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三江侗族传统植物的民族植物学调查

2020-06-10 08:55吴广秀康秀琴陈薇宇陈秀荣张茜琳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20年5期
关键词:药用植物三江侗族

吴广秀,康秀琴,2*,陈薇宇,陈秀荣,张茜琳

(1.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2.桂林理工大学广西旅游产业研究院,广西 桂林 541004)

三江境内植被覆盖面积广,植物品种繁多。由于地理环境及封闭的民族心态,导致侗族人民长期处于一种自给自足的状态[1]。在这种状态下,侗族人民对植物资源的利用保留着本民族的特色。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入侵,侗族传统植物文化面临着丢失的危险。因此,对三江侗族植物资源知识的收集与整理不仅有利于广西三江侗族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同时对协调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旅游与地方经济的蓬勃发展、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和传承发扬侗族传统民族植物知识起到正面的作用。

1 研究区概况

三江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桂北部,处于云贵高原低纬度地区。地理位置独特,地形地貌复杂多变[2],县境内以丘陵低山为主,山峰海拔多在500~1000米。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带,雨热同季,适宜林木和农作物生产,植被覆盖广,植物资源丰富,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0.7%。

2 研究方法

小组成员于2019年7~9月,按选点、调查、访谈、实地采集对三江侗族自治县进行传统侗族民族植物学习知识调研[3],在调研的途中,借助了当地有野外工作经验的居民的帮助,询问走访了当地从事民族植物学的相关人士;访谈时,使用桂柳话、侗话和普通话作为交流语言,并采用提问法进行询问[4]。走访和调查结束后,利用民族植物学调查方法,对收集的侗族资料文献和走访调查所收集的民俗和植物进行整合、鉴定和分析,按照侗族传统食用植物、传统药用植物、传统历法和民间信仰植物、传统日常生产生活植物分类,进行民族植物学编目,记录并绘制表格。

3 结果与分析

调查的侗族传统植物生长于三江侗族村寨的田间地头、公共场地以及寨子附近的风水林,大多在当地生存已久,与当地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一脉相连,影响了当地文化、生活的发展进程。研究共拍摄记录传统植物用途与种类特征的相关图片1180张,调查当地居民近58人,共涉及79科181种植物。

3.1 传统食用植物

三江侗族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常见食用植物共计68种,隶属于38科,见表1。

表1 三江侗族传统食用植物

续表1 三江侗族传统食用植物

食用植物资源是被人类直接或间接食用的一切植物的总称[5]。研究把侗族传统食用植物分为蔬菜类、水果类、调味品类、茶用类、粮用类和食疗类(1)引用植物学家吴征镒提出的食用植物资源分类体系的基础上本文将传统食用植物分为蔬菜类、水果类、调味品类、茶用类、粮用类、食疗类。(表2)。

蔬菜类占本次调查的36.8%,占比最重,一般取食植物嫩叶、嫩花等;水果类占本次调查的26.5%,取食植物果实,鲜食为主,也有泡酒、晒干等其他食用用途;调味品类占本次调查14.7%,取全株使用;茶用类占本次调查的4.4%,种类少,品种多;粮用类占本次调查的2.9%,侗族喜食糯食,所以糯稻(Oryzasativavar.glutinosa),深得当地居民的喜爱;食疗类占本次调查的14.7%,一般全株可食,常与其他食物同煮、同拌而食。

表2 三江侗族常用传统植物利用类型

在传统食用植物中菊科占据的比重最大,占整体比重的13%,当地食用蕺菜(Houttuyniacordata)(2)蕺菜,俗称鱼腥草、折耳根。鱼腥草为中国药典收录的蕺菜干燥的地上部分的中药名;折耳根一般为蕺菜新鲜的地下部分的别称。、一点红(Emiliasonchifolia)等具有特殊气味的植物,应时节采摘,炒食、凉拌、做糕点等;如立春时节赶春,要吃艾叶粑粑,清明时节吃乌毛蕨(Blechnumoriental)等蕨类凉拌;三月三多耶节吃枫香(Liquidambarformosana)、密蒙花(Buddlejaofficinalis)染色的糯米饭。茶用类植物有以蛇葡萄(Ampelopsisbodinieri)制成的藤茶,对预防肝火过盛、改善睡眠质量等有着独特效果。茅莓种植在田间地头,其果实酸甜多汁,供食用、酿酒等[6]。而且其果艳丽,花色可人,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具有开发成观赏植物的潜力[7]。

