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江地区杂交水稻品种选择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2020-06-11 05:54袁焕进乔保健吴自保
园艺与种苗 2020年4期
关键词:稻区秧田复合肥

袁焕进,乔保健,吴自保

(1.芜湖市弋江区农业技术中心,安徽芜湖241002;2.安徽袁粮水稻产业有限公司,安徽芜湖241000;3.澛港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安徽芜湖241002)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我国稻区辽阔,各地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条件和水稻种植状况存在着很大差异[1]。沿江稻区温光资源丰富,多种水稻种植方式并存,水稻生产技术发展较快。笔者对沿江稻区土壤、气候条件以及高效栽培模式进行分析和探索,为在沿江稻区推广高产优质类型杂交水稻提供高效栽培科学依据。

1 沿江区域土壤类型

沿江稻区的土壤类型主要是潮土类、水稻土类和盐土类[2]。

1.1 潮土

土壤质地砂黏适中,耕性比较理想;地下水埋藏深度一般在1~2 m;土壤耕层熟化度高,养分含量中等偏上,透水、保水、保肥性能均较强。

1.2 水稻土

水稻种植时间长,长期种稻淹水条件下,经水旱交替耕作而成;耕作层中出现铁锰结核物,土壤结构呈块状或棱块状,耕性差于潮土;地下水位较高,雨水较多季节易发生渍害,土壤通透性较差。生产上尤其要注重排水条件建设;土性较冷,养分不易释放,苗期易僵苗不发,后期肥劲较足,过多施肥易贪青迟熟。

1.3 盐土

土壤中含有盐分,是影响高产的主要因素;成土年龄轻,耕层浅薄,表土熟化程度低,板结紧实;肥力水平较低,有机质含量不高。虽然土壤中含钾较高,但后劲不足,后期缺肥易发生早衰。脱盐后除防止返盐外,还要重视培肥改良和合理耕作。

2 沿江区域气候特点

沿江区域近几年来气候特点(安徽省统计年鉴),雨水丰水期自2010 年开始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春、秋两季雨水呈下降趋势,冬、夏两季雨水呈上升趋势,年际间变化幅度变大,自然灾害频发。年日照时间减少趋势显著,日照时数与降水呈低度的负相关。灾害性气候常态化:高温、干旱、洪涝、低温、连阴雨、台风及大风天气对水稻影响较大,尤其是水稻成熟期台风影响逐年加大。

2015—2017 年由于气候原因,淘汰了一批不抗倒伏、不抗高温、不抗病品种,2015 年是近10 年来稻瘟病发病最严重年;2016 年,长江流域大水,抽穗期高温,后期阴雨伴随着台风出现;2017 年,抽穗期持续高温,后期阴雨连绵,大风不断;2018 年,风调雨顺,是红叶病、白叶枯病高发年份;2019 年,高温干旱,对迟熟品种影响大。

3 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周边国家粮价显著低于国内:2016—2017 年“高铁换大米”,发达国家粮食生产成本低于国内,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国家逐步放开市场,不再托市收购,倒逼国内种植业结构大调整;供给侧改革,农业生产由量变到质变,国际国内政策及农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种植户年龄、知识层次的变化;规模化经营,从比价格到比质量比厂家,种子、肥料、农药等农资涨价,粮食收购价格下降。

4 品种审定制度的改革

品种大爆发时代来临,选择难度加大。容易种(直播、机插秧、抛秧)、容易管(抗病虫、耐肥抗倒、抗高温)、容易收(后期不倒伏)、容易卖(米质优良,外观品质好、口感好,米厂喜欢收)、效益好(投入少、产量高、售价高)的品种,越来越受种粮大户欢迎。

5 沿江地区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5.1 适时播种

5.1.1 适时播种的依据。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12℃;避开抽穗扬花期的高温和寒露风之前齐穗,秧龄30 d以内。

5.1.2 适宜播种期。一般在4 月25 日至5 月10 日,夏季高温区域,避开7 月下旬至8 月上旬高温播种(直播相应推迟10 d 左右)。

5.1.3 秧田选择与培肥。选择背风向阳,排灌方便,土壤耕作层深厚,土质肥沃的秧田,播种前7 d 左右,秧田施45%复合肥600 kg/hm2作基肥。

5.2 培育壮秧

壮秧是早发和大穗的基础,大穗型品种尤为重要,基部维管束的数量和大小直接影响后期运输系统的形成。

5.2.1 苗床选择。选择背风向阳、排灌方便、土质肥沃、运秧便利的地块作苗床。秧田施肥,播种前7 d 施45%(15-15-15) 复合肥600 kg/hm2。一般秧田播种量120~150 kg/hm2,尽量稀播培育壮秧。

