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基于文化精准扶贫下公共图书馆建设探讨

2020-06-10 01:12王铁军
兰台内外 2020年8期
关键词:文化扶贫精准扶贫公共图书馆

摘 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社会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国民经济建设成就斐然,综合国力与国际竞争力日益提升。在国家日益强大、繁荣、富强的背景下,我国的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也不断加速,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核心一环就是打好脱贫攻坚战,有效落实精准扶贫政策。文化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而位于我国各地的公共图书馆正是推动我国文化扶贫工作不断向前发展的“主渠道”、“主战场”。本文从精准扶贫工作中公共图书馆的优势所在入手,对当前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困境进行了相应的分析与论述,并在此基础在提出了基于文化精准扶贫下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基本路径,希望能够给相关的工作人员以参考启示,推动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文化扶贫;精准扶贫;公共图书馆

书籍是人类最好的伙伴,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知识阶梯。一个国家公共图书馆的存在展现着一国的文化气质和文化底蘊,它不仅表现着思想观念的开化、包容,还体现着社会经济的自信、繁荣。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现阶段精准扶贫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做好文化扶贫工作。”文化扶贫工作的开展,是提高我国公民的整体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享受到改革开放的福利、经济发展的成果,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我国文化精准扶贫先导渠道的公共文化图书馆,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变化形势,对自身现有的建设方式、馆藏结构展开适时的调整和优化,从而更好的为我国文化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贡献力量。

一、精准扶贫工作中公共图书馆的优势所在

1.公共图书馆的性质优势。公共图书馆本身处于一种公益性事业单位,它的资助来源往往是国家财政拨付与地方相关政府机构提供的财力与物力支持,除此之外,公共图书馆的运行也离不开一些社会团体与个人的资助与支持来维持自身的有效运营。公共图书馆是每个城市的文化核心聚集地,公共图书馆的本质上是一个文化服务机构,其服务对像为我国各阶层的各工种,各年龄段的不同人民群众,其运营的目的是为这些人民群众提供知识与文化服务。。普遍性、公益性是其最为主要的特征,普遍性指的是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具有普遍性的特征,所有爱读书、喜欢读书的民众,在我们的公共图书馆都能得到一视同仁的文化服务,可以自由的借阅书籍;公益性指的是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服务属于一种无偿的服务,它并不会向公众收取相应的借阅费用,只要自觉遵循公共图书馆的相关管理制度就可以自由的在公共图书馆内阅读、学习。近年来,随着文化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化开展,党和政府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展开了一系列公共图书馆的优化建设工作,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稳定性等得到极为有效的保障和完善,这也给文化精准扶贫的高效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公共图书馆的资源优势。一般来说,公共图书馆内部收藏了丰富的图书与音像资源,在一些发展成熟、条件较好的公共图书馆,还会依托“互联网+”技术,开发相应的虚拟馆藏资源,配备网络电子读物,构建相应的网络信息库。随着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许多公共图书馆也开始搜集整理相应的外文书籍、资料,以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如英、美、德、发等涉及多国语言的相关文献和资料、书籍等,也成为了公共图书馆的重要馆藏内容。通过对这些可触摸、可听、可看、可闻的显性馆藏资料,可以帮助公众打开通往智慧、知识的大门,让公众的文化素养、精神生活等变得丰富、充盈。在我国的地方公共图书馆内,基本上都对当地的县志、府制、省志等资料进行了完整保存,这些特色馆藏详细的记载着当地的发展历程,以及地方特色。在开展文化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基于不同地区群众的实际文化需求,将这些特色性的馆藏进行合理挖掘与利用,可以使人们群众对于当地的文化、风俗有更全面了解,将这些文化与手工业、农产品进行优势结合之后,可以在当地构建起一直集农产品、手工业相结合的特色文化产业链条,从文化的源头上出发,促进地区文化扶贫工作与经济扶贫工作的同步开展。

3.公共图书馆的平台优势。公共图书馆是一个具有开放性、广泛性特征的公众文化服务平台,它是面向全体民众和全社会各阶层的馆藏机构,它的涉及面广、内容庞杂,具有极强的共享性和社会价值。近年来,随着公共图书馆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布局已经逐渐从城市走向农村,在我国一些偏远的山村地区,以公共图书馆为依托的文化扶贫网络也逐渐得到了普及,依托数字化与网络化的新型公共图书馆逐渐融入到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中,并且在新时代得到了极为有效的发展。数字化、网络化的新型公共图书馆形式,让公共图书馆资源共享平台的便利性、实用性优势得到了更好的发挥,让广大农民的文化服务权益得到更为有效的保障,潜移默化的改变贫困人群的思想观念、行为方法,为其的经济脱贫提供良好的文化支撑。

