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画师

2020-06-15 11:38策划方凤燕执行本刊编辑部视觉沈毅菁图片提供视觉中国图虫创意署名除外
厦门航空 2020年6期
关键词:那拉提草原色彩

策划_方凤燕 执行_本刊编辑部 视觉_ 沈毅菁 图片提供_视觉中国 图虫创意(署名除外)

大自然是最好的调色师,心里装得下浓淡相宜。大自然也是最杰出的画师,以天地为画布,绘下最精彩绝伦的画卷。

印象派>>19 世纪后半期诞生于法国的绘画流派,强调瞬间感。画家对光线、色彩、氛围、笔触的关注,超过对社会历史、宗教、伦理的关注,正是如此,他们与此前的欧洲画家走上了不同的艺术道路。印象派对西方艺术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并波及音乐和文学。

克劳德·莫奈 《野罂粟的田野》

光与影的表达

印象派的代表画家莫奈、雷诺阿和毕沙罗等都追求“光”和“色彩”的瞬间印象,他们倡导走出画室,描绘自然景物,以迅速的手法,记录瞬间的美,活在当下的美。

梦境中的那拉提

撰文/摄影_赵登文

站在大草原上,你会比任何时候都能更深刻地体会到人类的渺小,传统的尺度感在这里消失殆尽,才知道那拉提那种油画的感觉十分强烈。

哈萨克人的毡房、羊群,那拉提的天空全都笼罩在一片宁静的浅黄色里。高低起伏的山坡错落成一种音韵般浮动的层次,所有这些组成了神奇的那拉提,只有那拉提才能勾勒点染出这样的画面。

认识那拉提,是从草原浅蓝色到宝石蓝的天空开始的;是从草原像一片绿色的海洋开始的,草原连着天际,无声无息;是从雪白的羊群和星星点点的毡房开始的,那是一种极致,让草原安然地轮回着生命。

那拉提草原又名巩乃斯草原,位于新疆天山北部的伊犁河谷内,哈萨克语意为“白阳坡”,这里距伊犁州新源县城约110 公里,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牧场。

那拉提草原是中国哈萨克族人口居住最集中的地区。每年6月以后,那拉提进入草原的黄金季节,优美的草原风光与哈萨克民俗风情结合在一起,演绎着独一无二的草原恋曲。

在这里,如果我们剔除或者忽略了这种热情奔放而又不缺乏温存的哈萨克文化去看草原,那拉提草原就会仅仅作为一片有花有草的纯粹草地而存在,那样那拉提也许可以叫另外一个名字,就像地球上某片偏僻的湿地,寂寞而枯燥地蒸发着水汽。正因为有了文化,那拉提成了一个承载文明的载体,一幅记录悠久民族风情的映像,一帧镌刻草原性格的版画。

没有哪种使命比承载一种文明的使命更重要的了,不管承载者是一个地方、一个物体还是一个民族,只要能肩负起承载文明的重任,那就是伟大的。因此有了那拉提,哈萨克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找到了一个向世人展示的华丽舞台。

领略那拉提的美不仅仅需要身临其境,更需要投进自己的一颗心。无论你是万里迢迢来到这里,或是本就居住在附近某一天来到这里,只要你的身心进入了那拉提,只要你以一种性灵的眼光留意每一片草地,就能体味到天上草原的魅力。

哈萨克人的古风未衰,他们担心自己的离去会让远道而来的人无去处,空挂着门锁是对你的允诺,诚心是对你永远不变的期待。在草原深处扎营的地方,我遇到了哈萨克族大叔阿布都阿力,他是一名退休老师,每年夏季就带着家人和他的羊群来到这里,开始四个月的放牧生活。我随意走进他家的毡房,看到大婶正在准备晚饭,做新疆人有名的拉面,用牛粪点燃了一炉火,炉火的响声顿使冰冷的毡房有了生气。傍晚,阿布都大叔要在草地上烤馕,准备好了面和大铁锅之后,就在外边的简易炉灶升起了炉火,上下都有明火,不一会工夫,带着奶香味的馕就烤好了,大婶将热馕送到我手中,让我们品尝草原深处最生态的味道。

在阿布都大叔家,我遇见了他的邻居阿德利小伙子,听说我们是来了解和拍摄哈萨克族人文风情的,就主动决定第二天要带我们到山顶,去看看家人在那边打马草,这让我十分感激。不管是何种形式,我都能有幸完整地欣赏到那拉提那种在同类草原中独一无二的美丽。