3.2 传统药用植物

三江自治县侗族传统常用药用植物共有98种,隶属51个科,见表3。

表3 三江侗族传统药用植物

续表3 三江侗族传统药用植物

续表3 三江侗族传统药用植物

三江侗族居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有着自己独特的药用民族植物,对药用植物的利用类型主要分为以下四种(表4)。

表4 三江侗族常用传统药用植物利用类型

其中以煎药内服为主如广防风(Epimerediindica)等,占本次调查药用植物的54.08%;即可煎服又可外敷的植物如芦荟(Aloevera)等,占本次调查药用植物的23.47%;部分捣碎外敷的植物如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philoxeroides)等,占本次调查药用植物的17.35%;药浴植物以毛梾(Cornuswalteri)等5种为主,占本次调查药用植物的5.10%。

三江侗族药用植物治疗的大都是一些比较普通的疾病,例如清热解毒、跌打、风湿等。这些药材在侗乡满山遍野、甚至屋前屋后都可找到,侗医就地取材,非常方便[8]。侗族地区湿气较重,他们会使用马缨丹(Lantanacamara)煎水含漱,可以有效治疗风湿骨。小儿易患上感冒等常见疾病,侗族人民通常会用醉鱼草(Buddlejalindleyana)外敷,可以有效止咳化痰。侗族人有嗜酸嗜糯的习惯,长期食用会引起胃胀、消化不良等情况,所以大多数药材苦寒居多,常配以荤食相煮。如清热解毒的地胆草炖鸡、理湿的水蓼鸡蛋等[9]。侗族人民利用药材主要使用煎服的方式,但是在特殊的节日里,侗族人民会有使用药浴的习惯,不仅可以辟邪驱鬼,还有利于身体健康。很多植物受季节温度变化的影响,不易保存,侗族人民研磨成粉、风干等方式对药用植物进行保存[10]。

3.3 传统历法和民间信仰植物

三江侗族传统历法和民间信仰植物共有30种,隶属25科,见表5。

侗族人相信植物是上天和自然的馈赠,所以许多植物被赋予了不同的美好寓意,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植物的民间信仰逐渐形成了三种类型(表6)。

神树类型占本次调查的16%,榕树(Ficusmicrocarpa)枝繁叶茂,在侗族人心里是生命力顽强不息的象征,其图案常用于侗族刺绣中;祈福类型占本次调查的46%,例如枇杷(Eriobotryajaponic)结果常成串连枝,因此侗族人常用枇杷比作成双成对的象征;祭祀与辟邪类型占本次调查的37%,祭祀类型常常以食物的形状出现,祭祀用的糍粑常常由鸡矢藤(Paederiascandens)来完成。

在侗族民间一直有 “杉树起源说”学说,相传侗族村民在议事时点燃了杉树,为防止神灵迁怒,他们便仿照杉树的外形修建了鼓楼,以祈求神灵宽宥,保佑村寨平安。杉木生长速度快、防腐防蛀,因此被侗族人民赋予了“繁荣村寨、兴旺人丁”的美好寓意[11];葫芦(Lagenariasiceraria)与“福禄”一词读音相近,故有福禄双全、吉祥如意的寓意[12]。南瓜(Cucurbtamoschata)对侗族人有着特殊的寓意。作为“百节之乡”的程阳八寨,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会制作巨大的南瓜花,举行南瓜油茶晚宴[13]。南瓜作为多子多福的象征也常出现在鼓楼内部的构件雕刻中,葫芦也作为福禄的象征用于攒尖顶的装饰上[12]。在育儿带的纹样中,常以榕树的枝繁叶茂来象征生命的繁衍和强盛[14]。

