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中水系规划设计的探讨

2020-06-15 11:13董音
世界家苑 2020年5期
关键词:规划设计

董音

摘要:随着气候的不断变化,自然灾害的发生率在逐年增加,给人们生命及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威胁,尤其是水灾,更是给人类带来无穷的灾害。为应对灾害发生,国家提出了关于建设海绵城市的构想。本文简要分析了关于建设海绵城市中水系统方面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建设注意要点。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水系统;规划设计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且不利于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为此国务院提出了建设海绵城市的构想,目的在于合理利用水、土地等资源,并且与环境和谐相处。然而海绵 城市的构建需要的时间较长,因此需要利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水系规划设计。

1 关于海绵城市的相关概述

习近平总书记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于2013年提出构建海绵城市的计划。随后城市住建部门出台了建设海绵城市的政策,即 《海绵城市技术建设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该政策明确提出了海绵城市的定义。海绵城市即是指城市如同海绵一般,在雨季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使用时将水加以释放,在适应环境与防灾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其具体内涵包括一个核心思想、三大建设途径、三大排水系统、四大实施目标。第一,一个核心思想即为土地开发,尽量在保持生态环境原貌或者对生态环境造成最小影响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在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需采取“源头减排 - 中途运输- 末端调蓄”方式综合进行,确保城市的水循环系统正常运转,提高对雨水的存蓄与排放能力,保持城市的海绵功能。第二,三大建设途径即是指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及开发建设。不论何种建设,一定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因此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首先,避免生态环境功能受损,最大限度维持生态环境的原貌;其次,进行开发前必须制定可持续性建设方案,使受损的生态环境得以修复,扩大生态空间比例;最后,新老城区的建设与改造必须与当地实际的生态环境相适应。第三,三大排水系统即是指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 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与雨水管渠系统。所谓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是指利用现有装置,例如透水铺装、花园等小型源头对中、小雨进行控制,以缓解城市中排水管 渠压力;所谓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即是指通过人工建设大型蓄水池等设施对重大暴雨进行管控,避免出现雨水灾害。第四,四大实施目标包括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与水生态四方面。通过综合排水防涝设施,实现水安全,保证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通过对径流污染物的控制保护水环境清洁;通过相关蓄水设施对雨水加以存蓄、利用,构建绿色循环模式;通过综合治理的方式减少水土流失的生态问题,形成良好生态环境。

2 海绵城市建设要点

2.1 重视前期准备

对于海绵城市的构建,必须对城市地质地貌、功能定位、人口数量及相关的水系等方面进行全面了解,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综合分析,制定出科学合理、可持续的建设方案,形成综合评估指标。

2.2 重视建设的系统性

建设者的智慧决定着海绵城市构建系统的完整性,进行建设时需将所有方面纳入考虑范围内,实现水系的系统循环,真正起到减灾防灾、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其中具有借鉴意义的当属英国的水系统建设。在设计之初,以传统的排水需要作为基础,运用综合规划的方式将水系统与环境进行协调,从而促进了排水系统的持续性。因此,对于我国而言,在建设海绵城市过程中,需从系统性角度出发,综合城市的抗灾抗涝形式以及总体规划,对目标进行综合控制,实现建设的可持续性。

2.3 重视建设的多规合一

建设海绵城市的基本规划之一即为规划引领,海绵城市的建设需涉及设计、施工、维护等方面,涵盖建筑、园林等多项专业。因此,在建设时必须以规范及专业作为引领,明确各自的职责,在建设中形成较强的协调与统一性。

2.4 重视大排水系统建设

雨季时期对于城市造成的最大灾害即为城市内涝,原因在于降雨量超过了排水系统的承受力。国务院颁布的文件指出:既要保护现有河道的雨水排泄通道,保证河道的畅通不被占用,又需为排泄通道留有足够空间进行侧向移动。因此,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时,必须采取竖向规划方式,设计出更多完善的排水系统。

3 海绵城市建设中水系规划存在的误区

水系对于城市构建具有重要作用,“排水系统的构建体现了城市设计者的良心”。构建海绵城市,目的在于完善城市的排水系统,然而这种设计落到实际建设中却存在诸多错误的认识。上世纪末环境学家虽然提出众多构建水循环系统的建议,并且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这并非意味着水系统建设理念的成熟,在当前的海绵城市建设中,水系及生态河道的综合治理并未被纳入其中,规划的误区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没有正确深入理解生态河道的内涵,理念仅仅停留在对生态护岸的建设上。第二,沒有深入理解海绵城市构建的内涵,思路仅仅着重在表面的水系建设。

4 海绵城市建设对水系规划设计的要求

4.1 要求水系规划注重“系统性”

