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下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法探析

2020-06-15 04:07黎雪琼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中国心理素质传统文化

黎雪琼

摘 要 大学生心理冲突与矛盾的增多,提升了社会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关注度。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吸收文化精髓的基础上,结合西方心理学理论,形成了新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分析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借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心理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并由此提出有效的教育策略,以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水平,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 中国 传统文化 心理素质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中华民族善于通过优秀传统文化获得生活经验,陶冶自己的情操,塑造自己的人格,在传统文化中吸取精华促进自身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具有深远的影响,今天中国人的心理特点仍能体现出多种传统文化特征。因此,针对当代大学生实施心理素质教育时,可以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将优秀的民族精神融入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分析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难点的基础上,探究中国传统文化在心理教育中的作用与对策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必要路径。

1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1.1缺乏人文教育

高校大学生在心理素质教育中缺少人文素养的培育,导致大学生无法适应社会生活,心理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一些学生虽然掌握了较高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但在工作生活中与人沟通交流不畅,缺乏交际能力。一些学生在遇到困难时,感到不知所措,茫然无知。一些学生非常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全然不顾及他人利益。这些现象的出现都足以体现心理素质教育的不健全,影响了学生人生价值的体现,并且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1.2缺乏挫折教育

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与人民的综合素质息息相关,大学生群体是当代中国的中坚力量,承担着建设国家,发展社会的重任,是国家与民族的希望。但是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加之目前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平时受到家庭的溺爱,很少有机会进行挫折教育。这造成相当大一部分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会不知所措,心理脆弱导致自暴自弃,甚至轻生的现象,严重危害了生命安全和公共财产。

1.3重工具性教育轻民族文化教育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从教育的方式上来讲是一种工具性的教育模式,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而轻视了心理素养的培养,在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方面仍有欠缺。目前高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严重缺乏民族文化的內容,导致大学生心理素质较差,缺乏应有的信念感和目标,对人生充满迷茫。

2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心理素质教育思想

2.1成语、典故等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

中国传统的成语、典故中实际包含了很对有关于心理教育的原理,成语具有言简意赅,形象生动的特点,经过人们的口口相传流传至今,有其独有的智慧与价值。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可以在通俗的语言中精选常见的包含心理现象的成语典故,提取心理学原理,对大学生进行深入浅出的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心理品质。

2.2诗词歌赋对心理素质的作用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歌赋讲求“韵律”,并且含义丰富,意蕴悠长,具有音乐美和形式美。人们通过欣赏和吟诵,可以在陶冶情操中鼓舞斗志,宣泄内心忧郁,并能增强自身的心理建设,学习古人乐观豁达的精神境界,达到缓解抑郁,克服自我缺陷的目的。诗词歌赋中的韵律感还可以影响人的身心健康,使读者获得生理层次的愉悦,舒缓现代人紧张的情绪,精神得到升华。

2.3传统音乐对心理素质的作用

在心理学中,音乐疗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可以分为两种形式。其中一种形式是被动式音乐疗法,主要采用以欣赏音乐为主,达到舒缓身心的目的。另一种形式是主动式的音乐疗法,要求成为演奏、歌唱、舞蹈活动的参与者,在参与过程中可以促进多种感官的协调,增加生活情趣,从而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提高对生活的自信心。

2.4传统体育对心理素质的作用

体育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并且能够作用于心理建设,增强心理健康。中国传统体育养生中以“气”为基础原理,构建了完整的生命观,能够更好地从整体上调节生理和心理的内外。传统体育项目如太极、武术等,可以在健身的同时陶冶精气神,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3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应用的意义

3.1有利于大学生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一代代传承与发扬,其思想精华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心理素质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大学生进一步学习和理解这些优秀的文化,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精神境界。诸子百家的优秀思想文化在现代对指导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仍具有现实意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规划起指导作用。

3.2有利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生心理教育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思想和优秀的意志品质。学生在心理素质教学中通过情感感悟与体验,产生一定程度的情感共鸣,有效的获得心理素质培养的积极因素,增强生活的经验和体验,对学习与发展有积极的影响。例如大学生在心理素质教育的学习中会接触到许多中华民族优秀楷模的事例,这些知识分子和民族英雄的优秀精神和高尚品质将对学生起到激励和示范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的合理运用,不仅加强了学生的文化知识,还增强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4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应用的方法

