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

2020-06-12 11:35毛建英
学周刊 2020年18期
关键词:国学经典诵读实践意义方法探索

毛建英

摘 要:本文重点针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的国学经典诵读,详细分析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主要价值和具体原则,同时也结合实际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展开剖析了国学经典诵读教学法的实践应用策略,旨在给予广大小学语文教师一定可行帮助和建议,并最终促进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创新发展和健康进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国学经典诵读;实践意义;教学原则;方法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18-013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8.065

伴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稳固推进以及现代教育理念的深入推广,于语文教育工作中融合国学经典诵读已经成为当代语文教师的共识,其中,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来说,由于其教学对象主要以价值取向尚未形成的小学生为主,因此国学经典诵读的价值多体现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发挥一定德育价值等方面。一直以來,国学经典作为古代圣贤思想与智慧的结晶,不仅饱含着华夏民族丰富的历史文化,更埋藏着中华儿女细腻的人文情感。但是,在以往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由于受到灌输式教学模式影响,多数教师多以灌输教材知识为重点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考试分数为主要教学目标,不仅忽略了对于学生国学涵养的塑造,同时也并不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此背景下,国学热方兴未艾,“以国学经典诵读带动人文素养培养”的现代语文教育理念越来越受到广大基础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视和认可。对此,依托于国学经典诵读的价值意义分析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国学经典诵读的具体方法,既符合现代语文教育理念,又满足国学经典传承需求,值得大家给予足够重视。

一、国学经典诵读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我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代又一代的优秀文化先贤为我国遗留了丰富的文化宝藏,而国学经典便是其中之一。一方面,国学经典吸收了我国长达五千年的文化精华,而这对于小学生来说,不仅是源源不断的精神食粮,更是了解中华历史文化最有效的途径,借此,在国学经典诵读过程中,学生能够具有正确的文化观念,并可以深入语文历史情境中感受语文的魅力和文化的内涵,最终便可提高其人文素养;另一方面,在大多数国学经典中,一个又一个历史典故在向我们诉说历史故事的同时也均发挥着一定的德育价值,而借助国学经典诵读来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既可以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作为“百科之母”的育人价值,又能够不断滋养学生的文学情操,有助于促进学生思想素养的稳固提高。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小学阶段,识字和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内容,而基于以往小学生普遍存在的识字与阅读相脱离问题,国学经典诵读不失为一种非常有效的解决方法。首先,对于小学生来说,其正处于知识体系尚未健全、学习能力有待提高的重要发展阶段,因此,如何帮助学生掌握充足的自主学习意识,是实现课堂语文教学事半功倍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而基于国学经典诵读的有机融合,教师可以充分引导学生借助国学经典诵读来培养自身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技巧,借此丰富的国学经典能够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阅读机会,进而便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其次,对于常见国学经典来说,其往往具有较多的生僻字和多样的文章主题,而通过诵读国学经典,一方面能够扩充学生的词汇记忆,另一方面也可使学生真切感悟不同风格的文章主题,最终便可于加深学生词汇理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国家往往会孕育不同的文化,而正如西方有《哈姆雷特》那样,当代小学生应以我国有国学经典而自豪,并自觉担任起传承文化、推广经典的历史重任。对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穿插融合国学经典诵读,一方面能够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国学结晶之“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价值,另一方面也可从小就学生的文化素养进行激发,使其自觉参与到保护文化、传承文化、创新文化的探索过程之中。此外,在国学经典中,不同时代的文化产物往往会富含不同的民族情感,而依托于不同体裁、不同风格国学经典的比对诵读,不仅能够有效树立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同时也可就学生的爱国精神进行充分培养,并最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

二、国学经典诵读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原则

1.鼓励性原则。归根结底,国学经典诵读的价值在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因此,针对本身存有一定学习难度的国学经典,应尽可能秉承鼓励性原则,采用重引导轻要求的教学模式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例如,在诵读《三字经》时,教师必须正视小学生完全理解《三字经》内容的难度所在,并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鼓励和学习表扬。其中,除了可巧用合作教学法等现代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诵读外,还可采用精神鼓励和物质表扬相结合的方法给予学生阶段性学习肯定,借此在帮助学生树立良好学习自信的同时使其对国学经典诵读产生浓厚兴趣,并最终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模糊性原则。对于大多数国学经典来说,想要完全使知识积累较为薄弱的小学生逐字逐句清楚理解经典的具体内涵基本不具备可能,因此,在实际诵读过程中,应秉承模糊性原则,以讲解经典大意为主,切忌逐字逐句解释经典含义,以免因大量陌生词语导致学生出现抵触心理。同时,针对以往语文教学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痛苦的文言文”现象,要尽可能着手于培养学生的诵读兴趣,而非灌输经典知识,换言之,应尽量帮助学生挖掘国学经典蕴含的人文价值,使学生于和谐的文学情境中感悟先贤思想,于趣味的国学诵读中培养自身的人文素养。

