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以大数据为基础的银行内部审计分析

2020-06-11 00:36闫洁
现代经济信息 2020年7期
关键词:大数据分析

闫洁

摘要: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银行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必然趋势,只有积极探索大数据技术同内部审计之间的关系,才可以为内审工作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大数据;银行内部审计;分析

“大数据”的概念最早于20世纪90年代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其特点是拥有巨大规模的信息量、丰富的数据信息内容、可以快速收集与处理信息。当前,大数据对于人类的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样,由于银行内部的信息数据量正在不断递增、审计类型变得更为多样化,因此,银行内部审计也将会有所改变,从而帮助银行正确看待审计结果。不过,伴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全面普及,对于银行内部审计的发展而言,既带来了机遇,也存在着挑战。

一、大数据技术对传统审计造成的影响

(一)持续性审计的重要性得以显现

相关部门在评判审计工作的质量时,其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即是持续性。以大数据时代为背景,审计部门在大数据技术的帮助下,可以对机构及业务保持长期性关注,而内审单位也可以借助该项技术对集团内各部门所存在的风险予以全面了解,并以此促使内部审计部门在企业经营管理环节中对所出现的风险变化给予高度关注及快速应对。

(二)审计作业模式产生变化

依靠大数据技术对于信息挖掘、分析与运用的能力,将会改变以往的审计作业模式,从而提高审计工作的速率与质量,对传统的审计模式产生较大的影响。审计工作从原有的对单项业务的直线风险进行识别,转变为借助大数据技术实现风险的全面识别,而审计范围也在逐步扩大,从抽样审计变为全面审计。

二、大数据时代下银行内部审计受到的诸多挑战

(一)风控能力

伴随着银行信息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银行里的各项业务流程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优化,同时,风险监督与管控的范围也在进一步增加,涵盖了各境内外机构、集团及其下属子公司的多项业务,银行的风控逐渐呈现出了动态化、广泛性、复杂性的特征。针对银行的内部审计来讲,过往使用的抽样与静态分析已经难以精准察觉到各类异常和风险行为。因而,银行为了改善这种现象,需建立起一套以海量数据信息相互关联、实现动态分析为基础的内审体系。同样的,我国当前推行的内部审计,也应当变为视风控为导向,数据分析为根本的新的审计工作方法,并且要构建一套可以包含集团业务全量数据的审计模式,借以增强内审的工作效果。

(二)信息的处理与驾驭能力

银行在实行信息化建设后,各项与经营和风险管理有关的活动均通过数据信息流的形式得以展现,这种方式消除了以往在银行各部门之间所存在的信息壁垒,为银行的高层管理人员制定相关的管理决策时,提供了大量的可供参考的数据。银行的内审可以以银行巨大的信息流平台为基础,从而开展后续的数据挖掘、收集、处理与分析等相关工作。且由于时代的进步,银行内部審计也应当从以往的经验型审计转向更为科学、合理的数据审计,此时,相关人员是否可以充分利用海量的信息数据,成为评判银行内部审计是否可以高效进行的重要性因素。

(三)提高服务价值的要求

考虑到银行所处环境的变化,其自身的经营业态也变得更加复杂,当前的单一风险报告模式已经难以满足银行各方的治理需求,各方对于风险报告的要求变得更为全面化、关联化等。以大数据时代为背景,银行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需对海量的信息数据加以分析和研究,进而立足于较高层面和更加开阔的视角对银行的审计工作提出更具战略性、价值性的审计意见。由此可以看出,内部审计正在朝着为银行的相关管理者提供高附加值服务的方向发展。

