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之我见

2020-06-12 11:35武赞宏
学周刊 2020年18期
关键词:学科整合高效课堂信息技术

武赞宏

摘 要:当前,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并且通过其自身优势在影响甚至改变着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积极改变教学思想,调整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开展教学是大势所趋,所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需要进行整合,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教学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整合;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18-002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8.010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在改变着生产和生活的同时,也在影响着课堂教学。在信息技术走进课堂以来,它大大促进了教育发展,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和内容,同时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科学手段。为了顺应历史潮流,我国已经有计划地把信息技术推进到课堂,在培养学生学科知识和提高学生学习技能的同时,也在影响着其他学科。而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转变思想,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服务好各学科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因此把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整合起来成为当前我们面对的重点问题。当然各学科有自己的内在特点,学生情况也是有区别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最终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更好地发挥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笔者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现就本人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浅见。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内涵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信息技术已经普遍地进入了课堂教学,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或者整合到一起,成为新时期课堂教学的新要求。但是对于这一问题,很多人的认识往往停留在表面,即在学科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用多媒体来呈现学科知识。实际上,这是对此项内容的片面理解。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需要的是在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能够融入信息技术,即把教师的备课、教学目标的设计、课堂教学流程和教学方式真正地融入其中。这种融合不是简单叠加,而是结合各自特点,优势互补,最终优化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便于学生参与其中,辅助学生在课堂上的体验、思考、争论、质疑,帮助学生真正有效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重视过程体验,从而实现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效落实,这样才能够真正落实我们打造高效课堂的目标要求,真正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实际上,随着我国教育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对于人才需求的新变化,已经明确了当前教育的方向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即学生适应其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对当前素质教育目标的进一步发展,为当今的育人指明了方向。信息技術作为一项基本技能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把信息技术和学科学习结合起来也符合学生学习成长的内在需求。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在教学工作中表现

(一)学科教学的演示工具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的要求是要尽量打破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尽量灵活多样地给学生呈现所学,而信息技术是多样化给学生呈现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日常教学中教师用得最多的工具。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所面对的学生实际,来编辑设计PPT课件;在其中也可以把相关的资料融入其中,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开拓视野,把所学通过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给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丰富教学资源的生成

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对于各学科教学来说,更加强调的是学科素养的培养,是在原有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这意味着仅仅依靠教材和课程标准难以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需要,要对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同时,教材中的一些知识理论性强且较为抽象,这需要具体化、完整化地给学生呈现知识,这对学生理解和消化知识都有很大的帮助。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把各种相关信息进行搜集和整合,特别是学科前沿知识及时渗透其中,既能够辅助学生有效学习,还能够开阔视野,调动学生兴趣。

(三)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需要转变角色,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如Ipad技术支持下的翻转课堂,教师可以把相关学习资源推送给学生,让学生在各种资源的辅助下自己开展独立的探究性学习,并结合个人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资料,在情境中去体验,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四)新知识的构建

信息时代学生的学习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把信息技术和学科学习整合起来,能够帮助学生对于相关信息内容进行整合、选择、提取,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有效信息。这样,学生能够在收获新知识的基础上,逐渐消化知识,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效策略

信息技术是当前各学科教学的重要载体。应用信息技术能够很好地辅助教学,提高实际教学效果,但是需要有效整合,优化使用效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结合学科特点,适当进行知识整合与延伸

从现在学科教学来看,教材是教师进行学科教学的重要载体,但不是唯一的依据,特别是目前还存在着一标多本的现实,意味着必须要把教学视野放宽,对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例如,数学学科本身较为抽象且逻辑性较强,信息技术能为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计算工具的认识”这节课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查阅从古至今有什么样的计算工具。学生从最初的算盘说起,一直说到了现在高科技的计算机,通过动手动脑在体验中感受知识,最大限度地开阔了自己的眼界。这是学生的一次自我教育的过程,也深化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认识。

(二)运用信息技术,拓展广阔的学习空间

学生的学科素养的培养,既需要课内知识的积累,也需要和课外知识的联系。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大语文观的概念,要求学生要在教材的基础上适当地进行阅读、写作的拓展,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来丰富学习资料,进而自身的语文理解能力。例如,我听课时听到这样一则教学案例:教学内容是《观潮》一课,这是一篇浅显的游览性课文。学完这篇课文后,学生对钱塘江大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渴望走出教室,去欣赏一下传說中的钱塘江大潮。这时,教师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材料的搜集整理,举办一次有关钱塘江的展览。学生课下就会利用各种平台来查找相关资料,这既丰富了知识,也寻找到了语文学习的兴趣。

(三)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

学生是学科课堂教学的主体,必须要让学生动起来,这样才能够实现被动的“要我学”到主动的“我要学”的思想转变。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设计,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唤醒和鼓舞,激发学生内驱力。例如,我校教师在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再现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步步长出来直到死亡时的生动情景,先是一张“嫩绿的叶子”的景象,再是“叶子变成深绿,叶片底下长出细丝”。最后,“细丝逐渐长粗抓牢墙壁,有的细丝如果抓不住墙壁就会慢慢枯萎死亡”,引发学生在感性认识基础上进行观察,通过品味关键词语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理解爬山虎的脚长出的不同阶段与过程,使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得以提高。

(四)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是学生能够成为学习主体地位的最好体现,但是学生因为自身知识面和学习能力的局限性,在自主学习方面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学生最习惯查找资料的途径就是网络,离不开信息技术的辅助。结合学生的特点,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具体的素材,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自己去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现实意义

当前的素质教育下,能力培养是其重要内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对于培养学生能力,进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是非常有帮助的。

(一)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更多的是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学生学习知识最终是为了解决新的问题,这就需要培养学生获取、提炼、应用信息的能力,实现自主学习的有效提升。把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就能够使学生独立地去有效开展自主学习,这样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无形中提高了学生能力。

(二)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是信息社会对我们的基本要求。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迎合了时代的要求,在培养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态度上有重要意义。这种整合,使得学生具有主动吸取知识的要求和愿望,并能付诸日常生活实践,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自我组织、制定并实施学习计划,能调控学习过程,能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估。这无疑在学习方法上进行了一种革命式的变革。达不到这样的要求就跟不上形势的发展,甚至如何生存都将成为问题。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强调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而应该倡导一种观念。台湾学者徐新逸教授说过:“信息科技可以是一个工具、一位助手,却不能取代教师的地位而成为教学的全部。只要教师能抓住学科内容的重点,以最适当最有效的方式传达出来,其实最简单常见的Word和PowerPoint,就可以做出很有效的教材,达到所需的学习效果。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同样的教材,不同背景和特质的教师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与互动,就可以赋予教学与学习不同的生命力,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这也是教育可称为一门创造性艺术的迷人之处。”

就目前来看,把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相整合已经是大势所趋,当然他们的整合和融合也给学科教学提供了新的天地,对于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开拓学生视野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助力。教师要应时而上,积极研究学科间的整合,从而不断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余胜泉,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张敏霞,苑凤仙,冯涛.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5).

[2]苗逢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转折期的教师专业成长[J].信息技术教育,2005(9).

猜你喜欢
学科整合高效课堂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物理教学
深化课改的五个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