第二天清晨,在初升的朝阳中,辽阔而呈现蜜色的牧场不可避免地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彩,我早早爬出帐篷,等待着去感觉这八百年前大马弯刀的民族,从一望无垠的草原上横空出世的又一场景。

一刻工夫,阿德利和牧民牵着几匹马来到我们面前,我们准备好了一切东西,要骑着马经过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要去的那个高山草场。出发前,阿德利告诉我,骑马要双脚踩实鞍镫,身体微微悬空,与马背起伏的节奏协调一致,这样身体才不会因为颠簸而疼痛。

我们骑着马向山顶进发。刚刚被哈萨克牧民用大镰收割掉修长牧草的草原,充满着活力却又掩饰不住之前的欣慰和青春将逝的淡淡伤感。真的,在一路上我除了看到三五个牧民在使用草叉码着被大镰收割的牧草,那些牧草一堆一堆地被码在草地上等待运走外,还有已经装在拖拉机上高高的牧草,沿着公路凌空漫来的情景。

在这人们无法来到的地方,却隐藏着哈萨克人真实而又纯朴的一面。只见他们两三个人挥动着大镰刀,一会儿并排打草,一会儿轮换休息,马儿在山坡上吃草,连阳光也散发着牧草的清香。一块块草甸如地毯,点缀在山坡上,以不同的形态存在于生活,完全展示出了哈萨克人和草原的完美结合。

生活在这里的人拥有大自然的开阔胸襟和淳朴憨厚,也有着现代人的实在和机智,这才是人们所缺乏而一直在呼唤的一种境界。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那拉提人没有与现代文明对峙,他们在坚持中摸索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在洒满阳光的草原上生活是不会感到寂寞的,那一座座闪光的雪山,那一道道墨绿的林带,那一片碧绿的青草,那些起伏游荡的羊群和马群,都成了他们永恒的朋友,也是那拉提魅力的关键载体。

在我返回的过程中草原越来越远,以至于梦境里那些清晰的草、牛羊、牧人都模糊成一团,无论是哪种表情和言行,我都认为过去的感受只不过是停留在皮毛之上,想真正读懂那拉提,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抽象派>>艺术的产生是对写实艺术的补充。不以描绘具体物象为目标的抽象艺术,通过线、色彩、块面、形体、构图来传达各种情绪,激发人们的想象,启迪人们的思维。

瓦西里·康定斯基《构图4号》

抽象艺术的奠基人:康定斯基

1908年,康定斯基移居穆尔诺的阿尔派恩镇。在那里,他画了一组风景画,其中自然主义的形象逐步融化为具有强烈反差的色块。

他强调了绘画和音乐之间的联系。他认为,虽然音乐(声音)必须在时间中产生,绘画(色彩)必须建立在平面之上,但是这两者之间的共性(即抽象性)依然存在。由于人们内心中存在着这种联感,所以,康定斯基认为绘画也应当像音乐一样,不是通过事物的表象,而是以各种基本的色彩,通过形式的规定,来反映和表现人们的内在感情。

一条峡谷的“艺术范儿”

编辑_方凤燕

红山大峡谷以丰富的色彩和险奇而著称,刀削斧劈的崖壁,蜿蜒曲折的流水,气势磅礴的深谷,色彩斑斓的奇石,无不令人叹为观止。这里的色彩异常丰富,河流切割大地,将不同颜色的岩层冲刷溶解,形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大地抽象画巨作。

摄影_赵登文

Tips

红山大峡谷,位于新疆天山北坡塔城地区沙湾县的安集海河流域,因此也称安集海大峡谷。峡谷长约20—30公里,两岸地貌各异,西岸是平坦的戈壁,东岸则是绵延起伏的山峦和牧场,形成鲜明对比,令见者为之震撼,是旅游采风、奇石收藏、徒步探险、户外摄影的好去处。

纵横交错的沟壑,从峡谷边缘一直延伸至谷底,形成险峻的“山峰”,“山峰”均由砂石和泥土组成,高则百米,矮则数十米,犹如一把把利剑,直指苍穹。这是新疆红山大峡谷给人的最初始印象。