表5 三江侗族传统历法和民间信仰植物

表6 三江侗族常用传统民间信仰植物利用类型

3.4 传统日常生产生活中利用的植物

根据调查三江侗族用于传统日常生产生活的植物共有43种,隶属29个科,见表7。

侗族人民在日常生产生活利用植物制作生活器具,这些植物成为成为了侗族农耕文化的载体,按功能大致分为四大类(表8)。

生活用具类占本次调查的26.6%,如吊丝竹(Dendrocalamusminor)编织花篮、箩筐,用苎麻、苦葛的茎皮纤维造纸、织布,用棕榈(Trachycarpusfortune)包肉,用晒干变硬的葫芦作盛水器皿等;制作香料、染料类占本次调查的18.6%,如艾(Artemisiaargyi) 作为驱蚊虫的作用而调成香料,利用决明(Cassiatora)、蓼蓝(Polygonumtinctorium)制作染料,还有制油的山茶(Camelliajaponica);木材类占本次调查的27.9%,杉木在当地主要用来建造房屋、风雨桥等,樟(Cinnamomumcamphora)、枫香、柏木(Cupressusfunebris)、马尾松(Pinusmassoniana)是制作家具及烧制木炭的主要用材;食物类占本次调查的27.9%,如葡萄(Vitisvinifera)用来酿酒,菊芋、地肤(Kochiascoparia)、狗牙根(Cynodondactylon)、鸭跖草(Commelinacommunis)、凤眼蓝(Eichhorniacrassipes)可用来做家畜的饲料等。

杉木是三江建造房屋、桥梁等建筑的主要木材。在建造房屋时,他们会选择笔直高耸、树龄合适的杉木作为梁木;在日常生活里,他们会利用自然生长的丝瓜(Luffacylindrica)来制作洗刷工具,用竹子编制的箩筐、背篓来装物品等。现在旅游业的发展,他们种植的南瓜和葫芦,除了制作一些生活中用到的器皿外,他们也拿来制作成一些工艺品来售卖给游客,增加经济收入,推动民族文化的发扬与传承。

表7 三江侗族常用传统日常生产生活中利用的植物

表8 三江侗族常用传统日常生产生活植物利用类型

注:生产生活植物中的植物功能不属于生活用具、木材、食物此三类中的植物,都归算到染料和香料中。

4 结论

4.1 应用与传承保护建议

三江是著名的旅游文化名县,充分利用旅游产品的研发,创作更多有传统植物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和衍生品,不仅能为当地村民提供经济收入,也能通过旅游衍生品将侗族传统植物知识进行推广和传播;当地中小学可开设一些与传统植物知识应用相关的课程,适当开设实验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传统植物的应用中去,激发年轻人对传统植物知识的兴趣;政府及当地有关部门应通过行政手段保护传统的民俗风貌和植物资源,禁止过度开发,保护传统植物生长的原始风貌不被破坏;侗族传统植物不应只引起了传统植物学方面学者的关注,还应倡导药学、设计等各个方面的学者对其价值进行评价和研究,让侗族传统植物得到全方位的应用。

4.2 展望

在美丽中国理念的引导下,美丽广西的概念也由表层的清洁乡村,进而引申到绿水青山的深刻层面,希望在建设更清洁更宜居的乡村中多运用合宜的传统植物,使美丽广西理念得以弘扬与发展;将植物利用知识通过景观建设潜移默化的进行宣传,如精致鲜艳的侗族刺绣纹样运用到文化广场的地砖铺装中,将侗族传统植物知识通过各种载体进行传播,使其在其他领域焕发新的活力;三江侗族作为广西少数民族中的一朵奇葩,希望在保护和传承侗族传统植物文化知识中,能将侗族利用传统植物的技艺发扬光大,为宣扬本民族特色和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支持。

猜你喜欢
药用植物三江侗族
它们的家乡——“三江源”
唱支侗族大歌献给党
CRISPR/Cas9技术在药用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和展望
药用植物保育研究团队
湖南省通道自治县侗族大歌的传承和发展
九寨侗族斗牛赛事管理模式的分析
寻找家里的药用植物
论侗族自然观中的生态伦理及其价值
濒危药用植物短柄乌头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