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馆员学科背景与职业成长关系探析 ??

2020-06-12 11:37唐惠燕
新世纪图书馆 2020年4期
关键词:多样性图书馆

唐惠燕

摘 要 馆员能力要求是现阶段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的重要因素,而学科背景是馆员能力的重要方面,从学科背景视角关注馆员职业成长和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都有积极的意义。搜集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近10年成果产出中馆员及其合作者的学科背景信息,利用生物多样性方法和CiteSpace工具深入分析不同学科背景馆员的成果产出和合作状态,探讨馆员学科背景和职业成长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68名馆员的学科背景共包含28个一级学科门类,人文学科、农业相关类和图情学科是主要学科背景类型,不同学科背景馆员之间科研合作广泛,最高合作强度8次,平均合作强度1.5次,图情学科背景是科研产出的重要因素和科研合作的重要对象。相对来说,在行业性高校图书馆,图情专业背景与行业背景相关的多学科背景馆员成长更为有利。

关键词 图书馆 馆员合作 学科背景 多样性 馆员成长

Abstract The requirement of librarians ability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improve the service level of library at present, and the subject background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librarians ability. It is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fessional growth of librarian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library talent tea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bject background. This paper collects the subject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f librarians and their collaborators in the achievement output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Library in the past 10 years, analyzes the achievement output and cooperation status of librarians with different subject background by using biodiversity method and CiteSpace tool, and probes in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ject background and professional growth of libraria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cademic background of 68 librarians consists of 28 first-class disciplines, and humanities, agriculture related disciplines,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disciplines are the main types of academic background. The research cooperation among librarians with different academic backgrounds is extensive, with the highest cooperation intensity of 8 times and the average cooperation intensity of 1.5 times. Library information discipline background is an important factor of scientific research output and an important objec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cooperation. Comparatively speaking, in the professional university library, the librarian with multi-disciplinary background related to the professional background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is more advantageous to grow up.

Keywords Library. Librarian cooperation. Subject background. Diversity. Development of librarians.

近些年进入图书馆工作的博士、硕士,由于职业成长过程中缺乏系统规划,找不到方向,往往通过各种机会转聘,没有机会出去的馆员也因为缺乏业务骨干指导和培育,流于常规工作,职业发展不尽如人意。众所周知,图书馆馆员的能力水平决定着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因此各种不同学科背景馆员在图书馆的发展情况,以及他们对图书馆的贡献和影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因为馆员学科背景的多样性在丰富图书馆人力资源配置的同时,从整体来看,也对馆员的职业成长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此外,学科背景是合作中的重要因素,哪些学科背景馆员更易合作也是重点探讨的一个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目前研究学科背景对馆员发展的相关论文非常少,因此本文拟通過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2009—2018年近十年科研产出中馆员学科背景的相关信息及其学科背景间的相互合作情况,对馆员学科背景与职业成长的相互关系开展研究分析。

1馆员队伍学科背景多样化现状

图书馆是一个不断生长的有机体,古代以收藏保管为主,现代则以读者为中心。图书馆的服务始终围绕资源、空间、设施、人员和技术等方面展开,只是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极大变化[1-2]。2015年,美国有1500多所图书馆签名参与“图书馆转型”运动,推动图书馆从“用户为中心”提供高品质服务的理念到“转向外部”,积极关注和参与社区或校园的整体发展[3]。而图书馆理念不断变迁的同时,对馆员的要求越来越高。美国高校图书馆非常重视专业馆员的图情专业教育,图书馆从业经验是招聘专业馆员的重要条件,美国的专业馆员须在美国图书馆协会认可的学校取得图书馆学情报学硕士学位,对于专业馆员来说,图情学科背景是一种准入基础条件[4]。近年來,随着知识服务、学科服务等工作的不断推进,国内高校图书馆开始按各自不同的工作需要招聘馆员,导致馆员学科背景呈现多样性的趋势,其中具有理工农医、人文社科等大量专业背景的人员进入图书馆。据调查显示,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2007—2016年间有成果产出馆员学科背景包括27个一级学科门类[5];2015年郑州大学171名馆员包括47名图情专业背景,占比27.5%,26名计算机专业背景,占比15.2%,其它专业学科背景98名,占比57.3%[6]。在《2018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图书馆发展报告》中已有关于图书馆人力资源情况的数据分析,包括数量、性别、年龄、学历、职称等相关信息[7]。这些量化数据均显示出馆员队伍学科背景多样化的现状。

2 数据研究方法

对系统多样性有多种分析方法,辛普森指数(Simpson指数)和熵值(Entrapy)是评价多样性状态比较常用的两种量化指标[8-9],近年来开始在人文学科领域有相关应用。本文利用辛普森指数(Simpson指数)和熵值(Entrapy)量化评价馆员科研合作过程中学科背景的多样性情况。