海绵城市建设,实际上是对水资源与水环境的综合治理,而并非是对某一点的建设。与传统的水系规划相比,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水系规划需从整体角度出发,结合不同区域的不同特点实行“系统化”规划。 具体涉及措施有以下几点。第一,注重平面布局的“系统性”规划。水系规划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部分,进行规划前需全面考察 水、林、田、湖的本地条件,坚持以保护、修复生态环境为主,注重整体风貌的协调,体现出河道及周边环境 的特点,尽可能采用自然曲线的处理方式,构建完整的生态链。第二,注重竖向布局的“系统性”规划。竖向布局主要考虑的是河道的断面,根据水力确定河道断面的组成,满足过水能力要求,进行断面优化。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时,需充分对周边地块、绿地的竖向条件进行综合考量与设计,同时还可系统性的设置下凹式绿地等,发挥蓄水作用。

4.2 要求水系规划注重“径流污染控制”

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之一即是保护水体环境及生态环境。处于径流污染的末端,水系对径流污染的控制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规划中必须采取如下措施:第一,在排水口设置碎石带,通过碎石对污染进行拦截,设置在线监测,并定期由相关部门对污染物进行清理。第二,设置生态缓冲带,在水地铺设填料,利用水中各种生物形成天然的雨水生态净化系统,去除水体内的富营养元素,防止径流污染的出现。第三,建设滨水生态湿地,通过湿地的独特作用对水体进行净化。

4.3 要求水系规划注重“自然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更好建设城市水系统,需优先考虑自然的力量进行排水。海绵城市的建设目标即为保持水文系统的良好运转,借助自然的力量可在极大程度上实现设计的目标。因此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必须尊重水系的自然格局与自然形态、水流的自然规律以及雨水的自然补给。

4.4 要求水系规划注重“量化指标”

海绵城市建设具有完备指标体系,因此在建设前必须建立综合的考核体系,具体措施如下:其一,对于雨污分流地区需根据理念径流指标,结合雨水调蓄的承载能力进行总体规划。其二,对于雨污合流地区可利用超管网设计标准增大雨水的调蓄空间。

5 关于海绵城市一些合理建议

5.1 加强城市道路建设

对城市道路来说,它所占水径流量比例重大,也是城市污染水资源重要来源。所以必须加强道路建设规划,确保路面能够畅通运作,可以利用LED树池和透水路面设计城市道路排水道,确保雨水径流可以顺利排放,降低路面排水道,确保雨水能储存,还可以自然渗透和净化,去提升资源质量。

5.2 保护水系统和生态系统

河水,湖泊,都带着净化功能,能够对自然降水进行净化。所以在城市规划建设里,除了建设水系统之外,更要做好河网水系、湿地以及绿地等原有雨水滞纳以及保护工作,如果发下水系统遭到破坏,必须要及时修复,让城市提高雨水净化能力,确保水系统良性循环。

5.3 保障城市水资源量与质

为了让排水布局能够更完善规划,需要对城市区位、地质水文、生态情况、所处环境做详细调查,保障海绵城市建设能够顺利进行。相对我国的海绵城市建设,渗、蓄、滞、净、用、排这六大特点从项目最初的规划设计到建设都要围绕它进行的,而且贯彻始终。

5.4 水系统规划合理

水循环监管过程设计要严格缜密、一要对源头管理建设要强化,减少水污染是实现绿色生态唯一关键,保证水源干净;二是提高水循环的再次使用,促进对城市雨洪以及居民用水的合理规划;三是对水加强控制,在我国沿海地区都会面临降雨量大,所以要加强排水系统,实现绿色发展。

5.5 创新新模式

根据区域不同,来决定海绵城市水系统建设,它们都有自己特点,在水系统的实际运用中,不仅要根据城市的规划和建设而做到切合实际,更要有技术和思维上突破。关键在于绿色生态,要怎么样才能更好去创新模式,还要根据城市差异去总体规划,为了造福社会,这是海绵城市相关人员要在建设中去思考,要根据科学发展制定出合理建设,才能保护和提高绿色生态发展。

6 结语

海绵城市建设对于民众具有重要作用,不仅能减少民众受灾程度,更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因此,国家必须加大力度改变传统的错误建设思想,利用新形 势下对于水系建设的相关要求,构建出适于民众居住的城市环境。

参考文献:

[1] 陈灵凤.海绵城市理论下的山地城市水系規划路径探索[J].城市规划,2016(03).

[2] 严飞.海绵城市建设中水系规划设计的思考与措施[J].给水排水,2016(07).

[3] 李光明.关于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浅析[J].水能经济,2016.

[4] 刘伍洋.海绵城市视角下的山地城市水系规划策略研究——以四川巴中经济开发区为例[C].2018城市发展与规划论文集,2018.

[5] 唐蕾,赵艺维.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理论的山地城市建设探索——以重庆市为例[J].城市地理,2017(16).

[6] 刘亚丽.“山地海绵城市”基础条件分析和规划探索[J].重庆山地城乡规划,2016(04).

(作者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规划设计
电信管线资源管理系统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数字化电网技术在电网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城市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规划的设计与实现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研究
城市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与解决
提升榆林地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水平实现林业健康稳定生产
农村配电网升级改造规划原则及方法研究
论配网自动化的规划设计与分析