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戏曲融入现代大学教育的策略

2020-06-09 12:32伍益中
艺海 2020年5期
关键词:大学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德树人

〔摘 要〕戏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新时代的大学教育要自觉承担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使命,深入挖掘其价值内涵,坚持把戏曲文化全方位融入大学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立德树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戏曲;大学教育;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戏曲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全体中华儿女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创造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形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来源。它凝结了民族精神、民族智慧;浓缩了民族记忆、民族话语;具有丰富的人民性、独特的地域性和极高的审美性。高等院校不仅担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而且肩负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历史使命。因而将戏曲融入现代大学教育中不仅可以保护和传承戏曲文化艺术,而且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并对他们进行道德教化,进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合格的建设者。

一、将戏曲融入现代大学教育的必要性

1.把戏曲融入现代大学教育是创新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艺术素养的目标,学校教育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地方戏曲是一种融合了多种元素在内的艺术形式。特别是在表演时,既有唱腔唱词,又有文学脚本;既有舞台布景、服饰造型,又有刀、枪、棍表演;既有舞蹈动作、水袖表演,又有锣鼓、大筒、二胡等器乐演奏。因而在把戏曲融入现代大学教育的过程中,采用诗歌形式创作而成的戏曲唱词,给人留下了一种悦耳和谐的形式美;典雅脱俗的戏曲服饰不仅可以让人欣赏到不同行当服饰的特征以及精美的刺绣纹样,而且可以感受艺术家精湛的技艺美;戏曲舞台上诸多程式化的表演动作,如上楼下楼、开门关门、穿衣吃饭、行军打仗等,都是按美的原则从生活中提炼概括出来的,具有严整的韵律美;此外,还有婉转动听的唱腔、和谐绚丽的舞台布景、优美动听的器乐演奏等;所有这些使学生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因素处于一种极其自由愉悦的状态中,不仅引导大学生传承了优秀文化,而且提升了他们的艺术素养,丰富了他们的审美素养和审美观念。这样,高等院校在加强学生素质教育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戏曲特有的内涵和艺术特质,使之充分融入现代大学教育中来,从而使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效性大大增强。

2.把戏曲融入现代大学教育是完善传统文化教育的必然要求

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地方戏曲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戏曲剧种的通称。据统计,我国现有的戏曲剧种约有360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领域中最丰富多彩、最接地气、最富于群众性和人民性的一门艺术,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戏曲是一种与观众互动的活动,没有观众就没有戏曲。特别是培养更多的青年观众和爱好者是戏曲得到有效传承保护,甚至发展的重要保证。青年大学生是未来文化的主人,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优秀传统戏曲的重要传承者。加强对高校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戏曲教育,开设地方戏曲通识课程,把中华优秀传统戏曲教育融入课程和教材,不仅能传播地方戏曲,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戏曲的继承者和弘扬者;而且也是推动文化传承创新以及振兴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在时代精神的表现中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更是高校培养拥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支撑。

3.把地方戏曲融入现代大学教育是推进学科交叉融合的客观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推动高校创新组织模式,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团队。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因而新时代高校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打破学科边界,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汇聚,为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戏曲艺术是一门具有高度综合性的艺术,囊括文学、史学、哲学及美术、音乐、舞蹈、服饰、武术等多个学科。那么,戏曲教育是一个以戏剧教学为中心,实现艺术和科学的交融、人文与艺术的对话,深化大学生对与传统戏曲相关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审美标准等的理解和掌握。课程实践包括了编剧、导演、演员、舞台、美术、灯光设计、服装和化装设计、音响师等工作人员。另外,在教学手段上可以充分发挥地方戏曲综合性特征,按照知识的内在关联,打破学科局限,把戏曲融入音乐、舞蹈、美术、武术等公共课程中;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内容,而且能依托相关专业普及戏曲文化,进行创新思维,从而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因此,把地方戏曲融入现代大学教育,不仅可以让大学生学习戏曲艺术,而且可以让他们学到包括文学、历史、音乐、舞蹈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更加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培养。