本研究还利用CiteSpace工具对重要合作节点的相关信息进行深入研究,以便于发现图书馆馆员不同学科背景的成长特点。

3 数据来源及分析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09—2018年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近10年科研产出成果,类型包括正式发表的论文、会议论文和著作等,大部分取自于CNKI数据库和WOS数据库,会议论文和著作相关信息采用人工输入。馆员基本情况及其发文时学科背景等信息主要通过作者本人了解、知情的同事了解、数据库中查询、网络查找等各种手段获取。由于馆员毕业时的专业名称多种多样,对馆员学科背景统一参照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 进行规范,共包括13个学科门类、110个一级学科。

3.1 整体情况

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2009—2018年近10年间科研成果(主要是论文)共182条,见表1。整体呈增长的趋势,且第一作者和核心作者论文增多,近年来高质量论文不断出现,其中包括SCI论文、SSCI论文和EI论文,显示出图书馆科研能力不断加强,并且开始走向国际化。图书馆科研合作也呈增长的趋势,主要表现在论文平均作者数、合作论文篇数均呈上升趋势。

3.2 不同学科背景分析

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近10年间共有68名馆员参与成果产出,学科背景包括9个学科门类,28个一级学科,从学科门类统计排名前三的是管理学、农学和理学,其中管理学32人,占47.1%,农学13人,占19.1%,理学9人,占13.2%。从一级学科统计排名前三的是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教育学和公共管理,其中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19人,占27.9%,教育学8人,占11.8%,公共管理7人,占10.3%。详见表2。

从馆员学科背景中多学科分布角度看,68名馆员中单一学科背景58人,占85.3%,多学科背景10人,占14.7%。多学科背景中有4人包括三学科背景,其中3人有图情专业背景;6人有二个学科背景,其中4人有图情专业背景。为了方便统计分析,把28个一级学科门类分成图书情报类、农业相关类、人文社科类以及理工科及其它,其中农业相关类包括农学学科门类及其他学科门类中与农业相关的学科方向,如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工程、科学技术史专业农业科技史方向等,理工科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等。多学科背景馆员在统计时根据不同学科背景计入不同类别,但是如果两个学科背景属于同一类别,如某馆员的学历背景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和教育学,都属于人文社科类,则在人文社科类下计入1次。

表3列出了68名馆员的各类型学科背景人数统计。可以看出人文社科类馆员人数最多,其次是农业相关专业馆员,图情类专业背景第三,理工科类背景馆员人数最少。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图书与信息中心)馆员的学科背景虽然非常多样,但是与部门专业职能相对照存在不合理情况,图情类和农业相关类馆员达到一定比例,计算机相关专业方向馆员严重短缺。图书馆下属机构包括三个信息化相关部门,负责全校校园信息化的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工作,目前共有工作人员13人,这部分馆员均非计算机科学或相关专业毕业,可以看出信息化工作馆员的学科背景存在较大问题。另外,近年来传统图书馆的信息化发展速度也很快,但计算机学科背景馆员仅为1人,这与目前大环境中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不愿到图书馆就业有关。

3.3 不同学科背景馆员合作情况

统计不同类别学科背景合作情况时,分别按照28种馆员学科背景和四个学科大类二种不同的分组方式划分馆员类别进行,表4是根据四个学科大类划分馆员学科背景统计的合作情况表。表5根据不同类别合作情况计算得出不同分类体系下馆员合作的辛普森指数和熵值。

虽然图情背景馆员只占所有产出馆员的27.9%,但是数据显示图情背景馆员之间的合作占主导地位,共74次,其次是图情背景馆员与农业相关学科背景馆员的合作,排在第三位的仍是图情专业馆员与人文社科类馆员的合作,显示出图情专业对图书馆科研产出的重要性。

从表4和表5可以看出图书馆不同学科背景馆员之间的合作呈现相对广泛的状态,各种学科背景馆员在图书馆均可以很好地工作,并有成果产出。二个多样性指数包括辛普森指数和熵值都相对偏高,说明馆员合作非常广泛,特别是根据28个学科背景进行分类计算得出的辛普森指数高达0.997,可以看出不同学科背景馆员相互合作呈现特别广泛的状态,有效的合作团队不明显。

另外,统计第一作者发文情况,可以发现第一作者中图情类馆员只有14人,但贡献了66篇第一作者论文,占总论文的36.2%;排其次的是农业相关类馆员,18人貢献51篇论文,占总论文的28%;人文类馆员人数最多,但第一作者论文数排列第三,共44篇,占比24.2%。这个结果同样说明了图情类专业背景对图书馆科研产出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看出图情背景的馆员更加有利于职业成长。

