或者交互行为如同空气和水一般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正是在互动的基础上,人类才一层层地建筑起整个社会[1]。随着现代化、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人们的交往范围、交往手段都逐渐数字化、智慧化[2],人际之间、事物之间、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进入了新的层次,此外受不同学习风格的影响[3],各种各样的互动随时随地都在发生,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共同体。社会互动的研究逐渐引起了社会多方面的关注。该理论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在个人、群体、国家等层  面,并在教育、经济、环境等领域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作为一个交叉性的理论,社会互动的研究涉及概念、相关软件、应用等诸多方面,我国对于社会互动的探索偏向于将该理论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进行应用型研究,此外对于社会互动理论研究也多采用定性研究,而通过定量分析的相关研究还有待增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若想将社会互动理论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必先需充分了解、掌握其理论知识。因此,探讨社会互动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主要的研究领域、核心作者等方面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将借助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apce对1992-2018年期间与社会互动相关的核心文献进行定量分析,揭示社会互动的研究热点及研究内容的演进过程,以期为我国社会互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启示和建议。

1  社会互动概念

“互动”一词具有多重意义,在物理学中,互动用来解释能量守衡定律中物体或系统之间的作用和影响。在心理学领域则是用来描述各个功能系统之间如何相互作用、影响以及心理活动产生的机制。根据不同领域对互动界定的共同点,可以得出互动的核心本质,即互动是一种使彼此发生相互作用或变化的过程。社会互动作为社会学最基本的概念分析单位,最早被使用于1908年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编写的《社会学》中。而后,美国形成了以乔治·米德为代表的符号互动理论流派,他认为人类互动是基于有意义的符号之上的一种行动过程。我国社会学者郑杭生认为所谓社会互动,指的是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社会交往活动[1]。如今,学术界已形成了内涵较为丰富的社会互动理论体系。具有代表性的社会互动理论主要包括符号互动论、本土方法论、角色理论、拟剧论、参照群体理论等。综上所述,社会互动的涵义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互动必须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人之间,并且只有发生依赖性行为时才存在互动;(2)社会互动以信息传播为基础,可以发生在面对面或非

面对面场合,具有一定的互动结构;(3)社会互动与特定情境有关,除了对互动双方的关系产生作用,对互动环境也有影响。

2  我国社会互动研究的基本概况

2.1  文献来源及分析方法

(1)样本来源

为确保文献的质量、专业性与代表性,本研究基于中国知网(CNKI)平台,通过高级检索选项,以主题为“社会互动”或者“社会互动理论”或者关键词为“社会性互动”(匹配模糊),时间设定从不限年份到2018年,将文献检索范围限定为CNKI数据库中的核心期刊刊文,包括CSSCI来源期刊(含扩展版)与中文核心期刊,共检索到相关论文676篇。将选定的论文以RefWorks格式导出。RefWorks格式记录的条目包含作者、题目、关键词、摘要、来源、单位等具体信息,适用于图谱分析。

(2)研究方法与工具

本研究结合中国知网可视化分析工具和陈超美博士开发的CiteSpaceШ可视化工具,主要采用共词分析、社会网络分析、聚类分析等对文献内容进行定量分析[4]。通过中国知网可视化工具,获取文献数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图、文献机构等分布图。通过CiteSpace软件对下载的文献进行关键词、突现词、核心作者等可视化分析,将运行CiteSpace 的相关参数设置为:时间范围设置为1992-2018,时间切片为2年,数据筛选设置为top N=30,即选择每年出现频率或被引用次数排名前30的术语或文献进行分析,节点类型根据需要分别选择了作者、机构、关键词,其余参数采用默认设置。

2.2  文献基本情况分析

(1)发表年份特征

某一领域内文献的发表数量能够反映该领域研究的理论水平和发展速度。如图1所示,1992年- 2018年间共搜到与社会互动有关的文献676篇,其中1992年-2000年的发文数量依次为2篇、3篇、7篇,7篇、2篇、6篇、8篇、9篇、7篇;2001年-2007年依次为10篇、12篇、12篇、18篇、16篇、21篇、18篇;2008 年-2015年依次为31篇、35篇、33篇、36篇、50篇、49篇、39篇、49篇;2016年-2018年为69篇、52篇、75篇。分析文献的发表数量,1992年-2000年文献数量低于10篇,2000年-2007年文献数量在20篇左右,从2008年-2015年,文献数量增长到50篇左右,从2016年开始至今发文量较以往年份有很大程度增加,但还有很大可提升空间。对该图进行整体分析可以发现增幅出现上下波动、一年多一年少的情况,但总体发文量随时间呈上升趋势,并且发展速度也不断提升,说明最近几年社会互动逐渐引起了人们关注与研究[5]。

