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北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0-06-12 11:41王志勇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20年10期
关键词:义务教育对策研究

王志勇

摘 要:中央和省对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予以保障后,对县级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农村学生跟随进城务工的父母到城市或县城入学的情况呈上升态势,山区和偏远地区的生源流失现象已经影响了这些学校的正常教学,再加上公用经费的拨付和支出管理存在缺陷,应该引起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制定相应的改革办法,以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本文通过对H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对策研究

一、义务教育阶段加强生均公用经费管理的重要性

义务教育阶段是指小学和初中阶段,这个阶段是适龄儿童接受教育的重要阶段,由于孩子刚进入成长的初级阶段,农村和山区的大部分学生家长都选择就近入学,因此家门口的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要保证教育质量的提高,就需要财政的大力投入。而地方财政由于地区间的不均衡,对教育保障的水平也参差不齐。从2006年起我国将“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写进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为在西部农村率先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提供了法律保障。这项改革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实施改革的地区,义务教育不仅免除学杂费,还补助学校公用经费、维修改造校舍、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等。从此,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由县级为主改变为由中央、省和县级政府共同负责转变,中央和省级政府承担了更多地责任。并且在执行过程中,生均公用经费由中央和省级财政按照时间节点拨付专项资金到县级财政专户,使县级财政不因收入的不平衡和现金调度的困难影响到教育经费的保障,极大地保证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正常运转。

由于取消了学杂费、借读费,生均公用经费成了学校唯一的资金来源,但因为是由上级统一拨付,县级相关部门对公用经费的监管相对缺失,导致生均公用经费管理出现相对真空,因此,加强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豫西北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拨付及支付现状

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是指保障义务教育学校正常运转、完成教育教学活动和其他日常工作任务等方面支出的费用。为进一步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推动义务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国务院决定自2016年起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其中对生均公用经费由中央统一确定全国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按照中央的规定,H省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为小学630元/生/年(含取暖费30元),初中830元生/年(含取暖費30元)。由于此项资金由中央和省级财政负担,极大地保障了学校的基本经费,为义务教育学校教学的正常开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但是在执行过程中,通过调研我们发现随着城市化的进程,部分农村出现空心化,大部分农村学校出现生源萎缩的趋势,现行生均公用经费的政策已与当前的县域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状况不适应。

三、豫西北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领导重视不够,公用经费财务管理不规范

我国的教育,从学校到社会普遍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升学率成了教育的指挥棒,因此学校领导相对更重视教学,对财务管理重视不够。不少学校的财务人员大多是由老师兼职,专职财务人员很少,再加上教师的工资是根据职称评定的,财务人员因为从事财务工作会影响职称评定,造成人员流动性强,队伍不稳定。这就造成生均公用经费管理不规范,比如会计科目使用不规范,制度执行不到位,预算编制不明细,绩效管理无目标等。

2.农村学校和山区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面临入不敷出的局面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近几年来农村学校和山区学校的生源呈下降态势,在城乡结合部甚至出现了个别学校没有学生的情况。通过调研数据显示,农村学校和山区学校的学生人数呈逐年下降的态势,近三年下降比例最高的达到25%。但由于生均公用经费拨付标准都是按照小学630元/生/年,初中生按照830元/生/年的标准拨付(不足100人的按100人拨付),但一个学校要正常运行需要的电费、取暖费、空调费、办公费却不会因为学生人数的减少而降低,再加上北方地区取消了煤取暖,全部用电替代,农村学校和山区学校电费这两年呈直线上升,生均公用经费却因学生人数下降呈下降态势,这就给农村学校和山区学校的正常运行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3.支出标准不细化且约束力不强导致支出较为随意

按照《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财科教〔2016〕7号)的规定,生均公用经费要求支出的范围主要是指保障义务教育学校正常运转、完成教育教学活动和其他日常工作任务等方面支出的费用,不得用于人员经费、基本建设投资、偿还债务等方面的支出。其中,教师培训费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用于教师按照学校年度培训计划参加培训所需的差旅费、伙食补助费、资料费和住宿费等开支。

