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优质软米产业健康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

2020-06-12 02:53余选礼王白昌杨荣教
云南农业 2020年5期
关键词:贡米德宏优质

余选礼,王 白,王白昌,杨荣教

(德宏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云南芒市 678400)

结合德宏优质软米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产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优质软米在新品种选育、品种提纯复壮、良种繁育、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稻谷深加工工艺等方面的建议及对策措施,呼吁科研部门及加工企业开发优质软米产业,推进其健康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德宏州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云南省西南部,属南亚热带季风,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四季常青,年温差小,日温差大的气候特点;全州坝区海拔800~1000 m,年降雨量1400~1700 ㎜,全年日照时长2453 h,年平均气温20 ℃。4—10月全州月平均气温为22.5 ℃,非常适宜水稻的生长发育,因此当地素有“芒市谷子遮放米”的赞誉,“遮放贡米”在海内外也享有盛名。经过多年的发展,以“遮放贡米”为代表的优质软米被评为云南“六大名米”之一,是德宏人民主要种植和消费的粮食作物之一。加快优质软米产业的研究与发展,不仅可以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且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民族团结、乡村振兴、确保粮食安全、维护边疆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发展现状

(一)优质软米种植面积保持稳定,农户增收明显

近年来,德宏经济作物发展迅速,水稻的比较效益偏低,全州水稻种植面积呈逐年缩减趋势,而优质软米在当地加工企业订单种植收购的带动下,种植面积基本保持稳定。据统计:2018年,全州水稻面积为5.87万hm2,较上年减少2.5%,但各类型优质软米种植面积持续稳定在2万hm2以上,占全州水稻种植面积的32%,总产量12万 t,占水稻总产的30%。其中以“遮放贡米”为主的滇屯502等优质软米订单收购面积达3500 hm2,总产量2.25万t,总产值9675万元,辐射带动种植户人均增收331元,经济效益显著。

(二)种植品种多样化,产品满足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

目前,德宏优质软米品种主要有毫木西、毫目细、毫秕、毫安弄、黄板所等遮放贡米古老品种,由于产量较低,主要为满足对稻米消费要求较高人群的需求,与加工企业签订订单合同后小面积种植,用于开发“有机贡米”高端产品。滇屯502、滇陇201、滇瑞408、盈香1号等“遮放贡米”品牌米品种,主要为加工企业订单种植,企业收购后加工成以“遮放贡米”品牌为代表的大米满足本地及省内外市场需求;德优8号、德优16号、德优12号等“遮放贡米”品牌系列品种,由于产量较高,种植面积较大,口感比较符合当地居民大众化稻米饮食习惯,因此,大米主要满足本地居民的需求,外销量相对较小;小红软米、紫米、红米、特软米等品种也有零星种植,该类型米在外地市场备受青睐,主要为加工企业开发特色米、保健米等,产品销往外地市场。

(三)龙头企业实力增强,产业化开发势头正旺

近年来,由于政府持续加大对地方稻米加工企业的扶持培育力度,德宏已涌现出一大批优质米加工企业。据州粮食局统计:2017年末,全州注册大米加工企业已达95户,日加工能力达6000 t以上,品牌上除提升了“遮放贡米”这一最具影响力的传统贡米品牌外,还先后创立了“小毕朗”“小匡”“福睿”“古粟”等多个初具影响力的大米品牌,市场上不同档次、不同包装规格的大米均有销售,满足了不同消费人群的需求。其中,德宏遮放贡米集团公司作为优质软米产业化开发的龙头企业,已成为集种植开发、加工、养殖、销售为一体的现代股份制企业。公司采取“公司+科技+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进行产业合作开发,真正健全了企业、合作社、农户在产业发展中的利益分配机制,推进产业稳步发展。“遮放贡米”商标被评定为“云南省著名商标”;遮放贡米先后获“云南六大名米”“中国最好吃大米”等殊荣。通过多年努力,公司生产的产品已面向全国各地销售,产品也从单一的优质米加工向有机米、保健米等精深系列产品转化,且“遮放贡米”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愈来愈大。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突破性强的“遮放贡米”品牌米替接性品种

由于育种科研单位及种业企业的创新质量不高,新选育的品种突破性不强,近年新选育的品种虽然有20余个,但都达不到“遮放贡米”的品种要求。而滇屯502、滇陇201等主推品种自1982年选育成功以来,就一直作为“遮放贡米”主打品牌米品种种植,至今已30余年。由于种植时间长,种性退化严重,抗病性减弱,很难保证其真正的贡米品质要求,急需科研部门选育出符合品质要求的替接性品种,以促进“遮放贡米”品牌米品种的更新换代。

(二)品种提纯复壮及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

德宏州种植的优质软米品种均属于常规稻品种,一是由于种子销售利润较杂交稻种子低,种子企业在品种提纯复壮及良种繁育方面经费投入不足,对品种提纯复壮要求不严,不按品种原有的特性去选择,甚至不同种子企业生产的同一品种,在产量、品质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二是农户自身观念上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常规稻可以留种的意识,生产中自留、相互串换种子等现象十分突出,导致品种种性退化、种子混杂等问题频频发生,种植后品种本身潜力没能得到充分发挥,每公顷平均产量仅为6000 ㎏左右,总体产量偏低。