(2)学科分布特征

我国对于社会互动的研究领域十分宽泛,将中国知网可视化分析提供的数据进行收集、汇总,如图2所示。根据研究科目文献数量所占比例,可以发现涉及的研究学科文献数量由高到底依次是社会科学Ⅱ辑(37.96%)、经济与管理科学(18.73%)、社会科学Ⅰ辑(13.68%)、哲学与人文科学(13.18%)、信息科技(8.23%)、基础科学(2.97%)、医学卫生科技(2.28%)、农业科技(1.49%)、工程科技Ⅱ(0.89%)和工程科技Ⅰ(0.69%)。社会互动源于社会学,因此在社会科学领域应用研究最多。此外,社会互动不仅在文科类,如哲学与人文科学,还是在理科类,如信息科技等都有相关研究,反应出社会互动理论的普遍适用性及研究价值。此外,通过数据的运算分析,笔者发现同篇文献涉及的领域可以为多个,也体现了社会互动应用的领域具有交叉性。

(3)文献来源期刊分布特征

由于中国知网计量可视化分析一次最多可处理200篇文献,于是笔者将下载的676篇文章,按照论文发表年份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选取2016年- 2018年196篇期刊,2012年-2015年186篇期刊,2006年-2011年175篇期刊,1992年-2005年119篇期刊。通过知网计量可视化的期刊聚类分析工具,将分解成组后的四组文献进行分析,发现社会互动相关文献发表的期刊十分丰富。如,在经济与管理科学领域相关期刊有《经济研究》、《商业经济与管理》等;在社会科学领域的期刊有各种大学的学报(社会科学版),如《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福建师范大学学报》等;在心理学领域有《心理科学》、《心理科学进展》等,在教育技术领域,有《電化教育研究》等。本研究基于中国知网获取的相关数据,绘制了图3,文献来源期刊图。由该图可以发现社会互动应用领域除包含上文所提到的学科,在特殊教育、中国青年研究、软科学、情报学等方面也有涉足。这说明社会互动或许还有更多可探索的研究领域。

(4)学术研究机构分布特征

学术研究机构能够反应出研究主题关注度的来源,为之后的研究者提供借鉴渠道。笔者通过中国知网计量工具和CiteSpace分析软件对社会互动的研究机构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如图4所示。图片中文字的大小代表研究机构对社会互动的关注度,文字越大,关注度越高。通过图片可以得知主要的研究机构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等。主要的研究机构分布在南方和中部,北方的研究机构主要是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南方的经济、教育和资源较北方发达和丰富,因此南北方对社会互动的接受程度和研究深度有一定的差距。此外,由于距离的原因,不同机构之间相互交流、知识传输的效率也不同。但是,知识无界限,不同研究机构之间可进行深度交流,以此推动我国教育的发展变革。

2.3  核心作者情况分析

通过运行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得到社会互动的研究作者共331位。图5为1992-2018年,作者频次设置为2的作者统计图。根据莱斯定律M= 0.749×计算产生核心作者。其中 Nmax代表了某一领域期刊中最高产作者的论文数量,M 则代表该核心作者群发文数量的临界值[6]。本研究中发文量最多的是李涛和吴玉锋两位学者,均为6篇。根据公式计算可以得出M≈1.83,取整后M=3,得出社会互动领域的核心作者共有50位。

表1列举出前15位核心作者。50位核心作者中,发文量为2的作者共占41位,3篇及3篇以上文献的作者共9位,因此可以把李涛和吴玉锋为首的9位核心作者作为社会互动研究的核心作者群。

3  我国社会互动研究的热点与趋势

3.1  高频关键词与社会互动研究热点

关键词是一篇文献的核心和精髓。通过关键词可以大体得出某一研究的方向和热点。关键词的频率代表着主题的热点程度[7]。借助CiteSpace软件,本研究通过对1992-2018年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有关社会互动教育研究的676篇文献中的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图谱中共获取338个节点,节点之间的连线232条。其中关键词出现频次有74个超过3次,出现12次以上的高频关键词(根据普莱斯定律可计算出M≈11.46,取整后M=12)共计5个。根据图6高频关键词分布图和关键词频次、中心度排名表2的统计可知,“社会互动”一词是该研究领域出现频次最高的关键词,其次是“社会资本”、“互动”、“社会”等词。这些高频率的关键词对认识该领域热点方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判断某一研究领域热点方向的另一标准就是中心度(Centrality)。中心度指的是一个节点在网络中处于核心位置的程度。节点的关联性越大,则其中心度就越高[7]。关键节点是中间中心性大于0.1的节点,其在整个图谱中占有重要位置,是能够很好地连接网络中节点的重要节点。通过紫色外圈[8]对关键节点进行标识,圈直径越大,颜色越少说明该节点越重要。根据表2可以得出中心度最高的关键词为“社会互动”,位列其后的依次是“学校”、“互动”、“社会”等。

结合高频关键词与中心度两方面的分析结果,可以发现社会互动研究的热点领域主要集中在社会互动、互动、社会三方面。“学校”与“社会资本”虽然在频次和中心度方面较前三个关键词热度低了一些,但在研究领域也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尤其是当前许多学校为促进家校互动,通过建设校园网[9]、在线交互平台、师生通APP[10]等途径促进教育的发展,社会资本的增加。