二、将戏曲融入现代大学教育的策略

《礼记·大学》有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教育应充分发挥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优势与作用,深入挖掘温润而隽永的地方戏曲文化人文的精神要旨,坚持把戏曲文化全方位融入大学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全面提升戏曲教育的师资队伍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办学能力和水平,要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高校要挑好新时代传承传统戏曲的重担,必须全面提升戏曲教育的师资队伍水平。首先要有一支戏曲教育专职教師队伍。建立健全戏曲专业标准和教师资格标准,在专业标准方面,戏曲教师除了掌握扎实的戏曲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有弘扬传统戏曲文化的“艺匠”精神;同时还要具备丰富的舞台实践经验作为授课基础,这也是非凡专业能力的体现。在教师资格标准方面,戏曲教师的安身立命之本是“立德树人”,因而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戏曲滋养师德,浸润灵魂;要结合新时代要求开辟新思维,创新课程教学手段,积极探索创新“剧目驱动教学”“演学结合”等教学方式方法,采取“一带一、一带二”等方式传授戏曲表演艺术精粹。其次,要建立一支业务精、能力强、能够开展戏曲通识教育的兼职教师团队。高校可以结合各地的地域优势,聘用(聘任)戏曲名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优秀演员担任兼职教师,进入课堂现身为学生展演授课;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兼职教师的戏曲教学能力,还可以通过这些技艺高超的演职人员与大学生互动和现场教学,增进学生对戏曲艺术的了解和体验,提高艺术审美素养。再次,加强面向全体教师的戏曲文化教育培训,在高校建立起一支懂戏曲、爱戏曲、擅教学的师资队伍。积极开展相关教师的培训,着力增强其戏曲教学能力,这是当前促进和改革戏曲教育的当务之急。加强与教龄较长的老一辈戏曲教师的心得交流和经验共享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在教学生涯中积累了许多戏曲教学经验。而对于年轻一辈的戏曲教师来说,他们可谓初出茅庐,在表演教学方面不太成熟。因而他们可以拜老一代表演艺术家为师,全面提升舞台实践能力与教育教学水平;这样加强戏曲教育资源整合,推进协同创新,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和素质。同时,还可以组织戏曲理论专家对教师培训课例展示以及戏曲研究进行研讨,提升教师的戏曲教育理论水平,逐渐能够做到品戏、评戏。另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高校辅导员骨干培训中,加大戏曲文化内容比重,提高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戏曲教育的教学水平和素养。

(二)建立健全现代化的戏曲教育教学体系

着力提高戏曲传承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构建具有高校特色和特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必须建立健全现代化的戏曲教育教学体系。首先,各地各高校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优秀传统戏曲教育资源,开设专题的地方戏曲课程。教师要根据学生个体的兴趣并联系生活实际,创新课程教学手段,开展示范演出、体验式活动等不同形式的教学。中华优秀传统戏曲文化蕴含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思想,天道酬勤、厚德载物的奋斗进取精神,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崇高思想境界。在课堂教学中,选择具有鲜明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的精品剧目为案例进行讲解;通过戏曲传艺、传神、传德,讲述中华民族精神故事,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读懂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忠与奸,更有效地培育他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高校通过开放、互动、体验等动态模式,因地因校制宜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有组织、有计划地让学生亲身参与到传统戏曲表演实践中去,积极探索创造具有时代特征和教育特质的艺术实践活动。其次,将中华优秀传统戏曲课程纳入高校公共课程体系。启动公共课程标准修订和课程开发的研究论证、试点探索和推广评估工作,结合教学环节渗透中华优秀戏曲文化相关内容。高校要结合自身优势和跨学科特点,针对本土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在音乐、舞蹈、体育、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公共课程教学中适当增加地方戏曲的教学内容, 建立以中华优秀传统戏曲传承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公共课程体系;进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传统戏曲学校传承与创新,探索构建具有高校特色和特点的中华优秀传统戏曲传承发展体系。再次,修订相关教材和组织编写中华优秀传统戏曲普及读物。高校要承担起传承和发展戏曲文化的使命,把《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的精神真正落到实处,组织知名专家编写多层次、成系列的戏曲普及读物;以传统戏曲传播以及大学生成长的结合为出发点,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戏曲教育等内容,推进戏曲进校园教材的体系化建设。

