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文本编辑理论体系建构短评

2020-06-15 04:07王縯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7期

王縯

摘 要 音乐编辑学的学科理论体系建构从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萌芽。随着编辑职业化程度的提高、音乐文本数量的爆发、编辑制度化的完善,以及編辑行业机构的增多等,对音乐文本编辑理论的研究和普及也需要与时俱进。

关键词 音乐文本 编辑 理论建构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

在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背景下,学术研究创作的自身要求及学术体系内部的发展要求也相应提高,直接推动了学界的文本激增。而学术文本的短期激增,使得从创作、编辑到出版的各个部门工作情况均形成了良莠不齐的局面。发行媒体被机械划分等级,以配合固化的科研评价体系,致使大量质量欠佳的、不规范的学术文本流通开来,给文本编辑工作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音乐文本作为极具特殊性的文本材料,为承前人的实践经验累积,也为积极应对未来可预见的编辑工作问题,音乐文本编辑作为学科的理论体系建构持续进行着。

1中国音乐编辑学概况

虽然对于音乐文本的编辑行为古已有之,但我国第一部以“编辑学”命名的理论专著是1965于香港出版的《杂志编辑学》。改革开放以后,《编辑学报》、《编辑学刊》、《编辑之友》等编辑学的专业期刊也应运而生。1990年,《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首次列入“编辑学”条目。1993年,编辑学专业列入国家教委制定的高等学校专业目录。中国的音乐界则是于1987年,《音乐探索》正式提出“音乐编辑学”命题。1997年,《黄钟》编辑部首次发出了音乐一线产业对音乐编辑学研究的倡导,并随即开设了“音乐编辑学”的专栏。

对作为交叉学科存在的音乐编辑学的研究,一方面是对音乐理论建设的一种拓展,另一方面也是对普通编辑学的一种补充。由于音乐编辑学实践性、应用性强,理论层面的丰富直接关系到从业人员的素质和编辑内容的质量。作为一门应用理论学科,其发展既能够更新现存音乐学教育的知识架构,也能促进应用型音乐人才的培养,有效壮大音乐编辑队伍、普及音乐编辑规范。李宝杰在其主编的《音乐编辑学:音乐研究的交叉视阈》一书中也提到,建立音乐编辑学科的目的,既不是要解决音乐的基本问题,也并非要解决编辑学的一般问题,而是要探究音乐文化在交流与传播过程中编辑行为的作用、意义与法则,以及以音乐为对象而进行的编辑活动应具有的独立特性。

音乐编辑活动还具有复杂性、创作性和专业性的特点,既要遵循一般编辑学的原理方法,还要了解音乐对象的特殊形态,有专业知识的背景作为支撑。所以音乐编辑学的完善在从事音乐专业和从事编辑出版工作的人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对促进音乐编辑工作的专业程度大有益处。最先对音乐编辑理论进行研究的学者,如陈荃有、周勤如、蔡际洲等,也都有深厚的编辑出版工作背景。值得一提的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音乐编辑手册》中,整体性地介绍了音乐编辑工作的内容、编辑人员职责分工、编辑工作程序及乐谱的记谱规格、版式规格,以及出版与基本印刷常识,是音乐编辑理论体系第一本“教科书”。

2音乐文本编辑问题导向与学科借鉴

音乐文本的编辑从实践到理论建构,既有围绕传统学科建设的几大基本问题,如学科历史、研究对象、学科属性、研究方法、基本原理、研究目的等作为基础,又有快速更新的社会环境即时性地对该学科的各分支问题不断补充和修正。整体来说,音乐文本编辑的理论建构相较其他音乐学科更新速度更快,理论和实践间的互证过程更短,对社会环境变化反映程度更高。

音乐文本编辑从原则上说,已不同旧时“述而不作”或功能性实用主义做法,而是以长久累积以来的实践知识为根基,根据现有的音乐文本编辑规范,在保存(主体)、传播(行为)和接受(对象)三个层面进行一体化考量,同时与编辑者的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而音乐文本的内涵也就应是:音乐文化传播工具、音乐文化记录方式、音乐文化展示平台,三者的辩证统一。

如果分别在创作、编辑、出版的角度把音乐文本看作一种表意性符号,那对符号学和释义学的借鉴也并无不妥。符号作为一种象征对象,自身就应具有知识储蓄的承载力,应具有可供多元应用的灵活性、应具有便于流通的凝练度和特征性。符号活动的进行并不是为了反映客观世界,而是在“构成”客观世界。这就定义了音乐文本作为对音乐行为的原文释义的其中一个版本,以及将要被释义的原文之一的双重关系下的身份。不同相互关系下的音乐文本,对编辑活动的流程和结果也会产生不同的要求。

3音乐文本编辑手段拓展

日益增长的音乐文化发展需要和有限的编辑出版手段与能力,两者间的矛盾关系在未来难以逃避。对音乐文本编辑的认识更新不仅是要看到它的重要性、专业性,其创造性和应用性的结合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突破口之一。与其把音乐文本编辑工作看作是对人们肉眼可见的音乐固化了的符号等的编辑,不如主动参与到音乐符号的创造中去。在音乐实践中,尤其是不断创造的新的实践活动中,存在大量的记谱问题、用词问题、排版问题需要编辑工作的渗透辅助,所以从音乐领域的特殊性这个角度看音乐文本编辑的工作起始点,就不能从创作者规范整理好文本交到编辑者手中才开始,而是应该介入到创作者的创作中去。与其批判编辑工作局内人兼行外者没有编辑出版常识、不规范等问题,不如从根源就把编辑出版的养分注入到音乐创作中。

其次,编辑出版的规范问题可以是创作者的加分项,却不应该是减分项。规范化内容较创作内容基本是不变的、稳定的、繁琐的。在大多数创作者对部分规范内容不纯熟应用甚至不屑深究的情况下,不变的、稳定的却又繁琐的内容则应探索更简洁便利的方式服务广大创作群体,也同时减轻编辑工作的低级损耗。比如根据收文单位自定义规范要求,来设计可识别文章结构,自动进行规范化嵌套生成的应用软件。这种与社会现实贴近,并且能动性、可行性较强的方案,效率会大于文本编辑理论的普及。

参考文献

[1] 李宝杰.音乐编辑学:音乐研究的交叉视阈[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

[2] 蔡际洲.一个悄然兴起的研究领域——关于改革开放以来的音乐编辑学研究[J].中国音乐年鉴,2001.

[3] 翟咏.现代音乐编辑实践呼唤理论建设[J].交响,1997(01).

[4] 曾遂今.关于音乐编辑科学定位的思考[J].黄钟,1997(04).

[5] 陈荃有.学术活动中的编辑意识与音乐编辑学建设[J].中国音乐,2008(01).

[6] 傅显舟.音乐编辑与音乐学[J].音乐探索,1993(02).

[7] 王力博.传播学视野下的音乐编辑活动研究[D].西安:西安音乐学院,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