3.差异性原则。针对小学生,其正处于思维意识尚未健全但却具有较强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发展阶段,因此,在实际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保护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始终秉承差异性原则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诵读需求。例如,针对本身知识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应以熟练诵读为主要教学要求,反之,针对知识能力较强的学生,应尽可能要求其理解经典词句的具体含义。

4.目标性原则。上述我们提到,国学经典诵读的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国学素养,即具有明确的实践目标,因此,针对以往文言文教学中学生阅读普遍存在的流于形式现象,在实际国学经典诵读过程中,教师应秉承目标性原则,尽可能围绕明确的诵读目标来就学生的综合国学素养进行激发。例如,针对具有明确人文价值的国学经典,应注重于诵读教学过程中融合品德教育工作,并借助合理的经典选择充分发挥国学经典诵读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层面的实践价值。

5.适用性原则。从根本上来讲,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来选择要诵读的国学经典,是确保国学经典诵读价值正常发挥的基础和前提,而在我国国学经典宝库中,各种经典名著浩如烟海、灿若繁星,适用于小学生诵读的国学经典并不稀有。因此,在具体诵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遵循适用性原则,尽量围绕学生的切实特点来展开教学,最终在保障学生诵读兴趣的基础上有效培养学生的国学素养。

三、国学经典诵读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方法

1.基于范读引领,积淀国学内涵。通常来说,具有一定理解难度的文言文是国学经典的主要形式,因此,在实际诵读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会对国学经典产生厌烦抵触,对此,教师需基于范读引领,不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国学经典诵读方法,最终引导学生逐步就国学内涵进行积淀,并有效提高自身的国学素养。例如,在诵读国学经典《老子》开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时,虽然借助标点断句能够正确诵读该句,但由于学生对于“非常”一词的古时用法缺乏认识,使得其在实际诵读过程中并不能对该句的具体含义有较深理解,因此,教师需引导学生采用先抑后扬的诵读方式来品味该句的韵味,借助自身语气的表达鼓励学生进行模仿,最终提高学生的语句认识。

2.基于故事激趣,培养诵读兴趣。在我国国学经典中,具有充足故事趣味的经典并不少见,尤其是《诗经》等饱含故事内涵国学经典的存在,不仅為教师创新国学经典诵读教学方法提供了崭新途径,同时也从根本上激发了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兴趣热情。例如,在诵读国学经典《诗经·兔罝》时,教师可将经典内容改编为“武夫与公侯”的趣味性课堂故事,引导学生在诵读《诗经·兔罝》的过程中想象武夫和公侯两个虚拟人物的外貌、动作及神情,并在教师帮助下创设真实的故事情境,最终加深对于《诗经·兔罝》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在实际诵读过程中,教师可采用角色扮演的游戏教学法引导学生分别扮演武夫和公侯两个人物,借此一方面可有效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气氛,增加语文课堂的学习乐趣,另一方面也可充分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并最终培养学生的国学经典阅读爱国。

3.基于摘录积累,深化国学价值。在国学经典中,一些语句之所以广为流传,完全是因为其具有丰富的国学价值,因此,在实际国学经典诵读过程中,教师也应充分发挥国学经典的积累价值,鼓励学生于摘录积累中增加自身的国学素养,于文学沉淀中陶冶自身的文化情操。例如,针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教师可充分引导学生理解并记忆“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耳熟能详的《论语》名句,使其依托于经典名句中蕴含的做人道理不断审视自己、完善自己,最终促进其健康发展和终身进步。

综上,本文基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的国学经典诵读,详细分析了国学经典诵读的实践价值、实践原则和实践方法,其中,面对国学经典的丰富国学价值,小学语文教师只有进一步强化认识,并依托于适用性原则、鼓励性原则等基础实践原则不断推广国学经典诵读,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国学素养,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和长期进步。

参考文献:

[1]达咏秀.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9(8).

[2]冯敏.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诵读的策略[J].教书育人,2019(22).

[3]王全震,申桂彩.浅谈诵读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及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19).

猜你喜欢
国学经典诵读实践意义方法探索
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小学生国学经典美文诵读策略研究
巧用现代信息技术指导小学国学经典诵读
量纲关系在普通物理力学中的简单应用
品管圈降低肿瘤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实践意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