大自然鬼斧神工,将平整的大地切割开来,形成这道道错落有致的沟壑。在经历成千上万乃至上亿年的冲刷后,呈现在旅人面前的就是这样让人不可思议的大地肌肤。红色岩层地貌构成了红山大峡谷的“色彩骨架”。色彩与线条搭配自如,峡谷的“艺术范儿”浑然天成。与其他一些色彩灰冷单调的峡谷相比,拥有红山、黛崖、青峰、浑水等丰富色彩的红山大峡谷,不可置辩地成为中国峡谷群中一条色彩最丰富的大峡谷。

岩石的棱角和冷峻,显示了峡谷阳刚的一面。河谷里蜿蜒流淌的线状河流,千转百回,在缠绵中将峡谷柔情的一面展露无遗。刚柔并济的壮美景致让人目眩。

峡谷之险,险在其深,最深处300—400 米。险在其陡,笔直陡峭如刀削斧劈一般。险在其危,危在其崖壁并非坚硬的石质。峡谷的最大落差处有200 多米,峡谷边没有护栏,谷底有个露天煤矿,站在峡谷边往下看,令人心惊肉跳。

无论我们的内心怎样感叹和震颤,也无法破解这大自然神奇的密码。撕开的裂缝,纵横的沟壑,婀娜的河道,丰富的色彩,使这里的一切都夺人眼球,你看着她,就像欣赏一幅世界抽象派大师的经典画作。

野兽派>>艺术没有明确的理论和纲领,但更加追求主观、强烈的艺术表现和情感表达,和西方绘画传统相比,甚至有了明显的东方式写意倾向。

亨利·马蒂斯 《生活的欢乐》

色彩的狂欢

营造色彩的狂欢是野兽主义画家的共性。他们不再特别讲究透视和明暗,而是通过颜色的运用达成构图的效果,手法既干净又简洁,虽然他们钟爱的是粗犷的题材,颂扬的是激越的气质。

狂野山塬上有最温柔的美丽

撰文 _雷鹿茸

最美的时刻通常都转瞬即逝。于它而言是一次托付,于你而言是一场恩遇。

张掖是我们大西北7 天6 夜自驾行程的末段目的地,事实后来证明,这是一个无论从身体修复、气候适应,还是审美调整,乃至运气逢遇上,都无比正确的安排。

老老少少一行人从青海湖的宁静游至茶卡盐湖的纯净,又顺着那条“最美公路”从青藏高原上下来,再携带敦煌的厚重和炙热一路往东,进了河西走廊,审美和身体一样疲劳。张掖的“七彩丹霞”此时适时又恰当地出现,如同旅途所能赐予游客的莫大温柔。自然天成,举目可见,且老少咸宜。

我们抵达的时刻,恰是夕阳渐浓的黄昏之前,据说是这里最美的时刻。景区提供了最合适也是对地表伤害最少的游览路线,不同的观景点被因势利导且妥帖地设置在台地上,通过蜿蜒、低缓的坡道即可到达。小心延伸的木栈道沿着小丘陵的脊线或可以再稍微有所深入,但也节制得如同浅尝辄止,仿佛下一秒就会泛起颜色的涟漪,搅乱那冥冥中早有格局和深意的安排。所以人的眼睛尽可以贪婪如猛兽,但此刻心间与脚下都要温柔以待。

观景台给予你的视野异常的辽阔,尖耸跳跃的高山在远方渐次层叠,眼前的一片却是柔和而多彩的起伏。红、黄、橙、白、青、灰等多种鲜艳的色彩,以看上去像是神仙才能操持的方式被泼洒,也被裁切,竟至于整齐似彩带,间错如彩虹,每一个角度都令人觉得奇幻有加,瑰丽无限。再有云朵穿行在阳光中,筛漏并移动着自己的云脚,投射缓行在山塬之上,不断激发出色彩新的生命。人看到的颜色是光的折射,它本不过是自然的障眼法,如今是爱美之人心甘情愿的沦陷和沉溺。

在最后一个大型观景台上,人们的惊叹声和快门声都达到了高潮,那里层涌的颜色更加斑斓多变,叠进交错。那些热气球、滑翔机,乃至直升机上的游客以“上帝视角”俯瞰固然全景尽在掌握,但即便你只是身处一隅,对美的领略也可尽至心灵。不同的人,不同的生命对时间、空间的理解和运用并不相同。当你在感叹对人来说艰难无比的创造,对天地造化而言只是大巧若拙时,你可能不经意地忽略了它在漫长时光里的积累和演变。而当你欣赏的尺度转换成天地的尺度后,人在其中显得多渺小。你也几乎忘记身边所有的人。

