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思维 构建灵动的初中语文阅读课堂

2020-06-15 06:28唐礼斌
学周刊 2020年19期
关键词:阅读课堂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唐礼斌

摘 要: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的灵动性构建,需要围绕有效性教学的基本要求,做好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潜能。教师首先要明确导致初中生阅读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之后再进行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的改进,提升自己的执教水平。对此笔者将理清初中阅读课堂灵动构建的要义,并紧密联系教学实践要求,开展相应的策略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思维引导;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19-013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9.068

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的灵动性,要体现课程教学的个性化、开放化的特征,而不是一种模式化的教学方法的应用。由于学生在阅读期间会有不同的思维变化,就会导致整个教学过程更为复杂,且涉及的影响因素也相对较多,教学结果更为丰富化、针对性,能够帮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思维能力进行拓展。当学生有意识地将阅读内容与社会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效率也由此提升,能够给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初中语文阅读课堂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引导的积极作用

(一)初中语文阅读课堂讲究有效性

初中阶段的阅读教学,教师要将语言工具应用的训练与人文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教师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语文课堂的实质,对于学生来讲是掌握文化载体,并实现语文基础知识拓展训练的有效途径。语言文字本身就是文化的载体与呈现形式,学生在阅读探究阶段会将听、写、读、说等融合拓展,教师将认知教育、人格教育与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紧密集合起来,确保学生在阅读知识学习阶段,能够理清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与目标学习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受到教师的启发,以一种饱满的精神态度开展阅读,学生在阅读学习阶段是课堂的主体,学生的语文学科综合能力发展也能得到保障。强化学生思维的语文课堂教学引导,要求教师遵守语文学科的基本要求,探索学生发展进步的高效教学模式应用途径,学生能够找到本真的需求,并在阅读阶段完成知识积累的学习过程,学生能够体会传统文化、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等的深刻影响意义,深入到文本之中进行阅读探究,则整个阅读课堂的灵动性也能由此展现出来。

(二)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理念转变

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引导期间,要认识到传统课堂所存在的弊端,即教师常常会将自己视为课堂主体,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样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很难明确。现阶段在灵动课堂构建的要求之下,教师要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动性,认识到学生自己是课堂的主人翁,课堂活跃性、积极性提升,教师后续的点拨指导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教师围绕学生思维能力拓展以及学生学习潜能激发的基本要求,要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帮助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探究分析,由于实践教学引导期间,学生阅读体会语音、语义、语境,如果单纯依靠教师讲解,常常会导致学生对阅读文本的认知理解不全面。所以教师要强化对学科价值的引导,基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帮助学生在阅读期间养成良好的习惯,给自己的个性发展提供保障,这样一来学生对阅读知识的理解能力与内化学习能力都能有效增强,因此学科价值的引导是实现学生精神与人格品质全面发展的保障条件。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引导期间,注意对整个课堂教学节奏进行把控是十分必要的,不能过于强调教学效益,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阅读知识内容,并能将阅读学习情况进行反馈。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做好语言积累,学生的情感投入逐渐增多,在基础性技能训练的同时,还能将自己的语文学习基础拓展开来,学生能在阅读的同时将自己的创造潜能激发出来,对学生的写作以及语言表达都有着莫大的帮助,所以需要教师开展深入的教学实践探索分析。

二、激活学生思维,构建灵动语文阅读课堂的有效措施

教学实践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要求学生开展高效的阅读探究,是实现灵动阅读课堂构建的有效途径。教师与学生是阅读课堂中的关键人物,确保两者能够相互协调、完善统一才能确保课堂教学各项活动都能顺利推进。教师基于学生的思维培养,在阅读课堂中明确自己的基本定位,才能与学生建立一种良好的关系,各项教学活动都能有秩序地开展,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互动就会更加积极有效。教师不仅是阅读活动的引导者,在得到学生反馈之后,还能做好各种信息的筛选与加工应用,围绕学生的发展进步所需,实现灵动阅读课堂的构建,不断提升阅读教学水平。

(一)课程教学目标合理化设置

在教学活动开展阶段,没有良好的教学目标引导,课程教学质量就很难得到保障。教学目标始终是贯穿阅读课堂的,需要教师结合新课改的基本要求,做好课堂的单元、主题、课时的规划设置。无论是教材阅读还是课外材料阅读,教师都需要做好教学目标建设,确保整个课程教学活动具备明确的方向性与针对性。

初中语文教师在制訂教学目标时,将以学定教的理念应用起来。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同时深受教师教学指导的方式方法影响。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学情了解,给教学目标设置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条件。由于学生在阅读探究阶段,自身的认知水平、理解认知、情感经历都有着较大的差异性,学生能够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全面的理解与认识,由此围绕学生发展所需的教学目标设置,就能够给学生的积极参与埋下伏笔。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灵动构建,必然要通过针对性、有效性、明确性的教学目标引导。语文教学目标定位需要围绕学生素质发展需求进行,帮助学生加强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强化学生的语文知识应用能力与理解能力,学生的智力发展、思维发展逐渐加强,后续的阅读情感带入、态度转变、观念养成自然而然地进行。教学目标需要具备针对性与有效性,不能将目标设置过大,或让学生体会不到其要义,且落实的难度相对较大。在教学目标设置阶段,确保教学目标有一定的弹性,学生的认知结构、学习水平、思想观念本身就具备一定的差异性,这样的教学目标设置能够分层次进行,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探索到属于自己的发展需要,各个阶段小的教学目标设置都能体现其价值影响作用。

猜你喜欢
阅读课堂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紧贴新课标,反向设计阅读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