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对我国“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启发和思考

2020-06-15 06:30陈娇娇李凤娟潘杰赵宝娟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双导师制双元制工程教育

陈娇娇 李凤娟 潘杰 赵宝娟

摘 要 本文从组织方式,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考核方式和师资质量等几方面介绍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分析其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社会价值,并与国内工程教育“双导師制”人才培养模式相对比,提出自己的体会和建议。

关键词 双元制 职业教育 双导师制 工程教育 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双元制”教育模式最初来源于德国职业教育,后来在工程师的培养中也得以应用。所谓“双元制”教育(Dual-education),是指整个学员职业培训过程是由职业学校和企业联合协作完成,职业学校的职责是进行职业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传授,企业则作为实训平台,为学员提供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这种教育模式强调校企合作,企业实践和职业学校中的理论教学密切结合,并且以企业培训为主。

1“双元制”教育模式概述

德国职业教育学制为3~3.5 年,培养目标为适应企业职业要求的技术工人。教学在企业和职业学校里交替进行,其中约2/3的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培训,1/3的时间在学校知识理论学习。如果企业规模小,不具备学员培训条件,亦可将学员送至德国各州工商联合会(IHK)设置的培训机构中去完成技术培训。

在课程设计方面,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主要以企业的职业需求为核心,并针对各类职业都有十分全面而专业的职业教育标准。该职业教育标准是由德国经济部和教育文化部统一组织的专家团队(包括职业相关领域的工程师,教授,企业人员,教育专家等等),在分析各类职业要求应具备的知识体系和职业核心能力的基础上制定的。它具体客观,可操作性强,充分反映行业现状和发展要求。教学内容是依据职业教育标准,划分不同学习领域,形成不同学习模块。所有的课程会按照学期细分,围绕职业要求从泛到精、由浅入深展开的。

“双元制”教育过程中会进行两次考试,其一是在学习一年半左右,也叫中间考试,另一次是结业考试。两次考试成绩分别占总分数的40%和60%。同时,这两次考试,都分别由两类考试组成,即实训技能考试与专业知识考试。考试中技能测试所占比重很大,实践技能考试时间可能长达14小时;专业知识考试一般只考3~4门,总时间为5~6个小时。受训者通过考试后,可获得企业的培训合格证书及职业学校的毕业证书。

“双元制”职业教育教师包括两类师资:企业的实训教师和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师。实训教师可以是专职的或兼职的,一般要求在企业工作过,具有五年以上职业实践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或者是经“双元制”培训后具有两年职业实践的各类“专科学校”的毕业生,并通过IHK考试(该考试包括教育方法、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方能成为实训教师。而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师则是经过四年专业学习及两年师范学习、再经过教学实习并通过再次国家考试的大学毕业生。

需要指出,德国职业教育认证体系十分完备,主要包括三个层次:(1)以《职业教育法》为基本依据的法律体系,制定各职业的教育标准(《培训条例》和《考试条例》),并以此为内容依据确定职业资格认证考核内容和方式,以保障国家职业体系一致性;(2)以行业协会为主、以企业、学员和学校三方组成的命题-考核专家组,作为职业资格认证的组织实施体系,从而保证认证过程的公正公平;(3)由德国16个州组成的专业命题小组,以统一标准、统一命题、统一考核时间、统一阅卷和统一发证为核心的质量保证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并非仅局限于职业院校,它已扩展到了德国高等教育领域,学生入学前需和企业签定雇佣培训合同,然后到学院报名,以职员和学生的“双元”身份,在培训企业和学院中边实践边完成学业。

2“双元制”教育模式的特点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被看作是当今世界职业教育的典范,它为德国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专业技术工人,被人们称为二战后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其突出特色为:

2.1广泛的社会服务性和教育公平性

德国“双元制”教育是全社会参与的,受到企业、教育界和政府的重视,之所以如此,首先是因为它以极为高效的方式为社会生产培养高素质职业工人,极大地提高企业生产力、节约教育成本、打开就业通道,产生广泛的社会效益。德国的职教培训体系被称为“没有死胡同”的体系,它与德国高等教育体系结合几乎为全民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例如,职业教育不仅可为初、高中毕业生提供职前职业教育,而且也为技术工人提供进修机会,使之知识更新以适应新技术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于不满现状,期望转岗的年轻人,也可以通过职业教育寻找更有发展前途的行业,或从事感兴趣的事业。德国“双元制”教育满足社会各个方面需求,表现广泛的社会服务性。