5.2.2 覆盖管理。育秧期间温度较低的地方应使用薄(地)膜覆盖保温,拱棚覆盖,防止“贴膏药”缺氧死苗,见晴天揭膜,通风防病。高温及时通风,膜内温度高于35℃必须揭开两头通风防止烧苗。2 叶1 心稳晴揭膜,逐步揭膜防止青枯,转晴后先揭开两头,第2 天上水后逐步揭开。

5.2.3 水肥管理。2 叶期前,采取湿润灌溉,保持沟中有水;2 叶期后采用间隙灌溉,水层和露田相结合。在秧苗2 叶1 心时施断奶肥,施尿素75 kg/hm2,浅水移栽前3~4 d 施用送嫁肥,施尿素75 kg/hm2,以利插后快速返青,注意送嫁肥不宜施用太早,防止秧苗太嫩插后枯叶。

5.2.4 病虫害防治。秧田期防治病虫1~2 次,主要防治对象为稻瘟病和蓟马等。移栽前2 d 喷施1 次长效农药,控制大田前期的病虫害。

5.3 适时移栽

5.3.1 基肥施用。有机肥:菜籽饼75 kg/hm2;复合肥:依据产量施45%的复合肥600~900 kg/hm2。

5.3.2 移栽密度。株行距16.7 cm×23.3 cm 或20.0 cm×33.3 cm,栽插16.5 万~19.95 万蔸,每蔸插2 粒谷苗(抛秧:抛足22.5 万蔸/hm2,基本苗42 万~45 万/hm2)。宽窄行可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减小株距)。

5.3.3 移栽时期。在3.5~4.5 叶龄,25~30 d 秧龄,一般不超过30 d 时移栽。天气转晴后2~3 d 移栽。不能插熄风秧,因寒潮期间根系受低温影响,必须转晴后恢复1~2 d。

5.3.4 提高移栽质量。移栽时尽量少洗多带土,减少伤根,适宜深度为1~2 cm,太浅易漂苗,太深推迟分蘖。

5.4 分蘖期管理

5.4.1 稳施分蘖肥。插秧后6~7 d 早施速效性氮素促蘖肥,促进早期分蘖。施尿素90~120 kg/hm2、氯化钾90 kg/hm2。弱苗和秧龄超过28 d 的秧苗应增加30~45 kg/hm2尿素。

5.4.2 巧施平衡肥。插秧15 d 前后看苗追施尿素和氯化钾各75 kg/hm2,生长正常的田块不需追施。

5.4.3 浅水灌溉。移栽后及时上水,寸水返青,浅水施肥,施肥后自然落干,湿润促根。

5.4.4 够苗露田。当田间苗数达到预期穗数时排水露田,重露轻晒。

表1 水稻幼穗分化发育进程判断方法

5.5 孕穗期管理

根据水稻幼穗分化发育进程(表1),穗肥施用时期以主穗2 期为最佳时期,如2 期没有褪色可推迟到3 期施用,但即使3 期没有明显褪色也应立即施用穗肥,不能迟于3 期。穗肥尿素用量必须达到90 kg/hm2,除非前期施肥特别过量叶色到3 期仍很浓绿。叶片有水时不能施肥,必须水干后施用,否则肥料沾在叶片上会烧坏叶片。田间苗数过多,3 叶以上大分蘖明显超过预期穗数的丘块,幼穗分化4 期(幼穗1 cm)应补施尿素和氯化钾各60~75 kg/hm2,此时不宜施用复合肥。

5.6 抽穗结实期管理

5.6.1 水分管理。抽穗齐穗期保持田间有水,满足茎秆快速伸长需要;齐穗乳熟以湿润为主,增加根压,促进物质运输;乳熟成熟前干湿交替,提高根系活力;成熟前8~9 d,灌水1次,促进茎鞘物质撤退,缺水田非常必要;成熟前6~7 d 断水。

5.6.2 病虫害防治。抽穗齐穗后重点关注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稻曲病、稻飞虱等的防治,水分管理以病虫害防治优先,根据当地病虫情报结合田间病虫发生情况及时防治。

猜你喜欢
稻区秧田复合肥
2022年7月复合肥零售价格
2022年8月复合肥零售价格
除草型麻地膜在水稻秧田的应用及对水稻的影响
流翔高钙系列肥 新型液体复合肥
感怀
双色球磁化炭基复合肥
浅谈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高产的影响
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动态及趋势分析
稻区冬闲田种植油菜经济效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