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乐业县卜隆古歌的家庭传唱研究

2020-06-12 11:38黄爱坤
歌海 2020年3期

黄爱坤

[摘    要]家庭传唱是广西壮族山歌的一种传承形式,百色市境内布柳河流域是壮族山歌家庭传唱方式最为流行的地区之一。卜隆古歌是以家庭传唱为主要传承方式的壮族山歌,乐业县卜隆古歌节是当地古歌盛会,对周边红水河流域的凤山、天峨和右江流域的田东、田阳、凌云等区县产生影响。以乐业县卜隆古歌为例,研究壮族山歌的家庭传唱模式、特征和现状,具有一定的价值。

[关键词]壮族山歌;传唱;卜隆古歌

学术界研究壮族山歌的成果较多。百色市乐业县是广西壮族民歌最盛行的地区之一,对乐业县壮族山歌传唱的专门研究较少。黄芳从歌词结构、内容、演唱特点及其文化价值等方面论述乐业县布柳河壮族民歌;卢志良以樂业壮族民歌为例,简述壮族民歌的韵律和音调,并论述乐业壮族民歌的特点;黄河壮收集了布柳河一带的大部分山歌,对布柳河的各类歌的歌词内容进行记录、整理和翻译。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广西乐业县卜隆古歌为例,探讨壮族山歌的家庭传唱模式现状。

一、乐业县卜隆古歌

乐业县位于广西的西北部。新化镇系乐业县东南部的一个山区乡镇,境内居住着壮、汉、瑶三个民族,壮话为主要方言。全镇有2.46万人,其中壮族有1.72万人,占全镇人口的70%,是乐业壮族聚居地之一。距离新化镇15公里的磨里村,是典型的壮族村寨。至2019年,磨里村有 486户2042人,其中,壮族有1897人,占全村人口的92.9%,汉族有145人,占总人口的7.1%①,是乐业县壮族人口最集中的村寨之一。这里的壮族自称“卜隆”。卜隆(boux ndoeng),卜是人的意思,隆是森林、深山的意思,布柳河流域壮族自称卜隆,意思是居住在深林里的人。卜隆壮主要分布以县城所在地的同乐、武称、逻沙、甘田及新化等5个乡镇。

磨里村壮族山歌盛行,这里的山歌被称为卜隆古歌。以前人们习惯以歌会友、以歌传情,山歌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媒介,唱山歌已经成为乐业壮族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卜隆古歌是壮族山歌的一种,在布柳河一带流传已久,它产生于特定的自然环境,是一种口头创作的歌谣。近年来,乐业县举办的卜隆古歌节扩大了影响力而逐渐广为人知。2012年5月,乐业壮族卜隆古歌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卜隆古歌获得了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2014年,磨里村被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命名为全区“千村万户文艺惠民工程”卜隆古歌文艺村。2015年,乐业县正式举办卜隆古歌节,此后每年五月的劳动节定期举办。

古歌的内容和演唱灵活自然不受约束,是卜隆壮集体智慧的体现。歌词主要以韵文体五言、七言一句为限,也有少部分为自由体体裁,有男女对唱、男男对唱、女女对唱三种演唱方式。词句内容大部分以排比句为主,词意含蓄而深奥,并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内容上,卜隆古歌大致分为道万物歌、礼俗歌、恋情歌、诉苦歌、散歌、儿歌、月亮歌、梨果歌,以动物为主题的萤火虫歌、毛毛虫歌、笋虫歌、麻雀歌,以日常活动为主题的打柴歌、打猪菜歌等。

卜隆古歌作为壮族山歌的一部分,之所以能够延续至今,并对当地壮族社会产生重大影响,主要得益于家庭传唱的传承方式。家庭传唱不仅是易习得的方式,而且符合壮族人的社会特点,是壮族民歌非常重要的传承方式。