同时,德国“双元制”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互通,并可以进行分流,体现出“人尽其用,人尽其才”的特色。在初中、高中结束后,学生都可以从普通学校转入职业学校。接受职业培训的学生,也可以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文化课补习后进入高等院校学习。近年来,许多已取得大学入学资格的普通教育毕业生也进行双元制职业培训,力求在大学之前获得一定的职业能力和经验。

2.2企业的广泛参,促进理论教学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

如前所述,德国职业教育几乎是全民参与,大企业多数拥有自己的培训基地和人员,可以为学员提供必要的教学设备和代表现代技术水平的真实的生产车间。学员在这里以生产者身份参加实际生产,能够充分运用理论知识,掌握全面的职业技能,学会处理实际问题的本领,有机会接触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熟悉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管理机制,了解职业行为规范,养成遵守劳动纪律和安全规程的习惯,树立质量意识。在学习期间,真正做到与企业一起成长。

这种“双元制”职业教育形式,不仅减少教学费用,克服学校实习场地设备陈旧、技术更新滞后造成的与生产实际脱节等弊病,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即投入工作,同时有利于学员明确学习目的,既所学的内容是与未来工作密切相关的,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

2.3“双元制”教育更强调职业素质的培养

与国内名目众多的职业培训机构相比,德國“双元制”教育模式更强调的是综合职业能力,而不是简单地提供岗位培训。因此所培养的人才可以胜任其职业领域里的所有工作任务,而不仅仅局限于某一工作岗位的任务。除基本业务能力之外,在学习期间还注重学员社会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从而使学员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市场竞争力。

3思考与启示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一直在教育质量和就业率等方面备受质疑,这不仅是由于社会发展和行业进步对人才需求不断提高,也与高校多年偏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有关。虽然目前国内各类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但教学质量良莠不齐,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并不能在人才培养上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补充,更无法充分行使职业培训和再教育的社会职责。对比和分析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可以从中获得如下几点启示:

(1)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功,其中一点既是得益于企业的高度参与和全社会的重视。企业不仅提供学员实践培训的场地和设备,也全程参与到教学内容设置和考试考核程序中,不仅培养学员的技术操作能力,还培养学员的沟通、协调、合作等综合社会能力和职业道德。这与国内职业教育仅仅是教育体系一方孤军作战的状况十分不同。虽然目前也在强调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但是对于相当一部分学校和专业领域,企业参与仅仅流于形式,学生不能充分接触实际生产,更难以融入企业文化氛围中,并没有达到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改变这一现状,不仅需要学校自身努力走出去,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更需要社会意识导向推动,以及相关政策制度的促进。同时应注意到,德国相当的职业培训是在规范的跨企业培训中心进行的,这有效的补充了企业培训力量不足的缺点。对于我国而言,众多的中小企业难以单独举办职业教育中心,因此,组织企业联合举办或者由行业协会主办跨企业培训中心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职业教育的途径。

(2)职业教育法制化亦是德国职业教育不可忽视的特色。前已述及,德国职业教育是以《职业教育法》为基础,针对各个行业有专门的教育标准,其教学与考核都要严格按照此标准进行。这充分保障了职业教育整体质量的统一性和一致性,保障了每一职业所有受培训者都适用的统一培训框架,避免了目前国内职业教育各自为营,各宗其是的混乱局面。

以上是本人对“双元制”的理解和思考。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在法律支持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下,成功地为德国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而如今国内高等教育也面临如何提高毕业生综合职业素质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问题,正因如此,2009年教育部下发了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通知,并要求高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应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显然这一要求是针对我国研究生培养规模领先然而质量不足的现状而提出的。时至今日,国内高校研究生培养依然普遍存在学术性有余,而应用性不足,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与行业发展实际要求相脱节的状况。这使我们不得不仔细思考和研究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并汲取其中精华,为真正落实“双导师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整整达到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目的。

基金项目:天津工业大学2017年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7-12-57)。

猜你喜欢
双导师制双元制工程教育
基于CDIO理念的计算机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法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早期发展
“双元制”模式在导游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我对德国篮球的理解
试析落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的要素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