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胸腹腔镜联合手术食管癌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中的应用

2020-06-11 03:49娄小平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0年2期
关键词:尿管躁动预见性

马 珍,娄小平,吴 凯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52)

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就是利用显像系统,在胸腹部经小切口实现胸腹腔内相关手术操作的微创手术方式。相对于传统开胸手术而言,具有术中出血少、术野暴露清晰、恢复时间短等优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患者一般表现为兴奋或不完全的意识障碍,这在胸外科手术中发生率较高,全麻苏醒期躁动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并发症,因此,护理人员掌握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病原因、机制、预防措施有利于临床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2]。预见性护理是在全面评估患者后,从心理、生理等多方面制定的提前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并发症,是一种安全的护理模式[3]。本研究通过对胸腹腔镜食管癌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原因分析,制定预见性护理方案并实施,探究预见性护理在减轻全麻苏醒期躁动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将2018年6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胸腹腔镜联合手术食管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术期护理。通过查阅文献并结合临床表现对患者苏醒期躁动原因进行分析,针对躁动原因制定预见性护理措施,将2019年1月至6月收治的50例胸腹腔镜联合手术食管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围术期护理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患者术前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食管鳞癌;临床分期为T1~3N0~1M0期;无手术禁忌证;术前未行新辅助治疗;无明确高血压、冠心病史。排除标准:资料不完整;有胸腹部外伤、手术史或其他严重的并发症。对照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57.8±3.6)岁;体质量(64.7±5.3)kg。观察组:男34例,女16例;年龄(58.1±3.8)岁;体质量(64.2±6.2)kg。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护理方法 室温控制在21~25 ℃范围内,患者采用静吸复合全麻,气管内插管,未使用催醒药物,自主呼吸恢复后送往麻醉观察室。围术期采用常规护理:术前心理护理;麻醉后留置尿管;术中持续暖风机保温措施;苏醒期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保证手术间光线适宜,减少噪音和灯光影响,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等。

1.3.2 观察组护理方法 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补充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1)准备:成立预见性护理小组,由胸外科手术专科护士担任组长,胸外科手术室护士担任组员,共同探讨本手术造成躁动的原因,查阅文献,与临床需求相结合,制定预见性护理措施方案,并通过培训组员确保方案落实;2)实施:在对照组基础上重点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和心理状态,通过移动电子设备,运用彩色图片展示及视频的方法进行讲解,介绍疾病知识,手术方案,使患者形成直观感性认识;苏醒期抬高患者床头15~30°[4],采取放置鼻咽通气道、吸氧吸痰、鼓励咳嗽等措施改善呼吸循环。通过语言和肢体引导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活动肢体。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等,必要时行血气分析。每30 min记录1次患者鼻咽温度,根据鼻咽温度及时调整保温措施,若低于36 ℃使用复合式保温措施防止低体温。手术前告知患者留置胃管、尿管的重要性及可能对患者造成的刺激,让患者有充分的认识和准备。麻醉前留置尿管,并在尿管表面涂抹表面麻醉剂,以便有效减轻全麻苏醒期躁动[5]。留置胃管时亦使用表面麻醉剂涂抹管路[6]。全麻苏醒期前为患者吸痰,全麻苏醒期尽量避免吸痰刺激,必须吸痰时则提前充分给氧。

1.4 观察指标比较观察2组患者躁动发生情况及血压、心率等。躁动程度评价:安静状态,状态平稳,计0分,为无躁动;在强刺激下发生躁动,刺激消失时躁动也随即停止,计1分,为轻度躁动;无刺激下出现的可控的躁动,有时需要制动,计2分,为中度躁动;不自主活动,需药物控制或多名护理人员同时制动,计3分,为重度躁动[7-8]。以评分1~3分者的总数计算躁动发生率。

2 结果

2.1 2组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12.00%(6/50),低于对照组的32.00%(16/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28,P=0.016)。见表1。

表1 2组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比较 n(%)

2.2 2组患者不同时期血压、心率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麻醉前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全麻苏醒期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3。

表2 2组患者麻醉前血压、心率比较

表3 2组患者全麻苏醒期血压、心率比较

3 讨论

预见性护理为提前性的安全护理模式,其针对临床问题采取提前护理干预,为患者提供更专业的护理服务。本研究将预见性护理干预应用于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与常规护理不同,预见性护理首先成立预见性护理小组,根据患者疾病、生理、心理特点,查阅文献,分析全麻苏醒期躁动危险因素,制定对应护理措施。本研究通过展示彩色图片和视频的方式,介绍疾病护理方案和配合要点,给患者更直观的感受。全麻苏醒期抬高患者床头,可使膈肌下移,积液引流顺畅,改善呼吸[9]。动态调整保温措施,更科学管理患者体温。有研究[10]表明尿管刺激引起的全麻苏醒期躁动在麻醉后行导尿术的患者中较为常见。故本研究在充分解释后于麻醉前留置尿管,并在留置胃管、尿管时涂抹表面麻醉药。孙雪梅等[11]研究指出胸外科手术全麻苏醒期烦躁主要是疼痛和管路刺激所致。赵红梅[12]研究发现,预见性护理在肺全切除术中应用,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卢惠萍等[13]研究发现,对股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12.00%,低于对照组的32.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全麻苏醒期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分别为(128.32±4.68)mmHg、(75.18±3.27)mmHg、(73.26±4.17)mmHg,均低于对照组的(140.96±4.37)mmHg、(85.56±4.50)、(86.44±4.02)次/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这说明预见性护理措施对减轻全麻苏醒期躁动具有较好效果。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的实施能够有效减轻胸腹腔镜联合手术食管癌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使患者全麻苏醒期血压、心率趋于平稳,有利于患者围术期的安全。

猜你喜欢
尿管躁动预见性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运用PDCA降低肝、胆、胰大手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时间的效果评价
运用PDCA降低肝、胆、胰大手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时间的效果评价
一例膀胱镜下留置尿管困难拔除个例分析
预见性护理对颈椎术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
道路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