(三)着力增强地方戏曲教育的多元支撑

深入推进地方戏曲艺术全方位融入高校教育,必须充分发挥高校传承创新文化的优势与作用,着力增强地方戏曲教育的多元支撑。首先,高校要建设不断适应时代需要的中华优秀传统戏曲网络教育平台。《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指出,“发挥互联网在戏曲传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通过新媒体普及和宣传戏曲。”目前,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逐渐与戏曲相结合,不仅给传统戏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而且有效扩大了其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尤其是“网络直播+戏曲”的新型传播模式的运用以及网络搜索、社交平台、网络音频APP、视频网站等传播平台和渠道开通,不仅为传统戏曲网络教育平台满足大学生体验式的需求奠定了基础,而且使传统戏曲在互联网时代大放异彩,“活化”起来。面对万物皆媒的5G网络时代,除了原汁原味地保留经典戏曲外,高校在戏曲网络教育平台建设中还要适时引入人工智能、AR、VR等技术,不断丰富戏曲产品形态,创新戏曲的呈现方式;这样,才能从心理上、情感上贴近大学生,进而促进高校传统戏曲教育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并实现地方戏曲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其次,扎实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戏曲的校园教育。高校可以通过“高雅艺术进校园”系列活动的实施,积极开展戏曲文化进高校活动,让学生每年免费欣赏到两场优秀的戏曲演出;并邀请戏曲专家开展戏曲知识教育培训和讲座,为学生讲授戏曲知识以及如何欣赏戏曲,进而把戏曲演出与戏曲知识普很好地结合起来;这样,不仅可以真正实现戏曲文脉的传承,而且能够深入探索戏曲美育与学校德育、智育、体育有效衔接与转换的路径。与此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校内电视台、校园网等进行宣传,形成有利于地方戏曲传播的舆论。高校应高度重视传统戏曲文化社团、工作坊和兴趣小组等的创建,积极开展戏曲赏析、戏曲展演展示等各类群体性活动。再次,构建互为补充、相互协作的中华优秀传统戏曲教育格局。充分利用地方戏曲传承保护中心、戏曲剧院、戏曲研究院、戏曲博物馆等戏曲“活态”保护地的资源优势,构建大学生定期定时实地考察和现场教学的长效机制。依托学校现有相应研究机构或创建专门的地方戏曲传承研究中心,加强以传承项目为重点的中华优秀传统戏曲教育研究,厘清戏曲传承创新的价值与内涵,探索新时代背景下戏曲传承创新的理念与路径。

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戏曲。高校要坚守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戏曲的初心,进一步挖掘其价值内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培养大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合格人才,让传统戏曲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和创新活力。 (责任编辑:张建安)

参考文献:

[1]伍益中.文化强国战略下湖南地方戏曲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研究[J].艺海,2018(5).

[2]张艳.新世纪陕西地方戏曲在本土高校的传播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6.

[3]闫晓宇地方戏曲融入高校教育的重要性分析[J].戏剧之家,2016(3).

[4]徐骏.高校戏曲教育的价值及发展建议[J].四川戏剧,2015(1).

[5]徐琳.传统文化与化学知识融合的TASTE活动模型设计与实践[D].宁夏大学,2019.

[6]李耀伟.重温育才語文教改:中国古代经典教材的编选与实验[J].教育学术,2019(12).

[7]李建华.新形势下中职教师全过程育人体系研究[D].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8.

[8]王荣,张飞萍.教育改革形式下高校教师压力来源分析及其应对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9(12).

本文为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湖南戏曲传承创新与人才培养战略研究》(14YBB062)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大学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德树人
生本教育理念在应用心理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农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自主学习理论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研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调查与分析
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