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

2020-06-15 11:13梁达潮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教育留守儿童农村

梁达潮

摘 要 伴随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我国乡村劳动力开始出现大规模转移,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我国乡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这一问题如今已在社会上受到广泛关注,由于亲子情感交流较少、当地教育系统不完善、社会环境日益复杂等,导致大部分乡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受到较大阻碍。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乡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当中存有的问题与成因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关措施,以期为我国乡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发展提供参看。

关键词 农村 留守儿童 思想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775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在我国儿童教育当中,留守儿童教育是其重点所在之一,因受到我国经济大环境所带来的影响,我国留守儿童现如今已经成为一个具备特殊性的教育对象,同时这一工作也已经成为相关教育部门首要解决问题。我国拥有数量较多的留守儿童,现阶段数量已经达到六千余万人,在这其中,乡村留守儿童占比高达70%。而在留守儿童当中,普遍存有两个想想,一是因父母外出务工,而则是因与父母交流过少,父母教育这一环节严重确实所造成。

1心理现状及问题

1.1自卑心理

大部分留守儿童通常因与父母长期无法形成交流与见面同时与父母之间严重缺乏互动,同时也因家庭经济所造成的影响,其整体情况相对较差,此外,在学校的教育当中,往往会有较多涉及与家庭教育相关的内容,而在这一环节当中,留守儿童因严重缺乏来自于父母的关爱与鼓励,导致其在心理上对自身生活状态呈现否定现象,而在社交这一方面留守儿童因自身家庭所带来的影响而产生自卑心理。

1.2社交能力较弱

大部分留守儿童通常不具备较强社交能力,由于其在自身成长过程当中的想法没有可以分析与倾诉的对象,其监护人在留守儿童社交方面的引导也有较大问题,令留生儿童无法面对现阶段社会现实、学校状况、处理社交关系等方面受到良性引导,因此,在其成长过程当中自身情感无法正确表达,长久以往的压抑便导致留守儿童在心理上出现严重问题,并且因此类问题令其自身对于社交主动性严重缺乏。

1.3负面情緒重且缺乏稳定性

负面情绪过重是大部分留守儿童当中普遍存有的问题,其在家庭与学习人际关系当中具备极为显著的情绪化特性,而这一方面通常变现为焦躁易怒,面对学习不具备耐心,同时在与其交流过程当中情绪变化往往较快,这一特征便令留守儿童受到周围人员的排斥,而面对排斥其负面情绪便会持续增加,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1.4道德认知模糊,道德情感偏弱

道德情感、道德意识是在个体在形成认知、价值观、信念作为基础而逐渐发展的情感。大部分乡村留守儿童因家长常年外出务工,亲子之间相处时间较为短暂,知识两代人之间应用的情感有所丢失。传统家庭当中有双亲作为监护人抚养儿童这一模式在留守家庭当中发生改变,由于亲子情感的确实与家庭成员结构长期确实,导致乡村留守儿童自身性格、认知、情感等方面皆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缺失或负面变化,进而令其多种负面心理问题与道德思想问题被相继引发,此外,由于严重缺乏正确道德思想教育,大部分乡村留守儿童自身道德观念也严重缺乏,且自身道德情感较为淡漠。

2成因分析

2.1经济压力和家庭教育缺失

依据留守儿童主要集中区域来看,大部分乡村地区留守儿童数量较多,此类地区由于自身经济原因令大部分劳动力涌向发达城市,而正是因而经济问题,导致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数量每年持续递增。而此类家庭的主要收于来源主要是由留守儿童的父母承担,其因为经济无法满足家庭生活所需,被迫前往经济良好的大城市当中务工来获得更高经济收入,这边造成儿童缺乏家庭教育,令儿童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而隔代长辈虽然通常承担留守儿童监护义务,但是儿童父母才是其家庭教育当中的核心所在,儿童一旦在自身成长过程当中缺失与父母的沟通,便导致其日后无法通过父母获得心理安全感与认同感,令留守儿童负面心理逐渐加重。

2.2缺乏配套政策

伴随城市化建设进程逐渐加快,乡村人口开始逐渐增大向城镇的流动速度,这便令大部分家庭当中出现一定社会性问题。同时,我国现阶段对于乡村流动人口的子女尚未形成完善入学政策,致使进入城市的儿童无法接收合理且有效的教育,这也是造成留守儿童大幅度增加的原因之一,这一原因也是令留守儿童出现负面心理问题的根源之一。除此之外,大部分留守儿童所出区域的教育发展仍有部分缺陷,其中,师资队伍不完整、相关设施缺乏等是最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在留守儿童心理出现负面问题后,教师若不及时展开正确引导便会令其负面问题不断扩大,最终对其未来发展造成极大影响。