由于公用经费仅对教师培训费的支出制定了定额,其他支出没有核定支出标准,加上部分农村学校和山区学校的公用经费不能保证正常支出,个别学校为了不影响学校的正常运转,日常的各项开支采取先欠账,然后等以后年度的公用经费到账后再分年度偿还,形成隐形债务。另一方面城区学校由于学生人数多,但正常运转的一些水、电费和教学业务管理费用等固定支出不会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而增加,生均公用经费较为充足。个别城区学校经费结余较大后支出较为随意,采取化整为零的方式年年搞绿化、美化、亮化及小型修缮,打造超豪华学校,但从当年的单笔支出上并不超过政府采购规定标准,逃避财政和审计监督。

4.生均公用经费支出的绩效管理不到位

目前的生均公用经费管理重拨付、轻管理,资金拨付时要求必须按标准予以拨付,但绩效要求不严格,基本没有对生均公用经费的绩效进行评价,也没有根据绩效评价结果予以奖惩,因此造成生均公用经费管理不到位,未能发挥绩效管理作用。

5.农村学校点多面广造成教育成本高

由于农村和山区面积大,为方便学生就近上学,往往一个乡镇有三所以上的小学和初中,还分布不少的教学点。但是由于全科教师缺少,并且由于近几年来乡村教师的待遇不断提高,从2015年起乡村教师执行有300元/月左右的乡镇补,2019年7月份起执行260元?60元/月之间乡村教师生活补,同时担任班主任的老师执行有400元/月的班主任津贴,乡村教师较同等级城区教师要高500元以上的标准,再加上这些年来通过薄弱学校改造资金、校舍维修长效机制资金以及教师周转房资金,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有了较大的改观,这些因素导致在农村任教的教师不愿意到城区任教,导致学生少老师多,师生比最高的是0.94:1,最低的是23.23:1,造成教育成本居高不下。

四、完善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管理的对策建议

1.改变拨付标准

建议对生均公用经费按城区学校、农村学校和山区学校实行三个拨付标准,城区学校的标准为小学630元/生/年,初中830元/生/年;农村学校的标准为小学730元/生/年,初中930元/生/年;山区学校的标准为小学830元/生/年,初中1030元/生/年。另外住宿生200元/生/年。通过拨付标准的提升以保证农村学校和山区学校的正常运转。

2.制定支付标准

建议对生均公用经费的支付标准重新界定,在保证学校的正常水电费、取暖费后,教師培训费不低于公用经费总额的5%;教学业务与管理、实验实习、文体活动、仪器设备及图书购置合计支出不低于30%;房屋、建筑物及仪器设备的日常维修不高于当年公用经费总额的5%,大型修缮通过校舍维修长效机制资金或薄弱学校改造资金予以保障。通过标准的详细制定来规范学校的各类支出。

3.注重财务培训

加强学校领导对生均公用经费管理的重视程度,明确学校领导的财务管理责任,将财务管理状况纳入校长的工作绩效考核;加强财务队伍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育系统财务工作人员,定期对学校的财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理论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完善职称评价体系,为教育系统的财务人员提供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健全生均公用经费管理制度,重视支出流程控制及财务公开,以促使公用经费支出的合理性。

4.加强绩效管理

按照有预算必有绩效,有绩效必有奖惩的要求,建议以县级为单位从公用经费中提取5%的绩效管理资金,用于对辖区内学校对公用经费管理到位的学校进行奖补。每年年终由教育局、财政局、审计局三家联合对各学校的公用经费绩效管理进行检查,检查内容为是否按照支出标准进行支付管理,是否制定有绩效目标,是否完成绩效目标。并根据检查结果对学校进行奖惩,以提升各预算单位的绩效管理理念。

教育是百年大计,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通过经费保障和优质教育资源下沉,才能保障农村学校和山区学校的正常运转,使农村和山区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减少农村和山区学生流失的同时,也缓解了城区的就学压力。

参考文献

1.胡亚玲.江西省与周边省农村小学教育经费投入的比较.管理纵横,2018(01).

2.陈匤钰,方永松.义务教育公平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分析.发展改革理论与实践,2017(05).

(责任编辑:兰卡)

猜你喜欢
义务教育对策研究
税费改革与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研究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