二、家庭传唱模式

民歌的传承方式有家传和师传,家庭传唱是广西壮族民歌的重要传承方式。家庭传承指家庭和家族中有亲缘关系的亲属之间的传承,事实上,家庭传承起到民歌教学的启蒙作用。当然,在儿童踏入社会后,仍然受到家庭体系的影响。

壮族人重视家庭,因为家庭是参与经济生产、伦理教育和德智启蒙的最小社会组织,在壮族“卜乜”(父母)阴阳观念和孝道文化中。家庭传唱是最为有效的传承方式,是其容易习得的特征决定的。家庭传唱是最为亲密的传承方式,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从牙牙学语就可以接触、习得父辈的民歌知识。家庭传唱是最为自然的传承方式,可以利用家庭的温情为民歌学习提供环境。家庭传唱是最为便利的传承方式,不占用任何教育资源和经费,符合壮族稻作农耕的社会特点。

家庭传唱相对松散,没有固定标准,活学活用,现学现用,以实际操作结果和表演效果为准。根据歌者的学习主动性,家庭传唱的模式可划分为氛围浸润的习得型、个人意愿的主动型、社会需求的驱动型。

(一)氛围浸润的习得型传承

氛围浸润是指在空间和时间上创造一种具有渲染能力的氛围,让习得目标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获得一定知识与能力的过程。民歌在壮族民众生活中无处不在,家族和村寨是主要的传承空间。卜隆古歌传承氛围渲染了布柳河流域一带。习得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指日常交际环境中,人们通过自然的运用语言能力而逐步地、下意识地发展这种能力。山歌的习得与语言习得有异曲同工之妙。乐业县卜隆壮族古歌的氛围非常浓厚,无论外出劳作、做家务、节庆、重要日子,甚至平时都在唱,无论是三五成群还是全村寨,都能组成独特的古歌演唱队伍。卜隆壮人人都会唱山歌,这是在氛围浸润下产生的必然结果。在访谈过程中,大部分卜隆壮都是在环境的影响下习得古歌。

案例1:LQH,1963年出生,男,壮族,乐业县新化镇磨里村人。

以前家里条件差,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家里的老人都很喜欢唱山歌,干农活休息的时候就唱,干家务活的时候也唱,平时闲来无事就进行对歌。我小时候听大人唱就觉得山歌有意思,很好听,听多自然就会,也不用大人们教,卜隆古歌的曲调早就在心里。一般唱歌内容有劳动歌、造天造地,唱花果之类的,父母觉得我们年纪太小,不让我们唱情歌,因为他们觉得唱情歌会耽误学习,其他的可以随便唱。

我个人很喜欢唱山歌,唱得还不错呢,现在在家也和家里人唱唱歌,也经常在我的微信歌友群进行对歌。卜隆古歌让我的生活充满乐趣。

由此可见,长辈的行为、家庭氛围对卜隆古歌的传承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氛围浸润下,古歌的习得具有普遍性、广泛性的特点。家庭中的教和学是无意识行为,属于个体性、无组织、自发型的传承。这样的传承方式促使卜隆古歌经久不衰,拥有顽强的生命力。然而,要成为优秀的歌者,仅依靠环境的影响远远不够,还要依赖个人有意识的主动学习和刻苦训练。

(二)个人意愿的主动型传承

主动学习是人类的天性,个人兴趣、需求感的实现是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卜隆古歌的优秀歌者不仅拥有歌唱天赋,还对古歌具有浓厚兴趣。自主学习古歌的人不受身份、年龄、性别限制,任何人都可以在家庭成员的教导和督促下学习古歌,家庭内部负责教授的人员可以是小家庭内部的直系亲属,也可以是大家族的旁系亲属。

