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鸿骏

2020-06-13 12:35
世界建筑 2020年5期
关键词:共生建筑设计理念

1978年出生

1997年入学重庆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学士)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全过程设计分院院长

UIA2019年第四届巴库国际建筑大奖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大奖(2009-2019)

2019年度全国优秀勘察设计奖行业奖一等奖

2019年度教育部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

2017年度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银奖

我是1997年入学的重建工,入学时还叫重建工,等到毕业时已经和重庆大学合并了。

重庆是一座很有魅力的城市,是山城,也是长江和嘉陵江的交汇处,城市性格里包含火辣、朴实、耿直和坚韧。重建工与重庆的性格一脉相承,我记得当时的校歌是“嘉陵江哺育我们的身,歌乐山铸成我们的魂”,是刚与柔结合的体现。在我后来工作和生活中接触到重建工的校友,我感觉他们都充满激情而又不缺韧性。

在重建工的前3年我一直是在迷茫中度过的,不断地在寻找为什么学建筑的答案。大四时,我的建筑课程设计得了优,这在当时极大地鼓励了我在建筑设计这条路上走下去。我很感恩在重建工遇到的各位老师,像张兴国老师、顾红男老师、卢峰老师、王琦老师,他们对学生的那种尊重与亲切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运用建筑与环境共生理念进行建筑创作实践

随着中国城市的快速发展,近年来一系列城市问题逐渐突显出来,这些问题体现在生态环境、历史文化、城市建设、思想意识等各个方面。应对这些问题,追求城市可持续性发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城市的物理空间和城市的居民之间建立起纽带,是当今建筑设计实践的重要目标。

近几年,本人有幸在庄惟敏院士的带领下,以建筑与环境的共生理念指导公共建筑创作,在设计实践中充分运用相应的设计手法,注重在时代、历史、地域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寻求自然和谐的建筑与环境共生之道,完成了一批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化建筑。这些项目在实现建筑与环境共生过程中都体现了自然、和谐、在地和适当的建筑创作理念。

(1)自然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主张中,都蕴含着“自然”的概念。现代意义上的“自然观”可以追溯到以赖特为代表的“有机建筑”理论,其设计理念以“自然”和“整体”为核心,主张从自然环境与建筑的内在规律出发,塑造一个有机的、整体的建筑环境。

从设计角度看,自然不仅反映建筑本身的绿色环保、低碳节能,更体现建筑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好的建筑设计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调节区域微气候亦可以起到重要作用,表达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良性互动的共生关系。

(2)和谐

早在2003年,日本建筑师隈研吾先生在发表的文章中阐释了“让建筑消失”的理念。建筑的消失并非简单地隐藏和消失,而是模糊建筑自身的体量和边界,与周边的自然环境相融合,表达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

从设计角度看,和谐主要体现在建筑与环境与人两方面的关系上。与环境和谐主要体现在从城市关系和周边环境两个方面消弱建筑与环境之间的界线,使其体量、形态消隐于环境中。与人和谐的前提是建筑及其外部环境的公共性和开放性,结合建筑空间环境,使建筑使用功能与市民生活融为一体。此外,和谐的设计中还要体现出对人日常行为方式的尊重,对人的情感的体谅,以及便利的服务设施、亲切的尺度、舒适亲民的建筑空间。

(3)在地

“在地”描述的是一定区域空间内自然与人文共同作用形成的综合体,对于建筑创作而言,在地是体现地域特色的设计思路,地域特色既包含建筑所在区域的地理特征、自然条件,也包含历史环境和文化特征,这两方面元素互相影响,共同构成了一个区域的地域特征,表达建筑与区域文化的和谐。

从设计角度看,在地设计理念主要表达的是对既有地域文化的尊重,与既有环境之间的新老融合。建筑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应与既有环境一道共同构成积极的城市空间环境。新建建筑应挖掘地域文化的内涵,新老建筑之间应互相融合衬托,体现建筑的地域文化特色。

(4)适当

建筑是一个时代的写照,是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综合反映。在建筑创作中,既要尊重环境、尊重历史,又要反映出当下的思想观念、技术水平和材料工艺,构筑起体现时代美学、与时代背景和谐的建筑。

从设计角度看,适当主要体现在适度和恰当两个层面。适度层面,需要选取当前常用的建筑材料和成熟的建造技术,既要能节约资源,又与这个时代的技术水平相适应。恰当层面,建筑创作需要满足当前的使用需求和审美特点,与时代的整体精神面貌相适应;对传统建筑元素并非简单复制,而是运用现代手法对其进行新的诠释,使其与现代建筑材料、建造技术融为一体,体现和谐统一。

建筑与环境的共生理论是我们创作实践中重要的指导思想,适应时代,运用在建筑学领域,体现的是人类在建造活动中对自然的尊重,反映了一种对人、建筑、环境和谐共处状态的追求,而建筑本身成为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间的纽带。

1 北京香山革命纪念馆

2 延安新区山体公园配套服务中心

3 延安学习书院(1-3建筑设计:庄惟敏,唐鸿骏 )

猜你喜欢
共生建筑设计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配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