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

2020-06-12 03:27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芹洋中心小学占奶生
天津教育 2020年14期
关键词:法律法规法治道德

■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芹洋中心小学 占奶生

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时代的到来,这些条件都大幅度地促进我国各方面整体发展。当前,政府正在努力地将我们国家建设成一个有法制、讲道德、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由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安排,就要求教学内容中始终贯穿优良传统文化,通过这样的教学,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道德素养的人。在对学生进行道德素养培养的同时,教师需要对学生不断地渗透关于道德的相关知识。通过列举相关法律条文,并且教师以生活中的事情作为例子,帮助学生对法律的理解和学习。通过将道德与法治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成为一个讲法、守法的青年。

一、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教学需要家庭、社会、学校的共同努力

新课标中有关于学生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明确要求,新课标指出,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讲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时候,同时需要帮助学生理解和建立起对法治的意识和观念,初步树立起民主意识和道德意识。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课堂上应有意识地将道德与法治教育相结合起来,在法治讲堂上,教师应都积极地向学生渗透相关法律内容和条

例。例如,在2016年举办的“爱家乡,做守法公民”的主题教育公开课中,在《请到我的家乡来》《我是共和国的小公民》《法律护我成长》等实践教学课程当中,教师就积极地向学生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环境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从学生角度出发,以学生身边事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体会。例如在小学五年级《我为祖先而骄傲》一文中,讲到中草药的保护,教师可以借助这一话题向学生渗透中国中草药保护相关法律条例。同时,学校可以每一学期定时邀请当地公安部门,法院青少年庭,司法所等进入校园中,为学生开展法律知识科普讲座。通过社会与学校相互辅助与配合来更好地宣传道德与法治,通过学生向社会广泛宣传,让群众支持学校普及法律工作。

二、道德与法治教育需要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相结合

在向小学生传授相关道德与法治的内容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来讲解,法治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教师应不断地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使用法律保护自身权益能力。在小学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一书中,教师可以将书本上的图片绘制成小视频,通过播放视频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讲故事,开展交流讨论会议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懂得书中具体介绍的相关宪法法律法规。同时,教师在对课程内容设计过程中,需要让学生也积极参与到课程内容的讨论中来,让学生自行分享生活经验,让同学一起分析其中包含的法律法规。在学习四年级下册《绿色小卫士》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享关于生活中绿色环境的保护故事,让学生自行对其中的是非黑白进行判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谈论国家建设卫生城市的前后,身边的环境发生什么变化。很多老城乡地区在建设国家级卫生城市之前普遍表现为脏乱差,而在国家进行大力整改和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之后,城市和乡镇的面貌焕然一新。教师可以通过对身边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三、道德与法治的课堂需要注意情景的创设

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愉快地接受课程内容,就要求教师能够在课堂上为学生创建一个实时的课堂情景,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法治的情景,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带入真实的情景中去,让道德与法治在学生面前生动地表现出来。

以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一课来说,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景,模拟一个班级的电视节目,让学生自己担当主持人,在对“热心观众”接通连线和“观众”留言过程中,发表“主持人”的看法,总结班级和生活中一些现象,提出自己的意见,将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实际通过教师创建情景相结合起来,使法治教育在情境当中得到延展。

而对于前几年“火热”的话题——老人摔倒该不该扶,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自行扮演摔倒的老人,旁观的路人,扶起老人的热心人,通过模拟老人摔倒之后,社会上的人是怎么做的,热心好人是怎么做的,最后发生什么,在模拟场景表演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具有引导性的问题。比如,如果你在生活中碰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选择,扶还是不扶,是选择道德还是选择保全自身,是否还有在选择道德的同时也能保全自身的方法,这其中又渗透着什么样的法律法规。在真实场景还原之后,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到什么是道德,什么是法治,以及这两者之间的关联。

再者,在四年级下册《面对欺负和威胁》一课当中,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就向学生讲述近几年来,校园暴力事件愈发频繁,而校园暴力中,施暴者往往认为自己是在开“玩笑”,但是在这样的“玩笑”背后,被欺凌的学生得到的可能是一辈子的伤害,这种伤害不仅仅停留在被欺凌学生身体上,更是停留在被欺凌的学生心理上,随之而来的是很多心理问题,比如自闭,抑郁,甚至产生自杀倾向。身体的伤害可以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愈合,而心灵上的伤害,是一辈子烙刻在心底,不能抹去的。为了让学生了解校园暴力事件背后的严重性,教师同样可以用教学设备中的多媒体,播放相关校园暴力新闻报道视频,让学生切身地感受到校园暴力带来的不良影响,以及受到校园暴力之后,被暴力的学生会发生什么样的心理变化。

在前导课程结束之后,教师将核心内容分成两个方面:一是,遇到校园欺凌怎么办;二是,保证自身的权益,让学生在课堂之上自由讨论这其中的解决办法,同时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相关法律法规,使学生学习和认识到,在自身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受到侵犯之时,应该如何请求帮助,如何利用法律手段保全自身,使施暴者受到法律制裁。

四、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需要善于借助于多媒体的教学设备

在当今信息时代,多媒体已经走入课堂,教师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充分利用相关配置来进行法治与道德相关教学,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图片、展示相关文字,声情并茂地向学生讲解相关法律法规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准备相关导学和授课的具体内容,借助多媒体方式来呈现,使课堂内容更加直观化、生动化、形象化。比如在学习相关未成年人保护法过程中,教师可以截相关图片,剪辑相关视频,在课堂上作为前导内容,带领学生观看和感受,了解未成年人在生活之中都会受到一些什么伤害,这些伤害对未成年人心理造成什么样的影响。通过前导课程的导入,带动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前导课程结束之后,教师再向学生介绍相关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条文,通过如此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相关法律法规的理解更加透彻。

五、结语

学生良好素质的养成,不是一时半会的事,这是教师、学校、社会、家庭几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道德与法治新世界已经到来,在进行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的培养课程中,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都要不断地向学生渗透相关法律法规,帮助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利用好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猜你喜欢
法律法规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7月起将施行新的法律法规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法律法规与民生新闻
海外房屋出租市场法律法规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最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文件提要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