眼前,它的姿态在地质演化漫长进程的断面上安然沉淀,却分明有大江大河般横扫四野八荒的气势和流动。比喻它为地毯,没有描述出它的力量和幻变;说它是调色板,疏忽了它的巧意与灵机。再后来你黔驴“词”穷,干脆只是在它的肌体上用视线奔走,欢欣又呼号,它又以博大的容纳,指引你关于自我生命和自然的体悟。

这不是“艺术”和“艺术感”,又是什么呢?

20 世纪初期曾有一种叫“野兽主义”的绘画风格横空出世,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色彩大胆鲜艳,以直率、奔放的笔法,创造强烈的视觉效果。那些当时无比前卫的艺术家往往直接从颜料管中挤出颜料,将夺目的色彩弄得喧闹不已,又出奇地净化和简化了欣赏者的知觉与心灵。如果说此处的色彩盛宴和“野兽主义”有不谋而合的共振,应不仅仅是颜色的肆意和流淌。

Tips

1、张掖国家地质公园面积广大,游览“七彩丹霞”建议乘坐景区内摆渡车;

2、科学地说张掖的七彩“丹霞”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丹霞地貌。地质学意义上的“丹霞”须具备“陡坡峭壁”的特征,但这里的地貌平缓浑圆,称它为与丹霞并生而育的“彩色丘陵”或更为贴切;

3、张掖更典型的“丹霞”景点,是冰沟丹霞。甘肃的丹霞地貌广泛地分布在祁连山北麓,总面积在300 平方公里以上。

“野兽主义”的个性固然极为勇猛,却也无比注意韵律和谐与优美,它散发出自然的稚趣,携带着生命的朝气,譬如它的创始人马蒂斯本尊的作品,轻松流畅且往往跃动着欢快的情绪,如同是这些狂野的艺术和被贴上“狂野”标签的艺术家,反哺给世界的真诚与温柔。这里的颜色表达,也是如此。

在艺术的时间表上,魅力独特的“野兽主义”实际上盛行不过三四年。在地质的时间表上,“七彩丹霞”也几乎是转瞬即逝的美景。最美的时刻通常都转瞬即逝。它赐予你意犹未尽,也需要你顺其自然。夕阳加速退场时,我们心悦诚服又不得不准备离开,不经意间也听了一耳朵旁人语,他说雨天过后这里的颜色,会更好看。你看,人对美的追求,抑或贪心,永无止境。或许还有那月光下的照影,另有一番奇魅,以至于摄影镜头的加持、美术写生的再造、文字与诗意的蕴藉……但彼时,我说服自己,珍惜自己如同站在一幅天然而成的“野兽派”巨作前的初心与感受,激赏并致谢在大西北粗犷天地间尽显温柔的这片山塬上,最狂野、奇幻的色彩之美。

哦,不,这里的色彩,早已和山塬融为一体了。而那些更知晓艺术的真谛、时光的尺度、自然的灵魂的人,或许也会更加懂得这狂野山塬,其实有最温柔的美丽跟心意——于它而言是给予与托付,于己而言乃是慰藉与恩遇。

立体派>>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运动和流派,又译为立方主义,1908年始于法国。立体主义的艺术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形式,形成分离的画面。以许多组合的碎片形态为艺术家们所要展现的目标。艺术家以许多的角度来描写对象物,将其置于同一个画面之中,以此来表达对象物最为完整的形象。

胡安·格里斯 《法国塞雷家外的风景》

立体派的代表画家毕加索、乔治·布拉克,他们都追求一种几何形体的美,追求形式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感。

上帝画下的曲线

撰文_庄雯莎

曾在网上看到一幅巴丹吉林沙漠的图片,很美,旁边有一句话:“如果你没有到过沙漠,你就无法真正理解生命;如果你没有深入到沙漠的腹地,你就无法真正领会到茫茫瀚海的雄浑与壮美。”从此,那遥远的地方对于我们就有了无限的诱惑,希望去那个梦幻而又神秘的远方看看。