3.4 发文量前十馆员合作情况分析

利用CiteSpace工具对所有产出成果馆员的合作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共包含合作节点144个,最高合作强度8次,平均合作强度1.5次,同样显示出馆员相互之间广泛的合作关系,也有少量聚焦组合。表6是发文量前十馆员的合作情况及个人信息。表6中中介中心度是社会网络中心性分析指标,可以衡量一个人是否占据了其他两人联络的中介位置的指标值,表中最高的中介中心度达到0.48,合作次数48次,合作人次29人,可以看出在科研成果产出中起到带头作用。从表中可以看出近10年发文量最多的前5位馆员均为多学科背景,其中包括图书情报,显示出包含图书情报的多学科背景馆员在图书馆的职业发展相对比较好。

近十多年来,高校图书馆伴随学科服务、知识服务等业务的不断开展,具有硕士学位的毕业生逐渐成为进入高校图书馆就职的最低门槛,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馆员的学历层次。但不容忽视,高校图书馆虽然欢迎专业学科的硕士或博士进入,但其中图情专业学生反而不太受欢迎,图书馆新生力量中包含了大量高学历的非图情专业馆员。本研究作为个案研究,仅仅利用一个行业性高校图书馆不同学科背景馆员合作及发文情况探讨整个图书馆界的馆员职业成长特点,其结果也有可能是存在偏颇的,但是从此案例中也能反应我国高校图书馆界馆员能力的部分现状。

首先,具有图情学科背景的馆员,其职业道路相对来说更为顺畅,在科研合作和科研产出中更为活跃。其次,具有非图情学科背景的馆员,相对而言其职业发展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本研究清楚地揭示出非图情背景的馆员在科研产出方面处于弱势,在科研合作中也处于劣势。虽然2016年教育部印发的新版《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已经提出了专业馆员不低于50%的要求[10],但事实上在各图书馆并没有实行。就本案例而言,非图情学科背景的馆员研究能力跟不上图书馆业务实际的要求,缺乏将业务实践与图情学科理论结合的能力,导致馆员在职业晋升过程中挫折感增强。最后,在非图情背景的馆员中,与所处院校专业或行业领域方向一致的馆员才会发挥出更大作用,例如农业相关学科背景的馆员在农业性高等院校图书馆中才会占据相对优势。

根据上述分析的现状,本研究基于目前高校图书馆的工作现实,认为馆员在多学科背景下的职业发展上,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有必要开放和探索图情双学位教育。为了让高学历人才在选择图书馆工作岗位时,更容易适应图书馆对行业专业知识的特殊需求,需要对我国图情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即在加强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应该注重拓展选修课程体系。目前高校图书馆工作内容差异性较大,而具有某一专业背景和图书情报双重背景的馆员才最能适应目前图书馆发展需要,同时也能让馆员得到很好发展。在此背景下,图情本科教育在进一步完善新兴技术类选修课程的同时,还应充分体现图书馆学多学科融合的发展趋势。

其次,实施专业馆员准入制度。本案例研究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图书馆专业馆员准入制度的重要性。非图情专业馆员由于缺乏图情专业基础,很难发现图情专业问题,进而完成相应的图情专业研究,当然也就不可能形成相应的学术研究成果产出,无法顺利完成图情系列职称的晋升,最终导致这部分馆员普遍存在职业发展方向模糊,缺乏正确定位。而若实施了准入制度,不仅有利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馆员的职业成长。

最后,需要注重馆员队伍的职业素养储备。目前在图书馆管理层面所关注的主要重点是馆员的招聘环节和年度考核,而对于馆员职业培训和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视不够,尤其是非图情专业馆员的成长。因此,本研究对于目前高校图书馆过于强调学科馆员的专业学科背景具有一定的警醒和提示。高校图书馆对于已经进入馆内各岗位的非图情专业背景的馆员,除了馆员自身的专业知识背景外,还应在平时加强图情学科专业知识的培养,帮助非图情专业馆员通过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获取图情专业知识,或提供组织机构、协作平台促进非图情馆员与图情专业馆员的合作与交流,或在科研过程中多与图情馆员合作等多种方式提升其图情研究能力。这种做法对于高校图书馆馆员队伍建设和馆员职业成长均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多样性图书馆
图书馆
气味图书馆
欢迎到图书馆做客
利用网络教学多样性 开展有效教学
由古典戏曲看“代言体”在中国的前世今生
浅谈新时期群文辅导工作的特征
舞蹈表演的表现形式多样性研究
水磨地区蕨类植物多样性调查分析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