3.2  突现关键词与社会互动研究趋势

突现关键词是在所有关键词的基础上,由CiteSpace运算出的在某一时期递增程度很大的关键词。能够反应出短时期内研究的方向和关注度。如图7所示,1996-2008年之间“学校”、“社会”、“互动”是这一时期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并持续了较长时间;2011-2016年间“社会资本”、“信任”、“影响因素”和“社会互动理论”逐渐成为终身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主题;2016-2018年“类社会互动”在该领域有较多的关注度。从各核心关键词布的时间情况来看,初期我国对社会互动的研究集中在社会学领域,涉及的研究机构主要是学校,研究内容包括互动关系和互动发展等;中期我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社会资本和信任等领域;从2011至今,研究热点偏向于社会互动理论、社会网络、类社会互动等领域。

4  主要结论及建议

4.1  结论

本文借助CiteSpace软件从文献基本情况、研究热点和演进过程三个方面对本体研究进行了分析,其中文献基本情况主要从文献发表数量、研究学科、文献来源期刊、学术研究机构与核心作者方面进行的汇总[11]。通过中国知网的计量可视化工具,得出社会互动的发表文献数量随时间呈上升趋势;研究学科主要分布在社会科学、经济与管理科学、哲学与人文科学、信息科技、基础科学等;主要的文献来源期刊有《经济研究》、《青年研究》、《中国特殊教育》、《心理科学进展》以及各种社会科学版的学报等;通过CiteSpace自动聚类标识,得出社会互动的主要核心作者集中在以吴玉锋、徐晓军、魏寿洪、李敏等人形成的作者群;通过高频关键词的聚类分析得到了社会互动的研究热点,包括社会互动、学校、互动、社会与社会资本等领域;综合突现关键词与关键词时区视图对社会互动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分析。综合而言,早期本体研究主要与社会学相关,研究社会互动、社会关系、学校社会互动等。近年来社会互动研究更多集中在社会互动理论、类社会互动等方面。

4.2  建议

从社会互动理论引入到我国后,其广泛的适用性与价值性也引起了一些学者的关注与研究。但是,我国对于社会互动的研究还较少,有许多应用领域还需探索、创新。早期研究偏向于应用研究,对于理论的深度研究较少。中期,我国对于社会社会的研究逐渐偏向于理论研究,由此可知,我国社会互动领域的专家也在不断反思与总结研究方法与经验,逐渐重视理论方面的研究。从社会互动应用领域角度分析,社会互动可应用的领域十分宽泛,在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医学等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此外随着信息技术、交换技术的迅速发展[12],当前线上交互教育的应用普遍且有效,因此社会互动在教育技术领域的应用还有很大研究空间,值得后来者开脱创新。从研究作者及机构角度分析,南北方有一定的研究差距,这是由一定的社会环境、经济基础等产生的现象。不同环境、习俗背景下的社会互动也会有不同的效果,建议南北方研究学者互相吸取精华,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互动理论。本研究从研究热点与研究趋势角度分析,得出的结论希望能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一定的研究方向。此外,本研究由于使用工具的限制,对于引文共献等方面的研究没有涉及,这是本研究完整性的欠缺点,望后者能加以研究,完善我国社会互动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郑杭生. 新编社会学概论[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124.

张沫.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智慧课堂实践——以“C 程序设计”课程为例[J]. 软件, 2018, 39(11): 253-255.

許益通, 张冰雪, 赵逢禹. 基于学习风格的自适应学习内容推荐研究[J]. 软件, 2018, 39(4): 01-08

陈淋. 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图书情报学发展研究[D]. 南昌大学, 2016.

沈君, 高淑琦. 高校《通识课》领域文献计量研究——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8): 181-185.

王海涛, 武凤群. 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终身教育文献计量研究[J]. 现代远距离教育, 2016(01): 3-12.

魏晓萍, 陈恒. 本体研究热点及演进过程的可视化分析[J]. 图书馆杂志, 2013, 32(02): 65-72.

李婷婷. 基于内容信息的中外图书情报学期刊互引关系对比研究[D]. 曲阜师范大学, 2017.

张继皇. 关于中职学校校园网建设探讨[J]. 软件, 2015, 36(7): 142-145.

陆相任. 基于 Android 平台开发的师生学习交流 APP[J]. 软件, 2018, 39(4): 21-23.

袁子涵, 李玉斌. 国外翻转课堂研究的热点、主题和发展趋势——基于Web of Science文献计量分析[J]. 软件, 2019, 40(08): 220-225.

张征, 李漪, 高原. 程控交换网络技术及智能云交换技术综述和展望[J]. 软件, 2015, 36(6): 88-91.

猜你喜欢
研究趋势文献计量研究热点
我国医学数字图书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近五年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热点综析及未来展望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教育干预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我国微课研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