4.1利用新媒体技术传承与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随着时代进步与科技发展,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也应紧跟时代潮流,顺应社会发展,利用电子网络等新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将为教学实践开辟捷径。高校可以建立心理素质教育相关的网络平台,学生可以通过平台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熏陶,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为下一步的心理素质教育提供基础。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应用网络多媒体模式微课教育模式以及其它新型模式,有利于将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直观与立体的展示,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心理素质教育水平。

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工作者可以将具有文学性的知识与心理素质教育进行合理化结合,向学生展示文学中蕴含的思想与观念,引导学生向优秀精神学习,培养自身坚韧的性格和高尚的情操。例如在教导学生积极乐观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可以引用《沁园春·长沙》一词,教导学生以伟人为榜样,向伟人学习建功立业,伟大抱负的理想,引导学生在今后学习生活中不畏艰辛,积极探索,追求理想,对未来怀有乐观的憧憬。

利用多媒体设备设置合理的情境教学法,将传统文化导入进具体的情境中,使大学生直观感受古代先贤的思想与心理,感召大学生学习优秀精神品质,进一步提高心理素养。在新媒体方式下的教学改革有利于将多种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极大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与水平。利用文学性知识在大学生心理素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做具体说明,例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歌中的代表性意象和中心语表现了作者对于唐王朝平定安史之乱的激动心情,表现出浓浓的爱国情怀。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现出的为百姓无私谋福利的思想境界对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具有借鉴意义。教师可以结合杜甫一生的遭遇,对他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三吏三别”进行简单的介绍,加深学生对杜甫关心百姓疾苦,高尚爱国情怀的理解。通过对古代圣贤高尚精神的学习,增加了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动力与积极性,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建设。

4.2以课程为载体,进行中国优秀传统精神的教育

中华民族的精神代代相传,深刻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结合中国优秀的传统精神文化内涵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首先,高校思政教师应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方面的教育与培养,为社会发展输送具有高尚道德情操与优秀思想品质的人才。首次,高校文学史地教师可以通过列举历史人物的事例讲解其中蕴含的优秀精神品质,将这些历史中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等优秀品质作为模范,引导大学生向其学习,以此达到心理素质的教育,提升學生的综合素质,更好的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例如:文天祥写下的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国破家亡的情况下,他依然具有不畏生死,报效国家的伟大壮志;赵匡胤在四年的流浪生涯中仍不忘百姓疾苦,不贪图自己享乐,关心的是如何结束国家分裂和百姓流离失所的局面;林则徐在发配边疆的途中仍挂念国家命运,战胜外敌,富强国家的办法。在这些历史伟人精神的感召下,学生潜移默化中会将其作为榜样,以榜样的力量带动自身的行动,树立远大抱负,养成坚韧不屈的品格。再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心理素质。例如,为了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承优良传统,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系统整合教育资源,成立了教材研发组、授课教师团队、课程督导组、平台设备保障和摄影组、校医组、后勤组、志愿者团队等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组,以“生命与感恩”教育 、“爱国与责任”教育、“理想与励志”教育为内容板块,以升国旗、 诵读弟子规、观看国学教育视频、学习手语舞、烛光朗读国学美文、孝亲活动和学习活动分享等形式,有计划地组织全校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确保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形成特色鲜明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5总结

多元文化的冲击和社会发展趋势的要求,高校必须培养具有高水平心理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需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从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下探究发展策略,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精神为其开辟了新的途径,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成语典故、诗词歌赋、传统音乐、传统体育等内容中蕴含着诸多心理学原理,都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具有借鉴意义。心理素质教育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部分,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传播,有利于大学生加深理解,便于接受和学习,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针对现阶段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存在的缺乏人文教育、缺乏挫折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高校教师应充分分析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利用电子多媒体教学模式,结合历史人物的事例和精神品质,树立模范典型,带动大学生自发的向其学习,开设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以期增强当代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今后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实现人生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瑞瑞.中国传统儒道文化视域下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现路径的思考[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18(01):19-20.

[2] 刘永.中国传统文化四维结构视域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下)[J].改革与开放,2015(13):73-77.

[3] 曹庆波.全球化视域下当代青年的文化自觉意识的培育思考[J].新智慧,2017(25):72+95.

[4] 周亚军,孙雷.基于文化认同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教育探索,2015(03):91-93.

[5] 邱光洪.针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14(14):319.

猜你喜欢
中国心理素质传统文化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学习毛泽东的作战指导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