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综合保税区创新发展的优势与作用

2020-06-11 00:36崔贻竣
现代经济信息 2020年7期
关键词:政策支持海关监管

摘要:自1990年全国首家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设立以来,海关特殊监管区历经30年的发展现已遍布全国27个省市,共计约160个,按照功能共分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和跨境工业区等,其中又以综合保税区在职能、政策、作用等方面最为突出。在近年来的经济发展中,综合保税区为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增添了动力。本文通过对综合保税区自身功能和创新发展所带来的优势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进行分析,并针对综合保税区创新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海关监管;综合保税区;政策支持;优势作用

自2001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中国得到了与世界接轨的契机,中国大力推动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模式,在世界经济向好发展的大环境下,利用海关保税的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资资本进入中国。各地区采取“境内关外”运营模式,开展保税区、综合保税区、保税港区等一系列海关特殊监管区申建运营,有效促进了外资在各区域发展加工制造、国际贸易、仓储物流等产业。综合保税区作为国内开放层次最高、政策优势最明显、主要功能最为齐备、手续最为简化的海关特殊监管区.为支持外向型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综合保税区和保稅港区的创新融合发展

从全国综合保税区与保税港区的整体布局来看,综合保税区主要位于内陆地区,大多分布在各区域海港、空港等重要资源的附近,重点面向海外市场发展保税加工、仓储物流等产业,集中开展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业务。随着改革开放步伐加快、海关监管各项政策的支持发展,综合保税区与保税港区除在地理位置上存在差异外,整体区域功能已趋于相同,其中最为突出的案例为苏州工业园区综合保税区,建设“虚拟空港”和“虚拟海港”,以独特的“苏州模式”成功探索出区域联动、陆港统筹的新模式,极大促进综合保税区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国际贸易、金融服务、保税展示、检测维修、研发生产等产业的集聚发展。

该模式在近几年得到了复制,海关部门实现了跨地区同步监管,将综合保税区内部业务与空港、海港等通关区域建立通道,成功推动了综合保税区和保税港区的融合发展。

二、综合保税区坚持体制创新,发挥政策突出优势

综合保税区在政策上更为开放。首先在税收政策方面:从境外直接进入综合保税区的货物在仓储期间处于保税状态;从综合保税区内直接运往境外的货物免征出口关税;从国内市场进入综合保税区的货物视同出口享受退税政策;在海关各特殊监管区之间流转的货物,企业同样不承担相关税费;在综合保税区内进行交易的企业不征收增值税和消费税,实现了减缓纳税和降低税费的目标。其次在贸易及生产政策方面:综合保税区内企业在开展境外贸易的时候取消了进出口配额制度,大幅度减少许可证管理;在综合保税区内开展加工的企业对于进口的材料型产品或半成品可委托区外企业加工,激发了企业活力,实现了综合保税区区内、区外的联动。最后,在外汇管理政策方面:综合保税区内企业结算可使用外币结算,区内企业向区外境内企业支付结算也可以直接使用外币结算,进一步放松了外汇管理。

三、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转型升级步伐

截至2018年底,全国已批复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共计140个,其中综合保税区96个,占比约68.6%,同时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在海关特殊监管区的推动下稳步高升,更加突出了综合保税区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新颁布执行的21项改革举措将进一步释放企业产能、促进境内销售、推动高端产业的研发创新,增大对期货交割、租赁业态、跨境电商的支持发展,促使综合保税区立足于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加大高端产业的培育,改善区内的营商环境,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力、企业信誉、资金储备方面的不足,更加突出综合保税区的竞争优势。

结合文件政策,国家对综合保税区提出了加工制造、研发设计、物流分拨、检测维修和销售服务中心等“五大中心”的重新定位,同时推动各地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等向综合保税区的“升级”工作。目前杭州、上海、深圳、天津等地区充分利用综合保税区政策、功能、效率的叠加优势,重点着力培育出新的高端研发制造产业、现代综合服务业,促使综合保税区进入了新的高质量稳定发展阶段。

四、以“自贸”政策进一步增强综合保税区新型优势

随着中国经济加大与世界接轨的力度,自由贸易试验区已在全国多个城市落地开花,上海、天津、大连已经成为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员,结合保税港区的定位与发展,上海港已定位为“国际航运中心”,天津港定位在“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大连港定位于“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后续也将在自由贸易试验区上获得更大改革的自主权。国务院文件已经提出了支持综合保税区率先全面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中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相关的改革试点经验,全国综合保税区的企业可同样享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优势政策,这将全面激发中国对外贸易的活力。

综合保税区借助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的支持,即可面向两个市场开展更加开放的国际贸易,对于综合保税区内生产加工、出口及转口贸易等类型的企业发展都具有更大的刺激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区内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高附加值产业的培育,有利于国内当前产业单一、效率低下的区域向高端密集型产业布局。

五、探索特色型综合保税区创新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增长

目前国内各地区综合保税区均隶属于各地区管委会、海关等政府机关,由地方政府主导开展招商引资、园区运营、报关通关、检验检疫等工作,对于一省范围内多地建设运营综合保税区而言,往往存在一定因招商引资而产生的内部竞争,在面对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转型升级的浪潮中,未来同质化竞争的问题会更加严峻。在当前的形势下,各级政府既要充分利用好国家政策,也要根据综合保税区所处的不同的地理环境、营商环境、产业基础等要素进行综合保税区内产业结构合理布局。

从近年来全国港口资源整合的角度来看,山东、浙江等地区已经完成了省内各大港口资源的整合工作,对各大港口进行合理的重新定位,全面提升了运作能力,实现了资源的整合效果。在综合保税区升级整合的整体思路中也可以借鉴港口资源整合的成功经验,对区内土地资源进行科学规划,按照地区地点,设立以产业为导向的“特色”型综合保税区。例如依托港口码头岸线等资源的区域,可以设立“海洋型”综合保税区,重点发展海工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等具有“海洋”属性的高附加值产业;依托机场空域资源的地区重点发展以通用航空、电子商务等产业为主导的“航空型”综合保税区。

六、结语

综合保税区是支持和促进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必要环节,依托国务院支持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及综合保税区“五大中心”科学定位,是支持和促进国内当前海关特殊监管区转型升级进一步发展的战略举措,是将国内各地区辐射全球促进发展的重要契机,是推动实现国内进一步开发开放,与世界接轨的新引擎、新动力,为实现综合保税区进一步具备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的政策优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周超.内陆型综合保税区发展规划及物流监管模式初探——以无锡高新综保区为例[J].中国商论,2019(21).

[2]张建中,赵子龙,乃哥麦提·伊加提,李淳综合保税区对腹地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极化效应”还是“涓滴效应”——基于2011-2016年32个综合保税区数据的实证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9(9)

[3]陈娇娇.成都综合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升级的管理体制与政策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16

作者简介:崔贻竣(198 8-),男,天津人,经济师,硕士,主要从事经济研究。

猜你喜欢
政策支持海关监管
进境电子商务监管模式研究
国内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政策支持研究
新能源公交车辆发展的政策支持及使用管理
上海港国际中转集拼业务创新试点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关监管服务改革创新研究
加强海关监管质量体系建设的对策研究
自贸区专栏 试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关监管的法制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