2019年10月,因为去额济纳旗看胡杨林,也终于踏上了那片神奇的沙漠,巴丹吉林沙漠主要属内蒙古额济纳旗和阿拉善右旗,东部小范围属阿拉善左旗,整体海拔在1200—1700 米,面积4.7 万平方公里,其中西北部1 万多平方公里的沙漠至今尚未有人涉足。它是中国第三大沙漠,也是我国最美的沙漠,其中有全球最高的沙峰——必鲁图峰,号称“沙漠珠峰”;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宝日陶勒盖鸣沙区,是“鸣沙之王”,风来时,它的鸣响声就像飞机引擎的轰鸣一样。这里沙山沙丘,湖泊海子交错分布,且多数沙丘是流动的,而湖泊是静止的,一种水不动而山在动的风光,是不是非常特别和神奇?

巴丹吉林沙漠年降水量不足40毫米,但是沙漠中的湖泊却多达100多个,其中,常年有水的湖泊达74 个,淡水湖12 个,总水面4.9 万亩。高耸入云的沙山,神秘莫测的鸣沙,静谧的湖泊、湿地,构成了巴丹吉林沙漠独特的迷人景观。当我踏足这个神话般的世界,便生出无数感慨和无数回肠荡气。

巴丹吉林沙漠有着独有的美丽线条,被中国国家地理誉为“上帝画下的曲线”。金色沙山环抱中的音德日图有一种大气之美,湖面如镜,蜿蜒沙洲伸到湖心,沙枣、红柳、芦苇、红藻环绕着宽阔的水面,微风轻抚,绿影婆娑,碧波荡漾,令人心旷神怡。一群白色的天鹅在湖岸嬉戏,展开洁白的翅膀忽起忽落,特别扎眼,这里是天鹅南飞的歇脚地。

放眼远眺,沙山林立,连绵不绝,延入天际,南海子、庙海子、小海子、音德日图、青海子、毕鲁图6 个晶莹的海子宛若天庭遗失的繁星撒落在沙山间,亦真亦幻,缥缥缈缈,宛若仙境。也许只有站在这里,才能体味巴丹吉林沙漠的精髓,群山林立已是沙漠中的异类,黄沙和碧水这两样不相容的事物在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撮合下,竟然不可思议地相依相伴,巍立的金色沙山与碧波荡漾的湖泊相映生辉,演绎着大自然的完美传奇。

沙漠之美,美在光影之韵。我喜欢拍照,沙漠里的线条特别独特。早晚的光影如梦如幻,朔风在沙漠里激荡,把地面刻画出特殊的曲线,斜阳拉出长长的阴影,沙地上呈现出万千变化的图案。朝阳和落日下沙丘的颜色深邃动人,无论是在图片上还是在现场,看起来都令人迷恋。

Tips

巴丹吉林沙漠是中国八大沙漠之一,是阿拉善沙漠的主体,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银额盆地底部,总面积4.92万平方公里。其中的必鲁图峰是世界最高沙峰。

高耸入云的沙山,神秘莫测的鸣沙,静谧的湖泊、湿地,构成了巴丹吉林沙漠独特的迷人景观,每年吸引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

Tips

白水台位于香格里拉县三坝乡,距离香格里拉县城约100 公里,海拔2380米,面积约3 平方公里,为我国最大的华泉台地,也是纳西族东巴教的发祥地。

仙人遗田

撰文_方凤燕

白水台,水波纹状的蕾丝花边,是时光的巧手,也是岁月的力量。

在纳西语中,白水台意为逐渐长大的花,它是由于碳酸钙溶解于泉水中而形成的自然奇观。从山中流出的清泉长年不断,水中碳酸氢钙的含量较高,沉积在流过的河道、山间,自上而下,长年累月,形成台幔,好似层层梯田,被世居此地的纳西族人认为是天神建造的梯田模型。因此白水台也被称为“仙人遗田”。

每年农历二月初八,是纳西族一年一度的“朝白水”活动,四里八乡的藏、纳西、彝、白、傈僳等民族都会汇集于此,歌舞、野餐,进行祭祀活动,以歌舞娱神,向神灵祈求来年的丰收。岁月给这片大地留下的是沧桑与壮观并存的美丽。

猜你喜欢
那拉提草原色彩
那拉提的新娘
讲解《草原图》
《当周大草原》
一生的草原
美丽的那拉提草原
最先见到太阳的地方——那拉提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