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实施分层差异教学的路径研究

2020-06-15 06:28王红
学周刊 2020年19期
关键词:策略研究小学数学

摘 要:根据新课改的基本要求,数学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引导期间,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置分层差异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教学引导工作。对此,教师可从分层差异教学的要求、方法等各个层面开展一系列的研究分析,给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一定的策略改进思路,以达成全面培养学生学科能力的基本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差异教学;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19-004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9.022

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指导期间,要认识到每一位学生都有着自己的独特气质,在课程学习期间的诉求有所不同,个人的兴趣以及能力也是千差万别的,所以教师在日常的课程教学阶段,不能一味追求教学目标在课堂上的贯彻始终,而是需要将各个阶段的目标要求进行拆解,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前提之下,使得学生掌握学习方式方法,获得实践探索数学知识的动力。此时分层差异教学理念的产生,本身就是围绕以人为本的课程教学目标所开展的,当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掌握有效的数学课程学习方法,则日常学习的参与性与积极性也能全面提升,数学学习效率大大增强。

一、小学数学分层差异教学基本概念以及实际情况

(一)基本概念

分层差异教学概念的产生,要求教师对各个阶段的课程教学目标有全面的认知与理解,通过高效的课程教学模式应用,能够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拓展个人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课程学习兴趣。在实践引导期间,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行综合性的评定,根据这种差异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此时的数学课程教学就会更加具备针对性与有效性[1]。分层差异教学模式应用期间,不存在对学生成绩与学习能力的歧视,之所以会应用是为了帮助学生提升课程学习参与性,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与支持。由此可见,教师在利用这种课程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期间,将课程教学核心设置起来,能够帮助学生体会数学课程教学重点,并确立自己的最近发展目标。

教师在日常的实践教学引导期间,需要将分层教学的基本原则明确起来,教师主要负责对学生的点拨与引导,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应用起来,提升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师在划分学生层次期间,需要保证分层中学生的学习效率、性格特点相差不大,避免学生在进行数学知识探索分析阶段,因为内部矛盾问题而影响课程学习质量。当然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学习情况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教师建立学生的学习管理档案,当学生的成绩提升之后,则学生的分层应适当进行调整,教师还需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学生出现自我否定的情况。小学生本身数学学习能力就相对有限,教师利用分层差异教学模式,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模式,帮助学生在深入课程学习过程中,逐步提升学习自信心。

(二)发展实际

当今社会人们对个体发展要求逐渐增多,由此人们对教育教学改革也有一定的要求。现阶段讲究教育教学工作的个性化开展,所以教师应该准确把握教学时机,探索提升数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方法。现阶段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分层差异教学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践探索阶段获得更多的主动权,使整个班级的学生都能全面参与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但目前不少数学教师对分层差异教学引导的认知还不够全面,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还不够熟知,导致最终的课程教学进度、质量等都受到影响。

二、分层差异教学模式应用原则

(一)帮助学生强化自信心的原则

小学生在日常的实践探索分析期间,本身就期待教师以及其他同学的关注,学习进步或解析出困难问题的答案之后,也希望自己能够得到教师的表扬。因此,数学教师在制定不同层级学生的实践探索目标之后,需要帮助学生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强化学习能力。教师要设置适合学生的“最近发展目标”,使得学生都有机会“跳一跳”进入到上一个层级,此时分层差异教学模式的价值影响作用也能充分展现出来。

(二)学生学习水平差异小的原则

教师在设置分层教学模式期间,要让学习情况相近的学生有机会共同探讨分析数学知识,这些学习情况差异相对较小的学生可以设置为“同一层”。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学习情况本身就是不断变化的,如果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分析,已经在数学学习阶段取得一定的成绩,那么教师在设置学生档案之后,可以帮助学生“转去”不同的层级,学生如果学习情况不好出现层级“掉落”的现象,此时教师不能随意对外公布,应注意对学生学习自尊心的维护[2]。

(三)做好教学调控的基本原则

教师要制定各个阶段的数学课程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探索积极有效的课程学习方法,给学生流出足够的探索分析与沟通交流的空间。教师要将课程内容精讲,注重对学生的兴趣引导,在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抛出相应的问题内容,使得学生围绕课程学习目标进行深层次的探索分析。显然,在课堂上教师起到调控引导全局的基本作用。当教师做好分类指导,帮助学生深入数学学习过程时,则教学计划能够有秩序开展。