二、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困境

1.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现状。近年来,在我国精准扶贫工作不断深入的大环境下,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水平已经无法与人们日益提高的文化多样化需求相匹配,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资金人员方面的不足、匮乏,导致许多公共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内容不够全面和完善,这也在很在程度上限制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范围,使得部公共图书馆在开展文化服务工作时,其服务内容与服务对象受到了限制,无法发挥出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深度与广度;其次,服务意识理念较为滞后。我国许多公共图书馆还没有形成现代化的优质服务意识,公共图书馆的软硬件配套设施的发展不够全面,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水平还有待提升。在新时代,公共图书馆应该树立“以读者需求为核心”的工作管理方法,主动承担起文化服务的职责与使命,给民众提供多样化、高质量的知识服务。

2.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困境。在许多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中,一味追求馆藏数量,忽视了对馆藏质量的把控,从而导致公共图书馆的发展陷入困境。许多公共图书馆虽然拥有数量繁多的馆藏资源,但是却没有对其开展有效的利用,馆藏资源的利用率较低,没有对馆藏资源展开有效的信息整合,资源共享或者网络建设的工作较为滞后,对馆藏资源挖掘的深度、广度极为不足。公共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也没有依照读者的需求、时代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优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许多贫困地区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价值的发挥。

三、文化精准扶贫下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基本路径

1.明确公共图书馆的精准扶贫目标。为了切实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扶贫效率,避免文化扶贫资源的无效占用,公共图书馆要对文化扶贫目标展开精准识别,要摒弃以往“撒网式”、“平推式”的扶贫方式,要针对贫困目标人群的发展需求、实际能力等来开展精准文化扶贫工作,最大程度的利用公共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提高文化扶贫的实际转化效率。从文化角度深入分析贫困人群的致贫原因,对于有积极意念改变贫困现状的贫困群体,公共图书馆要保证其接触、拥有足够的文化支撑资源,深入了解其致贫原因,进而设计出可执行的文化扶贫方案,提高贫困群体的脱贫速度。对于少数对文化扶贫工作存在抵触心理的贫困人口,也要通过优化扶贫方式,改变扶贫内容等方式对其进行文化扶贫,借助文化的力量,改变其观念,推进文化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

2.创新公共图书馆的精准扶贫内容。在扶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我国的公共图书馆应该主动承担起其作为公共文化机构的责任和使命,重视文化扶贫工作的重要性,拓展文化扶贫的工作思路,在日常的工作中创新公共图书管的精准扶贫内容,使更多的贫困人群受到文化扶贫带来的红利。在文化扶贫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基于不同地区扶贫人群的特征,通过良好的关系协调,搭建起文化精准扶贫的渠道和桥梁,从而有针对性的了解贫困民众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文化扶贫工作,调整扶贫资源。另外,还可以通过文化讲座、知识技能培训等文化教育活动,让行业专家与贫困群体展开直接、有效的交流,提升贫困人群的整体素养和脱贫能力。

3.构建公共图书馆的精准扶贫平台。在开展文化扶贫工作中,传统的扶贫工作中信息不对称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扶贫工作开展的预期效果,基于此,需要我国公共图书展在文化精准扶贫开展过程中,借助现代化手段来消除信息不对称的不利影响。当前,我国很多贫困地区已经具备了相对完善的互联网基础建设工作,公共图书馆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及时的了解贫困群体的相关信息。依靠互联网云技术对馆藏的文化精准扶贫资源进行整合、分配,建设具有针对性、彰显地方特色的公共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云平台,让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能够更好的给贫困地区的人群提供有益的文化指导。

结语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在新时代,我国的公共图书馆建设工程也呈现出新的特点,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应该切实渗透文化精准扶贫的理念,成为为贫困群体提供科学文化知识、提供可持续发展技能的重要媒介和渠道,為推动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与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马 毅.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制度创新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9

[2]刘淑宝.试论均衡化需求下当前公共图书馆建设策略[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9

(作者单位:辽宁省铁岭市图书馆)

作者简介:王铁军(1966-),男,汉,辽宁旅顺人,本科,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公共图书馆建设、服务、发展及创新管理,公共图书馆资源开发与社会教育。

猜你喜欢
文化扶贫精准扶贫公共图书馆
“互联网+”助力文化扶贫
贵州民族乡村“文化扶贫”探析
精准扶贫勿忘“文化扶贫”
精准扶贫勿忘“文化扶贫”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