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2020-06-15 06:30何容妹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应对措施小学教育德育

何容妹

摘 要 本文结合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实 践经验,具体分析了德育教育在小学教学体系中的价值与作用,并对当前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暴露的主要问题以及效能提升难点作必要地讨论,以此为基础,着重探讨了解决德育工作问题、优化德育工作质量的具体对策,旨在为现实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小学教育 德育 价值 问题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

小学阶段是学生观念、意识、认知、思维、习惯、行为等塑造的关键时期,因此需要通过文化的学习、艺术的培养、道德的熏陶与引导、行为的激励与约束、实践能力的强化等来达到对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的培育。德育作为小学教育工作的关键组成部分,其为教育工作的高效推进和质量提升奠定了坚实的道德、观念、认知和行为基础。小学教育体系的现代化发展离不开德育工作的高水平开展,而德育工作更应该深深植根于教育体系的各个层面,以此才能充分发挥德育工作的育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1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价值与作用

首先,德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各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德育不仅能将社会和时代化的道德标准有效植根于学生的思想与观念之中,更会带来学生性格、人格、认知、思维等的多维完善,并内化出积极、独立而又极富社会性的意识、行为、能力和修养,从而帮助学生在各个人生阶段、各个发展领域都收获更多。

其次,德育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多层面的方法论和方向指导。德育不仅仅包含对学生成长有益的诸多道德概念、理论、标准和规范,还会通过历史典故、现实案例以及理论与现实的立体连接,来达到对学生在认识自我、了解家庭、接触社会、获得发展、应对不良环境和消极心理影响等诸多方面思维方法和行为措施的引导,从而让学生能够沿着更加明晰的人生方向积极而高效地奋进。

再次,德育是其他教育、教学得以有效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德育不仅贯穿于其他学科内涵发展的始终,是任何学科的教学目标之一,其还让学生在更加有爱、合作、自主、有责、坚毅等积极的意识观念与学习氛围中全面推动教学工作的质量开展。

2小学德育工作的具体问题与提升难点

第一,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施目标和发展目标单一而不明确,没有有效将德育工作落实到对学生道德品质、认知思维、行为修养、政法意识等的综合、全面塑造。很多德育工作往往与道德规范的宣导混为一谈,亦或是存在与其他学科分相隔的独立教育范畴。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德育教育开展的时长与内涵难以得到必要的保证,德育教育质量与价值存在弱化的现象。

第二,小学德育教育的发展内容更多以道德理论和概念为主,教学组织与学生的生活、发展以及时代的特色存在脱节,不仅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更难以有效指导学生的生活、学习实践,进而无法保证其育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可靠实现。

第三,小学德育教育的推进形式机械而单一,其更多是通过《道德与社会》、《道德与法治》等课程对学生进行文本内容的讲授和案例的讲解,教师在其中主导着课堂内容的发展,学生被动地服从于教师的思维和课堂推进方式,进而严重弱化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更割裂了德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小学德育教育缺乏科学而有效的评价与评估系统对其进行有效地完善与推动,也就造成德育教育在目标、内容、教学形式上难以得到全面、科学而可持续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成果也难以被合理定义,德育学习的方向性和成就感严重缺乏。

3提升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水平的对策

3.1科学统筹德育发展目标,深化推进德育课程一体化

学校应该进一步明确德育教育在教学发展体系中价值,明确其在道德熏陶、意识培养、思维训练、认知拓展、观念发展、行为塑造和修养培育等方面的发展目标,从而指导德育教育工作在不断完善的课程组织和优化设计中达到效果和价值的提升。此外,还应多维促进德育工作与教学课程的一体化融合,将德育教育贯穿于科学文化教育发展的始终,不断挖掘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德育层面的内涵,将知识、能力等的塑造与道德修养培育立体结合,从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强化自己的道德修养与品行行为,进而在达到德育价值不断提升的基态下,整个教学成果的可靠提高。

如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融入对数学理论和方法相关推演故事的讲述,让学生了解数学公式、概念等的来龙去脉,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与理解,还能通过故事的启迪,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家们百折不挠、独立思考、耐心考证等高贵品质。此外在语文的德育发展中,一些学校开发了阅读校本课程,构建了立体课程体系,在保证每天早上20分钟朝读经典的基础上,还在大课间组织“千人诵诗文”活动,通过校园广播播放诵读录音,学校还自编艺术素质操、诗词韵律操等,配合诵读表演,学校定期角逐诗词小状元、阅读小博士、妙笔小作家,家长和学生担当评委,进而将德育的发展有效贯通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始终。

3.2促进教学内容生动化、生活化和实践化

单纯的道德宣导不仅无法帮助学生内化所学的内容,还会造成学生的腻烦心理,进而弱化德育教育的发展价值。因此,为了达到德育教育效能的不断提升,应当从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让教育的内容及其组织形式全面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以及当前的时代热点,并以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生动而有趣的表现出来,最终落实到对现实问题的有效解决。

如在德育教育的内容组织中,结合当前学生群体中暴露出的行为和观念偏差,亦或是思维与方向上的迷茫,教師就可以从现实的一些案例和社会事件出发,让学生以旁观者的角度去思考、去探究老师基于案例提出的若干问题。为了迎合小学生感性、爱玩、好奇心重的特点,教师在德育内容的组织表达上,要注重语言的生活化和趣味化,可以通过场景的布置与描述,学生兴趣点的融入等来保证学生能够积极而有效地理解其中的内涵,并在同理心、情感认同、认知思维的多维调动中,实现学生主动的道德内化与行为优化。

3.3多样化德育教育模式和评价手段

德育讲究“润物细无声”,因此应当全面破除机械化的课堂理论教学模式,选择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与活动组织形式。如在课堂的组织中,可通过微课为先导,问题引导与合作探究为过程,探究结果分享与评价为辅助的综合模式进行课堂的设计,或是选取情境教学、角色扮演、问题答辩等方式来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此外,除了课堂的教育,还应将德育教育拓展到课外,通过道校外实践活动、以学生为创作主体的德育期刊发行、德育作品展播、德育辩论大赛、德育教育进社区等活动,来让学生成为德育教育的学习者、分享者甚至是组织者,不仅实现了“润物细无声”的道德熏陶和行为养成,还让学生在德育过程中收获多层次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学校和学生也能够在一次次的课程与教学成果中总结经验,完善自我,进而推动德育工作效能的可持续提升。

如很多学校开展的“大拇指”行动就是课外德育发展的很好方案,其将榜样的力量、成就的认同与学生的成长有机结合,通过“三三三”模式(即三大核心素养、三大行动,三个层级目标),在积极开展“大拇指”志愿行动、“大拇指”督学行动、“大拇指”成长行动的同时,对家长在“接纳”、“尊重”、“责任”这三大核心素养的培育上也进行了全面的探索,进而逐步完成了家校协同,共生共长德育发展模式的构建。

4结语

德育是教育工作的应有之义,更是整个教育系统得以发展并全面发挥价值的基础和前提。学校应当从目标的明确、内容的发展和形式的多样化创新的方面进行综合的推进,以此才能实现德育教育工作效能和价值的充分实现。

参考文献

[1] 方吉庭.关于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的探索[J].学周刊, 2016(33):126-127.

[2] 李君.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牡丹江:牡丹江师范学院,2014.

[3] 鲁洁.儿童道德生活的建构——小学德育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A].2015江苏省教育学会学术年会报告文集[C].2015.

猜你喜欢
应对措施小学教育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