2.3社会的乡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薄弱

在如今这个信息化时代当中,我国媒体传播技术不断发展,人们与社会之间的距离正在逐步减缩小,儿童与成年人在信息获取类型上已经不存在具体接线,这边灵现阶段二头受信息环境的影响逐渐增大。由于信息技术在现阶段尚缺乏完善的管理系统,大部分网络信息当中或多或少都会承载一些暴力、低俗的信息,而乡村留守儿童所处环境在治安管理与文化环境方面的束缚普遍不高,留守儿童极易受到当地社会与其他不良社会人员的负面影响与引导,这一时期的儿童正是是非价值观严重缺乏的年纪,极易做出违反法制道德的事情。此外,社会当中网吧、游戏厅等成年人娱乐场所并未对儿童实行实际限制,知识大部分留守儿童因长期不受约束长时间停留于此类娱乐场所当中,极易沾染各种不良社会恶习与风气,令其道德观念与行为朝向错误方向发展。

3对策分析

3.1提升家长的教育能力

造成留守儿童心理出现负面问题的主要原因便是在于父母无法充分发挥自身教育作用,而根据研究表面,父母对儿童的家庭教育是任何方式都无法替代的,因此,若想令留守儿童负面心理音响能够得到有效正确引导,其核心便是令父母与儿童之间沟通加以强化,若父母若因务工原因身处外地无法给予儿童应用陪伴,则可通过现代电话、微信、视频等方式与儿童沟通,并对其加以鼓励,令儿童能够通过互动感受到原则父母的爱,令其觉得与其他人一样,不在生出自卑心理。站在监护人角度上来看,应将其自身对儿童的家庭教育作用,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留守儿童通常为隔代监护,因此,儿童父母应保持与儿童隔代监护人的沟通,对儿童心理变化时刻保持高度注意,并且针对儿童教育家庭内部需加大重视力度,大部分外出务工的父母因对儿童怀有愧疚心理,会通过给予儿童物质方面弥补,这便令留守儿童生出有求必应的心理,一旦所提出要求父母无法满足,其负面心理变化更加严重。

3.2通过学校心理教育改善心理问题

现阶段,大部分学习普遍缺乏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师资与相关设施,因此,学习应针对留守儿童心理负面问题的引导展开探讨,同时通过一系列实际操作令这一问题能够得到行之有效的解决。而若想切实做到这一点,便需学生依据留守儿童实际情况展开相关教育核心的制定与相关专业教师与设施投入,首先,学习应在教育方式与方法作为出发点,对留守儿童所存有心理问题展开针对性引导。我国西部地区是留守儿童主要集中地区,此区域由于经济建设并不理想,知识大部分劳动力集中于东部海岸,而时至今日,这一情况也尚未得到丝毫改善,而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出,致使如今出现大量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因家庭经济能力不理想,主要在于留守儿童缺乏父母亲情以及教育制度的确实。根据上文所述,大部分留守儿童都是隔代监护,而父母又恰恰是家庭教育极为重要的核心所在,并且儿童时期也是儿童成长至关重要的阶段,儿童若在这一时期便无法与父母产生有效沟通,便会导致其心理安全感与认同感严重缺乏,从而导致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发生几率大幅度增长。

3.3社区和公益

就我国现阶段政府与相关社区来看,应针对广大留守儿童颁布相关补助政策,尽最大能力为我国留守儿童构建良好生活学习气氛与条件。除此之外,相关社区可可通过相关儿童公益组织,令更多社会志愿者能够参加引导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活动当中,从而令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合理性这一方面能够有效提升。

3.4在思想道德教育中加强留守儿童主体地位

在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当中,应将留守儿童作为主体,所有教育方式与教育内容皆有将留守儿童未来发展作为基础展开规划,并且结合当地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道德教育,从而令每一名留守儿童都能够接收到行之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在这一过程当中,相关教育工作者需对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教育当中的主体地位有着生科认知,同时令留守儿童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能够有所提升,令留守儿童能够通过自我教育与自我判断形成是非价值观。除此之外,家长与教师还需对留守儿童独特个性与发展潜力多加注意,对留守儿童观念保持尊重态度,通過正确的教育方式引导留守儿童形成正确道德观念。

4结语

综合上文所述,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也在不断深入落实,这便令我国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显著增加,本文通过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形成原因的分析,得出若想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家庭、学习、社会、政府多方结合,制动出有效政策与措施,从而令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能够得到行之有效的解决。

参考文献

[1] 谢智颖.浅谈如何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J].读写算:教师版,2017(19):117.

[2] 杨建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J].2017(12):160.

[3] 张传德.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之我见[J].好家长,2017(38):170.

[4] 车世地.浅谈留守儿童管理教育的策略[J].好家长,2017(55):208.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教育留守儿童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在素质教育中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儒家“君子人格”对大学生人格养成的启示
医患关系紧张对医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