三、分层差异教学模式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措施方法

(一)做好学生分层引导

教师在日常的数学课程教学指导过程中,首先要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有一个全面的认知与了解,在明确学生智力发展状况的前提之下,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诉求、学习基础等方面,确保学生能够适应各个阶段的数学课程教学进度。教师可根据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让学生在A、B、C各自代表的高、中、低三个层次开展相应的数学问题分析与论述。当然教师在设置这种差异性教學分层期间,不能公开宣布或是随意调整学生的位置,避免对学生的积极性带来打击。但是设置分层本身就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并不表示学生一味停留在某一个分层之中。教师日常要做好学生学习情况的记录,让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课程学习态度。所以,数学教师在设置分层之后,也需要利用一种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让学生适应现阶段的课程模式,努力达成自己的课程学习目标。

(二)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合理分层设置

日常小学数学教师在课程指导过程中设置相应的分层,本身就具备一定的困难性,也是教师强化个人专业能力的必要环节。教师在日常的课程教学指导阶段,需要做到由简到难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弹性化课程教学指导。为保障每一位学生都能全面参与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良好的数学课堂教学氛围建立起来,注重合理的问题引导,让学生在分层学习阶段,体会数学知识的无限魅力。例如,简单的问题通常优先考虑C层的学生回答,选择有一点难度的问题留给B层的学生进行讨论。此时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将主动学习的态度确立起来,后期个人的求知欲与探索欲望显著提升,也能有效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针对A层学习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启发性引导,帮助学生总结数学基础知识并探索更为高效的解题方法,尤其是在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引导期间,教师要帮助学生总结实践规律,使得学生在更为灵活的课程教学模式引导之下,将各类数学知识转化,并广泛搜集各类数学信息内容,不断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创新实践能力。

(三)注重课程教学的层次性,设定合理的练习内容

教师在讲解完课程基础知识内容之后,通过相应的习题引导帮助学生检验自己的数学学习近况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设置的数学知识内容要更为灵活多样,与课程教学目标有紧密的联系,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教师设置课程教学目标之后,需要做好学生细致化、全面化的引导,练习内容的设定必然要关注学生所存在的一些细节性问题。练习设置要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情况,要求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内容进行创新性探索。但教师在课程引导阶段,不能因为盲目追求新颖而忽视课程教学基本目标。不同层级学生的解析题目搭配效果应逐步强化,使学生在针对性地题目引导之下,也能够充分展现自身的课程学习能动性。

教师也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校外辅助引导,将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补充与扩展,当然这种课程教学形式也不能变相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性,而是需要教师将不同层次的课程教学指导模式确立起来,改进课程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获得有针对性的引导[3]。尤其是对班级的后进生,教师应该帮助其解决学困问题,重新建立数学课程学习的自信心。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有效的课程学习与实践探索的方法,让学生在良好的课程学习模式的引导之下,从基础性的概念、理论知识学习开始,促使学生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不断提升个人的学科能力。

(四)围绕学生学习差异,进行合理评价引导

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根据现阶段的学生性格以及发展诉求,将教学评价指导工作有序推进。教师要在每一个阶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性地引导,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评价对于教师来讲是课程教学的基本构成环节,但是对于学生来讲则是个人数学学习动力维护的基本条件。教师根据不同层级的学生实际情况,采用教学评价标准也有所不同,但无论怎样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动力,不断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可以将课堂互动与计算环节有效衔接起来,让学生在不同类型的题目分析过程中,探索更为高效的解题方法。比如,加减运算基础概念讲解完毕,教师对C层学生的引导,就是设置一些简单的题目内容,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优势特点,不断强化个人的實践能力;而对于B层学生的教育引导,是需要帮助学生明确自己在解题分析阶段可能会存在的不足,帮助学生确立改进自我的基本方向与措施方法;而针对A层学生的指导也相对较为棘手,显然学生解题正确且学习效率也相对较高,但是教师仍然要避免学生出现一些骄傲自满的情绪,影响自己的学习状态。教师可适当建立竞争机制,让学生在该层次之内相互比拼,不断提升数学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杨萍.小学数学实施分层差异教学的路径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123.

[2]晋艳林.小学数学实施分层差异教学的路径研究[J].教育,2016(12):139.

[3]丁荣国.小学数学实施分层差异教学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4(26):87.

作者简介:王红(1967.10— ),女,汉族,甘肃武威人,小学一级,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猜你喜欢
策略研究小学数学
高中英语书面表达问题分析及策略研究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目的论角度下的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