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路基与桥梁过渡段施工工艺研究

2020-06-13 11:18姜龙中交一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珠江水运 2020年10期
关键词:压实路基铁路

姜龙 中交一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1.铁路路基与桥梁过渡段施工的重要性

在铁路路基与桥梁之间设计具有一定长度的过渡段,当铁路轨道的刚度发生变化时,路基和桥梁之间的沉降差就会减小,列车经过该位置时的震动减小,有效缓解了线路变形情况的发生,提高了列车运行的安全性[1]。关于这方面,西方发达国家施工技术水平已经较为先进,为了提高我国铁路路基和桥梁过渡段的施工质量,我国施工团队可以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这项施工技术的应用过程。

变形是铁路路基与桥梁过渡段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导致这一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过渡段应用级配碎石填埋法进行施工期间,碎石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缝隙,当列车经过时,该部位的荷载会有所增加,碎石材料之间的缝隙就会持续降低,继而产生了过渡段沉降问题。另外,针对过渡段的施工,相关工作进行的不够全面、仔细,使得该部分的压实度不足,导致列车经过该位置,过渡段就会产生较大的沉降差,继而产生大规模的变形,给列车的安全出行带来巨大的影响。因此,铁路路基和桥梁过渡段的施工技术的应用水平对于保证铁路运行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铁路路桥过渡段存在的问题

2.1 路基变形导致沉降问题

受工程部位的限制,施工面积较小,操作难度较大,这给施工质量的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列车运行过程中,铁路路基与桥梁过渡段填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沉降或者变形,而桥台几乎不会发生沉降,这样一来,过渡段和桥台之间的沉降差越来越大,列车经过该位置的时候就会产生安全隐患问题。桥台的边坡防护工程也会受到来自填土的压力,导致水平位移的产生,最终导致过渡段路基发生变形。虽然国内施工企业的质量安全意识已经明显提高,实际施工时,也开始陆续采用相应的方法避免路基变形沉降,但是效果并不理想,这主要是因为实质性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2.2 地基沉降问题

导致桥头跳车最为直接的因素就是铁路的软地基。施工单位会根据设计方案配合使用多种施工方法对软地基进行处理,比如当前较为常见的处理方法有: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换填、CFG桩,螺旋桩以及挤密螺纹桩等。为了保证软体地基的处理质量,施工单位注意综合考虑项目实际情况对施工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避免桥头跳车现象的发生。此外,应用换填法进行施工时,尽量不要用砂石作为换填材料,因为砂石透水性较强,粘度较低,砂石受压后会发生破碎,破碎后体积也会发生变化,导致应用砂石填料完成置换后,地基依然会出现沉降现象。

3.铁路路基与桥梁过渡段施工技术

3.1 规定与标准

目前铁路工程发展速度不断提高,铁路路基与桥梁过渡段施工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同时其相应的标准与规定也得到了完善。依照标准,施工中所采用的材料必须经过检验,其质量不可低于安全标准。铁路路基与桥梁过渡段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其进行实时的监督与检测,以便出现问题时能第一时间发现并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不仅如此,完成过渡段施工之后,相应的成果检验工作同样至关重要,检验施工成果是否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如果未能达到,那必须重新施工。

3.2 严格控制沉降

为了保证铁路路基和桥梁过渡段施工质量,不仅要有效的控制过渡段施工后的沉降量,还要注意选择最为合理的施工材料进行施工。因为施工材料可控性较强,所以,只要严格按相应的标准选择适合的施工材料,同时控制好分层的厚度,就可以提高铁路地基和桥梁过渡段施工质量,比如,如果施工材料为地基土类型,那么为了提高其强度,需要掺入适量的粗粒料。为了弱化地基产生的竖向加载作用,可以选择轻型的材料作为填料。经过分析以往的施工经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用轻型填料,可以有效缓解施工后的沉降问题。

表1 过渡段施工质量检测标准及频次(MPa/m)

3.3 注意纵向排水

地表多余的积水如果进入到地基,就会对地基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做好横向排水和纵向排水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必须选择合理的排水方式,较为常见的排水方法有两种:挖沟排水和水泵排水,如果有必要,在原地基土拱的位置设置泄水孔。具体来说:严格按相应的标准处理基底,控制填筑横坡处于3~4%之间,在土拱上方挖取一条双向坡地沟,上述工作全部完成后,设置泄水孔,应用硬塑料管铺设在地沟内四周位置,塑料泄水管伸出路基外,然后应用粒径较大的材料对硬塑料管四周进行填筑,这样一来,多余的积水就会顺着泄水管排放到路基外,不会对路基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3.4 合理正确的选择过渡段压实机械

针对需要应用大型压路机开展施工的路段,为了保证压实效果,往往需要应用大型的振动压路机。操作振动压路机应该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则进行压实。如果施工路段为直线,那么碾压工作应该从两侧向中心进行,如果施工路段具有一定的弧度,需要按照先内侧再外侧的顺利进行碾压施工。控制好碾压设备重叠的距离,一般来说,0.4m为最佳。针对大型设备应用难度较大的位置,可以应用小型的手扶式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施工,或者针对该位置可以应用片石填充的方法进行施工,施工实践证明,应用5%左右的水泥稳定级配碎石进行填充,施工效果较好。完成填充施工后,应用平板振动器进行振动压实,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施工区域的压实效果。

3.5 过渡段施工质量检测

为了提高过渡段施工质量,保证该位置实际施工效果可以满足具体的沉降要求,必须严格按具体的设计标准检验压实质量,其检测标准及频次见表1。过渡段施工质量的检验必须安排相关的专业人员,并组织起相应的工作小组对施工段进行实时检测。检测中保证所检测项目的各项指标都符合相关标准,必须做到检测工作严密、细致。

3.6 施工安全检查管理

对施工设备的检验、检定记录进行检查,看其是否合格;根据施工要求,是否建立相应的管理台账;对于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严格管控,不可出现无证上岗的情况出现;对工程中涉及的跨越河道、道路施工进行检查;定期检查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防护设施是否设置到位;对于施工中所用到的移动模架的制造及设计要进行检查,看其是否满足施工需求;参与施工的人员必须佩戴相应的保护用品。

4.结束语

对于铁路的运行来说,路基和桥梁过渡段的施工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只有保证该位置的施工质量,才能保证铁路运营过程中的安全性。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施工企业应该严格按相应的标准和要求开展施工,相关工作人员也要积极探索,制定出一套符合我国地质条件的铁路路基和桥梁过渡段的施工方法,提高铁路建设质量的同时,保证列车安全、平稳的运行,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压实路基铁路
沿着中老铁路一路向南
抓落实要“放权赋能”——要压实责任,不要“层层加码”
振动压实法在水稳配合比设计中的应用
一场直面问题、压实担子的大考
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对鄂尔多斯长8储层的影响
铁路通信线路维护体制改革探索与实践
半填半挖路基的填筑方法
公路路基沉陷的处理技术
无人机在铁路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与思考
GSM-R在铁路通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