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有尽,攀登不止

2020-06-09 12:02石羚
环球人物 2020年11期
关键词:登山队登山者高程

石羚

本次测量队有位叫邢雄旺的“ 测三代”。1975 年珠峰测量,他的爷爷在当炊事班长,2005 年珠峰高程复测,他的叔叔采购仪器设备。他们都未登顶,但攀登精神流淌在三代人的血液中。

本次测量队有位叫邢雄旺的“測三代”。1975 年珠峰测量,他的爷爷在当炊事班长,2005年珠峰高程复测,他的叔叔采购仪器设备。他们都未登顶,但攀登精神流淌在三代人的血液中。

5月27日上午11时,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8名攻顶队员,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并开展测量工作。此行,登山队3次发起攻顶才如愿以偿,登顶时距离他们从珠峰大本营出征已经过去了整整3周的时间。即便如此,登山队的一举一动,通过直播画面和记者的报道,始终牵动着国人的心弦。

耄耋老者贡布一直关注着此次登顶直播。整整60年前,他与队友王富洲、屈银华第一次将五星红旗插上珠峰峰顶,并创造人类第一次从北坡登顶壮举。一甲子的岁月将大多数记忆沉入长河,但一些人和事却愈发熠熠生辉,中国登山者在世界屋脊上留下了清晰的刻印。

对于中国人,1960年只是挑战珠峰的开始。1975年,中国首次将测量觇标竖立于珠峰之巅 ;2008年,奥运圣火首次在珠峰上点燃 ;2020年,登山队创造了中国人在峰顶停留时长新纪录……

从早期的“死亡之旅”,到专业登山队“独享”,再到民间爱好者参与,全球累计已有4000多人登顶珠峰,甚至形成了成熟的登顶产业链。但它仍是一项专业且艰难的任务。北大山鹰社队员庄方东为攀登珠峰,以半天步行98800步的方式坚持训练,而98800步是微信步数记录的上限。2018年,69岁的“无腿勇士”夏伯渝,靠着假肢一圆43年的珠峰梦。“山高人为峰”,与其说攀登珠峰是征服自然,不如说他们征服了自己。

5G基站被架上海拔6000多米的高度,愈发精准的气象预测为登顶寻找“天时”,防寒耐用的服装为登山员防水保温……攀登珠峰不仅是身体较量,更是技术比拼。1975年,为测珠峰岩面高度,登山女队员潘多只能用木头杆子狠劲插进雪层 ;2005年,我们用上进口雪深雷达 ;2020年,我国使用兼具卫星大地测量和雷达系统功能的国产雷达。无论是人们最熟悉的8848.13米,还是2005年测量的8844.43米,数字记录的不只是珠峰高程,更是科技进步。

贺龙元帅说,中国登山是靠举国之力在前进。本次测量队有位名叫邢雄旺的“测三代”。1975年珠峰高程测量,他的爷爷在测绘科学研究院当炊事班长 ;2005年珠峰高程复测,他的叔叔负责采购仪器装备。尽管三代测绘人都未登顶,但攀登精神同样流淌在血液中。

此次珠峰高程测量队总指挥王勇峰曾说 :登山其实是一项很安全的运动。懂科学、知进退、善训练、护安全,是登山者基本素养。但我们不应忘记为攀登高峰而负伤甚至牺牲的英雄。1960年,登山队员凭搭人梯的方式将队友送上“第二台阶”。因不忍穿钉靴踩在队友肩上,屈银华毅然脱下靴子,最终十个脚趾被冻伤切除。连续行军十余个小时未进食的贡布,在海拔8700米的寒风中前行时,只有一个信念:死也要死在山顶。无论是“为国登顶,寸土不让”的坚守,还是“任何人也休想卡我们的脖子”的志气,抑或是“我修路,你们上”的付出,登山者用汗水、鲜血写下中国珠峰攀登辉煌史。时下登山者不必再经历前人苦楚,但爱国、奉献、团结、奋斗的拳拳之心必将代代相传、永不过时。

猜你喜欢
登山队登山者高程
看,测量工作在接力
8848.86米
视界
一支登山队的覆没
诱惑
诱惑
诱惑
攀登世界之巅
基于二次曲面函数的高程拟合研究
华耐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凯旋盛典在京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