三、大数据时代对于内部审计所提出的要求

(一)借助大数据技术提高审计的能效

立足于大数据时代下,内部审计应当借助各项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对繁多的信息数据开展深入的挖掘与分析工作,并在此过程中对各项数据加以分类和描述,然后依据这些数据做好有效的预测工作。同时,银行要积极建设可以同大数据时代的信息特点相顺应的内审分析与预警机制,以期可以对自身的经营管理数据采取有效的加工和处理。银行在内部审计的关键性领域,借助数据深掘算法,可以构建起一套流程更为全面、覆盖面更广的内部审计分析制度。同时,银行还可以将内审模型化,继而有效提升审计结果的准确度。此外,银行在日常的工作流程中要多多使用系统平台进行监测与预警,采用预先设立科学性参数和筛选出需进行日常监控的环节的方法,进而提高大数据利用时的有效性和内审的能效。

(二)改革审计作业模式

由于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银行的各业务系统与管理系统之间出现了数据大量集中、数据量增长过快的现象,并且,银行的各项传统业务信息基本都已实现电子化,这就使得内审工作有必要改革现有的审计作业模式,需以内部控制测评机制为根本,借助将各项电子化的业务数据进行转换、分类与整理等步骤,进而完成数据式审计。这样以来,可以使得内审服务同业务需求更加匹配,得以及时预警潜在的风险,以此完成零距离的风险识别工作。

银行创新审计作业模式的主要步骤如下:第一银行在自身的内部审计工作中,需做好对审计数据的分析与整理工作,并从中选择出可疑的线索和相关的分析结果,将二者视为数据式审计需要解决的问题,借以提高审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第二银行应当严格遵守审计的各项流程,设立与自身内部审计相关的机构和人员岗位,改变以往的审计部门设立模式,致力于消除不必要的内部流转环节。第三银行将大数据的审汁检测与分析工作看作是自身的审计核心,需加强相关方面的工作力度,可以以现场审计作为辅助,从而在大数据时代下大幅度提高对于数据信息的利用率,并同时降低审计耗费的成本金额。

(三)提升审计结果的可利用性

在大数据时代的影响下,丰富的数据信息促使人们的思维逐渐开始发生转变。就内部审计而言,银行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传统模式中对核心业务的重点审计方式,这种方式除了不符合企业的审计需求,还不能满足风控的需要。由上文所述可知,应在银行中构建起一套以海量数据信息相互关联、实现动态分析为基础的内审体系。现如今的银行内部审计需树立视风控为导向、数据分析为根本的新的检测形式,借用大数据技术使审计抽样变的更具针对性与有效性,通过全量数据审计的方法揭露出银行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风险隐患,继而提升审计结果的可利用性。

四、大数据时代下内审工作的改善措施

(一)提高风险意识,充分认识到大数据对于内部审计造成的影响

基于大数据时代,银行的内审方式也由以往的周期性审计演变为持续性审计,审计的抽样方式也变得更具系统化、模块化以及信息化,最终形成了全量数据模式。当前,对于审计结果的作用而言,在保持其基本作用的前提下,应着重提高审计结果的预测性。同时,银行的各位工作人员从自身出发,应当增强风险意识,提高大数据对于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为了维持银行的可持续发展,管理人员还应将审计工作纳入进银行的战略发展规划中。

(二)做好信息化审计人才的培养工作

大数据时代对于银行的内审人员在处理信息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而且,大数据的特点之一即是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深入的挖掘与分析。因而,在大数据时代下,银行需对内审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开展有针对性的培养工作,促使审计人员可以立足于更高点进行工作,从而帮助银行规避各类潜在性的风险。各位内审人员除了具备良好的风险观察力与风险嗅觉,还要拥有良好的风险识别能力。伴随着信息量的不断增加,审计人员只有充分掌握数量经济学理论及相关分析基础,才可以做好内部审计工作。

五、结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对于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而言,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银行只有做好内审工作,才可以助力自身的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陶少卿.大数据时代下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探讨[J].现代商业,2014(30)

作者简介:闰洁(198 2-),女,内蒙古包头人,中级经济师,硕士,主要从事银行审计研究。

猜你喜欢
大数据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100例分析
在线教育与MOOC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