案例2:LML,1964年出生,女,壮族,乐业县新化镇磨里村人。

小時候,我听到父亲教我弟弟唱山歌,就觉得很好听,很喜欢跟着唱。到12岁的时候,就开始有意识主动地学习,一有机会就学习唱歌,我不仅自己唱,还跟身边擅长唱古歌的长辈和亲戚们学习。我有一个干姐姐 ,她唱的古歌十分动听,还参加非常多的歌唱表演。我十分羡慕,想要唱得和她一样好,因此经常向她讨教。另外,我还主动找家族中或者村里同宗的唱山歌很厉害的老人学习山歌。外出干活累了,休息的时候,老人就会教唱歌,能唱歌我就觉得是最轻松愉快的事。

老人教唱歌的时候,我就拿本子进行记录,开始学着别人的路子自己创作歌曲,除了对歌以外,我还积极参加周边县和其他乡镇的演出,演出的机会越多,我就越感觉到民歌的趣味,也逐渐意识到古歌是我们宝贵的资源,一定要发动更多的人来丰富我们卜隆人的古歌。

从某种程度上说,优秀的歌者身上有卜隆壮大家族成员的归属感,向外传播卜隆古歌的自豪感,世代传承卜隆古歌的使命感。出于个人意愿的自主学习是家庭传承的升华和提高。这样的传承方式只有在具有包容友爱、淳朴互助的家庭和村寨环境下才有可能得以维持。

(三)社会需求的驱动型

人是社会群体的一员,人们的需求和行为都要受到社会群体的压力和影响。唱山歌不仅是一种抒情手段,同时也是个人能力的体现,是社交、求偶、礼俗等必不可少的元素,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在走亲访友时唱礼俗歌,谈婚论嫁时唱恋情歌,迎客时唱对歌。正是因为这种社会的需求,山歌成为卜隆壮平时社交的工具。即使社会不断变化,古歌依然是卜隆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卜隆古歌的家庭传承是社会需求下的产物,在文化变迁的背景之下,卜隆古歌的社会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案例3:WSS,1957年出生,男,壮族,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百干屯人。

小时候,家里的老人经常说,不会唱山歌会被人笑,会娶不到媳妇。我心里特别难过,在家里人的影响下,开始慢慢跟叔叔学习唱山歌。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就可以自己作词了。我喜欢把每一首唱过的山歌记录下来,这样可以积累不同的歌本,应用在不同的场合。现在,我可以用山歌演唱党政方针、时政新闻,把这些东西宣传给喜欢听山歌的老人。我认为山歌不仅是用来欣赏解闷的,还应该宣传一些积极的思想,让我们本地人,特别是老人更加了解现代的社会。

山歌的美学功能和社会功能是两位一体的,其社会功能是在美学功能的基础上实现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观念不断改变,壮族古歌的社会功能也在发生变化,山歌的社交、求偶、礼俗等功能逐渐退化,心灵慰藉、宣传思想等作用愈加凸显,同时也渐渐成为卜隆人区别于其他群体的标志之一。

三、结语

家庭传唱作为一种继承方式逐渐式微。壮族社会正在转型,在电视、互联网、计算机等工业文化的冲击下,壮族传统农耕文化发生变化,逐渐趋同于现代社会,传统文化失去传承的土壤。部分新一代壮族人已经不会说母语,更不用提唱山歌。因此,卜隆古歌的发展也面临相同窘境。卜隆古歌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古歌文化,但其传承力度小、时间短,是否能够有效传承卜隆古歌还有待考究。

另一方面,卜隆古歌的传承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发扬具有强烈的愿望,他们积极奔走,希望建立另一套有效的传承方式。如新化镇中心小学和乐业县民族中学开设了民歌培训班,将古歌的传承和传播纳入教育系统,实现家庭传唱向社会培训的转变,由家庭村寨场域向学校、教育机构的转变,由习得变成学习的转变。卜隆古歌要继续传承,需要顺应时代、关注现实、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核心人物的凝聚作用也是卜隆古歌得以传承的重要因素。

民族文化多样性是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内容,民族文化研究在此期间取得了重大成就和突破,平果嘹歌、花山岩画、青蛙节、铜鼓等丰富多彩的壮族文化被世人所知。在这样的大潮流下,卜隆古歌有望得到进一步继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