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的中父权意象解读

2020-06-15 06:26王琰
各界·下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拉康百年孤独魔幻现实主义

王琰

摘要:《百年孤独》是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这部书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获得了198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百年孤独》中有诸多隐喻充斥在其中,美少女、镜子等,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其重复的意象,更有着深远的意义。在拉康的视域下,可将其视为无意识的语言结构。通过语言分析无意识的欲望,在文本中凸显的方式去解读《百年孤独》中的诸多意象。由隐喻出发,上升到哲学思辨,最后脱离抽象的哲学思辨,重新回到在真实的对事物本身的分析。

关键词:《百年孤独》;拉康 ;魔幻现实主义;象征界

《百年孤独》是一本围绕布恩迪亚家族百年的历史与家族命运的记录进行噩梦式的包围和侵蚀的书,书中充满意象与隐喻。马尔克斯所书写的并不像是文学,更像历史,看似魔幻的叙述不过是历史话语的另一种模式。这个家族百年的历史与荒唐的命运轨迹,马尔克斯反复地进行了书写。而这种书写背后蕴含着的不仅仅是拉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更是我们人类整个文明的命运。而这些背后仿佛有着一个吉卜赛女郎拿着咖啡杯底部的渣滓看到这整个世界的走向——荒唐可笑却又蕴含无限荒凉的宿命式轮回,环形结构的彰显。

《百年孤独》这本小说的丰富的可读性,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视角去看待它。在拉康视域下,我们试着去探讨构建作品意义方面的作用,为之后要论述的以孤独为母题所引发的一系列事件做好理论视角的铺垫和基础。按照以往惯常的解释视域并不能带来新的突破,于是我们调整了解释视域,用无意识的语言结构去把握文本真正的内在结构,将文本中隐藏的意象具象化。去探索孤独意义的真实构建。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以结构丰富的想象世界,混杂着魔幻与现实,反映出一个大陆的生命矛盾。在马尔克斯奇幻的笔触下,重复多次的意象就是“布恩迪亚”这个姓。布恩迪亚这个姓氏是以第一代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为开头的,而这个马孔多开天辟地的第一代刚刚好占据了父亲的姓氏,从而在之后百年的家族里进行了介入。由此布恩迪亚家族的百年兴衰,全部围绕着这一环展开,形成了一个宛如莫比乌斯之环的拓扑翻转结构。从传统观念上的心理学角度来解释,自我意识产生于婴儿对于自己的身体渐渐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意识。婴儿会从最开始的漠不关心(indifference)向镜像(mirror)过渡。而在拉康的理论术语里,幼儿降生于这个世界之初,感受到的只是肢体运动的破碎性,换句话说,幼儿在这个时期没有办法将自己的身体视为完整可操控的实体。但是在6-18个月的时候,幼儿开始逐渐将彼此分离的部分整合成为一个整体。成为在空间中统一的身体形象,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我(ego),在将该自我指认为自己的同时,它同时会获得某些不可名状的快感。在何塞·阿尔卡蒂奥第二和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第二身上展现出来的是这一种在晚间宴席吃饭的镜子游戏。而他们兄弟两个就担任了对方的镜子,并承担了反射的功能。他们两个所经历的这个阶段实际上正是第一阶段的“异化”(alienating),对于拉康来说,异化并不意味着世俗意义上的预设异化发生之前的真实,而是从自我构成的本质上进行的异化。自我是“存在的缺失”(lack of being),因为他们的自我都在彼此的凝视中存在。为什么只有他们两个无法被归类?原因只能追溯到童年时期的第二阶段异化,他们互相管对方叫自己的名字,戴彼此的手环对他人进行刻意的干扰。