(三)优质软米集中种植区域化肥农药施用量大

一是由于近年来德宏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开发冬季甜脆玉米、冬马铃薯、冬春烤烟等施肥量较大的经济作物,部分区域甚至在水稻收获后连续种植二季,为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导致冬季作物收获后土壤中残留肥料较多,种植常规优质软米过程中,农户仍采用重施基蘖肥的传统施肥方式,造成水稻前期肥料过剩,大量肥料流失,化肥利用率不高,增产增效不明显;二是由于“遮放贡米”主打米品种滇屯502、滇陇201等由于种植时间长,抗病性较弱,易感稻瘟病,在大面积种植区域,农户虽然防治稻瘟病的意识较强,但缺乏一些专业理论知识,多数农户不注重在稻瘟病易发阶段集中用药防治,而是从水稻移栽活棵后就开始盲目喷药,整个大田期间喷药多达8次,且用药量较大。由于盲目的大量施用化肥和喷施农药,不仅造成种植成本的攀升,而且使稻米产品质量安全受到威胁,造成环境污染,违背了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

(四)深加工企业少,品牌的影响力小

目前,德宏州大米加工企业多达95家,但除了遮放贡米集团公司、德源粮油公司等少数几家公司规模较大、产品品牌知名度较高、影响力较大一些,而且开始探索稻米深加工工艺,综合利用谷壳、米糠、碎米等副产品,提高加工综合效益外,其余加工企业相对规模较小,产品主要仍以加工大米为主,稻米副产品综合利用率不高,效益低下。在品牌上除了传统的“遮放贡米”外,虽然也新增了多个与企业相应的贡米品牌,但品质参差不齐,影响度有限,市场竞争力弱,对优质软米产业发展不利。

三、对策措施

根据德宏优质软米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深入推进农业供给测结构性改革,加快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增产增效目标的实现,提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多方协同合作,建立优质软米从品种选育、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的技术研发体系的建议,促进德宏优质软米产业的稳步发展。

(一)强化新品种的选育

育种单位应以地方优质软米品种资源为基础育种材料,积极引进国际水稻资源材料,加强育种材料的挖掘与创新利用,开展育种攻关技术协作,充分应用现代育种的先进技术和手段,参考滇屯502、滇陇201等传统优良品种的品质及外观商品性指标,重点争取在品种的抗病性、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等方面取得大的突破,尽快选育出加工企业急需的贡米品牌替接性品种。

(二)加强品种提纯复壮及良种繁育

对常规优质软米水稻品种而言,要保持品种原有的品质特性,做好品种的提纯复壮及规范的良种繁育工作至关重要。一是在开展品种提纯复壮工作时,要严格按照品种原有的特征特性等指标进行选择,避免盲目倾向选择大穗、早熟株等而改变了品种原有特性,进而影响到产品质量;二是种子管理部门要督促种子生产企业建立规范的良种繁殖基地;三是科研部门应积极与企业建立技术服务关系,必要时为企业提供合格原种或原原种,积极为企业提供种子生产、加工、包装等相关技术指导及技术咨询服务;四是推广部门要积极引导农户选择合格种子,尽量减少自留种、串换种的种植面积,确保优质软米高产稳产及商品品质的稳定。

(三)开展优质软米减肥减药提质增效试验研究及应用

针对本区优质软米生产中存在化肥农药施用量大,利用率低,生产成本高,而且影响稻米品质及污染环境的问题,科研推广部门应在优质软米集中种植区域设点开展相应的试验研究及推广应用工作,并结合试验研究结果,采取举办示范样板、集中培训农户、发放技术宣传材料等措施,把减肥减药等实用技术措施在产区逐步推广应用,确保优质软米优质高产、节本增效,为加工企业提供充足的优质原料,为“遮放贡米”提供品质保障。

(四)积极探索“特色米+鱼”生态种植模式

近年来,种植水稻与种植其他经济作物相比,比较效益偏低,农户种植水稻的积极性有所下降,水稻种植面积不断下滑。因此,为稳定优质软米种植面积,科研推广部门及加工企业可结合市场需求,积极探索“特色米+鱼”“特色米+蟹、虾”等生态米生产方式,采取“公司+技术+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一方面抓住外地市场对红米、紫米等特色米的青睐,积极发展特色米订单种植生产,巩固或创立新的特色米品牌,提高稻谷自身产值;另一方面通过发展稻田养殖,实现稻鱼共生,一水两用,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提高稻谷品质,增加稻田综合产值,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稳定优质软米种植面积。

(五)完善企业深加工工艺设备

加工企业应积极争取政府的政策及财政资金支持,新建或完善深加工设备,研究或引进大米深加工工艺,在以加工精米为主的同时,一方面积极探索开发“速煮米”“方便米饭”“米糕”“米粉”等新产品,以满足市场对稻米饮食多元化的需求;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创新谷壳、米糠、碎米等副产品在酿酒、养殖、医疗药品、保健品、建筑装潢材料等方面的综合加工工艺,开发新产品,进一步提高稻谷加工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率。

四、产业展望

优质软米产业是德宏州比较重要的传统特色产业之一,加快研究使其稳步健康发展,以符合德宏农业加快产业建设促进农民增收的发展思路,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及生态效益。针对该产业目前面临的问题,积极争取政策及相应的财政资金扶持,重点在品种选育、良种繁育、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加工企业扶持培养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有效调动农户的种植积极性,稳定优质软米种植面积,不仅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加工企业创收盈利,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而且对提高大米产品质量安全,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德宏大米知名度,保护生态环境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贡米德宏优质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德宏 生态摄影“朝圣地”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优质父母”不能靠培训速成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大滇西旅游一线6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德宏
中缅胞波情 共饮一江水 德宏中缅胞波狂欢节
共饮一江水葫芦丝独奏
贡米:两点之间,曲线最短
万年贡米:“一粒稻米”的富民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