俄狄浦斯情结标志着我们在由想象界过渡,过渡到象征界。我们通过一个变量——父亲,亦即以“父亲的名义”,父亲的姓氏介入,母亲与孩子之间相互欲望的完整闭环就会被打破。那么什么是想象界,什么又是象征界呢?想象界是拉康在《镜子阶段》一文中提出来的概念,以便重新去阐释精神分析中有关于自我和想象界的概念。想象界是一个自我的领域,它是一个由感知觉、认同与统一性错觉所构成的前语言领域。但想象界中的主要关系是灵与肉的关系。灵与肉在想象的过程中构成了真正的自我,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社会关系不断进行强化和反射。那么什么又是象征界呢?象征界是拉康借助于克劳德·列维·施特劳斯的结构人类学和费尔迪南·德·索绪尔的语言学形成的一套体系。用拉康自己的话说,这是一种“辞说环路”(circuit of discourse)在第一代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用自己的名字给两个儿子取名为何塞·阿尔卡蒂奥和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的时候。他的名字作为一种象征,使孩子察觉到自己处在母亲乌尔苏拉·伊瓜兰的欲望对象的位置上。同样的,正如我们在书中剧情所展现的宏大叙事所看到的,就父姓的介入禁止了孩子的欲望而言,它也是一个代表权威与象征法则的位置。而这些父姓名字在此后百年的故事中作为一个关键的能指,带动了后续的一整个能指链。

拉康重新阐释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的核心概念,亦即:俄狄浦斯情节。对于拉康来说,阳具本身并不等同于男性生殖器,而是作为一个能指所存在的。而这个能指在三大秩序(亦即:想象界、象征界与实在界)中也执行着各自不同的功能。俄狄浦斯情节在拉康语境里的意义并不同于弗洛伊德语境里的俄狄浦斯情结。在弗洛伊德的语境下,俄狄浦斯情结是一种普遍的超历史(trans-historical)与超文化(trans-cultural)的现象。

由拉康的“镜子理论”我们可以知晓,我们都是在他者和大他者的控制下形成关系,用到俄狄浦斯情结中具体展现为一种关系得更加宽泛的社会性或象征性的面向。在《百年孤独》中形形色色的关系,使得这些男人和女人处在一个有关社会意义的象征循环中。很多人并不愿意读《百年孤独》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这些重复且冗长的名字在阅读上造成了一定的障碍。但就是这些名字“奥雷里亚诺”“阿尔卡蒂奥”“雷梅黛丝”“乌尔苏拉”“阿玛兰旦”,他们构成了俄狄浦斯情结的象征结构,每一代人一经启用这个带有命运色彩的名字的时候就已经处在一个复杂的关系建构中,终其一生不得脱困了。

在布恩迪亚家族中,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但如同他们相似的名字,难题跳脱出殊途同歸的命运,这个家族的一切从被绑在树下哪也去不了最后垂垂老矣的布恩迪亚开始,而这个家族的一切又以一个被蚂蚁和预言所吞噬的布恩迪亚结束。在这个一切似乎都消失殆尽的世界里,留存的只剩下了永恒的孤独。在拉康的视域下,文中大量的隐喻其实是一种欲望的表达方式,而这种欲望正是无意识的欲望。通过对语言无意识结构的分析,我们得知“孤独”并不是欲望,而交流和沟通的欲望才是真正被其他借口所掩盖和埋没的真实欲望。而这欲望究竟有多大,力量有多强呢?柏林墙最后也毁于人与人之前强烈的沟通愿望,沦为一个旅游景点。何为魔幻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就是一种类似于现代VR游戏的存在,它将现实安放在一个并不存在的地方,但会给予这个地方最生动翔实的描绘,当现实本身被镀上一层虚幻的外衣的时候。我们依旧可以透过这层光怪陆离的衣服看到其表达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真实。我们会发现虽然魔幻带来了一种形式上的轻,但实际上表达的东西却依旧沉重。

【参考文献】

[1]肖恩·霍默(Sean Homer)著,李新雨译.导读拉康[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拉康百年孤独魔幻现实主义
相信不可能
Inevitability of Willy’s Tragedy as Seen from Lacan’s Mirror Stage
结构与症象
比较文学视域下莫言小说独创性探索分析
基于高中生视角解读《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中梦想与现实的反差
魔幻现实主义与宫崎骏的动画电影
戍边老兵魏德友:在无人区坚守“百年孤独”
两个人的“百年孤独”
有人说过“大他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